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蔡兴宗,济阳考城人也。年十岁丧父,哀毁有异凡童。父廓罢豫章郡还,起二宅。先成东宅,与兄轨;廓亡而馆宇未立,轨送钱五十万以补宅值。兴宗白母曰:“一家由来丰俭必共,今日宅价不宜受也。”母悦而从焉。轨有愧色,谓其子淡曰:“我年六十,行事不及十岁小儿。”寻丧母。世祖践祚,迁尚书吏部郎。时尚书何偃疾患,上谓兴宗曰:“卿详练清浊,今以选事相付,便可开门当之,无所让也。”每正言得失,无所顾惮,由是失旨。竟陵王诞据广陵城为逆,事平,兴宗奉旨慰劳。州别驾范义与兴宗素善,在城内同诛。兴宗至广陵,躬自收殡,还豫章旧墓。上闻之,甚不悦。庐陵内史周朗以正言得罪,锁付宁州,无敢瞻送;兴宗在直,请急,诣朗别。上知尤怒。坐属疾多日,白衣领职。时诸方并举兵反,国家所保,唯丹阳、淮南数郡,其间诸县,或已应贼。东兵已至永世,宫省危惧,上集群臣以谋成败。兴宗曰:“今普天图逆,人有异志,宜镇之以静,以至信待人。比者逆徒亲戚,布在宫省,若绳之以法,则土崩立至,宜明罪不相及之义。物情既定,人有战心,六军精勇,器甲犀利,以待不习之兵,其势相万耳。愿陛下勿忧。”上从之。三年春出为郢州刺史坐诣尚书切论以何始真为咨议参军初不被许后又重陈上怒贬号平西将军寻又复号初,吴兴丘珍孙言论常侵兴宗。珍孙子景先,人才甚美,兴宗与之周旋。及景先为鄱阳郡,值晋安王子勋为逆,转在竟陵,为吴喜所杀。母老女稚,流离夏口。兴宗至郢州,亲自临哭,致其丧柩家累,令得东还。在任三年,迁会稽太守。会稽多诸豪右,不遵王宪,兴宗皆以法绳之。兴宗幼立风概,家行尤谨,奉宗姑,事寡嫂,养孤兄子,有闻于世。泰豫元年,薨,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宋书·蔡兴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年春/出为郢州刺史/坐诣尚书切论/以何始真为咨议参军/初不被许后/又重陈/上怒/贬号平西将军/寻又复号/
B.三年春/出为郢州刺史/坐诣尚书切论以何始真为咨议参军/初不被许/后又重陈/上怒/贬号平西将军/寻又复号/
C.三年春/出为郢州刺史/坐诣尚书切论/以何始真为咨议参军/初不被许/后又重陈/上怒贬号/平西将军寻又复号/
D.三年春/出为郢州刺史/坐诣尚书切论以何始真为咨议参军/初不被许后/又重陈/上怒贬号/平西将军寻又复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豫章,最初为古代行政区划名称,即豫章郡,后来作为南昌的别称,不再用作行政区划名称。
B.践祚,指登上祚阶。祚阶是古代庙寝堂前东边的台阶,其上为主位,因此皇帝即位或登基称“践祚”。
C.白衣,本是古代平民的衣服,用来指称平民百姓或无功名的士人,这里指蔡兴宗被贬为平民。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的死亡,与“崩”“卒”“不禄”等对死亡的不同称法一起体现了宗法等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兴宗家行恭谨,顾全大局。他幼时就懂家族要同甘共苦,提议母亲拒收伯父房屋补偿款,成年后尽心照顾亡兄家人。
B.蔡兴宗为官正直,敢于忤逆权贵。他直言进谏,不惧得罪皇上;在会稽太守任上,他将不守国法的豪门贵族绳之以法。
C.蔡兴宗颇有韬略,长于应对。叛军危及皇宫,他主张安抚叛军亲戚,稳定人心;丘珍孙排挤他,他与其子周旋,缓解矛盾。
D.蔡兴宗颇重情义,真诚待人。范义遭株连被杀,他亲往收殓并将其灵柩归葬;周朗因言获罪,他也不避嫌疑,告假赶去相送。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庐陵内史周朗以正言得罪,锁付宁州,无敢瞻送;兴宗在直,请急,诣朗别。
(2)今普天图逆,人有异志,宜镇之以静,以至信待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02 10:02: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祖武皇帝讳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汉高帝弟楚元王交之后也。及长,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特。家贫,有大志,不廉隅。事继母称。   

