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尝谓文者礼教治政云尔其书诸策而传之人大体归然而已。而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云者,徒谓“辞之不可以已也”,非圣人作文之本意也。退之、子厚徒语人以其辞耳,作文之本意,不如是其已也。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
(选自王安石《上人书》,有改动)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4处)
尝谓文者礼教治政云尔其书诸策而传之人大体归然而已。
【小题2】退之、子厚分别是指韩愈和_______,他们同为中唐_______的倡导者。
【小题3】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材料的主要内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22 06:02: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小题1】下列对文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B.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不能:不及,不到
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求思:追求、思考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昏惑:(叫人)迷乱
【小题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
A.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译文:有个累了而想退出山洞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烧完(熄灭)了。”
B.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译文:当这个决定从洞内退出的时候,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足够明亮。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译文:平坦而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
D.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译文: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遗憾,难道还有谁能讥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