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舒元舆,婺州东阳人。地寒,不与士齿。始学,即警悟。去客江夏,节度使郗士美异其秀特,数延誉。
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列棘围,席坐庑下,因上书言:“古贡士未有轻于此者,且宰相公卿由此出,夫宰相公卿非贤不在选,而有司以隶人待之,诚非所以下贤意。罗棘遮截疑其奸,又非所以求忠直也。诗赋微艺,断离经传,非所以观人文化成也。臣恐贤者远辱自引去,而不肖者为陛下用也。今贡珠贝金玉,有司承以棐笥皮币,何轻贤者,重金玉邪?”又言:“取士不宜限数,今有司多者三十,少止二十,假令岁有百元凯,而曰吾格取二十,谓求贤可乎?脱岁有才德才数人,而曰必取二十,谬进者乃过半,谓合令格可乎?”
俄擢高第,调鄠尉,有能名。裴度表掌兴元书记,文檄豪健,一时推许。拜监察御史,劾按深害无所纵。再迁刑部员外郎。
元舆自负才有过人者,锐进取。大和五年,献文阙下,不得报。上书自言:“马周、张嘉贞代人作奏,起逆旅,卒为名臣。今臣备位于朝,自陈文章,凡五晦朔不一报,窃自谓才不后周、嘉贞,而无因入,又不露所缊,是终无振发时也。汉主父偃、徐乐、严安以布衣上书,朝奏暮召,而臣所上八万言,其文锻炼精粹,出入今古数千百年,披剔剖抉,有可以辅教化者未始遗,拔犀之角,擢象之齿,岂主父等可比哉?盛时难逢,窃自爱惜。”文宗得书,高其自激卬,出示宰相,李宗闵以浮躁诞肆不可用,改著作郎,分司东都。
元舆为《牡丹赋》一篇,时称其工。死后,帝观牡丹,凭殿阑诵赋,为泣下。
(选自《新唐书·舒元舆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B.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C.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D.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寒”指出身低贱寒微,唐朝时,魏晋门阀制度的影响依旧存在;因而舒元舆“不与士齿”。
B.“元凯”,相传高辛氏有才子八人称八元,高阳氏有才子八人称八凯;后以之泛指辅佐帝王的大臣。
C.“高第”既指官吏考核成绩优等,也指生员参加科举考试成缋优等。文中“高第”含义为后者。
D.“员外郎”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隋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唐宋沿其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舒元舆受人赏识。客居江夏时,节度使郗士美多次为他扬名;做鄠县县尉时,裴度上表举荐他;文宗赏识他自负激昂的精神。
B.舒元舆积极建言。到尚书省参加考试时,他向朝廷上奏,既为参加考试的生员讨公道,又表达了自己对朝廷选贤任能方面的看法。
C.舒元舆为人自负。他向朝廷递送自己的文章,自认为才能不比马周、张嘉贞差,只是始终没有发挥才干的机会。
D.舒元舆很有文才。他写的檄文很有气魄,受到时人的推重赞许;他写的一篇《牡丹赋》十分精巧,皇帝读后被感动得流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宰相公卿非贤不在选,而有司以隶人待之,诚非所以下贤意。
(2)脱岁有才德才数人,而曰必取二十,谬进者乃过半,谓合令格可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08 11:07: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桓彦范字士则,润州丹阳人。以门荫调右翊卫,迁司卫主簿。
张柬之将诛易之等,引与定策。于是,以彦范、敬晖为左、右羽林将军,属以禁兵。时中宗每北门起居,因得谒陈秘计。神龙元年正月,彦范、晖率羽林兵与将军李湛、李多祚等千骑五百人讨贼。令湛、多祚就东宫迎中宗至玄武门,彦范等斩关入,士皆鼓譟,时武后处迎仙宫之集仙殿,斩易之等庑下。后闻变而起,见中宗曰:“乃汝耶?竖子诛,可还宫。”彦范进曰:“太子今不可以归,往天皇弃群臣,以爱子託陛下。今久居东宫,群臣思天皇之德,不血刃,清内难,此天意人事归李氏。臣等谨奉天意,惟陛下传位,万世不绝,天下之幸。”后乃卧,不复言。明日,中宗复位,以彦范为侍中,封谯郡公,赐实封五百户。
时武三思以迁太后衔恚,虑不利诸武,而韦后雅为帝宠畏,且三思与烝乱,由是朋谗奇中。未几,罢彦范等政事。五月,加特进,封扶阳郡王,赐姓韦,同后属籍,锡金银、锦绣,皆以铁券恕十死,令朝朔望。王同皎谋诛三思,事泄,三思诬彦范等同逆。乃贬彦范泷州司马。三思又疏韦后隐秽,榜于道,请废之。帝震怒,三思猥曰:“此殆彦范辈为之。”命御史大夫李承嘉鞫状,物色其人。承嘉即奏:“彦范、晖、柬之等暴讪摇变,内托废后,而实危君。人臣无将,当伏诛。”帝业尝许以不死,遂流瀼州,禁锢终身,子弟年十六以上谪徙岭外。三思又讽节愍太子请夷彦范等三族,帝不从。三思虑五人者且复用,乃纳崔湜计,遣周利贞矫制杀之。利贞至贵州,逢彦范,即缚曳竹槎上,肉尽,杖杀之,年五十四。
睿宗即位,彦范等并追复官爵,赐实封二百户,还其子孙,谥曰忠烈。
(选自《新唐书·桓彦范传》,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彦范有勇有谋。桓彦范曾参与制定诛杀张易之等人的计划,统领禁军,并在诛杀张易之等人的行动中身先士卒。
B.桓彦范忠于中宗。诛杀张易之后,桓彦范逼迫武则天传位给中宗,武则天无奈之下,让出皇位。
C.桓彦范遭到武三思陷害。武三思曾诬陷桓彦范是王同皎的同党,后又用韦后事件再次陷害他,使桓彦范被流放。
D.桓彦范惨死他乡。武三思担心桓彦范等人以后再被起用,于是派遣周利贞假托皇帝的命令杀了桓彦范。桓彦范死时场面十分悲惨。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吴武陵,信州人。元和初,擢进士第。淮西吴少阳闻其才,遣客郑平邀之,将待以宾友,武陵不答。

