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菩萨蛮

韦庄①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②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①韦庄 (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昭宗乾宁元年进士,生活年代为唐末五代战乱时期。所作词语言清丽温婉,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
②垆:酒店里用土砌台安放的大酒缸。
【小题1】根据词作内容,试分析“江南好”表现在哪些方面?
【小题2】为什么作者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请联系作者身世及词作内容作简要分析 。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1-11-15 11:43: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渔歌子·荻花①秋

五代李珣②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③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注)①荻花:似芦苇,秋天常开紫花。②李珣:五代词人。前蜀灭亡后,词人不仕后蜀而“志在烟霞慕隐沦”,从蜀中乘船沿长江东下,经巫峡,入湖湘,在湖南、湖北一带生活了一段时期,这首《渔歌子》便是作于此时期。③垂纶:垂钓。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渔歌子”为本词词牌名,“荻花秋”为词题。词牌名提示,本词描绘的是江边渔人的生活;从词题则可知,本词内容是描写秋日风光。
B.同样是描写湘江秋景图,本词与***的《沁园春·长沙》在描写的景物内容上不同,本词写秋日湘江夜晚之景,毛词写秋日湘江白天之景。
C.江边荻花、江上碧烟,天空明月、水面小艇,本词选取的景物精致秀雅,词作意境清朗明丽,与《沁园春·长沙》绚烂大气、辽阔苍茫的意境不同。
D.词作上片写景。“橘洲佳景如屏画”总写橘洲秋夜之美。“碧烟中”三句,将镜头渐次拉近,云烟飘渺,月光皎洁,镜头最后定格在船上的垂钓者身上。
E.词作下片重在议论抒情,“鱼羹稻饭常餐也”一句,表达了对长期以水为乡,以船为家的渔人清苦生活的深切同情。
【小题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试作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安德王延宗,文襄第五子也。平阳之役,后主自御之,命延宗率右军先战,城下擒周开府宗挺。及大战,延宗以度下再入周军,莫不披靡。诸军败,延宗独全军。至并州,闻周军已入雀鼠谷,后主乃以延宗为并州刺史,总山西兵事。谓回:“并州,阿兄自取,今去也。”延宗曰:“陛下为社稷莫动,臣为陛下出死力战。”骆提婆曰:“至尊计已成,王不得辄沮。”后主竟奔邺。在并将率咸请曰:“王若不作天子,诸人实不能出死力。”延宗不得已,即皇帝位,下诏曰:“武平孱弱,政由宦竖,衅结萧墙,盗起疆场。斩关夜遁,莫知所之,则我高祖之业将坠于地。王公卿士,狠见推逼,今便祇承宝位。大赦天下,改武平七年为德昌元年。”众闻之,不召而至者,前后相属。延宗容貌充壮,气力绝异,驰骑行阵,劲捷若飞。倾覆府藏及后宫美女,以赐将士,籍没内参千余家。延宗见士卒,皆亲执手,陈辞自称名。众皆争为死,童儿女子亦乘屋攘袂,投砖石以御周军。周军围晋阳,延宗命莫多娄敬显拒城南,和阿于子、段畅拒城东。延宗亲当周齐王于城北,奋大槊,往来督战,所向无前。

和阿于子、段畅以千骑投周。周军攻东门,际昏,遂入。延宗与敬显自门入,夹击之,周军大乱,争门相填压,齐人从后斫刺,死者二千余人。周武帝左右略尽,自拔无路,承御上士张寿辄牵马头,佛恩及降者皮子信为之导,仅免。时齐人既胜,入坊饮酒,尽醉卧,延宗不复能整。周武帝出城,饥甚,欲为遁逸计。齐王宪及柱国王谊谏,以为去必不免。延宗叛将段畅亦盛言城内空虚。周武帝乃驻马,鸣角收兵,俄顷复振。诘旦还攻东门克之又入南门延宗战力屈走至城北于人家见禽

及至长安,周武与齐君臣饮酒,令后主起舞,延宗悲不自持。屡欲仰药自裁,傅婢苦执谏而止。未几,周武诬后主及延宗等,云遥应穆提婆反,使并赐死。皆自陈无之,延宗攘袂,泣而不言。皆以椒塞口而死。

