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甄济字孟成,定州无极人。叔父为幽、凉二州都督,家卫州。济少孤,独好学,以文雅称。居青岩山十余年,远近伏其仁,环山不敢畋渔。采访使苗晋卿表之,诸府五辟,诏十至,坚卧不起。天宝十载以左拾遗召,未至,而禄山入朝,求济于玄宗,授范阳掌书记。禄山至卫使太守郑遵意致谒山中济不得已为起禄山下拜钧礼。居府中,议论正直。久之,察禄山有反谋,不可谏。济素善卫令齐玘,因谒归,具告以诚。密置羊血左右,至夜,若欧血状,阳不支,舁归旧庐。禄山反,使蔡希德封刀召之,曰:“即不起,断其头见我。”济色不动,左手书曰:“不可以行。”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希德歔欷嗟叹,止刀,以实病告。后庆绪复使强舆至东都安国观。会广平王平东都,济诣军门上谒泣涕,王为感动。肃宗诏馆之三司署,使污贼官罗拜,以愧其心。授秘书郎,或言太薄,更拜太子舍人。来瑱辟为陕西襄阳参谋,拜礼部员外郎。宜城楚昭王庙堧地广九十亩,济立墅其左。瑱死,屏居七年。大历初,江西节度使魏少游表为著作郎,兼侍御史,卒。
(《新唐书•甄济传》)
【注】①堧(ruán)地:余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禄山至/卫使太守郑遵意致/谒山中/济不得已/为起禄山下拜钧礼/
B.禄山至/卫使太守郑遵/意致谒山中济不得已/为起/禄山下拜钧礼/
C.禄山至卫/使太守郑遵意致谒山中/济不得已为起/禄山下拜钧礼/
D.禄山至卫/使太守郑遵意致/谒山中/济不得已/为起禄山下拜钧礼/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有成语“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幼而无父曰孤,老而无子曰独。
B.拾遗,唐代谏官名。唐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始置,分左右拾遗,其主要职能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来匡正君王,纠正君过。
C.三司署,三司官署,唐时曾以御史台、中书、门下为三司,受理刑狱。
D.授、拜都是“授予官职”的意思,表示提升官职的词有拔、擢、升、出等;表示降低官职的词有贬、谪、左迁等;表示罢免官职的词有罢、黜、夺、免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甄济虽出任安禄山的属官,但他性格刚直能正直论事。他觉察安禄山有反谋,在劝谏不听的情况下,回到卫州旧居。
B.甄济文章雅致很有名望,但隐居青岩山中。采访使苗晋卿向朝廷上奏章推荐他,后来几个官署五次征召他做官,诏令到了十次,他仍隐居不出。
C.甄济坚守气节,临危不惧。安禄山造反后,派蔡希德去找甄济出来做官,但甄济坚定拒绝,面对威逼,面不改色,毫无畏惧。
D.甄济被安庆绪强行抬到东都安国观。广平王平定了东都,肃宗下令让甄济住在三司署客馆里,褒扬了甄济,羞辱了那些曾任伪职的官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密置羊血左右,至夜,若欧血状,阳不支,舁归旧庐。
(2)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希德歔欷嗟叹,止刀,以实病告。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13 01:54: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陟,字殷卿,与弟斌俱秀敏异常童。陟甫十岁,授温王府东阁祭酒。风格方整,善文辞,书有法,一时知名士皆与游。居丧,以父不得志殁,乃与斌杜门不出八年。亲友更往敦晓,乃强调为洛阳令。宋璟见陟叹曰:“盛德遗范,尽在是矣。”
