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元衡进士登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为华原县令。时畿辅有镇军督将恃恩矜功者,多挠吏民。元衡苦之,乃称病去官。放情事外,沉浮宴咏者久之。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一岁,迁左司郎中。时以详整称重。
顺宗即位,以病不亲政事。王叔文等使其党以权利诱元衡,元衡拒之。时奉德宗山陵,元衡为仪仗使。监察御史刘禹锡,叔文之党也,求充仪仗判官。元衡不与,其党滋不悦。数日,罢元衡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拜御史中丞。持平无私,纲条悉举,人甚称重。
初,浙西节度李锜请入觐,乃拜为右仆射,令入朝。既而又称疾,请至岁暮。上问宰臣,郑絪请如锜奏。元衡曰:“不可。且锜自请入朝,诏既许之,即又称疾,是可否在锜。今陛下新临大宝,天下属耳目,若使奸臣得遂其私,则威令从兹去矣。”上以为然,遽追之,锜果计穷而反。
先是,高崇文平蜀,因授以节度使。崇文理军有法,而不知州县之政。上难其代者,乃以元衡代崇文,充剑南西川节度使。元衡至,则庶事节约,务以便人。比三年,公私稍济。抚蛮夷,约束明具,不辄生事。重慎端谨,虽淡于接物,而开府极一时之选。
时王承宗遣使奏事,请赦吴元济。请事于宰相,辞礼悖慢,元衡叱之。承宗因飞章诋元衡,咎怨颇结。元衡宅在静安里,十年六月三日,将朝,出里东门,有暗中叱使灭烛者,导骑诃之,贼射之,中肩。又有匿树阴突出者,以棓击元衡左股。其徒驭已为贼所格奔逸,贼乃持元衡马,东南行十余步害之,批其颅骨怀去。及众呼偕至,持火照之,见元衡已踣于血中,即元衡宅东北隅墙之外。时夜漏未尽,陌上多朝骑及行人,铺卒连呼十余里,皆云贼杀宰相,声达朝堂,百官恟恟,未知死者谁也。须臾,元衡马走至,遇人始辨之。既明,仗至紫宸门,有司以元衡遇害闻。上震惊,却朝而坐延英,召见宰相。惋恸者久之,为之再不食。辍朝五日,谥曰忠愍。
(取材自《旧唐书·列传第一零八·武元衡》)
【注释】①比部:唐代为刑部所属四司之一。②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选置僚属。③徒驭:马夫。④恟恟:议论纷纷。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辟使府 辟:授予官职。
B.时畿辅有镇军督将恃恩矜功者 矜:怜惜。
C.比三年,公私稍济  济:得益,宽裕。
D.批其颅骨怀去 怀:揣在怀里。
【小题2】下列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元衡苦之,乃称病去官/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B.放情事外,沉浮宴咏者久之/南冥者,天池也
C.顺宗即位,以病不亲政事/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D.请事于宰相,辞礼悖慢/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小题3】下列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奉德宗山陵,元衡为仪仗使。
当时正赶上护送德宗灵柩到皇陵下葬,武元衡担任仪仗使。
B.上以为然,遽追之,锜果计穷而反。
皇上认为说得对,立即追令李锜入朝,李锜终于没办法而回来。
C.元衡至,则庶事节约,务以便人。
武元衡到任后,凡事节约,办事务一定任用行家里手。
D.既明,仗至紫宸门,有司以元衡遇害闻。
天亮之后,皇帝驾临紫宸门,主管官员因为武元衡遇害而闻名一时。
【小题4】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元衡经历三朝,一直颇受皇帝的信任和器重,而他自己的确也处事谨慎守法,忠于皇帝。
B.武元衡的仕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曾因反感权贵而主动辞职,也曾因拒绝党附而被降职。
C.武元衡虽然不太热衷于与人结交,但他的口碑一直很好,办事公正而周到,为人们所敬重。
D.武元衡遇刺之初,大家都不敢相信被害人是他,直到他的马被认出来,君臣才都伤心起来。
【小题5】《旧唐书》记载,刺武当日,白居易超越自己的职级权限,率先上书要求缉拿凶手,以致后来被贬江州。依据选文内容,你认为哪些原因导致白居易如此激愤?