初为冠军孙无终司马。安帝隆安三年十一月,妖贼孙恩作乱于会稽,晋朝卫将军谢琰、前将军刘牢之东讨。牢之请高祖参府军事。十二月,牢之至吴,而贼缘道屯结,牢之命高祖与数十人,觇贼远近。会遇贼至,众数千人,高祖便进与战。所将人多死,而战意方厉,手长刀,所杀伤甚众。牢之子敬宣疑高祖淹久,恐为贼所困,乃轻骑寻既而众骑并至贼乃奔退斩获千余人推锋而进平山阴恩遁还入海。四年五月,恩复入会稽,杀卫将军谢琰。十一月,刘牢之复率众东征,恩退走。牢之屯上虞,使高祖戍句章城。句章城卑小,战士不盈数百人。高祖常被坚执锐,为士卒先,每战辄摧锋陷阵,贼乃退还浃口。于时东伐诸帅,军无律,士卒暴掠,甚为百姓所苦。唯高祖法令明整,所至莫不亲赖焉。

元兴元年正月,骠骑将军司马元显西伐荆州刺史桓玄,玄亦率荆楚大众,下讨元显。元显遣镇北将军刘牢之拒之,高祖参其军事,次溧洲。玄至,高祖请击之,不许,将遣子敬宣诣玄请和。高祖与牢之甥东海何无忌并固请,不从。遂遣敬宣诣玄,玄克京邑,杀元显,以牢之为会稽内史。惧而告高祖曰:“便夺我兵,祸其至矣。今当北就高雅于广陵举事,卿能从我去乎?”答曰:“将军以劲卒数万,望风降服。彼新得志,威震天下。三军人情,都已去矣,广陵岂可得至邪!讳当反复还京口耳。”牢之叛走,自缢死。何无忌谓高祖曰:“我将何之?”高祖曰:“镇北去必不免,卿可随我还京口。桓玄必能守节北面,我当与卿事之。不然,与卿图之。今方是玄矫情任算之日,必将用我辈也。”桓玄从兄修以抚军镇丹徒,以高祖为中兵参军,军、郡如故。

(选自《宋书·武帝本纪·刘裕传》,有删改)

注:①廉,厅堂的侧边;隅,角落。廉隅,指田地房产。②觇(chān)窥探,侦察。

【小题1】下列与“我将何之”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廉隅    治:治理
B.以孝称    谨:恭敬
C.手长刀    奋:扬起
D.军无律    御:统治
【小题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事继母孝谨称 ②弱天下之民 ③乃轻骑寻 ④填然鼓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而/众骑并至贼/乃奔退/斩获千余人推锋/而进平山阴/恩遁还入海。
B.既而众骑并至/贼乃奔退/斩获千余/人推锋而进/平山阴/恩遁还入海。
C.既而众骑并至/贼乃奔退/斩获千余人/推锋而进/平山阴/恩遁还入海。
D.既而众骑/并至贼/乃奔退/斩获千余人/推锋而进平山阴/恩遁还入海。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裕奉命领数十人前去侦察敌情遭遇叛军,后经刘敬宣率领部下出来寻找才解围。
B.孙恩率众卷土重来,攻入会稽,杀死了卫将军谢琰,句章城矮小守军少,被攻占。
C.刘牢之投降桓玄后做了会稽内史,但被剥夺了兵权,牢之恐惧难安,最终叛走。
D.何无忌问计于刘裕,刘裕建议他跟自己回京口,并且告诉他自己对桓玄有两手准备。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常被坚执锐,为士卒先。
(2)三军人情,都已去矣,广陵岂可得至邪!
(3)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戴法兴,会稽山阴人也。家贫,父硕子,贩纻为业。法兴二兄延寿、延兴并修立,延寿善书,法兴好学。山阴有陈载者,家富,有钱三千万,乡人咸云:"戴硕子三儿,敌陈载三千万钱。"

法兴少卖葛于山阴市,后为吏传署,入为尚书仓部令史。大将军彭城王义康于尚书中觅令史,得法兴等五人,以法兴为记室令史。义康败,仍为世祖征虏、抚军记室掾。上为江州,仍补南中郎典签。上于巴口建义,法兴转参军督护。上即位,为南台侍御史,同兼中书通事舍人。法兴等专管内务,权重当时。孝建元年,加建武将军、南鲁郡太守,解舍人,侍太子于东宫。大明二年,以南下预密谋,封法兴吴昌县男,食邑各三百户。法兴转员外散骑侍郎、给事中、太子旅贲中郎将,太守如故。

世祖亲览朝政,不大臣,而腹心耳目,不得无所委寄。法兴颇知古今,素见亲待,虽出侍东宫,而意任隆密。孝建初,补东海国侍郎,仍兼中书通事舍人。凡选授迁转诛赏大处分,上皆与法兴参怀。

