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渔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5-12-29 04:52: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寄题徐都官新居假山

梅尧臣

太湖万穴古山骨,共结峰岚势不孤。

苔径三层平木末,河流一道接墙隅。

已知谷口多花药,只欠林间落狖鼯。

谁侍巾鞲此游乐,里中遗老肯相呼。

注:古山骨:指石。木末:树梢。狖(yàn):长尾猿。此泛指猿猴。鼯(wú):鼠名,俗称飞鼠,形似蝙蝠。巾鞲(gōu):代指徐都官。巾:冠的一种。鞲:革制袖套。遗老:年老历练的人,此泛指老者。肯:可肯。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指取太湖石为假山,不径言石而言“古山骨”,写出假山具有山的骨髓。“峰岚”不仅写出山形,而且绘出山神,颇有云气蓊郁之感。
B.颔联写假山有崎岖小路达于峰顶,高于园中之树,山下河流一道,自墙外引入。于是,假山、真树、活水,彼此浑溶无间,大得自然意趣。
C.颈联暗用西汉隐士郑子真身居谷口而名动京师的典故,并且说此地没有猿猴飞鼠之类的卑劣小人,赞美主人公徐都官的雅韵高德。
D.本诗由景及人,既写出园林建构之巧妙,又表现了园林主人的情趣。全诗笔力雄劲,格调明快,不施藻饰,瘦劲挺拔,很能体现宋诗的艺术特色。
【小题2】尾联化用杜甫《客至》“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句意,而含意颇深,请试着鉴赏尾联的思想内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题滕王阁

王安国

滕王平昔好追游,高阁依然枕碧流。胜地几经兴废事,夕阳偏照古今愁。

城中树密千家市,天际人归一叶舟。极目沧波吟不尽,西山重叠乱云浮。

(注)王安国是王安石四弟,王安石在《平甫墓志》中称王安国“年十二,出其所为铭、诗、赋、论数十篇,观者惊焉。自是遂以文学为一时贤士大夫誉叹”。据说,此诗为王安国十三岁时所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开门见山,用平叙笔墨写滕王阁的来历和现状。 “枕碧流”,点出高阁所在,它安然高卧于一派深碧的滚滚江流之上。这一联对滕王阁虽有空间形势的交代,但主要是从时间角度叙写,上句写昔,下句写今。
B.颔联虽紧承首联,但着重从空间着眼,写滕王阁这块胜地在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沧桑之变。“几经”和“偏照”,强调变迁的匆忙和兴废的无常。在自然和人事的隐隐对比中,包含着无限的吊古之思,今昔之感。
C.颈联运用远近结合手法写出了滕王阁背城面江的独特风光。“树密”、“ 千家”,写近景,千家栉比,市井兴旺,给人以繁荣之感;“天际”、“ 一叶”,写远景,一叶扁舟,摇曳而过,具有淡远闲逸之趣。
D.尾联“极目”一词在意念上与前句“天际人归”紧密相关,“沧波”与首联“碧流”遥相呼应。放眼江流,气象万千,和“西山重叠乱云浮”描绘出一幅意境辽阔壮远的画面。
E.此诗大概为王安国十三岁时所作,而王勃写《滕王阁序》年龄也不大,才华横溢文中。两人都是早慧的诗人,都在青年时代登临滕王阁,留下了为人传诵的名篇,这是唐宋诗坛上的佳话。
【小题2】此诗的尾联与王勃的《滕王阁诗》的尾联(“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无论是在表现手法上,还是在表达的内容上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鲁庄公与齐战于长勺,两军相望,此为何时!而以“听讼用情”对曹刿之问战,何其迂阔而远于事情耶!彼曹刿遽以一战许之,意者刿亦迂儒曲士之流欤?观其从庄公战,以我之盈,乘齐之竭;以我之整,逐齐之乱。机权韬略,与孙武、吴起并驱争先。使庄公之言,诚迂阔而不切事情,岂足以动刿之听耶?其所以深赏而亟许之者,殆必有说也!
马之所以不敢肆足者,衔辔束之也;民之所以不敢肆意者,法制束之也。衔辔败,然后见马之真性;法制弛,然后见民之真情。困之不敢怨,虐之不敢叛者,劫于法制耳。大敌在前,抢攘骇惧,平日之所谓法制者,至是皆涣然解散矣。法制既散,真情乃出……
子羔为卫政,刖人之足。卫乱,子羔走郭门,刖者守门,曰:“于此有室。”子羔入,追者罢。子羔曰:“吾亲刖子之足,此乃子报怨之时也,何故逃我?”刖者曰:“君之治臣也,先后臣以法,欲臣免之于法也,臣知之;狱决罪定,临当论刑,君愀然不乐,见于颜色,臣又知之,此臣之所以脱君也。”夫人在缧绁之中,锱铢之施,视若金石。子羔特一有司耳,徒有哀矜之意,无哀矜之实,人犹且报之若是,况庄公君临一国,小大之狱皆必以情,人之思报,岂子羔比耶!狱,死地也;战,亦死地也。昔居死地尝受其赐,今安得不赴死地以答其赐哉?民既乐为之死,则陷坚却敌,特馀事耳。
吾尝论古人之言兵,与后人之言兵不同。盖有论战者,有论所以战者。军旅形势者,战也;民心者,所以战也!昔晋士蒍尝曰:“礼乐慈爱,战所蓄也。”当时之论兵者,每如此。柳宗元论长勺之役,乃谓:“徒以断狱为战之具,吾未之信。”乃历举将臣士卒地形之属。宗元之所言,皆所谓战,而非所以战也。乌足以知之?
(取材于宋代吕祖谦《东莱博议》)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我之盈    盈:高昂B.民之所以不敢肆意者  肆:恣意
C.至是皆涣然解散矣    涣:离散D.徒有哀矜之意 矜:夸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彼曹刿遽以一战许之    以我之整
B.君之治臣也   小大之狱皆必以情
C.此乃子报怨之时也 乃历举将臣士卒地形之属
D.虐之不敢叛者 当时之论兵者
【小题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人在缧绁之中,锱铢之施,视若金石。
②徒以断狱为战之具,吾未之信。
【小题4】作者与柳宗元各是从什么角度“言兵”的?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