【小题6】用“/”给下列语段断句。
丽郡北,忠甸之路有北岩高阔皆三丈崖石白色而东向当初日东升人穿彩服至其下则满崖浮彩腾跃焕然夺目而红色尤为鲜丽若镜之流光霞之幻影。日高则不复然矣。
(取材于《徐霞客游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18 10:04: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坚,西台舍人齐聃子也。少好学,遍览经史,性宽厚长者。圣历中,车驾在三阳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坚为判官,表奏专以委之。方庆善《三礼》之学,每有疑滞,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又赏其文章典实,常称曰:“掌纶诰之选也。”再思亦曰:“此凤阁舍人样,如此才识,走避不得。”坚又与给事中徐彦伯等同修《三教珠英》,诸人依坚等规制,俄而书成,迁司封员外郎。
神龙初,再迁给事中。时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武三思不臣之迹,反为三思所陷,中宗即令杀之。时方盛夏,坚上表曰:“月将诬构良善,故违制命,准其情状,诚合严诛。但今朱夏在辰,天道生长,即从明戮,有乖时令。谨按《月令》:‘夏行秋令,则丘隰水潦,禾稼不熟。’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许至秋分,则知恤刑之规,冠于千载;哀矜之惠,洽乎四海。“中宗纳坚所奏,遂令决杖,配流岭表。
时监察御史李知古请兵以击姚州西贰河蛮,既降附,又请筑城,重征税之。坚以蛮夷生梗,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独建议以为不便。睿宗不从,令知古发剑南兵往筑城,将以列置州县。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蛮众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溃,姚、嵩路由是历年不通。
坚妻即侍中岑羲之妹,坚以与羲近亲,固辞机密,乃转太子詹事,谓人曰:“非敢求高,盖避难也。”及羲诛,坚竞免坐累。坚多识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及国史等,凡七入书府,时论美之。十七年卒,年七十余,赠太子少保,谥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徐坚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B.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C.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D.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驾,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
B.再迁,再提升。古代升官职称为“迁”。
C.太子詹事,中国古代内侍职官之一,秦朝起设立,主要掌管皇太子宫中事务。
D.书府,收藏文书图籍的府库,也指中书省或秘书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坚博识多闻,富有才华。他年少时博览经史,担任判官时被委以起草表奏的重任;他参与修撰格式、氏族以及国史等,七次进人书府,受到时论赞美。
B.徐坚为人正直,敢于进谏。当时韦月将因得罪武三思受其诬陷而被皇上下令处死,徐坚上表进谏,认为皇上在夏季行刑不合时令,皇上最终采纳了他的表奏。
C.徐坚思虑周全,很有远见。李知古出兵攻打姚州西贰河蛮,等到他们归降以后,又修筑城池,征收重税。徐坚认为不妥,皇上也听从了他的建议。
D.徐坚洁身自好,主动避嫌。他的妻子是当时侍中岑羲的妹妹,但他没有因此而求取高位,而是坚决辞去机要职务;后来岑羲被杀,他也避免了大灾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人依坚等规制,俄而书成,迁司封员外郎。
(2)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独建议以为不便。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既罹窜逐,涉履蛮障,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朗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不千里皆随宗元师法B.时人
C.成以其小,D.辄数家之产
【小题2】柳宗元想以自己的柳州换刘禹锡的播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柳宗元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又被推荐为宏辞科因此被授予校书郎、永州司马等职务。
B.王叔文想重用柳宗元但正赶上皇帝居位不久王叔文的想法没有实现。
C.长江至岭南之间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来跟着柳宗元学习结果那些人都出了名。
D.柳宗元在文学上的才华得到世人称赞但政治上的才能却没有显示出来表现在还没被重用就遭贬了。
【小题4】文章用简练的语言叙写了柳宗元的一生,他写出了柳宗元哪些方面的特点,试析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
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
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
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
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旧唐书·房玄龄传》)
注:①杜如晦。②王圭。③魏征。④李世勣⑤李靖。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渐笃,追赴宫所  病重B.太宗徇地渭北    曲从、偏私
C.摄太子詹事    代理D.罄竭心力 用尽、竭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    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①将至御座乃下     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C.①谮之于高祖 ②作师说以贻之
