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唐临,京兆长安人。武德初,出为万泉丞。
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累转黄门侍郎,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童自归家取白衫,家僮误将余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
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朕昔在东宫,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临奏曰:臣闻国家大典,在于赏刑,古先圣王,惟刑是恤。天下太平,应用尧、舜之典。
比来有司多行重法,叙勋必须刻削,论罪务从重科。非是憎恶前人,止欲自为身计。以龄之受委大藩,赃罪狼籍,原情取事,死有余辜。然既遣详议,终须近法。今既许议,而加重刑,是与尧、舜相反,不可为万代法。高宗从其奏,龄之竟得流于岭外。显庆四年,临坐事贬为潮州刺史。卒官,年六十。
(选自《旧唐书·唐临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 |
B.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 |
C.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 |
D.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吊丧”,指至丧家祭奠死者。唐代吊唁者多着白服,死者亲属则须着五服,五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期功。 |
B.“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指太子所居之宫,此处借指太子。这与中宫又可借指皇后是同样道理。 |
C.“岭外”,泛指南方五岭以南地区,又名岭南、岭表,岭外地区的经济、文化远远不及中原地区,被称为“蛮夷之地”。 |
D.“刺史”,是官职名,汉始置。“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临体恤民情,仁德爱人。他任万泉县丞时,让一些囚犯暂时回家春耕,这些囚犯感激其宽容体恤,果然全都按约定时间回到狱中。 |
B.唐临生活俭朴,宽以待人。他虽在朝为官,家财丰厚,但生活节俭,不建第宅,并且十分宽谅下人,家仆几次出错他都宽厚处之。 |
C.唐临执法公正,明于断狱。任主管刑法的大理卿时,执法宽严适度,他判处案件,使罪犯心服而无怨,得到高宗皇帝的赞赏。 |
D.唐临刚正不阿,敢于谏言。在萧龄之量刑之事上,皇帝因看到群臣的奏议而要对萧龄之处以重刑,唐临直言奏告,使萧龄之被依法判处。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
(2)比来有司多行重法,叙勋必须刻削,论罪务从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