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彦章画像记
欧阳修
太师王公,讳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事梁为宣义军节度使,以身死国,葬于郑州之管城。晋天福二年,始赠太师。
公在梁,以智勇闻。及梁末,小人赵岩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将,多以谗不见信,皆怒而有怠心。而梁亦尽失河北,事势已去,诸将多怀顾望。独公奋然自必,不少屈懈,志虽不就,卒死以忠。公既死而梁亦亡矣。悲夫!
五代终始才五十年,而更十有三君,五易国而八姓。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时,能不污其身,得全其节者,鲜矣。公本武人,不知书,其语质。平生尝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盖其义勇忠信出于天性而然。予于《五代书》,窃有善善恶恶之志,至于公传,未尝不感愤叹息。惜乎旧史残略,不能备公之事。
康定元年,予以节度判官来此,求于滑人,得公之孙睿所录家传,颇多于旧史。其记德胜之战,尤详。又言敬翔怒末帝不肯用公,欲自经于帝前;公因用笏画山川,为御史弹而见废。又言公五子其二同公死节。此皆旧史无之。又云,公在滑,以谗自归于京师,而史云召之。是时,梁兵尽属段凝,京师赢兵不满数千;公得保銮五百人之郓州,以力寡,败于中都。而史云将五千以往者,亦皆非也。
公之攻德胜也,初受命于帝前,期以三日破敌;梁之将相,闻者皆窍笑。及破南城,果三日。是时庄宗在魏,闻公复用,料公必速攻,自魏驰马来救,已不及矣。庄宗之善料,公之善出奇,何其神哉!
今国家罢兵四十年,一旦元昊反,败军杀将,连四五年,而攻守之计,至今未决。予尝独持用奇取胜之议,而叹边将屡失其机。时人闻予说者,或笑以为狂,或忽若不闻;虽予亦惑,不能自信。及读公家传,至于德胜之揭,乃知古之名将,必出于奇,然后能胜。然非审于为计者不能出奇;奇在速,速在果。此天下伟男子之所为,非拘牵常算之士可到也。每读其传,未尝不想见其人。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王彦章画像记》
注:①敬翔:梁朝宰相。②末帝:梁末帝。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公奋然自必 必:坚定B.得全其节者,鲜矣 鲜:少
C.又言公五子其二同公死节 死:为……而死D.期以三日破敌 期:期待
【小题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智勇闻/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B.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时/宁能知人之卒不救
C.皆怒而有怠心/泉甘而土肥D.得全其节者/非子房其谁全之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非审于为计者不能出奇;奇在速,速在果。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君臣之首,入于太庙。(欧阳修《<伶官传>序》)
【小题4】结合全文,说说王彦章“义勇忠信”表现在哪些地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02 11:46: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王锷,字昆吾,太原人。始隶湖南团练府为裨将,嗣曹李皋为团练使,俾锷诱降武冈叛将王国良,以功擢邵州刺史。皋之节度江西也,李希烈南侵,皋与锷兵三千,使屯寻阳,而皋全军临九江,袭蕲州,尽以众渡,乃表锷为江州刺史。锷小心善刺军中情伪事无巨细皋悉知之因推以腹心虽家人燕居或预焉。皋攻安州,使伊慎围之,贼惧,而遣锷城约降,使杀不从者以出。翌日城开,慎以贼降乃己功,不下锷,锷称疾避之。从皋朝京师,皋奏锷文用虽不足,而他可试。德宗擢为鸿胪少卿。
先是,天宝末,西域朝贡酋长及安西、北庭校吏岁集京师者数千人,陇右既陷,不得归,皆仰禀鸿胪礼宾,月四万缗,凡四十年。至是,锷悉籍名王以下四千人,蓄马二千,奏皆停给。宰相李泌尽以隶左右神策军,以酋长署牙将,岁省五十万缗。帝嘉其功,迁岭南节度使。诸番舶至,尽有其税,于是财蓄不资。日十余艘载犀象珠贝,与商贾杂出于境。数年,京师权家无不富锷之财。进兼太子太傅,徙河东。
河东自范希朝讨镇无功,兵才三万,骑六百,府库残耗。锷补完啬费,未几,兵至五万,骑五千,财用丰余。锷自见居财多,且惧谤,纳钱二千万。李绛奏曰:“锷虽有劳,然佥望不属,恐天下议以为宰相可市而取。”不听。卒。子稷,历鸿胪少卿。锷在番,稷常留京师,视势力高下以纳资焉。长庆二年,用稷为德州刺史,悉金宝、媵侍以行。节度使李全略利其货,因军乱杀稷,纳其女为媵。
(《新唐书·列传九十五》)
【小题1】(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锷小心善刺/军中情伪事/无巨细/皋悉知之因/推以腹心/虽家人燕居/或预焉
B.锷小心/善刺军中情伪/事无巨细/皋悉知之/因推以腹心/虽家人燕居或预焉
C.锷小心善刺/军中情伪/事无巨细/皋悉知之/因推以腹心/虽家人燕居/或预焉
D.锷小心/善刺军中情伪事/无巨细/皋悉知之因/推以腹心/虽家人燕居或预焉
【小题2】(小题2)对下列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团练,中国古代地方民兵制度。唐代设有团练使一职,以管理团练事务。
B.裨将,官职名,在古代是“副将”的意思。“裨”,古代的次等礼服。
C.鸿胪,古代官职名,唐时主管外事接待、民族事务及凶丧之仪的机关。
D.太子太傅,古代官职名。从唐朝时设太子太傅及少傅,作为太子的师傅。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锷屡立战功,却不争功。王锷先后在平定王国良叛变、李希烈南侵中建立勋业;面对伊慎贪功的言行,王锷称病回避。
B.王锷精明能干,善于理财。任鸿胪少卿时,他成功处理天宝年间数千外宾陈案,经李泌的处理,每年为国家节省五十万缗开支。
C.王锷聚敛财富,沦为贪官。在岭南节度使任上,王锷广征诸国船舶之税,中饱私囊,利用职权,贿赂权贵。
D.王锷受到弹劾,祸及子女。他为平息众怒,讨好朝廷,献出家财两千万缗,但仍受到弹劾,儿子王稷最终也因财货被杀。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是,锷悉籍名王以下四千人,蓄马二千,奏皆停给。
(2)锷虽有劳,然佥望不属,恐天下议以为宰相可市而取。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曼卿,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

