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萧复,字履初。生成里,姻从豪汰,以服御舆马相夸,复常衣垢弊,居一室,学自力,非名士夙儒不与游,以清操显。广德中,岁大饥,家百口,不自振,议鬻昭应墅。宰相王缙欲得之,使弟紘说曰:“以君才宜在左右,胡不以墅奉丞相取右职?”复曰:“鬻先人墅以济孀单,吾何用美官,使门内馁且寒乎?”缙憾之,由是废。数岁,改同州刺史,岁歉,州有京畿观察使儲粟,复辄发以贷人,有司劾治,诏削阶,停刺史。或吊之,复曰:“苟利于人,胡责之辞!”久乃拜兵部侍郎。复尝言:“艰难以来,始用宦者监军,权望太重,是曹正可委宫掖事,兵要政机,叵使参领。”帝不听。又言:“陛下厥初清明,自杨炎、卢杞放命秽盛德,播越及兹。今阽于危,当惩乂前败。”杞对上或谄谀阿匼,复厉言:“杞词不正!”帝色胎,谓左右曰:“复慢我。”因诏复充山南、江淮、湖南、岭南等道宣抚、安慰使。初,淮南陈少游左附李希烈,而张镒判官韦阜杀郊、陇叛卒,不应楚琳。复还执政,建言:“陛下反正,功臣已贵矣,唯甄善汰恶为未明。少游位将相,首臣贼,皋名浅官下,独挺挺抗忠。如以皋代少游,则天下瞭然知逆顺之理。”帝许之。复出,中官马钦绪宰相刘从一,附耳语,既而从一密谂复曰:“有诏与公议向所奏,不欲李勉、卢翰闻知。”复曰:“朝廷大事尚当谋及公卿如勉等非其人当罢去既曰宰相而谋议可独避之乎令与公行此或可弟恐度以生赏政由是数。”从一以闻,帝不悦。复辞疾上政事,许之。贞元四年卒,年五十七。

节选《新唐书·箫复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廷大事尚当谋及/公卿如勉等非其人/当罢去/既曰宰相/而谋议可独避之/乎今与公行此或可/弟恐寝以生/常政由是敝
B.朝廷大事尚当谋及公卿/如勉等非其人/当罢去/既曰宰相/而谋议可独避之乎/今与公行此或可/弟恐寝以生/常政由是敝
C.朝廷大事尚当谋及/公卿如勉等非其人/当罢去/既曰宰相/而谋议可独避之/乎今与公行此或可/弟恐寝以生常/政由是
D.朝廷大事尚当谋及公卿/如勉等非其人/当罢去/既曰宰相/而谋议可独避之乎/今与公行此或可/弟恐寝以生常/政由是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广德,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用一个年号。
B.京畿,指国都及其附近地区,京城所管辖的县为京县(赤县),京城的旁邑为畿县。
C.监军,指监督军队,也为官名,指监督军队的官员。唐玄宗时开始任用宦官为监军。
D.揖,指拱手行礼,也指古代的拱手礼,属于相见礼,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行礼方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复生于豪贵之家,不慕奢华。他出生在外戚之家姻戚从亲多以服御车马互相炫耀,他却常穿着破旧脏污的衣服在房间里刻苦学习。
B.萧复为官关心民瘼,勇于担责。他任同州刺史时遇到年成歉收,因开仓借粮给百姓而被削除品阶,他说只要有利于百姓,就不怕承担责任。
C.萧复行事光明磊落,刚直不阿。他不怕得罪宰相,抵制高官诱惑,拒绝将别墅送给宰相王缙;卢杞对皇上谄谀迎合,他予以厉声斥责。
D.萧复为人坦荡无私,敢于进言。他建议不要让宦官参与军政机要,建议用忠贞的韦皋替代奸佞之首陈少游,以便让天下人知道逆顺之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鬻先人墅以济孀单,吾何用美官,使门内馁且寒乎?
(2)陛下厥初清明,自杨炎、卢杞放命秽盛德,播越及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19 10:28: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舒元舆,婺州东阳人。地寒,不与士齿。始学,即警悟。去客江夏,节度使郗士美异其秀特,数延誉。

无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钧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想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列棘围,席坐庑下,因上书言:“古贡士未有轻于此者,且宰相公卿繇此出,夫宰相公卿非贤不在选,而有司以隶人待之,诚非所以下贤意。罗棘遮截疑其奸,又非所以求忠直也。诗赋微艺,断离经传,非所以观人文化成也。臣恐贤者远辱自引去,而不肖者陛下用也。今贡珠贝金玉,有司承以棐笥皮币,何轻贤者,重金玉邪?”又言:“取士不宜限数,今有司多者三十,少止二十,假令岁有百元凯,而曰吾格取二十,谓求贤可乎?岁有才德才教人,而曰必取二十,谬进者乃过半,谓合令格可乎?”