②长庆初,窦易直以户部侍郎判度支,表武陵主盐北边。易直以不职,薄其遇。会表置和籴贮备使,择郎中为之。武陵谏曰:“今缘边膏壤,鞠为榛杞,父母妻子不相活。前在朔方,度支米价四十,而无逾月积,皆先取商人,而后求牒还都受钱。脱有寇城,不三旬便当饿死,何所取财而云和籴哉?天下不治,权不归有司也。盐铁、度支一户部郎事,今三分其务,吏万员,财赋日蹙。诚欲边隅完实,独募浮民,徙罪人,发沃土,何必加使而增吏也?”易直不纳。

③久之,入为太学博士。大和初,礼部侍郎崔郾试进士东都,公卿咸祖道长乐,武陵最后至,谓郾曰:“君方为天子求奇材,敢献所益。”因出袖中书搢笏,郾读之,乃杜牧所赋阿房宫,辞既警拔,而武陵音吐鸿畅,坐客大惊。武陵请曰:“牧方试有司,请以第一人处之。”郾已得其人。至第五,郾未对,武陵勃然曰:“不尔,宜以赋见还。”郾曰:“如教。”牧果异等。

④初,柳宗元谪永州,而武陵亦事流永州,宗元贤其人。及为柳州刺史,武陵北还,大为裴度器遇。每言宗元无子,说度曰:“西原蛮未平,柳州与贼犬牙,宜用武人以代宗元,使得优游江湖。”度未及用,而宗元死。

(节选自《新唐书》)

(注)①判度支:官名,兼管财政收支事务。②和籴:官府出资向百姓购买粮食。③祖道:出行前祭祀路神,并饮宴饯行。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脱有寇城     (2)权不归有司也
(3)郾已得其人   (4)事流永州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出袖中书搢笏 ②留沛公与饮
B.①无逾月积 ②秦师轻无礼
C.①将待宾友 ②请息交绝游
D.①杜牧所赋阿房宫    ②遣武以中郎将使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不尔,宜以赋见还。
(2)及为柳州刺史,武陵北还,大为裴度器遇。
【小题4】“武陵不答”和“武陵勃然”等细节分别表现出吴武陵___、___的性格特征。
【小题5】从全文看,文章最后一段的补充叙述对刻画吴武陵形象有何作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颜真卿,字清臣,秘书监师古五世从孙。少孤,母殷躬加训导。既长,博学工辞章,事亲孝。

开元中,举进士,又擢制科。调醴泉尉。再迁监察御史,使河、陇。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果以为书生,不虞也。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玄宗谓左右曰:“朕不识真卿何如人,所为乃若此!”

