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根据《声声慢》完成小题。
【小题1】下列对《声声慢》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篇连用七组叠词,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展示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在音韵上也震感了读者的心灵。
B.上阕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相识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不增添着词人的愁绪。
C.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正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却似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D.本词结构上浑然一体,就眼前事、身边景、层层铺叙,反复渲染,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小题2】这首词的主旨句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请概括这“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词人是怎样打发这愁情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0-26 07:48: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对《声声慢》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词艺术地表现了作者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
B.词的上片写秋天里气候多变、酒难御寒和北雁南飞等,是对开头的阐释与补充。
C.词的下片写菊花“如今有谁堪摘”,表现作者因郁闷已不再为花凋谢感到惋惜。
D.作者的生活遭遇,能让人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是本词动人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同类题2
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②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④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A.①句七组叠词连用,奠定了全词情感基调,写出了诗人若有所失的状态、孤独寂寞的处境以及凄慘、悲戚的心情。
B.②句意思是说天气忽暖忽寒,身体也就难以适应,诗人以”乍暖"之乐景反衬自己心中难以消除的无限悲哀之情。
C.③句中本欲用以御寒、浇愁的“三杯两盏淡酒”,却连傍晚的冷风都难以抵御,更无法消除内心的无限忧愁了。
D.④句空中飞过的大雁是来自北方的旧时相识,它能够按时南来北往,而诗人却漂流困顿,寄离异乡,更加伤心。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梅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注)《临江仙·梅》为李清照效仿欧阳修《蝶恋花》所作的数阕《临江仙》之一。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起句效仿欧词,一字不改,以设问的口气连用三个“深”字,表现了庭院的深邃。
B.“云窗”一句通过描绘云簇窗前,雾绕高阁,描绘出庭院的缥缈清幽的特点。
C.上阕第二句中的“迟”字不仅客观交代春来得“迟”,也表现了对春来迟缓的厌恶。
D.上阕的第三句和下阕的第三句遥相呼应,均通过对“谁”的质问,借梅花表达了词人的愤懑之情。
E. 这首词用梅花暗喻词人自己,把独居的幽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题2】本词除了运用设问的手法外,还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武 陵 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
①
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
②
舴艋舟
③
,载不动,许多愁。
注:①尘香:尘土里有落花的香气。②双溪:浙江金华县的江名。③舴艋舟:小船。
【小题1】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与之相对应的直接写心绪的句子是哪一句?
【小题2】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行香子①
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
②
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
③
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
④
细,漏声长。
注①本词为词人避乱转徙于江浙之时所作。②金英:黄色菊花。③绿蚁:一种新酿成的酒,上浮绿色泡沫。④蛩声:蟋蟀的鸣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上阕围绕“秋光”展开,先通过自然景象正面呈现秋天特征,然后借助人物动作及感受侧面体现秋天的冷清。
B.“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回应首句的“转转”,既表明天气的的渐次转凉,也写出了词人身体的每况愈下。
C.因为“近重阳”,所以加衣裳;因为“情伤”,故用酒来浇愁。但是酒醒后,往事又涌上心头,词人满腹愁肠。
D.“明月空床”中明月依旧美好,同床共枕的爱人却已不在。词人利用明月与空床的美感差异,乐景写哀,其哀倍增。
E. 沉重的捣衣声、细微的蛩鸣声、迢递的滴漏声组成了一首哀怨、凄凉、婉转的交响曲,令词人夜阑不寐,悲苦不堪。
【小题2】本词与《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均是词人于重阳之时的言“愁”之作,二者愁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北宋
李清照(1084-1155)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