俄擢高第,调鄠尉,有能名。裴度表掌兴元书记,文檄豪健,一时推许。拜监察御史,刻按深害无所纵。再迁刑部员外郎

元舆自负才有过人者,锐进取。大和五年,献文阙下,不得报,上书自言:“马周、张嘉贞代人作奏,起逆旅,卒为名臣。今臣备位于朝,自陈文章,凡五晦朔不一报,窃自谓才不后周、嘉贞,而无因入,又不露所缊,是终无振发时也。汉主父偃、徐乐、严安以布衣上书,朝奏暮召,而臣所上八万言,其文锻炼精粹,出入今古数千百年,披剔剖挟,有可以辅教化者未始遗,拔犀之角,耀象之齿,岂主父等可比哉?盛时难逢,窃自爱惜。”文宗得书,高其自激卬,出示宰相,李宗闵以浮躁诞肆不可用,改著作郎,分司东都。

元舆为《牡丹赋》一篇,时称其工。死后,帝观牡丹,凭殿阑诵赋,为泣下。

(选自《新唐书·舒元舆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B.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C.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D.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来逐渐演变成大臣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尊称。
B.“高第”既指官吏考核成绩优等,也指生员参加科举考试成绩优等。根据语境,可推断文中的“高第”指后者。
C.“员外郎”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隋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唐宋沿其制。
D.“晦”和“朔”分别指阴历每月初一和最后一天。“晦”“朔”连用,有时指一个月,有时指阴阳交相变化,文中的“晦朔”指前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舒元舆受人赏识。客居江夏时,节度使都士美多次为他扬名;做鄠县县尉时,裴度上表举荐他;文宗赏识他振奋激昂的精神。
B.舒元舆很有文才。他写的檄文很有气魄,受到时人的推重赞许;他写的一篇《牡丹赋》十分精巧,皇帝读后被感动得流泪。
C.舒元舆为人自负。他向朝廷递送自己的文章,自认为才能不比马周、张嘉贞差,只是始终没有发挥才干的机会。
D.舒元舆积极建言。到尚书省参加考试时,他向朝廷上奏,既为参加考试的生员讨公道,又表达了自己对朝廷选贤任能方面的看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有才德才数人,而曰必取二十,谬进者乃过半,谓合令格可乎?
(2)窃自谓才不后周、嘉贞,而无因入,又不露所缊,是终无振发时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韦陟,字殷卿,与弟斌俱秀敏异常童。陟甫十岁,授温王府东阁祭酒。风格方整,善文辞,书有法,一时知名士皆与游。居丧,以父不得志殁,乃与斌杜门不出八年。亲友更往敦晓,乃强调为洛阳令。宋璟见陟叹曰:“盛德遗范,尽在是矣。”

迁礼部侍郎。陟于鉴裁尤长。故事,取人以一日试为高下。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风采,擿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铨综号为公平。自以门品可坐阶三公,居常简贵,视僚党傲然;其以道谊合,虽后进布衣与均礼。

李林甫恶其名高,恐逼己,出为襄阳太守。入考华清宫,杨国忠忌其才,谓拾遗吴豸之曰:“子能发陟罪乎?吾以御史相处。”豸之乃劾陟馈遗事。陟贬桂岭尉。会安禄山陷洛阳,弟斌没贼,国忠欲构陟与贼通,密谕守吏,令胁陟使忧死,州豪杰共说曰,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因谢遣,坚卧不出。

肃宗即位,起为吴郡太守,会永王兵起,委陟招谕,乃授江东节度使。与高适、来瑱会安州,陟曰:“今中原未平,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成功。”乃推瑱为地主,为载书,登坛曰:“皇天后土,实鉴斯言。”辞旨慷慨,士皆陨泣。

永王败,帝趣陟赴凤翔。初,季广琛从永王乱,非其本谋,陟表广琛为历阳太守,慰安之。至是,恐广琛有后变,乃驰往谕诏恩释其疑,而后趣召,帝雅闻陟名,欲倚以相,及是迁延,疑有顾望意,止除御史大夫。卒,年六十五。