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 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扞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欣欢。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

(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

注①县君:中国古代宗女、命妇的位号。②德明:北宋时期,西夏李元昊的父亲,是宋朝的定难军节度使,被宋朝封为西平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讳”旧指尊长或所尊敬之人的名字。旧时生前曰讳,死后曰名。
B.“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D.古代根据人的社会地位,对“死亡”各有其名称。天子死叫“崩”,亲王、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妃子或小皇子死叫“殁”,百姓死叫“死”。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B.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C.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D.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曼卿的祖先是幽州人。幽燕一带的人一般都强健勇武,石曼卿年少时也豪气逼人,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节操品行并建立非同寻常功劳的人。
B.石曼卿年少时便被举荐为进士,但没被选中。真宗皇帝广施恩惠,凡多次被举荐的人都补奉职。曼卿一直没有就职。
C.石曼卿曾经为朝廷的边防担忧而进谏,皇帝未加理会。后元昊造反,这才引起皇帝的注意,逐渐采用了他的主张。
D.石曼卿奉命在河东征兵,回到朝廷,皇帝赐给他绯衣银鱼。皇上正想充分发挥他的才智,他却身体不好生了重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
(2)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藩,字叔翰,其先赵州人。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馀困广陵间不自振妻子追咎,藩晏如也。

徐州张建封辟节度府。建封卒,濠州刺史杜兼疾驱至,阴有觊望,藩泣谓曰:“公今丧,君宜谨守土,何弃而来?宜速还,否则以法君!”兼恨之,因诬奏“建封死,藩撼其军,有非望”。德宗怒,密诏徐泗节度使杜佑杀之。佑雅器藩,得诏,十日不发,召见藩曰:“世谓生死报应,验乎?”藩曰:“殆然。”曰:“审若此,君宜遇事无恐。”因出诏示藩,藩色不变,曰:“信乎,杜兼之报也!”佑曰:“慎毋畏,吾以阔门保君矣。”帝未之信,亟追藩。既入,帝望其状貌,曰:“是岂作乱人邪?”释之,拜秘书郎。

王仲舒与同舍郎韦成季、吕洞日置酒邀宾客相乐,慕藩名,强致之。仲舒等为徘说庾语相狎昵,藩一见,谢不往,曰:“吾与终日,不晓所语何哉!”后伸舒等果坐斥废。累擢吏部郎中。裴垍白宪宗,谓藩有宰相器。会郑罢,因拜门下待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藩忠谨,好丑必言,帝以为无隐。尝问祈禳之数,藩言:“孔子病,止子路之祷。汉文帝每祭,敕有司敬而不祈。使神无知,则不能降福;有知,固不可私己求媚而悦之也。且义于人者和于神,人乃神之主,人安而福至。”帝悦曰:“当与公等上下相勖,以保此言。”河东节度使王锷赂权近求兼宰相,密诏中书门下曰:“锣可兼宰相。”藩遽取笔灭“宰相”字,署其左曰:“不可。”还奏之。宰相权德舆失色曰:“有不可,应别为奏,可以笔涂诏邪?”藩曰:“势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既而事得寝。明年,为华州刺史。未行,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谥曰贞简。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四》,有删改)

