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崔郾,字广略,姿仪伟秀,人望而慕之,然不可狎也。中进士第,补集贤校书郎,累迁吏部员外郎,下不敢欺。每拟吏,亲挟格,褒黜必当,寒远无留才。三迁谏议大夫。穆宗立,荒于游畋,内酣荡,昕曙不能朝。郾进曰:“十一圣①之功德,四海之大,万国之众,其治其乱,系于陛下。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帝动容慰谢,迁给事中。敬宗嗣位,拜翰林侍讲学士,旋进中书舍人,谢曰:“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臣无功,不足副厚恩。”帝惭曰:“朕少间当请益。”高釴适在旁,因言:“陛下乐善而无所咨询,天下之人不知有向儒意。”帝重咎谢,咸赐锦、币。郾与高重类《六经》要言为十篇,上之,以便观省。迁礼部侍郎,出为虢州观察使。先是,上供财乏,则夺吏奉助输,岁率八十万。郾曰:“吏不能赡私,安暇恤民?吾不能独治,安得自封?”即以府常费代之。又诏赋粟输太仓者,岁数万石,民困于输,则又辇而致之河。郾乃旁流为大敖②受粟,窦而注诸艚。民悦,忘输之劳。改鄂、岳等州观察使。自蔡人叛,鄂、岳常苦兵,江湖盗贼显行。郾修治铠仗,造蒙冲,驶追穷蹑,上下千里,岁中悉捕平。又观察浙西,迁检校礼部尚书,卒于官。吏部尚书,谥曰德。郾不藏赀,有辄周给亲旧,为治其昏丧。居家怡然,不训子弟,子弟自化。室处庳漏,无步庑,至霖淖,则客盖而屐以就外位。治虢以宽,经月不笞一人。及莅鄂,则严法峻诛,一不贷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闻者服焉

(节选自《新唐书·崔邠传》有删改)

(注) ①十一圣:穆宗之前的十一个皇帝。 ②敖:通“廒”,储存粮食的仓库。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 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B.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C.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D.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古代的官署,隋唐起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学校等事宜。
B.《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论语》《周易》和《春秋》六部经书。
C.赠,追赠,古代皇帝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D.舍,古时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如退避三舍;军队住一宿也叫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郾为人耿直,善于劝谏皇帝。他从祖上基业、国家安危和百姓生计的角度直谏穆宗勤于朝政,后委婉劝谏敬宗习读儒家经典;他的建议都被采纳。
B.崔郾推行善政,体恤百姓疾苦。他在虢州修建粮仓和运粮通道,免去了百姓长途运粮之苦;在鄂州、岳州整治军务,消除了老百姓所受的盗匪之患。
C.崔郾居室简陋,关心亲朋故友。他的房屋低湿又没有走廊,客人在雨天只能站在屋外;他不积蓄钱财,经常周济亲朋好友,供他们办理婚丧大事。
D.崔郾忠于职守,严格要求官员。他在吏部任职,亲自考查官员,注重选拔人才;在虢州为官,对下属官吏不赡养父母、不体恤百姓的行为给予了严厉批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臣无功,不足副厚恩。
(2)治虢以宽,经月不笞一人。及莅鄂,则严法峻诛,一不贷。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10 10:03: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慎矜,隋齐王昧曾孙。父隆礼,善检督吏,以严辩自名。年九十馀,以户部尚书致仕,卒。
慎矜沉毅任气,健而才。初为汝阳令,有治称。隆礼罢太府,宰相以慎矜得父清白。
帝喜,擢慎矜监察御史,知太府出纳,被眷尤渥。慎矜迁侍御史,知杂事,高置风格。始议输物有污伤,责州县偿所直,转轻赍入京师,自是天下调发始烦。天宝二年,权判御史中丞、京畿采访使,太府出纳如故。于时李林甫用事,慎矜进非其意,固让不敢拜,乃授谏议大夫、兼侍御史,更以萧谅为中丞。谅争轻重不平,罢为陕郡太守。林甫知慎矜为己屈,卒授御史中丞,兼诸道铸钱使。
韦坚之狱,王供等方文致,而慎矜依违不甚力,供恨之,虽林甫亦不悦。供父与慎矜外兄弟也,故与拱狎。及为侍御史,繇慎矜所引,后迁中丞,同列,慎矜犹以子姓畜之,拱负林甫势,滋不平。会慎矜擢户部侍郎,仍兼中丞,林甫疾其得君,且逼己,乃与供谋陷之。
