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裴谞,字士明,摧明经,调河南参军事。性通绰,举止不烦。累迁京兆仓曹参军。会史思明乱,逃山谷间。思明故为谞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诣名,遣捕骑迹获之,喜甚,呼为“郎君”,伪授御史中丞。贼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又尝疏贼虚实于朝,事泄,思明恨骂,危死而免。贼平,除太子中允,迁考功郎中,数燕见奏事。
代宗幸陕,谞徒步挟考功南曹印赴行在,帝曰:“疾风知劲草,果可信。”拜河东租庸、盐铁使。时关中旱,谞入计,帝召至便殿,问榷酤利岁出内几何,谞久不对。帝复问,曰:“臣有所思。”帝曰:“何邪?”谞曰:“臣自河东来,涉三百里,而农人愁叹,谷菽未种。顾臣谓陛下悲念元元,必访疾苦,而乃责臣以利。孟子曰:‘治国者,仁义而已,何以利为?’故未敢即对。”帝曰:“微公言,朕不闻此。”拜左司郎中,数访政事。元载忌之,出为虔州刺史,历饶、卢、亳三州,除右金吾将军。
德宗新即位,以刑名治天下,百吏震服。时大行将蒇陵事,禁屠杀,尚父郭子仪家奴宰羊,谞列奏,帝谓不畏强御,善之。或曰:“尚父有社稷功,岂不为庇之?”谞笑曰:“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时朝堂别置三司决庶狱,辨争者辄击登闻鼓。谞上疏曰:“谏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今诡猾之人,轻动天听,争纤微,若然者,安用吏治乎?”帝然之,于是悉归有司。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坐所善诛,贬阆州司马。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守。凡五世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卒,年七十五,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五》)
(注)①榷酤(què gū):制酒业。②大行将蒇陵事:大行,刚去世的皇帝;蒇(chǎn),完成,此句意为唐代宗的丧事行将结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B.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C.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D.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在,也称行在所。第一种释义指天子所在的地方。第二种释义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此处是第二种释义。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 外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C.视事,视察、巡视政事。旧时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视政事,考核官员,考察民情。
D.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负责祭祖祭天、科举考试、礼仪制定、迎接外宾等事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谞沉稳不躁,忠于朝廷。安史之乱时被史思明抓获,迫受伪职。但他能暗中保护唐宗室并向朝廷汇报叛贼虚实,事情泄露,险些被杀。
B.裴谞务实为民,深得信任。关中大旱,唐代宗一见面就问他制酒业全年的收支情况,裴谞没有马上回答,并非他答不上来,而是心系百生,不希望皇帝只看到利,代宗深为感动。
C.裴谞机警敏悟,智保同僚。在代宗丧事禁屠期间,裴谞向德宗举报尚父郭子仪的家奴在家宰羊。有人责怪他为小事而弹劾功臣,裴谞解释了其中良苦用心。
D.裴谞审察形势,分明职权。他认为谏鼓、谤木之类的设置本就没有什么益处,只会被一些狡猾之徙利用,建议发挥各级官吏的作用,民间诉讼交由各有关部门处理。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顾臣谓陛下悲念元元,必访疾苦,而乃责臣以利。
(2)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10 07:31: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敬达,字志通,代州人也,小字生铁。少以骑射事唐庄宗为厅直军使。明宗时,为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领钦州刺史,累迁彰国、大同军节度使,徙镇武信、晋昌。
清泰二年,契丹数犯边,废帝以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兼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总管,屯于忻州,屯兵聚噪遮敬瑭呼“万岁”,敬瑭斩三十余人以止之。废帝疑敬瑭有异志,乃以敬达为北面副总管,以分其兵。明年夏,徙敬瑭镇天平,遂以敬达为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部署,敬瑭因此遂反。即以敬达为太原四面招讨使。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栅,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水暴至以坏之。敬瑭求救于契丹。九月,契丹耶律德光自雁门入,旌旗相属五十余里。德光先遣人告敬瑭曰:“吾欲今日破敌可乎?”敬瑭报曰:“大兵远来,而贼势方盛,要在成功,不必速也。”使者未复命,而兵已交。敬达阵于西山,契丹以羸骑三千,革鞭木镫,人马皆不甲胄,以趋唐军。
唐军争驰之,契丹兵走,追至汾曲,伏发,断唐军为二,其在北者皆死,死者万余人。敬达收军栅晋安,契丹围之。废帝遣赵延寿、范延光等救之。延寿屯团柏谷,延光屯辽州,相去皆百余里。契丹兵围敬达者自晋安寨南长百余里阔五十里敬达军中望之但见穹庐连属如冈阜四面亘以毛索挂铃为警纵犬往来。敬达军中有夜出者,辄为契丹所得,由是闭壁不敢复出。延寿等皆有二心,无救敬达意。敬达犹有兵五万人、马万匹,久之食尽,削木筛粪以饲其马,马死者食之,已而马尽。副招讨使杨光远劝敬达降晋,敬达自以不忍背唐,而救兵且至,光远促之不已,敬达曰:“诸公何相迫邪,何不杀我而降?”光远即斩敬达降。契丹耶律德光闻敬达死,哀其忠,遣人收葬之。
(选自《新五代史》)
(注)五代指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契丹兵围敬达者/自晋安寨南长/百余里/阔五十里/敬达军中望之/但见穹庐连属如冈阜/四面亘以毛索/挂铃为警/纵犬往来
B.契丹兵围敬达者/自晋安寨南/长百余里/阔五十里/敬达军中望之/但见穹庐连属如冈阜/四面亘以毛索挂铃/为警纵犬往来
C.契丹兵围敬达者/自晋安寨南/长百余里/阔五十里/敬达军中望之/但见穹庐连属如冈阜/四面亘以毛索/挂铃为警/纵犬往来
D.契丹兵围敬达者/自晋安寨南/长百余里阔五十里/敬达军中望之/但见穹庐连属如冈阜/四面亘以毛索挂铃/为警纵犬往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领,指兼任,多指兼任相对高的官职,如《三国志》“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
C.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D.万岁,千秋万世永远存在,表示祝颂、欢呼;也可以表示封建时代臣民对帝王的称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敬达仕途顺利。他年少时因为善于骑马射击而效力于庄宗,被提拔担任刺史、节度使等职务。
B.张敬达深受倚重。废帝怀疑石敬瑭有二心,张敬达受命分散其兵权,石敬瑭造反,张敬达又受命招讨。
C.张敬达尽忠职守。在晋安被围困时,他奋力阻敌,援军不至,直至粮马殆尽,依然对朝廷忠心耿耿。
D.张敬达颇有气节。他宁死不屈,忠烈感动了耶律德光;耶律德光得知张敬达死讯,派人来为他收检埋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敬达阵于西山,契丹以羸骑三千,革鞭木镫,人马皆不甲胄,以趋唐军。
(2)敬达军中有夜出者,辄为契丹所得,由是闭壁不敢复出。

