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声声慢》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A.“寻寻觅觅”写动作,“冷冷清清”写环境,“凄凄惨惨戚戚”写心情,三句叠词各有侧重。
B.“乍暖还寒时候”描写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变冷的感觉,这正是秋天的时令特征。
C.“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此处的雁使人顿生物是人非、寄思怀乡之感。
D.这首词通过叙写词人在愁情之中借酒浇愁获得心理宽慰的过程,抒发了正视孤独的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1-13 09:02: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他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B.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宋代词人。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要求词形式上严守律,内容上主情致,风格上尚文雅,以达到严守诗词之别,维护词的本色的目的。
C.《琵琶行》的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诗歌史上有“元白体”之说,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将白居易与元稹的诗体并称为“元白体”,苏东坡也曾将其二人相提并论,称为“元轻白俗”。白居易与元稹不但是诗歌创作上的同道,也是志同道合的生死之交。
D.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并以“白衣卿相”自许。有《乐章集》。柳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柳永词作流传极广,有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同类题3

阅读下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小题1】下列对词中意象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薄雾浓云”勾画出一种暗淡阴沉天气,烘染出一种沉郁气氛。这种阴沉沉的天气也笼罩在词人的心头。
B.“瑞脑”是一种香料,词人独自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写出了她的满怀愁绪和百无聊赖。
C.“玉枕纱厨”写闺房陈设,同时点出秋夜就寝情状。夜半凉意透帐,寒气侵骨,可知词人因怀人而彻夜失眠。
D.“暗香”指菊花的香气,菊花傲霜而开,暗示词人高洁的胸怀和脱俗的志趣,“暗香盈袖”给词人带来了快慰。
【小题2】下列对“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销魂”,是愁的表现,“瘦”字,是愁的深化,它们与上阙的“愁”字呼应,使上下阕由浅入深,浑然一体。
B.“人比黄花瘦”为“帘卷西风”渲染环境气氛,使人想象到一幅西风瘦菊,词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
C.“人比黄花瘦”巧妙地将满面愁云的憔悴的思妇和被萧瑟的秋风摇撼的瘦弱的菊花相比,情景交融,意境凄苦。
D.词句由花瘦而延及己瘦,写人瘦胜过花瘦,含蓄深沉地表达了词人离思之重,给人以余韵绵长、美不胜收之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 词

李清照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罗拜曰:此李八郎也。"

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糜之变日烦。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

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

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重典。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先召李,使服隐姓名   易:改变
B.众皆不 顾:顾惜
C.众皆,或有怒者 哂:讥笑
D.然皆句读不之诗尔     葺:修饰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的创作始于唐,到了五代的时候,《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曲调,开始流传。
B.李清照在批评张先、宋祁等人作品时,指出这些人虽然时时有妙语传世,但却整篇破碎,不能称为名家。
C.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词与诗的界限,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观点,她批评苏轼的词是“句读不萁之诗”。
D.李清照认为诗只有较为简单粗疏的声律要求,而词则特别讲究音律、乐律之规则。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
⑵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小题4】对词创作,李清照提出了哪些审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