肃宗已即位灵武真卿数遣使以蜡丸裹书陈事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复为河北招讨使。时军费困竭,李崿劝真卿收景城盐,使诸郡相输,用度遂不乏。

禄山乘虚遣思明、尹子奇急攻河北,诸郡复陷,独平原、博平、清河固守。然人心危,不复振。至德元载十月,间关至凤翔谒行在,诏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方朝廷草昧不暇给,而真卿绳治如平日。帝自陕还,真卿请先谒陵庙而即宫,宰相元载以为迂,真卿怒曰:“用舍在公,言者何罪?然朝廷事岂堪公再破坏邪!”载衔之。时丧乱后,典法湮放,真卿虽博识今古,屡建议釐正,为权臣沮抑,多中格云。

卢杞专权,忌之。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建遣真卿:“四方所信,若往谕之,可不劳师而定。”诏可,公卿皆失色。至河南,河南尹郑叔则以希烈反状明,劝不行,答曰:“君命可避乎?”既见希烈,宣诏旨,希烈乃拘真卿,守以甲士,掘方丈坎于廷,传将坑之,真卿曰:“死生分矣,何多为!”遂缢杀之,年七十六。帝废朝五日,赠司徒,谥文忠。

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善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

(节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七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肃宗已即位/灵武真卿数遣使/以蜡丸裹书/陈事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复为河北招讨使。
B. 肃宗已即位灵武/真卿数遣使/以蜡丸裹书/陈事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复为河北招讨使。
C. 肃宗已即位/灵武真卿数遣使以蜡丸裹书/陈事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复为河北招讨使。
D. 肃宗已即位灵武/真卿数遣使以蜡丸裹书陈事/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复为河北招讨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者,称之为进士。殿试时第一名称为解元。
B. 河朔,地区名,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大体包括今山西、河北和山东部分地区。
C. 行在,也称行在所。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如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大驾幸建康,六宫留临安,则建康为行了在,临安为行宫。”
D. 正书,亦称“楷书”“正楷”“真中”,字体名。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的字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颜真卿颇有谋略。他每天与宾客泛舟饮酒,用以打消安禄山对他的疑虑。安禄山反叛后,颜真卿保障了平原城的安全,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
B. 颜真卿善于听取意见。他采用李萼的建议,收取景城的食盐,让各郡输粮换盐,解决了军费不足的问题。
C. 颜真卿博古通今。面对安史之乱后法律松弛败坏的情况,他屡次提出建议,都获得了权臣们的赞同。
D. 颜真卿坚贞不屈。李希烈举兵反叛,他深入敌营,面对活埋的威胁毫不畏惧,最终英勇就义,以身殉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仓廪。
(2)至河南,河南尹郑叔则以希烈反状明,劝不行,答曰:“君命可避乎?”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李适之,恒山愍王孙也,始名昌。神龙初,左卫郎将。开元中,迁累通州刺史,以办治闻。按察使韩朝宗言诸朝,擢秦州都督。徙陕州刺史、河南尹。其政不苛细,为下所便。玄宗患谷、洛岁暴耗徭力,诏适之以禁钱作三大防,曰上阳、积翠、月陂,自是水不能患。刻石著功,诏永王璘书,皇太子瑛署额。进御史大夫。

②二十七年,兼幽州长史,知节度事。适之以祖被废,而父象见逐武后时,葬有阙,至是丐陪瘗①昭陵阙中,诏可。褒册典物,焜照都邑,行道为咨叹。迁刑部尚书。适之喜宾客,饮酒至斗余不乱。夜宴娱,画决事,案无留辞。

③天宝元年,代牛仙客为左相,累封清和县公。尝与李林甫争权不协,林甫阴贼,即好谓适之曰:“华山生金,采之可以富国,上未之知。”适之性疏,信其言,他日从容为帝道之,帝喜以问林甫,对曰:“臣知之旧矣。顾华山陛下本命,王气之舍,不可以穿治,故不敢。”帝以林甫为爱己,而薄适之不亲。于是,韦坚、裴宽、韩朝宗皆适之厚善,悉为林甫所构得罪。适之惧不自安,乃上宰政求散职,以太子少保罢,欣然自以为免祸。俄韦坚累,贬宜春太守。会御史罗希奭阴被诏杀坚等贬所,州县震恐,及过宜春,适之惧,仰药自杀。

《新唐书·李适之传》

注:①瘗(yì)埋葬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左卫郎将(______)    (2)上未之知矣(______)
(3)故不敢闻 (______)    (4)俄韦坚累 (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而父象逐武后时  诚恐
B.帝喜问林甫 思试之斗觇之
C.顾上未知 儿成,则可待乎
D.上以林甫为爱己薄适之 徐察之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玄宗患谷、洛岁暴耗徭力,诏适之以禁钱作三大防,曰上阳、积翠、月陂,自是水不能患。
【小题4】皇帝“薄适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依据全文,简析李适之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