同类题2

阅读下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韦皋,字城武,京兆万年人。皋始仕为建陵挽郎。部将牛云光将劫皋以臣泚。皋曰:“请释甲以安众。”云光以皋诸生,亡能为,乃命士委仗铠。明日,置酒大会,云光与其下至,皋伏甲左右庑,酒行,尽杀之,以其首徇。帝闻,拜节度使,宠其功。

贞元初,代张延赏为剑南西川节度使。明年,蛮大首领苴那时以王爵让其兄子乌星。始,乌星幼,那时摄领其部,故请归爵。皋上言:“礼让行于殊俗,则怫戾者化,愿皆封以示褒进。”诏可。又明年,云南款边求内属,约东蛮鬼主骠傍、苴梦冲等绝吐蕃盟。五年,东蛮断泸水桥攻吐蕃,请皋济师。皋遗精卒二千,与蛮共破吐蕃于台登,杀青海大酋乞臧遮遮等,虏坠死崖谷不可计,遮遮尚结赞之子虏贵将悍雄者也既败酋长百余行哭随之悍将已亡则屯栅以次降定

九年,天子城盐州,策虏且来挠袭,诏皋出师牵维之。乃命大将董勔、张芬分 出西山、灵关,破峨和、通鹤,取剑山屯焚之。南道元帅论莽热来援,与战,破其军,进收白岸,乃城盐州。

顺宗立,会王叔文等干政,皋遣刘辟来京师谒叔文曰:“公使私于君,请尽领剑南,则惟君之报。不然,惟君之怨。”叔文怒,欲斩辟,辟遁去。 皋知叔文多衅,又自以大臣可与国大议,即上表请皇太子监国,暴叔文、伾之奸,且劝进。会大臣继请,太子遂受禅,因投殛奸党。

皋治蜀二十一年,数出师,凡破吐蕃四十八万,斩首五万余级,获牛羊二十五万,收器械六百三十万,其功烈为西南剧。 善拊士,至虽昏嫁皆厚资之,婿给锦衣,女给银涂衣,赐各万钱,死丧者称是。  