始,慎矜夺拱职田,辱诟其母,又尝私语谶书,拱衔之,未有发也。供乃与林甫作飞牒,告慎矜本隋后,蓄谶纬妖言,与妄人交,规复隋室。帝方在华清宫,闻之震怒,收慎矜尚书省.诏刑部尚书萧炅、大理卿李道邃、殿中侍御史卢铉、杨国忠杂讯。铉遣御史崔器索谶书,于慎矜小妻卧内得之,诟曰:“逆贼所固密,今得矣!”以示慎矜,慎矜曰:“它日无是,今得之,吾死,命矣夫!”温又诱敬忠首服诘言,慎矜不能对。有诏杖敬忠,赐慎矜死,籍其家,子女悉置岭南。
慎矜兄弟友爱,事姊如母,仪干皆秀伟,爱宾客,标置不凡,著称于时。宝应初,慎矜复官爵。
(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宰相以慎矜得父清白(以:认为)
B.责州县偿所直(直:价值,价钱)
C.而慎矜依违不甚力,供恨之(恨:遗憾,后悔)
D.逆贼所固密,今得矣(:放置,安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代任免升降官职有专用术语,“擢”“迁”指升迁,“权”“知”指暂代官职。
B.京畿,国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西汉分治京畿地区的三种职官或其所辖地区合称“三辅”,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
C.谶纬,谶书和纬书的合称。谶是预决吉凶的隐语、图记;纬是附会儒家经义的一类书。
D.尚书省,唐代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下辖吏、礼、刑、户、工、兵“六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杨慎矜清廉有才干。他担任汝阳县令,像他的父亲那样清正廉洁,有善于治理的名声,宰相因此举荐他,皇帝特别恩宠他。
B.杨慎矜为朝廷着想。他担任监察御史、主持杂事时,提议上交物品中如果有污迹和损伤的,各州县要赔偿。
C.杨慎矜豪侠仗义。他不与王供等人配合去给韦坚罗织罪名,得罪了王供和李林甫,后被李林甫和王供密谋陷害。
D.杨慎矜有先见之明。他强取过王供的职田,辱骂过王供的母亲,还私下议论过谶书,所以被诬陷下狱时他就知道自己必死无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慎矜犹以子姓畜之,供负林甫势,滋不平。
(2)慎矜兄弟友爱,事姊如母,仪干皆秀伟,爱宾客。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小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
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弟义叟,亦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节选自《旧唐书》)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B.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C.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D.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时候的人二十岁时行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故男女此年岁称为“弱冠”之年。
B.“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
C.“从事”,指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也称“从事员”。汉时刺史佐吏,如別驾、治中等皆称为“从事史”,通称为“州从事”,后历代因其制,到宋代废止。
D.“诔”和“奠”都属于祭文,但在写作的重点及韵散的要求方面也有一些区别:“诔”多用作“上对下”“尊对卑”,“奠”则没有这样的要求;诔文是韵文,奠文则不一定是韵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B.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C.李商隐自幼才华出众,先后受到爱惜他的才华的令狐楚、王茂元、李德裕、郑亚等人的任用,但他的仕途并未因此而通达 ,反而终生仕途坎坷。
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
(2)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3)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王勃传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渡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节选自《新唐书·王勃传》)