迁礼部侍郎。陟于鉴裁尤长。故事,取人以一日试为高下。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风采,擿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铨综号为公平。自以门品可坐阶三公,居常简贵,视僚党傲然;其以道谊合,虽后进布衣与均礼。
李林甫恶其名高,恐逼己,出为襄阳太守。入考华清宫,杨国忠忌其才,谓拾遗吴豸之曰:“子能发陟罪乎?吾以御史相处。”豸之乃劾陟馈遗事。陟贬桂岭尉。会安禄山陷洛阳,弟斌没贼,国忠欲构陟与贼通,密谕守吏,令胁陟使忧死,州豪杰共说曰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因谢遣,坚卧不出。
肃宗即位,起为吴郡太守,会永王兵起,委陟招谕,乃授江东节度使。与高适、来填会安州,陟曰:“今中原未平,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成功。”乃推填为地主,为载书,登坛日:“皇天后土,实鉴斯言。”辞旨慷慨,士皆陨泣。
永王败,帝趣陟赴凤翔。初,季广琛从永王乱,非其本谋,陟表广琛为历阳太守,慰安之。至是,恐广琛有后变,乃驰往谕诏恩释其疑,而后趣召,帝雅闻陟名,欲倚以相,及是迁延,疑有顾望意,止除御史大夫。卒,年六十五。
(选自《新唐书·韦陟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
B.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
C.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
D.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楷:文中指书体。汉字形体的演变,历经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六大类形体。
B.三公: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也称“三司”。不同的朝代所指的官职不同。
C.江东:自汉至隋唐称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为“江东”。也可以指其他地方。
D.皇天:古代对天的尊称。后土:古代对地的尊称。古人认为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陟才华突出,遵守孝道。他从小聪明异常,十岁担任官职,擅长写文章;他的父亲去世,因父亲生前不得志,他和弟弟八年不出来做官。
B.韦陟恪尽职守,为国选材。他在礼部任职,改变以往选人的方法;他在吏部任职,凭借个人能力,改变了吏部舞弊丛生的选人风气,人称公平。
C.韦陟遭人忌恨,坚忍不屈。他因名声高被李林甫排挤;杨国忠妒忌他的才华,先指使人控告他,后又抓住他弟弟的事进行陷害,他没有屈服。
D.韦陟慷慨陈词,忠于国家。有人叛乱时,他表达自己效忠国家的志向,感动士兵;他不顾皇帝的劝阻,去安抚曾经参加过叛乱的季广琛,维护国家利益。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温造,字简舆,姿表瑰杰,性嗜书,少盛气。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书币招礼, 欣然日:“可人也!”往从之。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时李希烈反,攻陷城邑,天下兵镇阴相撼,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以刘济方纳忠于朝,密诏建封择纵横士往说济。建封强署造节度参谋,使幽州。造与济语未讫,济俯伏流涕日:“僻陋不知天子神圣,大臣尽忠,愿率先诸侯效死节。”造还,建封以闻,诏驰入奏。天子爱其才,问造家世及年,对日:“臣五世祖大雅,外五世祖李劫,臣犬马之齿三十有二。”帝奇之。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复去,隐东都

