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浪淘沙
欧阳修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
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
(1)联系全词,赏析“偏”字在表达上有何作用。(4分)
(2)“只有红尘无驿使”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作简析。(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3-02 11:48: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元澹,字行冲,以字显,后魏常山王素莲之后。少孤,养于外祖司农卿韦机。及长,博学,尤通故训。及进士第,累迁通事舍人。狄仁杰器之。尝谓仁杰曰:“下之事上,譬富家储积以自资也,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疾疢。门下充旨味者多矣,愿以小人备一药石,可乎?”仁杰笑曰:“君正吾药笼中物,不可一日无也。”
景云中,授太常少卿。行冲以系出拓拔,恨史无编年,乃撰《魏典》三十篇,事详文约,学者尚之。初,魏明帝时,河西柳谷出石,有牛继马之象。魏收以晋元帝乃牛氏子冒司马姓,以著石符。行冲谓昭成皇帝名犍,继晋受命,独此可以当之。有人破古冢得铜器,似琵琶,身正圆,人莫能辨。行冲曰:“此阮咸所作器也。”命易以木,之,其声亮雅,乐家遂谓之“阮咸”。
开元初,罢太子詹事,为岐州刺史,兼关内按察使。自以书生,非弹治才,固辞。入为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嗣彭王子志谦坐仇人告变,考讯自诬,株蔓数十人,行冲察其枉,列奏见原。四迁大理卿,不乐法家,固谢所居官,改左散骑常侍,封常山县公。充使检校集贤,再迁太子宾客、弘文馆学士。先是,马怀素撰书志,褚无量校丽正四部书,业未,相次物故。诏行冲并代之。玄宗自注《孝经》,诏行冲为,立于学官。以老罢丽正校书事。
初,魏光乘请用魏征《类礼》列于经,帝命行冲与诸儒集义作疏,将立之学,乃引国子博士范行恭、四门助教施敬本采获刊缀为五十篇,上于官。于是右丞相张说建言:“戴圣所录,向已千载,与经并立,不可罢。魏孙炎始因旧书擿类相比,有如钞缀,诸儒共非之。至征更加整次,乃为训注,恐不可用。”不帝然之,书留中出。行冲意诸儒间己,因著论自辩。致仕,十七年卒,年七十七,礼部尚书,谥曰献。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五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易以木,之  弦:弹奏
B.业未,相次物故 卒:完成
C.有如钞缀,诸儒共非之 钞缀:抄袭,连缀
D.俄致仕,十七年卒 丐:请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如“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
B.“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说明的意见书,如“奏疏”;也是对古书经典类的注解和对书籍注解的进一步注释,如“注疏”。
C.“右丞相”古代官职,丞相之一。南宋孝宗时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右丞相就是在皇帝右手站立的丞相,也称主相。基本上右丞相的官职大于左丞相。
D.“赠”又叫“追赠”,指古代皇帝为已经去世的官员及其亲属给予的加封。“赠典”是指古代朝廷推恩重臣,把官爵授给已死官员而举行的典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行冲有见识。有人挖古墓得到一个形状像琵琶的铜器,人们都不能辨认,元行冲辨识是阮咸所作的乐器,让人用木头仿作了一个,果然能够演奏。
B.元行冲很有才学。他早年凭借书法闻名于世,长大后,学识渊博,通晓训诂之学,考中进士后,多次升迁为通事舍人。
C.元行冲为人谦逊正直。朝廷曾让他出任岐州刺史,兼任关内按察合,可是他自认为是一介书生,不是监察弹劾之才,就没有接受任命。
D.元行冲为人申诉冤屈。嗣彭王之子李志谦因仇人告发而获罪,经受不住拷打审讯就被迫认罪,株连了数十人,元行冲审查得知他们冤枉,上奏恕免了他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恨史无编年,乃撰《魏典》三十篇,事详文约,学者尚之。
译文:
(2)帝然之,书留中不出。行冲意诸儒间己,因著论自辩。
译文:

同类题2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上书举季弟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转右补阙,而纁代为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复奏:“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改为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始于蔡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力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此非它,速于扑灭也。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时帝业已讨镇,不从。终之,蔡平,镇乃服。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兵以进。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又令二帅连营,则各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运。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B.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 竟罢去之
C.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 竟罢去之
