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黄杨树子赋(并序)  欧阳修
夷陵山谷间,多黄杨树子。江行过绝险处,时时从舟中望见之。郁郁山际,有可爱之色。独念此树生穷辟,不得依君子封殖,备爱赏,而樵夫野老又不知其惜,作小赋以歌之。
①若夫汉武之宫,丛生五柞;景阳之井,对植双桐。高秋羽猎之骑,半夜严妆之钟,凤盖朝拂,银床暮空①。固以葳蕤近日,的皪②含风,婆娑万户之侧,生长深宫之中。
②岂知绿藓青苔,苍崖翠壁,枝蓊郁以含雾,根屈盘而带石。落落非松,亭亭似柏,上临千仞之盘薄③,下有惊湍之濆激④。涧断无路,林高暝色,偏依最险之处,独立无人之迹。江已转而犹见,峰渐回而稍隔。
③嗟乎!日薄云昏,烟霏露滴。负劲节以谁赏,抱孤心而谁识?徒以窦穴风吹,阴崖雪积,哢山鸟之嘲哳,袅惊猿之寂历⑤。无游女兮长攀,有行人兮暂息。节既晚而愈茂,岁已寒而不易。乃知张骞一见,须移海上之根;陆凯如逢,堪寄陇头之客。
(注)此赋为作者贬官夷陵途中触景生情而作。①羽猎之骑:禁卫骑兵。半夜严妆之钟:宫中报晓钟声,催促宫女早起梳妆。凤盖:天子所乘之车。银床:井栏。②的皪:鲜明的样子。③盘薄:高大的样子。④濆激:汹涌激荡。⑤哢:鸟叫。嘲哳:鸟鸣声。寂历:寂寞。
【小题1】赋是一种介于 之间的文体,特点是 。诗赋前的小序一般交代写作时间、地点,本赋的序还交代了
【小题2】对全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描写生于宫中的柞树、梧桐,得日月光华生长华茂,为下文写黄杨树作映衬。
B.第②段运用清新华丽的语言,描写悬崖峭壁上的黄杨树,意境昏暗苍凉,孤独惨淡。
C.第③段写黄杨所处境遇,赞叹张骞见了它会将它移植中原;陆凯见了会折一枝寄友。
D.作者在这篇小赋中描写了孤独而坚贞的黄杨树,借此表达身处逆境坚韧不拔的精神。
【小题3】分析第②段“岂知”二字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4】赏析第③段运用整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5】分析作者写作此赋时的心情变化过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20 02:48: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铎,字昭范。会昌初,擢进士第,累迁右补阙、集贤殿直学士。咸通后,仕浸显,历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所取多才实士,为世称挹。十二年,繇礼部尚书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韦保衡缘恩幸辅政,始由铎得进士,故谨事之。虽窃政权,将大斥不附者,病铎持其事,不得肆。搢绅赖焉。铎亦上疏祈解,乃以检校左仆射出为宣武节度使。
僖宗初以左仆射召始铎当国练制度智虑周密时论推允会河南盗起天下跂铎入辅又郑畋数言其贤复拜平章事乾符六年,贼破江陵,宋威无功,诸将观望不进,天下大震。朝廷议置统帅,铎因请自率诸将督群盗。帝即以铎为侍中、荆南节度使、诸道行营都统,封晋国公。绥纳流冗,益募军,完器铠,武备张设。
未几,召拜太子少师,从天子入蜀,拜司徒,加侍中。复以太子太保平章事。是时,诛讨大计悉属高骈,骈内幸多难,数偃蹇,而外逗挠。铎感慨王室,每入对,必噫呜流涕,固请行。时中和二年也。乃以检校司徒、诸道行营都统、判延资户部租庸等使。先是,诸将虽环贼,莫肯先。及铎檄至,号令殷然,士气皆起,急欲破贼,故巢战数蹙。宦人田令孜策贼必破,欲使功出于已,乃构铎于帝,罢为检校司徒。铎功危就,而谗见夺,然卒因其势困贼。后数月,复京师,策勋居关东诸镇第一。
铎世贵,出入袭马鲜明。过魏,乐彦祯子从训心利之。李山甫者,数举进士被黜,依魏幕府,内乐祸,且怨中朝大臣,导从训以诡谋,使伏兵高鸡泊劫之,铎及家属佐三百余人皆遇害。朝廷微弱,不能治其冤,天下痛之。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僖宗初/以左仆射召/始/铎当国/练制度/智虑周密/时论推允/会河南盗起/天下跂铎入辅/又郑畋数言其贤/复拜平章事/
B.僖宗初/以左仆射/召始/铎当国/练制度/智虑周密/时论推允/会河南盗起/天下跂铎入辅/又郑畋数言/其贤复拜平章事/
C.僖宗初/以左仆射召/始/铎当国/练制度/智虑周密/时论推允/会河南盗起/天下跂铎入辅/又郑畋数言/其贤复拜平章事/
D.僖宗初/以左仆射/召始/铎当国/练制度/智虑周密/时论推允/会河南盗起/天下跂铎入辅/又郑畋数言其贤/复拜平章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南北朝北周时开始设立,相当于如今的教育部和外交部。
B.“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全部由皇帝策问。
C.“搢绅”也写作“缙绅”,愿意是插笏于带,后来转而用来称有官职的或者做过官的人。
D.“策勋”记功勋于策书之上。“策”是名词作动词,在策书上记录。“勋”指特殊功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铎很有威信。韦保衡受到宠幸而辅佐政事时,企图大举排斥不依附自己的人,但因为王铎主事,韦保衡不敢轻举妄动。
B.王铎积极请缨。贼军攻破江陵之时,宋威没有打赢,各路将领都观望不进军之时,王铎向皇上请求率领众将剿灭群盗。
C.王铎能干实事。在被封为晋国公时,他能够安抚收纳流民,招募军队,充实兵器甲胄,完善军事设施,随时应对各项战事。
D.王铎遭伏遇害。李山甫怨恨朝中大臣,在高鸡泊设伏兵抢劫从魏州经过的王铎,并杀害了王铎及其家属、随从三百多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窃政权,将大斥不附者,病铎持其事,不得肆。
(2)铎感慨王室,每入对,必噫呜流涕,固请行。