(选自《新唐书·韦陟传》,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秀敏:秀美聪慧B.擿辨:剔抉辨明
C.铨综:选拔罗致人才D.质信:质疑诚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楷:文中指书体。汉字形体的演变,历经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六大类形体。
B.三公: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也称“三司”。不同的朝代所指的官职不同。
C.江东:自汉至隋唐称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为“江东”。也可以指其他地方。
D.皇天:古代对天的尊称。后土:古代对地的尊称。古人认为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陟才华突出,遵守孝道。他从小聪明异常,十岁担任官职,擅长写文章;他的父亲去世,因父亲生前不得志,他和弟弟八年不出来做官。
B.韦陟恪尽职守,为国选材。他在礼部任职,改变以往选人的方法;他在吏部任职,凭借个人素质,改变了吏部舞弊丛生的选人风气,人称公平。
C.韦陟遭人忌恨,坚忍不屈。他因名声高被李林甫排挤;杨国忠妒忌他的才华,先指使人控告他,后又抓住他弟弟的事进行陷害,他没有屈服。
D.韦陟慷慨陈词,忠于国家。有人叛乱时,他表达自己效忠国家的志向,感动士兵;他不顾皇帝的劝阻,去安抚曾经参加过反叛的季广琛,维护国家利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
【小题5】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昔 张 说 被 窜 匿 陈 氏 以 免 今 若 诏 书 下 谁 敢 庇 公 愿 公 乘 扁 舟 遁 去 事 宁 乃 出 不 亦 美 乎 陟 慨 然 曰命 当 尔 其 敢 逃 刑 因 谢 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至字幼邻,擢明经第,解褐单父尉。从玄宗幸蜀,拜起居舍人,知制诰。帝传位至当撰册既进稿帝曰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矣至顿首,呜咽流涕。至德中,将军王去荣杀富平令杜徽,肃宗新得陕,且惜去荣材,诏贷死,以流人使自效。至谏曰:“圣人诛乱,必先示法令,崇礼义。汉始入关,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不易之法也。将军去荣以偏裨提数千士,不能整行列,挟私怨杀县令,有犯上之逆。或曰去荣善守,陕新下,非去荣不可守,臣谓不然。李光弼守太原,程千里守上党,许叔冀守灵昌,初无去荣,未闻贼能下也。以一能而免死,彼弧矢绝伦、剑术无前者,恃能犯上,何以止之!彼逆乱之人,有逆于此而顺于彼乎?乱富平而治于陕乎?悖县令,能不悖于君乎?律令者,太宗之律令,陛下不可以一士小材,废祖宗大法。”帝诏群臣议,太子太师韦见素、吏部郎中崔器等皆以为:“法者,天地大典,王者不敢专也。帝王不擅杀,而小人得擅杀者,是权过人主。开元以前,无敢专杀,尊朝廷也;今有之,是弱国家也。太宗定天下,陛下复鸿业,则去荣非至德罪人,乃贞观罪人也。其罪祖宗所不赦,陛下可易之耶?”诏可。蒲州刺史以河东濒贼,彻傅城庐舍五千室,不使贼得集聚,民大扰。诏遣至慰安,官助营完,蒲人乃安。坐小法,贬岳州司马。宝应初,召复故官,迁尚书左丞。丞相杨绾请依古制,县令举孝廉于刺史,刺史升礼部。诏有司参议,多是绾言。至议以为:“自晋后,衣冠迁徙,人多侨处,因缘官族,所在占籍。今乡举取人未尽,请广学校,增国子博士员,十道大州得置大学馆,诏博士领之,召置生徒。使保桑梓者,乡里举焉;在流寓者,庠序推焉。”议者更附至议。转礼部侍郎,待制集贤院。大历初,徙兵部。累封信都县伯,进京兆尹。七年,以右散骑常侍卒,年五十五,礼部尚书,谥曰文。

(选自《新唐书·贾至传》,有删改)