长庆初,为太原幽镇宣谕使。还,迁殿中侍御史。田弘正遇害,以起居舍人复宣慰镇州行营。顷之,谏议大夫李景俭得过宰相,造坐与饮,出为朗州刺史。开后乡渠百里,溉田二千顷,民获其利,号“右史渠”。迁左司郎中,寻进御史中丞。

造性刚急,人或忤己,虽贵势,亦以气出其上。道遇左补阙李虞,恚不避,捕从者笞辱。左拾遗舒元褒等建言:“造弃蔑典礼,无所畏,辱天子侍臣。凡事小而关分理者,不可失广,道路。失之,则乱所由生。遗、补虽卑,侍臣也;中丞虽高,法支也;侍臣见陵则恭不广,法吏自恣则法坏。造擅自尊大,忽僭拟之嫌,请得论罪。”帝乃诏:台官、供奉官共,听先后行,相值则揖。造弹击无所回畏,发南曾伪官九十人,主吏皆论死。迁尚书右丞,封祁县子。

大和四年,兴元军乱,杀节度使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乃授检校右散骑常侍、山南西道节度使,许以便宜从事。造果决斩首凡八百余人。亲杀绛者,醢之;号令者,殊死。取百级祭绛,余悉投之汉江。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十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凡事小而关分理者/不可失/失之则乱所由生/遗补虽卑/侍臣也/中丞虽高法/吏也/侍臣见陵则恭不广/法吏自恣则法坏/
B.凡事小而关分理者/不可失/失之/则乱所由生/遗补虽卑/侍臣也/中丞虽高/法吏也/侍臣见陵则恭/不广法吏自恣则法坏/
C.凡事小而关分理者/不可失/失之/则乱所由生/遗补虽卑侍臣也/中丞虽高/法吏也/侍臣见陵则恭/不广法吏自恣则法坏/
D.凡事小而关分理者/不可失/失之/则乱所由生/遗补虽卑/侍臣也/中丞虽高/法吏也/侍臣见陵则恭不广/法吏自恣则法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居舍人,掌记录皇帝日常行动、所发命令与国家大事的官。
B.长庆,唐穆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新唐书》,是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
D.节度使,唐代开始在地方上设立的统领军队的长官,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造仪表俊伟,才能突出。寿州刺史张建封听说他的名声,用文书钱财聘请他;曾奉命成功劝说刘济效忠朝廷,因此得到皇帝的欣赏。
B.温造重视农业,深受爱戴。任朗州刺史时开通后乡渠上百里,灌溉农田二千顷,百姓因此受益,号称“右史渠”。
C.温造性情刚烈,敢忤权贵。对触怒了他的人,即使是权贵,也要在气势上胜过他,因此被权贵怨恨,终被贬官。
D.温造做事果敢,平定叛乱。兴元军叛乱,杀死节度使李绛,温造受命平叛,果断地杀掉八百多人,对发布杀害李绛命令的人处以极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建封虽咨谋,而不敢摩以职事,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2)帝奇之。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复去,隐东都。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方翼,仲翔,并州祁人。祖裕,随州刺史,尚同安大长公主。方翼性至孝,善谋略。早,母李,为主所斥,居凤泉墅。方翼尚幼,杂佣保,执苦不弃日。垦田植树,治林垠,完墙屋,为富家。高宗立,而从祖女弟为皇后,调安定令,诛灭大姓,奸豪胁息。居母丧,其友赵持满诛死,尸诸道,亲戚莫敢视,方翼曰:“栾布哭彭越,义也;周文王掩骼,仁也。绝友义,蔽主仁,何以事君?”遂往哭其尸,具礼收葬。金吾校尉劾系,帝嘉之,不罪。

再迁肃州刺史州无隍堑寇易以攻方翼乃发卒建楼堞厮多乐水自环烽逻警明。仪凤间,河西蝗,独不至方翼境,而它郡民或馁死,皆走方翼治下。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

方翼兼检校安西都护,筑碎叶城,面三门,纡还多曲以诡出入,五毕。西域胡纵观,莫测其方略,悉献珍货。永淳初,十姓阿史那车簿啜叛,围弓月城,方翼引军战伊丽河。败之,斩首千级。俄而敌兵十万踵至,方翼次热海,进战,矢著臂,引佩刀断去,左右莫知。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即遣骑分道袭敌,皆惊溃,乌鹘引兵遁去,擒首领突骑施等三百人,西戎震服。初,方翼次葛水,暴涨,师不可度,沉祭以祷,师涉而济。

西域平,以功迁夏州都督。属牛疫,民废田作。方翼为耦耕法,张机键,力省而见功多,百姓顺赖。明年,召方翼议西域事,引见奉天宫,赐食帝前。帝见衣有污濯处,问其故,具对热海苦战状。视其创,帝咨嗟久之,赐赉良厚。

(节选自《新唐书·王方翼传》,有删改)