D.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十八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B.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
C.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
D.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尚书右仆射”是皇帝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官职,“贞”是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谥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贯之刚强正派,不阿权贵。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识他并把他推荐给皇上。韦贯之并没在意,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实推荐而升迁的机会。
B.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上书检举自己的弟弟韦纁,当时人们不认为他偏私;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致使杜从郁的官职一降再降,做了秘书丞。
C.韦贯之洞察力强,料事如神。讨伐吴元济的时候,韦贯之建议先放下镇州,全力对付淮西;不赞成设置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这些宪宗都没采纳。事后证明韦贯之是正确的。
D.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皇帝宠臣张宿出使外地,宰相裴度为他请求章服,韦贯之严词坚决反对。因此事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张宿后来“诬以朋党”报复韦贯之。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2)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于志宁,雍州高陵人。大业末为冠氏县长,时山东群盗起,乃弃官归乡里。高祖将入关,率群从于长春宫迎接,高祖以其有名于时,甚加礼遇,授银青光禄大夫。太宗为 渭北道行军元帅,召补记室,与殷开山等参赞军谋。及太宗为秦王、天策上将,志宁累授天策府从事中郎,每侍从征伐,兼文学馆学士。贞观三年,累迁中书侍郎。太宗命贵臣内殿宴,怪不见志宁,或奏曰:“敕召三品已上,志宁非三品,所以不来。”太宗特令预宴,即加授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累封黎阳县公。时议者欲立七庙,以凉武昭王为始祖,房玄龄等皆以为然。志宁独建议以为武昭远祖,非王业所因,不可为始祖。太宗又以功臣为代袭刺史,志宁以今古事殊,恐非久安之道,上疏争之。皆从志宁所议。太宗因谓志宁曰:“古者太子既生,士负之,即置辅弼。昔成王幼小,周、召为师傅,日闻正道,习以成性。今皇太子既幼少,卿当辅之以正道,无使邪僻开其心。勉之无怠,当称所委,官赏可不次而得也。”志宁以承乾数亏礼度,志在匡救,撰《谏苑》二十卷 讽之。十四年,兼太子詹事。明年,以母忧解。寻起复本官,屡表请终丧礼,太宗遣中 书侍郎岑文本就宅敦谕之曰:“忠孝不并,我儿须人辅弼,卿宜抑割,不可徇以私情。”志宁遂起就职。显庆元年,迁太子太傅。尝与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俱蒙赐地,志宁奏曰:“臣居关右代袭箕裘周魏以来基址不坠行成等新营庄宅尚少田园于臣有余乞 申私让。”帝嘉其意,乃分赐行成及季辅。高宗之将废王庶人也。长孙无忌、褚遂良执 正不从,而李勣、许敬宗密申劝请,志宁独无言以持两端。及许敬宗推鞫长孙无忌,因诬构志宁党附无忌,坐是免职。寻降授荣州刺史,累转华州刺史,年老请致仕,许之。 二年,卒于家,年七十八。赠幽州都督,谥曰定。志宁雅爱宾客,接引忘倦,后进文笔 之士,无不影附,然亦不能有所荐达,议者以此少之。前后预撰格式律令、《五经义疏》 及修礼、修史等功,赏赐不可胜计。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二十八》,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
A. 臣居关右/ 代袭箕裘/ 周魏以来/ 基址不坠行成/等新营庄宅/ 尚少田园/ 于臣有余/乞申私让
B. 臣居关右/ 代袭箕裘/ 周魏以来/ 基址不坠/行成等新营庄宅/ 尚少田园/ 于臣有余/乞申私让
C. 臣居关右/ 代袭箕裘/ 周魏以来/ 基址不坠/行成等新营/庄宅尚少田园/ 于臣有余/乞申私让
D. 臣居关右/ 代袭箕裘/ 周魏以来/ 基址不坠/行成等新营/庄宅尚少/田园 于臣有余/乞申私让
【小题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品,是封建时代官吏的级别,共“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B. 行,这里指“代理官职”,与“假吏常惠”(《汉书•苏武传》)中的“假”意思相近。
C. 七庙,古代宗法制度,天子设七庙供奉祖先。后泛指帝王供奉祖先的宗庙,也代指封建王朝。
D. 起复,古代官员在父母去世后,一般应停职回家守丧,在丧期满时又被朝廷重新起用,叫做“起复”。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志宁坚持己见,不盲从。君臣商议设立七庙时,大家都想立凉武昭王为世祖,只有于志宁提出反对意见。
B. 于志宁秉性刚直,敢于直谏。太宗准备以功臣为代袭刺史,于志宁上疏力谏,认为这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办法。
C. 于志宁知识渊博,有文才。在太宗时担任文学馆学士,曾为朝廷撰令律,修礼典,编史志等,得到朝廷很多赏赐。
D. 于志宁喜欢结交宾客。虽然当时有很多后辈都喜欢追随他,但他并不因私情举荐他们,所以常为时人所轻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勉之无怠,当称所委,官赏可不次而得也。
(2)及许敬宗推鞫长孙无忌,因诬构志宁党附无忌,坐是免职。