注①彻:拆毁,毁坏。②傅城:靠近城垣。傅:靠近。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传位/至当撰册/既进稿/帝曰/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矣/
B.帝传位/至当撰/册既进稿/帝曰/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矣/
C.帝传位/至当撰/册既进稿/帝曰/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矣/
D.帝传位/至当撰册/既进稿/帝曰/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科举科目之一,考中者必须明习经学,与进士科同为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
B.太子太师,西晋始置,与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称“东宫三师”,东宫代指太子。
C.举孝廉,唐朝开始实行,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D.赠,指追赠,也叫追封、追晋,即朝廷给已故官吏或其父祖加封官爵,以示褒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至才华卓著,文学才能突出。贾至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曾随玄宗入蜀,担任起居舍人,为玄宗撰写传位诏书,得到玄宗认可,贾至非常感动。
B.贾至办事稳妥,能够安抚百姓。蒲州刺史为了抵御河东贼寇,毁掉许多房屋,百姓不堪其扰,贾至前往安抚,官府帮助百姓建房,平息了民怨。
C.贾至看重法令,分析事理透彻。贾至认为王去荣犯法当死,不能因为他的才能就宽恕,应严格执法,很多大臣与他意见一致,最终说服了皇帝。
D.贾至见解独到,得到朝廷认可。丞相杨绾请求按照古代制度,选拔人才,得到多数官员的认可,贾至提出不同意见,议论的人赞同他的观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去荣以偏裨提数千士,不能整行列,挟私怨杀县令,有犯上之逆。
(2)“使保桑梓者,乡里举焉;在流寓者,庠序推焉。”议者更附至议。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唐俭字茂约,并州晋阳人。父鉴,隋戎州刺史,与高祖善,尝偕典军卫,故俭雅与秦王游,同在太原。俭爽迈少绳检,然事亲以孝闻。见隋政浸乱,阴说秦王建大计。高祖尝召访之,俭日:公若外啸豪杰,北招戎狄,右收燕、赵,济河而南,以据秦、雍,汤、武之业也。及大将军府开,授记室参军。从定京师,晋昌郡公。

武德初,中书侍郎。吕崇茂以夏县反,与刘武周连和。诏永安王孝基、独孤怀恩率兵致讨。俭以使适至军,会孝基等为武周所虏,俭亦见禽。始,怀恩屯蒲州,阴与部将元君实谋反,会俱在贼中。君实私语俭曰独孤尚书将举兵图大事犹豫不发故及此所谓当断不断而受乱者。俄而怀恩脱归,诏复守蒲。俭恐必乱,密遣刘世让归白发其谋。会高祖幸蒲津,舟及中流而世让至,高祖惊,日:岂非天也!命趋还舟,捕反者,怀恩自杀,余党皆诛。俄而武周败,亡入突厥。俭封府库、籍兵甲以待秦王。高祖嘉俭身幽辱而不忘朝廷,诏复旧官,许以便宜。尽簿怀恩赀产赐俭。还为天策府长史。

贞观初,使突厥还,太宗谓俭日:卿观颉利可取乎?对日:衔国威灵,庶有成功。四年,驰传往诱使归款,颉利许之,兵懈弛,李靖因袭破之,俭脱身还。

岁余,为民部尚书。从猎洛阳苑,群豕突出于林,帝射四发,辄殪四豕。一豕跃及镫,俭投马搏之。帝拔剑断豕,顾笑日:天策长史不见上将击贼邪,何惧之甚?对日:汉祖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治之。陛下神武定四方,岂复快心于一兽?帝为罢猎。