D.①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 ②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
B.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
C.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
D.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
【小题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太傅”“太子少师”: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原是天子或太子左右最亲近的人,“师”传其知识,“傅”监督其行动。隋唐以后,为加官赠官的官衔,没有职事。
B.丁忧:又称“丁艰”,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等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
C.春宫:太子居东宫,五行家以春季配东方,故称太子所居住的宫殿为“春宫”,亦用以代指太子。
D.薨:古时不同朝代不同级别的人的死有不同说法,《唐书·百官制》:“凡丧,二品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卒”。清代皇室成员中,皇帝皇后死称“薨”。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房玄龄早慧多才,很有孝心。房玄龄从小就很聪明,博览经史,书法、文章俱佳;父亲生病时间很长,他尽心服侍,就连睡觉都顾不上。
B.房玄龄与唐太宗李世民一见如故。房玄龄尽心尽力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延揽人才;如遇到谋士、将才,他就暗中结交他们,并让他们甘心为太宗出力。
C.房玄龄深受唐太宗信任、重用。房玄龄一度因为被人中伤,被太宗驱斥,后召回。贞观三年,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拜太子少师。
D.房玄龄与唐太宗情深意重。李世民将房玄龄比之于汉高祖的萧何。房玄龄病重之际,得到了皇帝的厚待。太宗为方便派人探视,凿开宫墙开门,还亲自登门,握着他的手问候。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
(2)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造,字玄宰,博陵安平人。少涉学,永泰中,与韩会、卢东美、张正则为友,皆侨居上元,好谈经济之略,尝以王佐自许,时人号为“四夔”。浙西观察使李栖筠引为宾僚,累至左司员外郎。与刘晏善,及晏遭杨炎、庾准诬奏伏诛,造累贬信州长史。朱泚之逆,造为建州刺史,驰邻州,齐举义兵,德宗闻而嘉之。及收京师,诏征造至蓝田,以舅源休明逆伏诛,上疏请罪,不敢即赴阙。上以为知礼,优诏慰勉,拜吏部郎中、给事中。贞元二年正月,与中书舍人齐映各守本官,同平章事。时兵乱之后,仍岁蝗旱,府无储积,德宗以造敢言,故不次登用。造久从事江外,嫉钱谷诸使罔上之弊,乃奏天下两税钱物,委本道观察使、本州刺史选官典部送上都;其尚书省六职,令宰臣分判。诸道有盐铁处依旧置巡院勾当河阴见在米及诸道先付钱物委度支依前勾当其未离本道者分付观察使发遣仍委中书门下年终类例诸道课最闻奏造与元琇素厚,罢使之后,以盐铁之任委之。而韩滉方司转运,朝廷仰给其发。滉以司务久行,不可遽改。德宗复以滉为江淮转运使,余如造所条奏。元琇以滉性刚难制,乃复奏江淮转运,其江南米自江至扬子凡十八里,请滉主之;扬子已北,琇主之。滉闻之怒,掎摭琇盐铁司事论奏。德宗不获已,罢琇判使,转尚书右丞。其年秋初,江淮漕米大至京师,德宗嘉其功,以滉专领度支、诸道盐铁转运等使,造所条奏皆改。物议亦以造所奏虽举旧典,然凶荒之岁,难为集事,乃罢造知政事,守太子右庶子,贬琇雷州司户。造初奏太锐,及琇改官,忧惧成疾,数月不能视事。明年九月卒,年五十一。

(节选自《旧唐书·崔造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诸道有盐铁处/依旧置巡院勾当河阴见在米/及诸道先付钱物委度支依前勾当/其未离本道者/分付观察使发遣/仍委中书门下年终类例诸道课最闻奏/
B.诸道有盐铁处/依旧置巡院勾当/河阴见在米及诸道先付钱物委度支/依前勾当其未离本道者/分付观察使发遣/仍委中书门下年终类例诸道课最闻奏/
C.诸道有盐铁处/依旧置巡院勾当/河阴见在米及诸道先付钱物/委度支依前勾当/其未离本道者/分付观察使发遣/仍委中书门下年终类例诸道课最闻奏/
D.诸道有盐铁处/依旧置巡院勾当河阴见在米/及诸道先付钱物委度支/依前勾当其未离本道者/分付观察使发遣/仍委中书门下年终类例诸道课最闻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檄,古代官府往来的一种下行文书,常用以征召、晓谕、声讨,也泛指信函。
B.诏书有一定的格式,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优诏是有关优惠照顾的诏书。
C.郎中本是帝王侍从官,后为分掌各司事务官员,为尚书、侍郎之下的高级官吏。
D.漕,漕运,古代中央政府将征收的粮食等从水路运往首都或指定地点的运输行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造少有志,好经邦济世之学。他年轻时就广博地涉猎学问,喜欢和志同道合者聚在一起谈论经世济民的方略,他们称许自己是辅佐帝王的人才。
B.崔造明礼法,处理事情很谨慎。京城收复后,皇上征召他,因舅父叛逆被处死,他上疏请罪,皇上认为他懂得礼仪法度,拜为吏部郎中、给事中。
C.崔造性正直,就钱谷使用进谏。他明了掌管钱谷的使官欺骗皇上的情况,对此非常痛恨,于是上奏朝廷,提出了关于两税钱物征收管理等意见。
D.崔造非相材,缺少政治家气度。他所奏条例被认为不合凶荒之年,还没施行就废止;元琇改官时,他因忧惧交加生病,数月不能处理政事,第二年去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刘晏善,及晏遭杨炎、庾准诬奏伏诛,造累贬信州长史。
(2)时兵乱之后,仍岁蝗旱,府无储积,德宗以造敢言,故不次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