(节选自《北齐书·安德王高延宗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诘旦还攻/东门克之/又入南门/延宗战力屈走/至城北/于人家/见禽/
B.诘旦还攻/东门克之/又入南门/延宗战/力屈/走至城北/于人家见食/
C.诘旦/还攻东门/克之/又入南门/延宗战/力屈/走至城北/于人家见禽/
D.诘旦/还攻东门/克之/又入南门/延宗战力屈走/至城北/于人家/见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主,后代的君主:历史上习惯称一个王朝或者一个国家的末代君主,如南唐的李煜。
B.儿,用于自称,既可以是子女对父母的自称,也可以是弟对兄的自称,文中属于前者。
C.萧墙,萧通“肃”,墙指“屏”,古代臣见君王,至屏处则肃然起敬,故用以比喻内部。
D.大赦,指国家遇到特别情况之时,由国家元首发布命令,赦免若干罪犯或者予以减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延宗骁勇善战,所向无敌。平阳一战,延宗率部两入敌军,所向披靡;周军围晋阳时,延宗镇守城北,执架上阵,往来督战,无人能敌。
B.高延宗临危受命,军民拥戴。高延宗登上皇位后,将全部库府财物和后宫美女赏赐将士,接见士卒时能亲切地称呼对方名字,赢得了民心。
C.高延宗控制不力,形势逆转。高延宗率军击溃周军,周武帝狼狈逃跑;胜后士兵饮酒狂欢,不料周武帝卷土重来,高延宗最终落败而被俘。
D.高延宗面对屈辱,态度激烈。周武帝令齐后主在宴会上起舞助兴,见故主受辱,高延宗悲不能禁,几次要喝药自尽,都被侍奉的婢女劝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斩关夜遁,莫知所之,则我高祖之业将坠于地。王公卿士,猥见推逼,今便祗承宝位。
(2)未几,周武诬后主及延宗等,云遥应穆提婆反,使并赐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突通,雍州长安人。(隋)文帝遣通往陇西检覆群牧,得隐藏马二万余匹。文帝盛怒,将斩太仆卿慕容悉达及诸监官千五百人,通谏曰:“人命至重死不再生陛下至仁至圣子育群下岂容以畜产之故而戮千有余人愚臣狂狷,辄以死请。”帝寤,曰:“朕之不明,以至于是。感卿此意,良用恻然。今从所请,以旌谏诤。”悉达等竟以减死论。由是渐见委信,擢为右武侯车骑将军。奉公正直,虽亲戚犯法,无所纵舍。时通弟盖为长安令,亦以严整知名。时秦、陇盗贼蜂起,以通为关内讨捕大使。有安定人刘迦论举兵反,有众十余万。通发关中兵击之,师临安定,初不与战,军中以通为怯,通乃扬声旋师而潜入上郡。迦论不之觉,遂进兵南寇,去通七十里而舍,分兵掠诸城邑。通候其无备,简精甲夜袭之,贼众大溃,斩迦论并首级万余,于上郡南山筑为京观,虏男女数万口而还。

炀帝江都,令通镇长安。义兵起,代王遣通进屯河东。既而义师济河,大破通将桑显和于饮马泉,通大惧,留鹰扬郎将尧君素守河东,将自武关趋蓝田以赴长安。军至潼关,为刘文静所遏,不得进,相持月余。通又令显和夜袭文静,显和军溃,悉虏其众,或说通归降,通泣曰:“吾蒙国重恩,历事两主,受人厚禄,安可逃难?有死而已!”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耳!”通闻京师平,乃留显和镇潼关,率兵东下,将趋洛阳。通适进路,而显和降于刘文静。遣副将窦琮、段志玄等率精骑与显和追之,遂擒通送于长安。高祖谓曰:“何相见晚耶?”通泣对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力屈而至,为本朝之辱,以愧相王。”高祖日:“隋室忠臣也。”命释之,授兵部尚书,封蒋国公,仍为太宗行军元帅长史。

从平薛举,时珍物山积,诸将皆争取之,通独无所犯。高祖闻而谓曰:“公清正奉国,著自终始,名下定不虚也。”寻以本官陕东道行台仆射,复从太宗讨王世充。世充平,通功为第一,寻拜陕东大行台右仆射,镇于洛阳。数岁,征拜刑部尚书,通自以不习文法,固辞之,转工部尚书。贞观元年,授洛州都督,赐实封六百户,加左光禄大夫。明年,卒,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唐书·屈突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命至重/死不再生/陛下至仁/至圣子育/群下岂容以畜产之/故而戮千有余人/
B.人命至重死/不再生/陛下至仁至圣子/育群下/岂容以畜产之/故而戮千有余人/
C.人命至重/死不再生/陛下至仁至圣/子育群下/岂容以畜产之故/而戮千有余人/
D.人命至重死/不再生陛下/至仁至圣子/育群下岂容/以畜产之故/而戮千有余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幸,文中指隋炀帝到江都。“幸”做“亲临某地”讲时,通常是帝王的专用词,而做“宠幸、宠爱”讲时,也可用在帝王之外的其他人身上。
B.判,在文中的意思是兼任某一职务。另外“兼、领、摄”等词也有同样的意思和用法。而“行、署、权、假”等词,则均可表示代理某一职务。
C.亲戚,古代“亲”和“戚”有明显的区别:“亲”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而“戚”则指以婚姻为纽带而联成的关系。
D.光禄大夫,汉代始设,没有固定员数和固定职务,通常作为一种荣誉名号授给有功劳、有政绩的文武官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屈突通看淡物质财富。平定薛举之时,其他将领都争抢薛举堆积成山珍宝,只有他不为所动。连高祖都称赞他清正奉国,名不虚传。
B.屈突通敢于直言进谏。文帝在盛怒之下想要斩杀慕容悉达和一千五百名监牧官,经过屈突通的竭力谏诤,文帝终于醒悟,免去了部分人的死罪。
C.屈突通恪守臣子本分。义兵起时,他曾表示要为国捐躯,并坚持战斗到力竭被擒。正因为他的忠贞,高祖释放了他,并继续委以官职。
D.屈突通带兵足智多谋。他在帅兵讨伐刘迦论时,并不与之正面对抗,而是扬言退兵以使迦论放松警惕,趁其不备以偷袭的方式斩杀了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迦论不之觉,遂进兵南寇,去通七十里而舍。
(2)吾蒙国重恩,历事两主,受人厚禄,安可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