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员半千,字荣期,齐州全节人。其先本彭城刘氏,十世祖凝之,事宋,起部郎,及齐受禅,奔元魏,以忠烈自比伍员,因赐姓员,终镇西将军、平凉郡公。
半千始名余庆,生而孤,为从父鞠爱。客晋州,州举童子,房玄龄异之,对诏高第,已能讲《易》、《老子》。长与何彦先同事王义方,以迈秀见赏。义方常曰:“五百岁一贤者生,子宜当之。”因改名。凡举八科,皆中。咸亨中,上书自陈:“臣家赀不满千钱,有田三十亩,粟五十石。闻陛下封神岳,举英豪,故鬻钱走京师。朝廷九品无葭莩亲,行年三十,怀志洁操,未蒙一官,不能陈力归报天子。陛下何惜玉陛方寸地,不使臣披露肝胆乎?得天下英才五千,与榷所长,有一居先,臣当伏死都市。”书奏,不报。
调武陟尉,岁旱,劝令殷子良发粟振民,不从。及子良谒州,半千悉发之,下赖以济。刺史郭齐宗大怒,囚半千于狱。时黄门侍郎薛元超任河北道存抚使,让齐宗曰:“君有民不能恤,使惠出一尉,尚可罪邪?”释之。俄举岳牧,高宗御武成殿,问:“兵家有三阵,何谓邪?”众未对,半千进曰:“臣闻古者星宿孤虚,天阵也;山川向背,地阵也;偏伍弥缝,人阵也。臣谓不然。夫师以义出,沛若时雨,得天之时,为天阵;足食约费,且耕且战,得地之利,为地阵;举三军士如子弟从父兄,得人之和,为人阵。舍是,则何以战?”帝曰:“善。”既对策,擢高第。
历华原、武功尉。厌卑剧,求为左卫胄曹参军。使吐蕃,将行,武后曰:“久闻尔名,谓为古人,乃在朝邪!境外事不足行,宜留侍制。”即诏入阁供奉。擢累正谏大夫,兼右控鹤内供奉。半千以控鹤在古无有而授任者皆浮狭少年非朝廷德选请罢之忤旨下迁水部郎中会诏择牧守,除棣州刺史。
复入弘文馆为学士。武三思用事,以贤见忌,出豪、蕲二州刺史。半千不专任吏,常以文雅粉泽,故所至礼化大行。睿宗初,召为太子右谕德,仍学士职。累封平原郡公。表乞骸骨,有诏听朝朔望。半千事五君,有清白节,年老不衰,乐山水自放。开元九年,游尧山、沮水间,爱其地,遂定居。
卒,年九十四,即葬焉。吏民哭野中。
(选自《新唐书·员半千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半千以控鹤∕在古无有而授任者∕皆浮狭少年∕非朝廷德选∕请罢之∕忤旨∕下迁水部郎中。
B.半千以控鹤∕在古无有而授任者∕皆浮狭少年∕非朝廷德选请∕罢之∕忤旨∕下迁水部郎中。
C.半千以控鹤在古无有∕而授任者皆浮狭少年∕非朝廷德选请∕罢之∕忤旨∕下迁水部郎中。
D.半千以控鹤在古无有∕而授任者皆浮狭少年∕非朝廷德选∕请罢之∕忤旨∕下迁水部郎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父为伯父、叔父的通称。年长于父者为从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
B.除在文中为任命授职之意,除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C.乞骸骨是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与典籍中常见的“致仕”、“视事”、“告归”同义。
D.听朝朔望是指一些有影响力的臣子退休后在初一、十五参加朝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员半千才气出众。童子试时,房玄龄惊异于他的才华;他的老师王义方夸他为五百年一遇的贤才。
B.员半千胆识过人。皇上遴选英才,他主动向皇上请求官职;后来他以“三阵”对策更是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C.员半千关心民生。武陟县大旱,他劝县令发粮赈灾,县令不听,后来作为县尉的他趁县令不在将粮食发给了百姓。
D.员半千清白自重。晚年自请辞官,定居于尧山、沮水间,放情山水,砥砺清白之节。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与何彦先同事王义方,以迈秀见赏。
(2)让齐宗曰:“君有民不能恤,使惠出一尉,尚可罪邪?”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16 03:40: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翃,字宏肱,并州晋阳人。少治兵家天宝中,授卫尉,擢才兼文武科,出为辰州刺史。大历中,擢容管经略使。时夷酋梁崇牵号“平南都统”,与别帅覃问合,又与西原贼张侯、夏永更诱啸,因陷城邑,遂据容州。前经略使陈仁砺等皆侨治藤、梧。翃至,言于众曰:“我,容州刺史,安可客治它所?必得容乃止。”即出私财募士,有功者许署吏,于是人自奋。不数月,斩贼帅欧阳琏。因至广州,请节度使李勉出兵并力,勉不许,曰:“容陷贼久,獠方强,今速攻,祗自败耳。”翃曰:“大夫即不出师,愿下书州县,阳言以兵为助,冀藉此声,成万一功。”勉许诺。翃乃移书义、藤二州刺史,约皆进讨,引兵三千与贼鏖战,日数遇。勉檄止之,辄匿不发,战愈力,卒破贼,禽崇牵,悉复容州故地。
捷书闻,诏更置顺州,以定馀乱。翃凡百馀战,禽首领七十,覃问遁去。复遣将李寔等分讨西原,平郁林等诸州。累兼御史中丞、招讨处置使。会哥舒晃反,翃命寔悉师援广州,问因合众乘间来袭,翃设伏击之,生禽问,岭表平,代宗遣使慰劳,赐第京师。
时吐蕃入寇,郭子仪悉河中兵乘边,召翃为河中少尹,领节度后务。悍将凌正数干法不逞,约其徒夜斩关逐翃。翃觉之,阴乱漏刻,以差其期,众惊,不敢发。俄禽正诛之,一军惕息。
