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四犯令
(宋)侯寘
月破轻云天淡注,夜悄花无语。莫听《阳关》牵离绪。拼酩酊,花深处。
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不似荼蘼开独步,能着意,留春住。
(1)下列对这首宋词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词先用写意手法疏笔勾勒夜景:轻风微抚云朵,月儿穿过云层,天淡如水,月光似银,呈现出一片朦胧恬淡的景色。
B.“夜悄花无语”,进一步将景与情交织在一起,“悄”,点明了夜深人静,“花无语” 以花喻人,实写了离人的愁绪。
C.“拼酩酊,花深处。”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人物因无法摆脱离愁而独对花丛痛饮的状态,透露出无法慰藉的痛苦和无可告语的悲哀。
D.“莫听《阳关》”的自我劝慰,反面衬托出离愁,因为《阳关三叠》这支送别曲因其辞 情、声情皆悲凄,反增离人痛苦。
E.这首词写景抒情,虚实结合,重点通过对人物心理感受的细致描绘,曲折委婉地写出离 人真挚而沉重的情感。
(2)请对词下片中“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两句加以分析鉴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4-14 01:24: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崔祐甫,字贻孙,太子宾客孝公沔之子也。以礼法为家,世闻。第进士,调寿安尉。安禄山陷洛阳,祐甫冒矢石入私庙,负木主以逃。自起居舍人累迁中书舍人。性刚直,遇事不回。时侍郎阙,祐甫摄省事,数与宰相常衮争议不平。衮怒,使知吏部选,每拟官,衮辄驳异,祐甫不为下。会朱泚军中猫鼠同乳,表其瑞,衮率群臣贺,祐甫独曰:“可吊不可贺。”问状,对曰:“今猫受畜于人,不能食鼠而反乳之,无乃失其性邪?猫职不修,其应若曰法吏有不触邪,疆吏有不捍敌。”代宗异其言,衮益不喜。

帝崩,衮入临,遣从吏扶立殿墀上,祐甫指之谓众曰:“臣哭君前,有扶礼乎?”衮不胜怒,乃劾祐甫率情变礼,挠国典,请贬潮州刺史。德宗以为重,改河南少尹。子仪、泚言祐甫不宜贬。帝以衮罔上,以衮河南少尹,而拜祐甫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衮当国,凡奏请一杜绝之,惟入第乃得进,然无所甄异,贤愚同滞焉。及祐甫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逾年除吏几八百员莫不谐允帝尝谓曰:“人言卿拟官多亲旧,何邪?”对曰:“陛下令臣进拟庶官,夫进拟者必悉其才行,如不与闻知,何由得其实?”帝以为然。

淄青李正己畏帝威断,表献钱三十万缗,以观朝廷。帝意其诈,未能答。祐甫日:“正己诚诈,陛下不如因遣使劳其军,以所献就赐将士。若正己奉承诏书,是陛下恩洽士心;若不用,彼自敛怨,军且乱。又使诸藩不以朝廷为重贿。”帝曰:“善。”正己惭服。时议者韪其谟谋,谓可复贞观、开元之治。

甍,年六十,赠太傅,谥曰文贞。故事,门下侍郎未有赠三师者,帝以其有大臣节,特宠异之。

(节选自《新唐书崔祐甫传》,选入时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祐甫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逾年/除吏几八百员/莫不谐允/
B.及祐甫/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逾年除吏/几八百员/莫不谐允/
C.及祐甫/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逾年/除吏几八百员/莫不谐允/
D.及祐甫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逾年除吏/几八百员/莫不谐允/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主,是最早的已故之人的替身物。用木简单地剥雕成人形木偶,以象征死者,上书死者姓名及图案,用以长久祭拜。
B.三师,是辅导太子的太师、太傅、太保三官的合称,也称“东宫三师”,常为位高权重的实职,也用来追赠死去的重臣。
C.藩,藩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各藩镇掌管一个地区的军政、民政、财政,形成地方割据,常与朝廷相抗衡。
D.缗,绳子的一种,先前用它来串联物品,后来也用此种绳子穿铜钱,因每串一千文,故“缗”也指一千文钱即一贯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祐甫深谙谋略。李正己假献巨款试探朝廷,崔祐甫劝皇帝顺水推舟,一举多得, 广受称赞。
B.崔祐甫深受宠遇。他的建议,多被皇帝重视,死后依然破例以门下侍郎追赠太傅, 尽享殊荣。
C.崔祐甫唯才是举。他秉政时只要是人才,就举贤不避亲旧,凭公正行事,选拔了大批人才。
D.崔祐甫性情刚直。他多次与宰相常衮交锋,毫不退让,故意激怒常衮,终被贬为潮州刺史。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正己诚诈,陛下不如因遣使劳其军,以所献就赐将士。
(2)(课内文言文)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注)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首句即点明登楼。聊,姑且。引,长,引伸为“远”。次句至颈联写想像之景。
B.颔联写到一条河流,一条渡船,四野空旷无人,不见渡者,也不知船家何往,尽日只有那条孤零零的渡船横躺在水里飘荡。
C.颈联写诗人登高览景,当目光投向荒村时,已近黄昏,村里人家大约已在点火做饭了,故冒出缕缕轻烟。不远处的古寺那边,不时传来黄莺婉转清脆的啼鸣声。
D.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醒悟过来,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感情的变化,突出了作者不想做官想回家的悲伤之情。
E. 本诗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意象鲜明,写景生动形象。颔联“野水”对“孤舟”、“无人渡”对“尽日横”,浑然天成;颈联以“荒村”对“古寺”、“生”对“语”、“断霭”对“流莺”,严谨工整。
【小题2】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一孤笛”。你认为这幅画最终能胜出的原因是什么?请说明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