(注)①繇:同“由”。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指瑕》以其失 擿:指出
B.倚才藉,为僚吏共嫉 陵:欺侮
C.遣吏其文辄报   伺:伺机
D.勃文,初不精思 属:写作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祥道表朝    屈贾谊长沙
B.是交构 不出,火
C.宿命其婿作序夸客    家叔余贫苦
D.出纸笔遍请客 事顺心
【小题3】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勃极富才华的一组是(   )
①六岁善文辞 ②作《指瑕》以擿其失   ③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
④尝登葛愦山旷望 ⑤都督怒,起更衣 ⑥及寤,援笔成篇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勃天资聪颖,通过自荐、引荐、对策,不到二十岁就被授予官职。沛王听说了他的大名,召他到王府修撰《平台秘略》。书写成后,沛王很是喜爱重视他。
B.高宗认为王勃写的游戏文字《檄英王鸡》是结党营私的行为,就把王勃逐出了王府。
C.王勃补职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后经朋友多方营救,才被免死,但被取消了功名,其父也受其连累被贬为交趾令。
D.阎公本意是让其婿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都督对此感到恼怒,并派小吏观察王勃写作的情况。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2)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翃,字宏肱,并州晋阳人。少治兵家天宝中,授卫尉,擢才兼文武科,出为辰州刺史。大历中,擢容管经略使。时夷酋梁崇牵号“平南都统”,与别帅覃问合,又与西原贼张侯、夏永更诱啸,因陷城邑,遂据容州。前经略使陈仁砺等皆侨治藤、梧。翃至,言于众曰:“我,容州刺史,安可客治它所?必得容乃止。”即出私财募士,有功者许署吏,于是人自奋。不数月,斩贼帅欧阳琏。因至广州,请节度使李勉出兵并力,勉不许,曰:“容陷贼久,獠方强,今速攻,祗自败耳。”翃曰:“大夫即不出师,愿下书州县,阳言以兵为助,冀藉此声,成万一功。”勉许诺。翃乃移书义、藤二州刺史,约皆进讨,引兵三千与贼鏖战,日数遇。勉檄止之,辄匿不发,战愈力,卒破贼,禽崇牵,悉复容州故地。
捷书闻,诏更置顺州,以定馀乱。翃凡百馀战,禽首领七十,覃问遁去。复遣将李寔等分讨西原,平郁林等诸州。累兼御史中丞、招讨处置使。会哥舒晃反,翃命寔悉师援广州,问因合众乘间来袭,翃设伏击之,生禽问,岭表平,代宗遣使慰劳,赐第京师。
时吐蕃入寇,郭子仪悉河中兵乘边,召翃为河中少尹,领节度后务。悍将凌正数干法不逞,约其徒夜斩关逐翃。翃觉之,阴乱漏刻,以差其期,众惊,不敢发。俄禽正诛之,一军惕息。
历汾州刺史,为振武军使绥、银等州留后。入拜京兆尹。会起泾原兵讨李希烈次浐水京兆主供拟饔败肉腐众怒曰食是而讨贼乎遂叛。翃挺身走奉天,拜太子詹事。德宗还都,再迁大理卿,出为福建观察使。徙东都留守,既至,开田二十余屯,修器械,皆良金寿革,练士卒,号令精明。俄而吴少诚叛,独东畿为有备,关东赖之。元十八年卒,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肃。
(节选自《新唐书•王翃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起泾原/兵讨李希烈/次浐水/京兆主供拟/饔败肉腐/众怒曰/食是而讨/贼乎/遂叛
B.会起泾原兵/讨李希烈次浐水/京兆主供/拟饔败肉腐/众怒曰/食是而讨/贼乎/遂叛
C.会起泾原兵/讨李希烈/次浐水/京兆主供拟/饔败肉腐/众怒曰/食是而讨贼乎/遂叛
D.会起泾原/兵讨李希烈/次浐水/京兆主供/拟饔败肉腐/众怒曰/食是而讨贼乎/遂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家”指军事学著作,它本来指中国先秦与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有时也是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
B.“天宝”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之后每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C.“留守”是官职名称,隋唐以后,皇帝出巡或亲征时指定亲王或大臣为京城留守,其陪京和行都也常设留守,由地方行政长官兼任。
D.“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关东”由秦汉时期开始,与自明朝开始称山海关以东的“关东”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翃为官一处,奋发有为。赴容州任职时,王翃恰逢当地首领梁崇牵和别帅覃问等作乱,在李勉不支持的情况下,他努力作战捉拿梁崇牵,一次战斗就一举收复容州。