俭居官不事事,与宾客纵酒为乐。坐小法,贬光禄大夫。显庆初卒,年七十八,赠开通仪同三司、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日襄。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实私语/俭曰/独孤尚书将举兵/图大事/犹豫不发/故及此/所谓当断不断而受乱者
B.君实私语俭曰/独孤尚书将举兵/图大事犹豫/不发/故及此/所谓当断不断而受乱者
C.君实私语俭曰/独孤尚书将举兵/图大事/犹豫不发/故及此/所谓当断不断而受乱者
D.君实私语/俭曰/独孤尚书将举兵/图大事犹豫/不发/故及此/所谓当断不断而受乱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戎狄,古代华夏族成四方的少数民族为东戎、南蛮、西夷、北狄,后来戎狄常常混称
B.民部,即礼部、吏部、民部、刑部、工部、兵部的六部之一,属于尚书省。唐代避太宗讳,改成户部
C.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有平调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D.赠,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赠爵位官职以示褒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俭富有政治远见。看到隋室昏乱,他暗中游说秦王建树大业;在受到高祖召见时,唐俭分析天下大势,为高祖出谋划策。
B.唐俭为人不拘小节。年轻时爽快豪迈,不受约束;后来身居高位,在官任上却不好处理政事,喜欢与宾客纵酒玩乐。
C.唐俭屡建奇功。他曾参与平定京师;在奉命守卫蒲州时,及时发现独孤怀恩的反叛阴谋,解救了高祖的危难;后来又在击败突厥过程中立下大功。
D.唐俭善于因势利导。他跟随太宗打猎时,看到太宗拔剑砍死野猪,趁机劝谏太宗不要沉溺于打猎而忘了治国之策,太宗为此停止了打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高祖善,尝偕典军卫,故俭雅与秦王游。
(2)俄而武周败,亡入突厥。俭封府库、籍兵甲以待秦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伏伽,贝州武城人。仕隋,以小史累劳补万年县法曹。高祖武德初,上言三事。帝大悦,即诏:“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朕惟寡德,然冀弼谐以辅不逮,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伏伽至诚慷慨,据义恳切,指朕失无所讳。其以伏伽为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匹。”
初,帝受禅,伏伽最先谏,帝欲尽下情,故不次见拔,以示群臣。是时,军兴赋敛重,伏伽数请厘损。帝语裴寂曰:“平乱责武臣守成责儒臣虚心尽下冀闻嘉言若李纲孙伏伽可谓谊臣矣俯首噤默岂朕所望哉?”东都平,大赦天下,又欲责贼支党,悉流徙恶地。伏伽谏曰:“臣闻王者无戏言,今四方已定,法者陛下自作,须自守之,使天下百姓信而畏也。自为无信,欲人之信,岂可得哉?臣愚以为贼党于赦当免者,宜一切加原,则天下幸甚。”又表置谏官。帝皆钦纳。
太宗即位,封乐安县男,迁大理少卿。帝数出驰射,伏伽谏曰:“臣闻天子之居,禁卫九重,出也警,入也跸,非直尊其居处,为社稷生人计也。比闻陛下走马射帖,此直少年诸王务耳,安得既为天子,尚行之乎?”帝悦曰:“卿能言朕失,朕能改之,天下庶有瘳乎!”后坐奏囚失,免官。起为刑部郎中。累迁大理卿。时司农市木檀,倍直与民,右丞韦惊劾吏隐没,事下大理讯鞫。伏伽曰:“缘官市贵,故民直贱。臣见司农识大体,不见其罪。”帝悟,顾惊曰:“卿不逮伏伽远矣。”久之,出为陕州刺史,致仕。
显庆三年卒。始,伏伽拜御史时,先被内旨,而制未出,归卧于家,无喜色。顷之,御史造门,子弟惊白,伏伽徐起见之。时人称其有量,以比顾雍云。
(节选自《新唐书·孙伏伽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平乱责武臣/守成责儒臣/虚心尽下/冀闻嘉言/若李纲/孙伏伽/可谓谊臣矣/俯首噤默/岂朕所望哉/
B.平乱责武臣/守成责儒臣/虚心尽下/冀闻嘉言/若李纲/孙伏伽可谓谊臣矣/俯首噤默/岂朕所望哉/
C.平乱责武臣/守成责儒臣/虚心尽下/冀闻嘉言若李纲/孙伏伽可谓谊臣矣/俯首噤默/岂朕所望哉/
D.平乱责武臣/守成责儒臣/虚心尽下/冀闻嘉言若李纲/孙伏伽/可谓谊臣矣/俯首噤默/岂朕所望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指我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B.东都,历代王朝在京师以东的都城。隋唐时指洛阳,时京都在长安。
C.县男,爵位名。爵制早已有之,晋代侯、伯、子、男皆封以县,历代因之。
D.警、跸,古代帝王出入时,于所经路途设置侍卫警戒,开路清道,禁止通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武德年间,战事不断,赋税繁重,百姓苦不堪言,孙伏伽为民请命,多次请求整治裁减;高祖不仅予以采纳,还夸他为谊臣。
B.唐太宗多次出城打猎,孙伏伽犯颜直谏,认为打猎行为,不务正业,玩物丧志,既为天子,应有所收敛。帝欣然接受其劝谏。
C.孙伏伽认为司农加价出售木檀无过,因为官价贵,私营的相对便宜,对百姓有利。太宗顿悟,并批评了韦棕。
D.孙伏伽处事从容,有顾雍之量。拜治书侍御史时,自己已知旨意,归家后却秘而不宣,待制文到来,举家欣喜而他却若无其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伏伽最先谏,帝欲尽下情,故不次见拔,以示群臣。
(2)法者陛下自作,须自守之,使天下百姓信而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