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苏幕遮·怀旧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小题1】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描写了秋季天空寥廓苍茫、大地草木凋零的典型景色。
B.“黯乡魂,追旅思”是说作者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忆起旅途行程。
C.“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D.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
【小题2】“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6-29 10:01: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桐庐郡严先生①祠堂记

(宋)范仲淹

①先生,汉光武②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③,臣妾④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⑤,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②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

③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   )名教( )。

④仲淹来守是邦⑥,始构堂而奠焉,乃复⑦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注)①严先生:严光,字子陵,东汉余姚人。②光武:东汉光武帝刘秀。③得圣人之时:语出《五子·万章下》“孔子,圣之时者也”赞孔子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当世圣人。④臣妾:臣民。⑤得圣人之清:语出《孟子·万章下》“伯夷,圣之清者也”赞伯夷是品行高洁的贤人。⑥是邦:即睦州,当时范仲淹被贬知睦州。③复:免除徭役。
【小题1】可填入第③段括号处的虚词是(   )
A.者 也
B.乎 矣
C.于 也
D.之 矣
【小题2】赏析第①段两句画线句的妙处。
【小题3】下列对第②段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引用《蛊》卦内容,是为了赞扬严光归隐江湖的高洁。
B.引用《屯》卦内容,是为了赞扬光武帝能够礼贤下士。
C.借肋《易经》对举,赞扬严先生和光武帝的友谊之深。
D.借助《易经》对举,形成对偶偶,自然贴切,一气贯通。
【小题4】对本文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①段采用对比手法,借贬抑光武帝,来反衬严光隐居的高洁。
B.第③段画线句用光武帝衬托严先生,赞扬他的美德与日月同辉。
C.作者为了建造祠堂来祭奠严先生,而免除了他家后人的徭役。
D.本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整散结合,笔力雄健“直追秦汉”。
【小题5】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严先生祠堂记
范仲淹
①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②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③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小题1】对第①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点明严光与光武帝是老朋友关系。
B.交代严光辅佐光武帝建国的背景。
C.严光凭他高尚的节操超过光武帝。
D.天下只有光武帝能以礼敬重严光。
【小题2】下列不能体现严光的品德与光武帝的气度相互映衬关系的一项是()
A.“惟先生以节高之”与“惟光武以礼下之”
B.“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与“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C.“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与“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
D.“云山苍苍,江水泱泱”与“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小题3】简析作者修建严先生祠堂的目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4】鉴赏本文的语言特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邠州建学记

宋范仲淹

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人曷尝而乏哉?天地灵粹,赋于万物,非昔醇而今,吾观物有秀于类者,曾不减于古,岂人秀而贤者,独有下于古欤?诚教有所未格,器有所未就而然耶?庠序可不兴乎?庠序者,俊义所由出焉。三王有天下各数百年,并用此道,以长养人才。才不乏而天下治,天下治王室安,斯明著之效矣。

庆历甲申岁,予参二国政。亲奉圣谟,诏天下建郡县之学,俾岁贡群士,一由此出。明年春,予得请邠城守。署事之三日,谒夫子庙,通守太常王博士稷告予曰:“奉诏建学,其才出于诸生,备矣。今夫子庙隘甚,群士无所安。”因议改卜于府之东南隅,地为高明,遂以建学,并其庙迁。以兵马监押刘保、节度推官杨承用,共掌役事。博士朝夕视之。

明年夏厥功告毕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谈经于堂,藏书于库。长廊四回,室从而周,总一百四十楹。广厦高轩处之显明,士人洋洋其来如。且曰:“吾党居后稷、公刘之区,被二帝三王之风,吾君之大赐,吾道之盛节欤!敢不拳拳服膺,以树其德业哉!”

予既改南阳郡,博士移书请为之记。予尝观《易》之“大象”,在《小畜》曰:“君子以懿文德。”谓其道未通,则乎文德,俟时而行也。在《兑》曰:“君子以朋友讲习。”谓相说之道,以利乎正,莫大于讲习也。诸生其能知吾君建学及圣人大《易》之旨,则庶几乎,故书之。

【小题1】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昔醇而今漓:浅薄B.士人洋洋其来如归   归:回家
C.二帝三王之风    被:遍布D.则乎文德 畜:积聚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天下治王室安 襟三江带五湖
B.予得请邠城守 乃令秦武阳
C.并其庙迁犹且从师而问
D.吾君之大赐 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庠序,都是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B.庆历甲申岁,是一种纪年方式,“庆历”是君王庙号,“甲申”是干支纪年法。
C.夫子庙是为纪念孔子而建,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
D.《易》是五经之一,其他四部是诗、书礼、春秋,再加上“乐”,则为六艺。
【小题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明年夏/厥功告毕/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
B.明年夏/厥功告毕/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
C.明年夏厥/功告毕/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
D.明年夏厥/功告毕/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以人才的重要而引出兴学,以庆历兴学引出邠州建学,最后以作者任南阳为邠州建学做记收笔,结构完整,行文严谨。
B.作者在邠城任上第三日,视察夫子庙,他认为夫子庙太过狭小,学子无安身求学之地,于是着手修建新的学府。
C.本文中间描写到改建一新的邠州庙学的规模布局及邠州士人的喜悦心情,还写道改建的庙学必会推动当地的教育发展。
D.本文是作者为邡州建学写的一篇记述性文章,行文中借记为论,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胸襟。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教有所未格,器有所未就而然耶?
(2)予既改南阳郡,博士移书请为之记。
(3)诸生其能知吾君建学及圣人大《易》之旨,则庶几乎,故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