B.王翃屡经战阵,功勋卓著。王翃收复容州使朝廷得以重建顺州,收复失地过程中他亲历百余次战斗,擒获叛军首领七十人,分兵讨伐西原后平定郁林等州。
C.王翃为人机智,执法严明。郭子仪领军防守边境时,王翃任河中少尹,管理后方军政事务,他略施小计就破坏了凌正的叛乱,将凌正绳之以法后全军肃然。
D.王翃忠于朝廷,忠于职守。泾原兵作乱时王翃脱身逃到奉天避乱,任东都留守时开荒屯田、修治器械、训练部队,为后来朝廷抗拒吴少诚叛乱作出重要贡献。
【小题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翃觉之,阴乱漏刻,以差其期,众惊,不敢发。(《新唐书•王翃传》)
(2)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赤壁赋》)
(3)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嘉贞,本范阳旧姓。以五经举,补平乡尉,坐事免。长安中,御史张循宪使河东,事有未决,病之,问吏曰:“若颇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贞对。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后引拜监察御史。累迁兵部员外郎。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延无稽牒。进中书舍人。历梁秦二州都督、并州长史,政以严辨,吏下畏之。奏事京师,玄宗善其政,数慰劳。突厥九姓新内属,杂处太原北,嘉贞请置天兵军绥护其众,即以为天兵使。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遂得减死。天子以为忠,且许以相。及宋璟等罢,帝欲果用嘉贞,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居位三年,善傅奏,敏于裁遣。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秘书监姜晈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晈死。会广州都督裴伷先抵罪,帝问法如何,嘉贞复援晈比,张说曰:“不然,刑不上大夫,以近君也。士可杀不可辱。”帝然之。嘉贞退,不悦曰:“言太切。”俄拜工部尚书,为定州刺史,封河东侯。及行,帝赋诗,诏百官祖道上东门。久之,以疾丐还东都,诏医驰驿护视。卒,年六十四,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恭肃。嘉贞性简疏,虽贵,不立田园。有劝之者,答曰:“吾尝相国矣,未死,岂有饥寒忧?若以谴去,虽富田产,犹不能有也。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节选自《新唐书·张嘉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B.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C.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D.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唐宋科举考试科目有五经科。
B.京师,在古代一般有“国家的都城”“天子的军队”“朝廷”这三个义项,本文中指“国家的都城”。
C.河东,古代指山西西南部。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故称“河东”。
D.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荆轲刺秦王》有“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嘉贞为相强躁,性格简单粗疏。为迎合权幸心意,他请求对姜晈施以廷杖;他对裴伷先也如此,遭到张说反对;他虽然职位尊贵,但不置买田宅。
B.张嘉贞虑事长远,为诬告者开脱。为避免突厥族群内附而带来的隐患,他请求派兵保护当地百姓;为避免堵塞言路而成为隐患,他请求饶恕诬告者。
C.张嘉贞才能出众,受到官吏推荐。张循宪巡视河东时,因处理事务操劳过度而生病了,下属推荐张嘉贞帮助处理,后来张循宪就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
D.张嘉贞深受器重,死后赠谥褒美。玄宗认为他政事处理得好,多次慰劳;皇帝在他赴任时赋诗,后来他生病时还派太医护视,死后获得美好的谥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
(2)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