(注)①尚:匹配,多指高攀婚姻。②厮:通“斯”,分开。③十姓阿史那车簿啜:人名。后文“乌鹘”“突骑施”均为人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再迁肃州刺史/州无隍堑/寇易以攻/方翼乃发卒建楼堞/厮多乐水自环/烽逻警明
B.再迁肃州刺史/州无隍堑寇/易以攻/方翼乃发卒/建楼堞/厮多乐水/自环/烽逻警明
C.再迁肃州刺史/州无隍堑/寇易以攻方翼/乃发卒/建楼堞/厮多乐水自环/烽逻警明
D.再迁肃州刺史/州无隍堑寇/易以攻方翼/乃发卒建楼堞/厮多乐水/自环/烽逻警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称人称名,称己称字。
B.孤,“幼而无父曰孤”,文中就是此种含义。古代也可做王侯的自称。
C.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可用指贬谪,如“左迁”。
D.旬,是时间单位。在文中,“旬”是指十天,和“十旬休假”的“旬”同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方翼为子重亲重孝。年幼时,为减轻母亲独支家门的负担,常常与佣人一起辛勤劳作,历经艰辛,使家境逐渐殷实富足。
B.王方翼为人重情重义。曾为被诛杀的友人赵持满处理丧事。他认为这样做既可彰显朋友义气,也可维护国君的仁爱形象。
C.王方翼为将英勇无畏。永淳初年,他在热海引军作战,杀敌甚多,令敌军惊慌溃散,又乘胜追击,生擒敌首,西戎归服。
D.王方翼为官有责有方。在担任肃州刺史和夏州都督时,都尽职尽责,帮助老百姓度过灾难,其他治郡的百姓多有前来投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往哭其尸,具礼收葬。金吾校尉劾系,帝嘉之,不罪。
(2)俄而敌兵十万踵至,方翼次热海,进战,矢著臂,引佩刀断去,左右莫知。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嵩时年六十余矣。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云: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巡怒,须髯辄张。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死时年四十九。

嵩贞元初死于亳宋间。或传嵩有田在亳宋间,武人夺而有之,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嵩无子。张籍云。

(节选自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赞曰:张巡、许远,可谓烈丈夫矣。以疲卒数万,婴孤墉,抗方张不制之虏,鲠其喉牙,使不得搏食东南,牵掣首尾,豗溃梁、宋间。大小数百战虽力尽乃死而唐全得江淮财用以济中兴引利偿害以百易万可矣巡先死不为遽,远后死不国屈。巡死三日而救至,十日而贼亡,天以完节付二人,畀名无穷,不待留生而后显也。惟宋三叶,章圣皇帝东巡,过其庙,留驾裴回,咨巡等雄挺,尽节异代,著金石刻,赞明厥忠。与饿踣西山,孔子称仁,何以异云。

(节选白《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七忠义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小数百战虽力尽/乃死/而唐全得江淮财/用以济中兴/引利偿害/以百易万可矣/
B.大小数百战/虽力尽乃死/而唐全得江淮财/用以济中兴/引利偿害/以百易万可矣/
C.大小数百战虽力尽/乃死/而唐全得江淮财用/以济中兴/引利偿害/以百易万可矣/
D.大小数百战/虽力尽乃死/而唐全得江淮财用/以济中兴/引利偿害/以百易万可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浮图是梵音音译,此处意为佛塔,唐朝随着佛教文化的盛行,各地涌现出大量的佛塔。
B.大历为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
C.《汉书》是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也是“二十四史”之一。
D.夷、齐,商末孤竹君的两位王子,武王灭商后,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
【小题3】下列对上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霁云忠肝义胆,英勇慷慨。南霁云当知道贺兰终究不肯出兵时,拒食丰盛筵席,愤然拔刀断指,斥责贺兰。
B.张巡才华横溢,过目不忘。张巡写文章不用列草稿,挥笔而就;只要询问过姓名的人,就没有忘记的时候。
C.张巡视死如归,英勇无畏。睢阳城陷之时,敌人以刃相胁,张巡威武不屈;就义之时,神色安稳如常。
D.张巡等人勇武忠诚,保全节操。章圣皇帝东巡路过他们的祠庙时停车徘徊感叹,并把 他们的事迹刻在金石上。
【小题4】《张中丞传后叙》塑造人物时运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2)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冕,字章甫,河中河东人,本冠族仕家,以荫再调渭南尉。王鉷为京畿采访使,表署判官,历殿中侍御史。冕少学术,然明锐,果于事,众呈称职,鉷雅任之。及鉷得罪,有诏廷辨,冕位甚下,而抗言其诬。鉷死,独冕为敛葬,由是浸知名。