历汾州刺史,为振武军使绥、银等州留后。入拜京兆尹。会起泾原兵讨李希烈次浐水京兆主供拟饔败肉腐众怒曰食是而讨贼乎遂叛。翃挺身走奉天,拜太子詹事。德宗还都,再迁大理卿,出为福建观察使。徙东都留守,既至,开田二十余屯,修器械,皆良金寿革,练士卒,号令精明。俄而吴少诚叛,独东畿为有备,关东赖之。元十八年卒,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肃。
(节选自《新唐书•王翃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起泾原/兵讨李希烈/次浐水/京兆主供拟/饔败肉腐/众怒曰/食是而讨/贼乎/遂叛
B.会起泾原兵/讨李希烈次浐水/京兆主供/拟饔败肉腐/众怒曰/食是而讨/贼乎/遂叛
C.会起泾原兵/讨李希烈/次浐水/京兆主供拟/饔败肉腐/众怒曰/食是而讨贼乎/遂叛
D.会起泾原/兵讨李希烈/次浐水/京兆主供/拟饔败肉腐/众怒曰/食是而讨贼乎/遂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家”指军事学著作,它本来指中国先秦与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有时也是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
B.“天宝”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之后每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C.“留守”是官职名称,隋唐以后,皇帝出巡或亲征时指定亲王或大臣为京城留守,其陪京和行都也常设留守,由地方行政长官兼任。
D.“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关东”由秦汉时期开始,与自明朝开始称山海关以东的“关东”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翃为官一处,奋发有为。赴容州任职时,王翃恰逢当地首领梁崇牵和别帅覃问等作乱,在李勉不支持的情况下,他努力作战捉拿梁崇牵,一次战斗就一举收复容州。
B.王翃屡经战阵,功勋卓著。王翃收复容州使朝廷得以重建顺州,收复失地过程中他亲历百余次战斗,擒获叛军首领七十人,分兵讨伐西原后平定郁林等州。
C.王翃为人机智,执法严明。郭子仪领军防守边境时,王翃任河中少尹,管理后方军政事务,他略施小计就破坏了凌正的叛乱,将凌正绳之以法后全军肃然。
D.王翃忠于朝廷,忠于职守。泾原兵作乱时王翃脱身逃到奉天避乱,任东都留守时开荒屯田、修治器械、训练部队,为后来朝廷抗拒吴少诚叛乱作出重要贡献。
【小题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翃觉之,阴乱漏刻,以差其期,众惊,不敢发。(《新唐书•王翃传》)
(2)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赤壁赋》)
(3)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②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③立;下则幽谷,窈然④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⑤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⑥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⑦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⑧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⑨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丰乐亭:在今安徽滁州城西丰山北,为欧阳修被贬滁州后建造。 ②诸:兼词,之于。 ③特,突出。 ④窈然:深幽的样子。 ⑤滃然:水势盛大的样子。 ⑥按:查核。 ⑦畎:田地。 ⑧涵煦:滋润教化。  ⑨刻露,清楚地显露出来。⑩岁物:收成。
【小题1】对下列各项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既治滁之明年 明年:第二年
B.升高以望清流之关 升高:登到高处
C.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可爱:令人喜爱
D.幸生无事之时也 无事:政务轻闲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吾每念此,常痛于骨髓
B.盖天下之平久矣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朝济而夕设版焉
D.遂书以名其亭焉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小题3】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作者简介了发现滁州甘甜水源、修建丰乐亭、与滁州人往来游乐其间的经过,暗寓“乐”于行文之中。
B.文章第二段,作者通过对滁州地理位置的介绍和历史的回顾,批判了历代统治者只顾自己享乐、不管百姓死活的行为。
