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水调歌头

黄庭坚

落日塞垣路,风动戛貂袭。翩翩数骑闲猎,深入黑山头。极目平沙千里,惟见琱弓白羽,铁面骏骅骝。隐隐望青家,特地起闲愁。

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玉颜皓齿,深锁三十六宫秋。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不减翠娘羞。或虏和乐也,圣主永无忧。

(注)①塞垣:边防城池。②戛(jiá):敲击。③骅骝;周穆王的八骏之一,这里代指强壮快速的骏马。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上阕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落日西沉,长风呼啸,开头两句动静结合,描绘了边塞景象,意境苍凉。
B.词人着意勾勒平沙千里中的“琱弓白羽”和“骏骅骝”,为此后的抒情蓄势。
C.隐隐约约看到的青冢,使词人想起了汉代王昭君的故事,忧愁袭上心头。
D.上阕主要是实写,凸现了边地骑兵驰骋射猎的飒爽英姿,奠定了全词的基调。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那些思想感情?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小题3】这首词的写景与上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的写景有什么不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10 07:50: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郭居士南园记

黄庭坚

①以道观分于崭岩之上,则独居而乐;以身观国于蓬荜之间,则独思而忧。士之处污行以辞禄,而友朋见绝;自聋盲以避世,而妻子不知,况其远乎?

②东郭居士尝学于东西南北,所以游居,半世公卿,而东郭终不偶。驾而折轴,不能无闷;往而道塞,不能无愠。退而伏于田里,与野老并锄灌园乘屋不以有涯之生而逐无堤之欲久见蘧然独觉释然自笑。问学之泽,虽不加于民,而孝友移于子弟;文章之报,虽不华于身,而辉光发于草木,于是白首肆志而无弹冠之心,所居类市隐也。

③总其地曰“南园”,于竹中作堂曰“青玉”,岁寒木落而视其色,风行雪堕而听其声,其感人也深矣。据群山之会,作亭曰“翠光”,逼而视之,土石磊砢,缭以松楠;远而望之,揽空成色,下与黼黻文章同观。其曰翠微者,草木金石之气邪?其曰山光者,日月风露之景邪?不足以给人之欲,而山林之士甘心  ,不知其所以然而然也。因高筑阁曰“冠霞”,鲍明远诗所谓“冠霞登彩阁,解玉饮椒庭”者也。其宴居之斋曰“乐静”,盖取兵家《阴符》之书曰“至乐性馀,至静则廉。”《阴符》则吾未之学也,然以予说之,行险者躁而常忧,居易者静而常乐,则东郭之所养可知矣。其经行之亭曰“浩然”。委而去之,其亡者,莎鸡之羽;逐而取之,其折者,大鹏之翼。通而万物皆授职,穷而万物不能撄,岂在彼哉!由是观之,东郭似闻道者也。

【小题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矣B.也C.焉D.者
【小题2】用“/”为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
与野老并锄灌园乘屋不以有涯之生而逐无堤之欲久见蘧然独觉释然自笑
【小题3】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作用。
【小题4】根据第②段概括东郭居士隐居的原因。
【小题5】结合第③段,分析作者是如何借南园表现东郭居士之道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

黄庭坚

清洛思君昼夜流,北归何日片帆收?

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佐州!

飞雪堆盘绘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

平生行乐自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

注释:①次韵: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也叫步韵。②元祐初,黄庭坚的好友王定国因直言进谏遭贬,出为扬州通判。③洛:洛河,可通扬州。④鸡头:鸡头米,一种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软糯香嫩,营养丰富,是水八仙之一。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从题目可以看出,诗人的朋友王定国先从扬州寄赠他一首诗,他又依照原韵、原字相和了这一首诗。
B.第一句径直说“清洛思君”,亦实亦虚,运用明喻,把对朋友的绵绵情思比作昼夜不断的流水,化具体为抽象,生动形象,含蓄劲拔。
C.第二句用“片帆”代指朋友北归的航船,“何日”写出了对朋友的思念之切,这句不仅补足了前句思君的内涵,也表明对朋友遭贬的不满。
D.以颔联写出了诗人对朋友处境的关切,其中“犹”“却”两字,转接有力,含有无限感慨之意,意思陡下,可谓顿挫有力,曲折有变,诚为奇警。
E.尾联中指出“扬州”一直是商业都会,歌舞繁盛之地,“岂有竹西歌吹愁”化用了杜牧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表达了诗人对扬州的羡慕之情。
【小题2】本诗颈联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