始,皋务私其民,列州互除租,凡三岁一复。皋没,蜀人德之,见其遗象必拜。

《新唐书·韦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遮遮/尚结赞之子/虏贵将悍雄者也/既败酋长/百余行哭随之/悍将已亡/则屯栅以次降定
B.遮遮/尚结赞之子/虏贵将悍堆者也/既败/酋长百余行哭随之/悍将已亡/则屯栅以次降定
C.遮遮/尚结赞之子/虏贵将悍雄者也/既败/酋长百余行哭随之/悍将已亡/则屯栅以次/降定
D.遮遮/尚结赞之子/虏贵将悍雄者也/既败酋长/百余行哭随之/悍将已亡/则屯栅以次/降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唐代指京城附近地区,设京兆尹管理长安、万年等20余县。
B.吐蕃,中国古代民族,在今青藏高原唐朝时曾建立过自己的政权。
C.监国,古代政治制度,文中指皇帝外出时,由太子留守宫廷处理国事。
D.受禅,禅指的是禅让,文中指举行礼佛仪式之后,太子继承皇帝之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皋平叛有功,受到表彰。叛将牛云光等想劫持韦皋,韦皋设计将其全部杀死并示众;皇帝听到消息,授任韦皋为节度使,表彰他的功劳。
B.韦皋精于用兵,稳定边疆。韦皋出兵增援东蛮进攻吐蕃,与东蛮一同在台登打败了吐蕃;杀死青海大酋长,当地营栅相继降服。
C.书皋善待士卒,抚恤优厚。他对部下的婚嫁都给予资助,新郎给予锦衣,新娘则给予银涂衣,分别赐予上万钱;对死丧者也抚恤优厚。
D.韦皋施恩百姓,深受尊重。他令所属各州交替减轻租赋,三年免除一次赋役;当地人非常感激他,见到他的遗像一定会拜祭。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礼让行于殊俗,则怫戾者化,愿皆封以示褒进
(2)九年,天子城盐州,策虏且来挠袭,诏皋出师牵维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巽,字令叔,赵郡人。少苦心为学,以明经调补华州参军,拔萃登科,授鄠县尉。周历台省,由左司郎中出为常州刺史。逾年,召为给事中,出为湖南观察使,锐于为理。五年,改江西观察使,加检校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巽持下以法,吏不敢欺,而动必察之。顺宗即位,入为兵部侍郎。司徒杜佑判度支盐铁转运使,以巽干治,奏为副使。佑辞重位,巽遂专领度支盐铁使。榷筦之法,号为难重,唯大历中仆射刘晏雅得其术,赋入丰羡。巽掌使一年,征课所入,类晏之多岁,明年过之,又一年加一百八十万贯。旧制,每岁运江淮米五十万斛抵河阴,久不盈其数,唯巽三年登焉。迁兵部尚书,明年改吏部尚书,使任如故。
巽精于吏职,盖性使然也。虽在私家,亦置案牍簿书,勾检如公署焉。人吏有过,丝毫无所贷,虽在千里外,其恐栗如在巽前。初,程异附王叔文贬窜巽知其吏才明辩奏而用之宪宗不违其请异勾检簿籍又精于巽故课最加衍亦异之助焉。巽为吏部尚书,卧疾,郎官相率省问,巽初不言其病,与之考校程课,商略功利,至其夕而卒。然性强很狡恶,忌刻颇甚,乘德宗之怒,谋杀窦参,物论冤之。初,参为宰相,不悦于巽,自左司郎中出为常州刺史,仍促其行。不数月,参贬郴州司马。久之,巽自给事中为湖南观察使,郴即属郡也。宣武军节度使刘士宁以擅袭父任,物议不可,朝廷不得已而授之。及参之贬,士宁尝以绢数千匹赂参,巽在湖南具奏其事,言参与藩镇交通,德宗怒,遂赐参死,议者冤之。巽廉察江西,徇喜怒之情,而无罪被戮者多矣。元和四年四月卒,时年七十一,赠尚书左仆射。
(节选自《旧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程异附王叔文贬窜/巽知其吏才明辩/奏而用之/宪宗不违其请/异勾检簿籍/又精于巽/故课最加衍/亦异之助焉
B.程异附王叔文贬窜/巽知其吏才明辩/奏而用之宪宗/不违其请/异勾检簿籍/又精于巽故/课最加衍/亦异之助焉
C.程异附王叔文贬/窜巽知其吏才/明辩奏而用之/宪宗不违其请/异勾检/簿籍又精于巽/故课最加衍/亦异之助焉
D.程异附王叔文贬窜/巽知其吏才明辩/奏而用之/宪宗不违/其请异/勾检簿籍/又精于巽故课最/加衍亦异之助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科”,旧时也称“登第”,指旧时科举考试考中进士。
B.“征课”指按照规定的数额和时间征收赋税,后文“程课”同义。
C.“明年”就是今年的下一年,与现代汉语中的“明年”意思相同。
D.“出”“迁”均为官职调动之词,“出”指离京为官,外任、外迁;“迁”一般指升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巽自幼苦心学习,以明经调任补做华州参军,后来登科,授予鄠县太尉一职,他遍历台省,为人奸诈凶恶,好嫉妒。
B.李巽依法管理下属,管理没有敢欺瞒的,顺宗时,凭着自己干练有治才,被司徒佑推荐担任度支盐铁转运副使,在职第一年,赋税就超过了刘晏许多年的。
C.李巽本性精于吏职,即使在自己家里,他也放置文书簿册,考核检查文书簿册像在公署中一样。
D.李巽为人严苛豪强,对别人的过错丝毫不宽恕,即使卧病在床,郎官们来探望他,也不与他们谈病,而是跟他们考查赋税,谈论利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吏有过,丝毫无所贷,虽在千里外,其恐栗如在巽前。
(2)巽廉察江西,徇喜怒之情,而无罪被戮者多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郾(yǎn),字广略,姿仪伟秀,人望而慕之,然不可狎也。中进士第,补集贤校书郎,累迁吏部员外郎,下不敢欺。每拟吏,亲挟格,褒黜必当,寒远无留才。三迁谏议大夫。穆宗立,荒于游畋,内酣荡,昕曙不能朝。郾进曰:“十一圣之功德,四海之大,万国之众,其治其乱,系于陛下。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帝动容慰谢,迁给事中。敬宗嗣位,拜翰林侍讲学士,旋进中书舍人,谢曰:“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臣无功,不足副厚恩。”帝惭曰:“朕少间当请益。”高釴(yì)适在旁,因言:“陛下乐善而无所咨询,天下之人不知有向儒意。”帝重咎谢,咸赐锦、币。郾与高重类《六经》要言为十篇,上之,以便观省。迁礼部侍郎,出为虢州观察使。先是,上供财乏,则夺吏奉助输,岁率八十万。郾曰:“吏不能赡私,安暇恤民?吾不能独治,安得自封?”即以府常费代之。又诏赋粟输太仓者,岁数万石,民困于输,则又辇而致之河。郾乃旁流为大敖受粟,窦而注诸艚。民悦,忘输之劳。改鄂、岳等州观察使。自蔡人叛,鄂、岳常苦兵,江湖盗贼显行。郾修治铠仗,造蒙冲,驶追穷蹑,上下千里,岁中悉捕平。又观察浙西,迁检校礼部尚书,卒于官。吏部尚书,谥日德。郾不藏赀,有辄周给亲旧,为治其昏丧。居家怡然,不训子弟,子弟自化。室处庳漏,无步庑,至霖淖,则客盖而屐以就外位。治虢以宽,经月不笞一人。及莅鄂,则严法峻诛,一不贷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闻者服焉。