(注)①觊望:希图。②祈禳:祈祷上天降福,消除灾祸。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馀/困广陵间/不自振/
B.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徐/困广陵间/不自振/
C.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徐/困广陵间/不自振/
D.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徐/困广陵间/不自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节度府”指被节度使征召做官。唐代朝廷大臣可征召名士大儒为官,地方长官也可自行辟聘。
B.“劾”指“弹劾”。弹劾制度是唐代监察理念的直接体现,由吏部负责,专司弹劾之职。凡文武百官、内外臣僚,甚至包括皇亲贵胄与宦官在内,不论官阶高低,都可以弹劾。
C.“密诏”是指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皇帝给大臣们下达的秘密诏书,相当于机密圣旨,区别于平常皇帝分封大臣与颁布政令的圣旨。
D.“赠户部尚书”指加封户部尚书官职称号。赠官一般在原官衔基础上加一级,古代朝廷对功臣先人或在功臣本人死后对其追封爵位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藩入仕以后,刚直不阿。节度使张建封去世,刺史杜兼觊觎节度使一职而前来奔丧,李藩义正词严地指责他擅离职守,并声言若不速回濠州职任上将依法弹劾他。
B.李藩在朝为官,交往谨慎。在朝担任秘书郎时,同僚王仲舒等因仰慕他的名声而强行邀请他赴宴,宴会上王仲舒等说玩笑话和隐语,此后李藩就不再和他们来往了。
C.李藩忠于皇上,敢于进谏。唐宪宗向他询问“祈禳之数”时,李藩援引孔子生病、汉文帝祭祀时都不让祈祷的故事直言劝诫,指出对百姓有义,对神灵和顺,人就能主宰神。
D.李藩坚持原则,不畏强权。节度使王得贿赂皇帝身边的权臣,请求兼任宰相,宪宗皇帝下密诏同意其兼任宰相,李藩看到密诏时立即笔涂诏书驳回,其做法让同僚权德奥大惊失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未之信,亟追藩。既入,帝望其状貌,曰:“是岂作乱人邪?”
(2)使神无知,则不能降福;有知,固不可私己求媚而悦之也。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李华字遐叔,赵州赞皇人,少旷达,外若坦荡,内谨重。累中进士,天宝十一载,迁监察御史。宰相杨国忠支娅①所在横猾,华出使,劾按不挠,州县肃然,为权幸见

②安禄山反,玄宗入蜀,百官解窜,华母在邺,欲间行辇母以逃,为盗所得,伪署凤阁舍人,贼平,贬杭州司户参军。华自伤践危乱,不能完节,又不能亲,欲终养而母亡,遂屏居江南。

③上元中,以左补阙、司封员外郎召之。华喟然日:“乌有节危亲,欲荷天子宠乎?”称疾不拜。李岘领选江南,表置幕府,擢检校吏部员外郎。苦风痹,去官,客隐山阳,勒子弟力农,安于穷槁。晚事浮图法,不甚著书,惟天下士大夫家传、墓版及州县碑颂,时时金帛往请,强为应。大历初,卒。

④初,华作《舍元殿赋》成,以示萧颖士,颖士日:“《景福》之上,<灵光》之下。”华文辞绵丽,少宏杰气,颖士健爽自肆,时谓不及颖士,华自疑过之。因著《吊古战场文》,极思研摧,已成,污故书,杂置梵书之庋。它日,与颖士读之,称工,华问:“今谁可及?”颖士日:“君加精思,便能至矣。”华愕然而服。

⑤华爱奖士类,名随重,若独孤及、韩云卿、韩会、李纾、柳识、崔佑甫、皇甫冉、谢良弼、朱巨川,后至执政显官。华触祸衔悔,及为元德秀权阜铭③、四皓赞④,称道深婉,读者怜其志。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支娅:此处指亲信。②庋:放东西的架子。③为唐代诗人元德秀和唐朝大臣权皋所作墓志铭。④为秦末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隐者所作赞语。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为权幸见(_____________) (2)又不能亲(___________)
(3)乌有节危亲(___________) (4)金帛往请(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强为应    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华自疑过之 源不深望流之远
C.污故书     击破沛公军
D.名随重     覆之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欲间行辇母以逃,为盗所得,伪署风阁舍人,贼平,贬杭州司户参军。
【小题4】第④段骂李华以文示友,其态度经过了从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的转变。(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5】联系全文,概括文章结尾“读者怜其志”中“怜”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