同类题2

赵苞字威豪,甘陵东武城人。从兄忠,为中常侍,苞深耻其门族有宦官名势,不与忠交通。初仕州郡,举孝廉,再迁广陵令。视事三年,政教清明,郡表其状,迁辽西太守。抗厉威严,名振边俗。以到官明年,遣使迎母及妻子,垂当到郡,道经柳城,值鲜卑万余人入塞寇钞,苞母及妻子遂为所劫质,载以击郡。
苞率步骑二万,与贼对阵。贼出母以示苞,苞悲号谓母曰:“为子无状,欲以微禄奉养朝夕,不图为母作祸。昔为母子,今为王臣,义不得顾私恩、毁忠节,唯当万死,无以塞罪。”母遥谓曰:“威豪,人各有命,何得相顾,以亏忠义!昔王陵母对汉使伏剑,以固其志,尔其勉之。”苞即时进战,贼悉摧破,其母妻皆为所害。苞殡敛母毕,自上归葬。灵帝遣策吊慰,封娄侯。苞葬讫,谓乡人曰:“食禄而避难,非忠也;杀母以全义,非孝也。如是,有何面目立于天下!”遂呕血而死。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常侍:西汉时皇帝近臣﹐给事左右﹐职掌顾问应对,东汉时多由宦者担任。
B.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明清时也代称举人。
C.寇钞:寇为动词,劫掠的意思;钞为名词,指钱财,这里泛指财物。
D.无状:谓行为失检,没有礼貌,谓所行丑恶无善状。亦多作自谦之辞。
【小题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总结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苞为官有能声,因治理广陵政教清明,由郡举荐升迁做了辽西太守。
B.赵苞的母亲和妻子、儿女在他前去迎接途中不幸被鲜卑人劫持,成了人质。
C.当儿子处在两难时,赵苞的母亲慷慨陈词,劝说儿子应以国家利益为重。
D.灵帝知悉此事,赠他母亲随葬品,并给他封侯之赏,侯爵是五等爵位之一。
【小题3】翻译课内文言文句子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2)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荆轲刺秦王》)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崇文,字崇文,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异居,开元中,再表其。崇文性朴重寡言,少籍平卢军。贞元中,从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累官金吾将军。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兵三千往救,战佛堂原,大破之,封渤海郡王。刘辟反,宰相杜黄裳荐其才。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皆大惊。始,崇文选兵五千,常若寇至,至是,卯漏受命,辰已出师,器良械完,无一不具。过兴元,士有折旅匕箸者,即斩以。乃西自阆中出,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

诏拜崇文东川节度使。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攻。明日,战万胜堆,凡八战皆捷,贼心始摇。大将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贼大震,其将李文悦兵三千自归,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入成都也,师屯大达,市井不移,珍货如山,无秋毫之犯。邢泚已降而贰,斩于军,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诏令刻石纪功于鹿头山。

崇文不通书,厌案牍谘判以为繁,且蜀优富无所事,请捍边自力,乃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为京西诸军都统。崇文恃功而侈,举蜀帑藏百工之巧者皆自随,又不晓朝廷仪,惮于觐谒,有诏听便道之屯。居邠三年,戎备整修。卒,年六十四,赠司徒,谥曰威武。

 (节选自《新唐书·高崇文传》)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士有折旅匕箸者    逆:背叛
B.即斩以   徇:示众
C.会雨不攻 克:能够
D.其将李文悦兵三千自归 以:率领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周礼》记载“五家为比,五比为闾”。“闾”现为里巷、邻里之意。古时把贵族称为“豪右”,贫贱者居住之地称为“闾左”。
B.开元、贞元:属于古代皇帝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
C.吐蕃: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
D.《新唐书》: 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新唐书》在体例上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了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
(2)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
(3)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
【小题4】结合文意,概括高崇文的形象特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注)①梠:野果。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玄宗之 奇:认为……奇特
B.严武之,有时不冠     过:拜访
C.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地形险恶
D.唯大王与群臣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谒肃宗彭原郡 冰,水为之,而寒
B.严挺之有此儿 今其智反不能及
C.甫以家避乱荆、楚 冬,丁令盗武牛羊
D.暴水所阻     秦王赵王击缶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课本中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唐玄宗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是汉武帝首创。
B.“布衣”,麻布衣服,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故常以“布衣”借指平民百姓。
C.韩愈的《师说》中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D.《史记》,又称《太史公书》,汉代司马迁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鲁迅称其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
(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