(节选自《新唐书•崔郾传》,有删改)

(注)①十一圣:穆宗之前的十一个皇帝。②敖:通“廒”,储存粮食的仓库。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B.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C.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D.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所以贵知变者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古时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如退避三舍;军队住一宿也叫舍。
B.《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论语》《周易》和《春秋》六部经书。
C.礼部,古代的官署,隋唐起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学校等事宜。
D.赠,追赠,古代皇帝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郾忠于职守,严格要求官员。他在吏部任职,亲自考查官员,注重选拔人才;在虢州为官,对下属官吏不赡养父母、不体恤百姓的行为给予了严厉批评。
B.崔郾为人耿直,善于劝谏皇帝。他从祖上基业、国家安危和百姓生计的角度直谏穆宗勤于朝政,后委婉劝谏敬宗习读儒家经典:他的建议都被采纳。
C.崔郾推行善政,体恤百姓疾苦。他在虢州修建粮仓和运粮通道,免去了百姓长途运粮之苦;在鄂州、岳州整治军务,消除了老百姓所受的盗匪之患。
D.崔郾居室简陋,关心亲朋故友。他的房屋低湿又没有走廊,客人在雨天只能站在屋外:他不积蓄钱财,经常周济亲朋好友,供他们办理婚丧大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臣无功,不足副厚恩。
(2)治虢以宽,经月不笞一人。及莅鄂,则严法峻诛,一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