C.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回应开端,交错用了四个“乐”字,淋漓酣畅地抒写了欧公此时的愉悦情怀,归结了全文主题。
D.文章融记叙、议论、抒情和描写于一体,以“乐”开篇,以“乐”终结,“乐”贯串始终,景怡人,情动人,理启人。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2)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
(一)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伶官传序》欧阳修)
(二)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二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子装
B.又知音,能度曲 度:谱写
C.逸豫可以亡身   逸豫:犹豫
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从事:泛指一般的属官
【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抑本其成败之迹
B.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然当为我屈意行之
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若属皆且为所虏
D.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B.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C.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D.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一叹一问,一退一进,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由于人事。一起笔就发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不仅使论点醒人耳目,而且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B.本文主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作者从得与失、难与易、成与败、兴与亡等方面层层深入的论述了“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
C.全文语言委婉,气势充沛。疑问句与感叹句,骈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错综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一唱三叹,感情饱满,气势充沛。
D.“晋王三矢”的故事在当时社会上广为流传。作者把这则材料用于《伶官传序》的“序”中并加上“世言”二字.这表现了他写史的谨严态度。
【小题5】请将下面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与姚崇不协,除工部尚书,罢政事。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曰忠。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B.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C.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D.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服除”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
C.“五谷”指稻、黍、稷、麦、菽这五种谷物。中国古代重视农业生产,而且特别重视这五种基本粮食的收成,因此魏知古能随时报告。
D.古代纪年法有帝王年号纪年法和王公位次纪年法以及干支纪年,文中先天元年、开元三年属于王公位次纪年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知古满腹经纶。他考中进士后,先后两次编修国史,获多次升迁,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吏部侍郎等官职。
B.魏知古直言敢谏。唐睿宗为公主修建道观,魏知古直言工程劳民伤财,有违安养百姓的治政之本,唐睿宗因此停止了修建道观。
C.魏知古敏锐忠诚。窦怀贞等阴谋乱国,魏知古有所察觉,及时向期廷揭发了他们的阴谋,因此获得玄宗重赏。
D.魏知古曾遭遇仕途坎坷。他后期因与姚崇不和,被改授为工部尚书,罢除了参知政事职,去世后受到宋景的高度评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
(2)与姚崇不协,除工部尚书,罢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