玄宗入蜀,诏皇太子为天下兵马元帅,拜冕御史中丞兼左庶子副之。裴冕与杜鸿渐、崔漪同辞进曰:“主上厌于勤,且南狩蜀,宗社神器,要须有归。今天意人事,属在殿下,宜正位号。有如逡巡,失亿兆心。”太子曰:“我平寇逆,奉迎乘舆还京师,退居凉贰,公等何言之过!”对曰殿下所从将士皆关辅人日夜思归大众一骚不可复集不如因而抚之以就大功臣等昧死请。太子固让,凡五请,卒见听。太子即位,进冕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肃宗至凤翔,罢冕政事,拜尚书右仆射。两京平,封冀国公,实封五百户,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复为右仆射,待制集贤院。俄充山陵使。于是,中书舍人刘烜为李辅国所昵,冕表为判官。烜抵法,坐降施州刺史,徙澧州。

大历中,郭子仪言于代宗曰:“冕首佐先帝,驰驱灵武,有社稷勋,程元振忌其贤,遂加诬构,海内冤之。陛下宜还冕于朝,复俾辅相,必能致治成化。”时元载秉政,冕早所甄引,载德之,又贪其衰瘵,且下己,遂拜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入见,拜不能兴,载自扶之,代为赞谢。俄兼河南江淮副元帅、东都留守。不逾月卒,有诏赠太尉。

始,肃宗庙惟苗晋卿配享,冕卒后二十馀年,有苏正元者奏言:“肃宗为元帅时,师才一旅,冕于草创中,甄大义以劝进,收募骁勇几十馀万。既逾月,房琯来;又一年,而晋卿至。今晋卿从祀,而冕乃不与。”有诏冕配享肃宗庙。

(节选自《新唐书·裴冕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曰/殿下所从将士皆关辅人/日夜思归/大众一骚/不可复集/不如因而抚之/以就大/功臣等昧死请
B.对曰/殿下所从将士皆关辅/人日夜思归/大众一骚/不可复集/不如因而抚之/以就大/功臣等昧死请
C.对曰/殿下所从将士皆关辅/人日夜思归/大众一骚/不可复集/不如因而抚之/以就大功/臣等昧死请
D.对曰/殿下所从将士皆关辅人/日夜思归/大众一骚/不可复集/不如因而抚之/以就大功/臣等昧死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族,古代称显贵的豪门世族。晋书《张方传》中有“颙参军毕垣,河间冠族,为方所侮”。
B.京畿,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汉代潘勗《册魏公九锡文》中有“遂建许都,造我京畿”。
C.殿下,对帝后、帝妃及太子、公主、诸亲王、大臣的敬称。晋王羲之《与会稽王笺》中有“殿下德冠宇内”。
D.实封,唐朝食邑制度封户有虚实之别,一般封国无疆土,封户是虚名,加实封者,方得封户租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冕仗义执言,知恩图报。王鉷曾经推荐过装冕,王获罪,裴冕参与延辩,直言申明王的冤屈;王死时,惟独裴冕为王鉷入殓下葬。
B.裴冕彰明大义,拥立新君。安史之乱时,玄宗避难西南,太子受命任天下兵马大元帅,裴冕等人建议太子登基,以安抚军心,凝聚民心。
C.裴冕遭人诬陷,终平冤屈。程元振嫉妒裴冕的贤能,加以诬陷,海内为他喊冤;后来郭子仪建议代宗恢裴冕的职位,裴冕得以起用。
D.裴冕功劳显著,配享肃宗。唐肃宗创立大业的过程中裴冕竭力辅佐,他帮助肃宗招募骁勇将士几十万,死后就获得了配享肃宗庙庭的荣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冕少学术,然明锐,果于事,众呈称职,鉷雅任之。
(2)于是,中书舍人刘烜为李辅国所昵,冕表为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