同类题4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文后各题。
伶官传序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B.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约:订立盟约。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束缚捆绑。
D.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装。
【小题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从事: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乃:于是,就
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誓天:对天发誓
D.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仇雠:仇人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呜呼”起笔,发出了对伶官误国的感慨。接着语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B.第二段以“三矢”贯穿文意。先写庄宗受命,再写庄宗复命,着力描写了庄宗“请矢”的恭谨态度,从中看出他是矢志复仇的,这就突出了“人事”的作用。
C.第三段对比庄宗极盛、极衰的两种情形,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通过对“盛衰之理”的议论,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基本内涵。
D.文末紧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要借鉴历史,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因而意味深长。
【小题4】将下面的文言文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2)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嘉贞,本范阳旧姓。以五经举,补平乡尉,坐事免。长安中,御史张循宪使河东,事有未决,病之,问吏曰:“若颇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贞对。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后引拜监察御史。累迁兵部员外郎。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延无稽牒。进中书舍人。历梁秦二州都督、并州长史,政以严辨,吏下畏之。奏事京师,玄宗善其政,数慰劳。
突厥九姓新内属,杂处太原北,嘉贞请置天兵军绥护其众,即以为天兵使。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遂得减死。天子以为忠,且许以相。及宋璟等罢,帝欲果用嘉贞,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居位三年,善傅奏,敏于裁遣。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秘书监姜晈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晈死。会广州都督裴伷先抵罪,帝问法如何,嘉贞复援晈比,张说曰:“不然,刑不上大夫,以近君也。士可杀不可辱。”帝然之。嘉贞退,不悦曰:“言太切。”俄拜工部尚书,为定州刺史,封河东侯。及行,帝赋诗,诏百官祖道上东门。久之,以疾丐还东都,诏医驰驿护视。卒,年六十四,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恭肃。嘉贞性简疏,虽贵,不立田园。有劝之者,答曰:“吾尝相国矣,未死,岂有饥寒忧?若以谴去,虽富田产,犹不能有也。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节选自《新唐书·张嘉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B.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C.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D.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书舍人,官名。舍人始于先秦,本为国君、太子亲近属官。中书舍人,在各个朝代的官职都不尽相同,隋唐时,中书舍人在中书省掌制诰,多以有文学资望者充任。
B.河东,古代指山西西南部。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故称“河东”。
C.京师,在古代一般有“国家的都城”“天子的军队”“朝廷”这三个义项,本文中指“国家的都城”。
D.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荆轲刺秦王》有“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嘉贞才能出众,受到官吏推荐。张循宪巡视河东时,因处理事务操劳过度而生病了,下属推荐张嘉贞帮助处理,后来张循宪就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
B.张嘉贞虑事长远,为诬告者开脱。为避免突厥族群内附而带来的隐患,他请求派兵保护当地百姓;为避免堵塞言路而成为隐患,他请求饶恕诬告者。
C.张嘉贞为相强躁,性格简单粗疏。为迎合权幸心意,他请求对姜晈施以廷杖;他对裴伷先也如此,遭到张说反对;他虽然职位尊贵,但不置买田宅。
D.张嘉贞深受器重,死后赠谥褒美。玄宗认为他政事处理得好,多次慰劳;皇帝在他赴任时赋诗,后来他生病时还派太医护视,死后获得美好的谥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
(2)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