上性严暴,睚眦之间,动至罪戮。而法兴大通人事,多纳货贿,凡所荐达,言无不行,天下辐凑,门外成市,家产并累千金。

世祖,前废帝即位,法兴越骑校尉。废帝年已渐长,凶转成,欲有所为,法兴每相禁制,每谓帝曰:"官所为如此,欲作营阳耶?"帝意稍不能平。阉人华愿儿有盛宠,赐与金帛无算,法兴常加裁减,愿儿甚恨之。帝常使愿儿出入市里,察听风谣,而道路之言,谓法兴为真天子,帝为应天子。愿儿因此告帝帝遂发怒免法兴官遣还田里仍复徙付远郡寻又于家赐死时年五十二。死一宿,又杀其二子,截法兴棺,焚之,籍没财物。

 (选自《宋书·列传第五十四》,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祖亲览朝政,不大臣   任:相信,信任
B.凡选授迁转诛赏大处分     处分:处理
C.凶转成,欲有所为 志:性格,品性
D.法兴越骑校尉  迁:降职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愿儿因此告帝/帝遂发怒/免法兴官/遣还田里/仍复徙付远郡/寻又于家赐死时年五十二。
B.愿儿因此告帝/帝遂发/怒免法兴官/遣还/田里仍复/徙付远郡/寻又于家赐死/时年五十二。
C.愿儿因此告帝/帝遂发怒/免法兴官遣还/田里仍复徙/付远/寻又于家赐死/时年五十二。
D.愿儿因此告帝/帝遂发怒/免法兴官/遭还田里/仍复徙/付远郡/寻又于家/赐死时年五十二。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是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中国古代社会的承袭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女性没有继承权。
B.食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也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C.古代称帝王或王后的死叫“崩”,而诸侯或大官的死叫“卒”。
D.籍没,指中国古代没收罪犯财产和家口的刑罚。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法兴早年能律己好学。戴法兴家境贫寒,父亲曾以贩卖布匹为业养家,戴法兴好学,一步步进入仕途。
B.戴法兴早年十分忠诚于世祖,当过多种官职,如世祖的征虏、抚军记室擦、南中郎典签等。
C.戴法兴曾贪婪却没有被治罪。世祖虽然性格严酷暴虐,但是非常宠幸戴法兴,戴法兴虽然大肆受贿却安然无事。
D.戴法兴对待废帝缺少宽容。废帝想有所作为,戴法兴每次都加以约束,对废帝过于苛刻导致了免职和杀身之祸。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法兴颇知古今,素见亲待。
(2)上性严暴,睚眦之间,动至罪戮.
(3)阉人华愿儿有盛宠,赐与金帛无算,法兴常加裁减,愿儿甚恨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藩,字道序,豫章南昌人也。藩少孤,居丧以毁称。州府召,不就。须二弟婚毕,乃参郗恢征虏军事。

义旗起,(桓)玄战败将出奔,藩于南掖门捉玄马控,曰:“今羽林射手犹有八百,皆是义故西人,一旦舍此,欲归可复得乎?”玄直以马鞭指天而已,于是奔散相失。追及玄于芜湖,玄见藩,喜谓张须无曰:“卿州故为多士,今乃复见王叔治。”高祖素闻藩直言于殷氏(殷仲堪),又为玄尽节,召为员外散骑侍郎,参镇军事。从征鲜卑,贼屯聚临朐,藩言于高祖曰:“贼屯军城外,留守必寡,今往取其城,而斩其旗帜,此韩信所以克赵也。”高祖乃遣檀韶与藩等潜往,既至,即克其城。贼见城陷,一时奔走,还保广固累月。将拔之夜,佐史并集,忽有鸟大如鹅,苍黑色,飞入高祖帐里,众皆骇愕,以为不祥。藩起贺曰:“苍黑者,胡虏之色,胡虏归我,大吉之祥也。”明旦,攻城,陷之。

从伐刘毅。毅初当之荆州,表求东道还京辞墓,去都数十里,不过拜阙。高祖出倪塘会之。藩劝于坐杀毅,高祖不从。至是谓藩曰:“昔从卿倪塘之谋,无今举也。”高祖伐羌假藩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统别军至河东暴风漂藩重舰渡北岸索虏牵得此舰取其器物 藩气厉心愤,率左右十二人,乘小船径往河北。贼骑五六百见藩来,并笑之。藩素善射,登岸射,贼应弦而倒者十许人,贼皆奔退,悉收所失而反。又遣藩及朱超石等追索虏于半城,虏骑数重,藩及超石所领皆割配新军,不盈五千,率厉力战,大破之。论平司马休之及广固功,封阳山县男,食邑五百户。

少帝景平元年,坐守东府,开掖门,免官,寻复其职。元嘉四年,迁建武将军、江夏内史。十年,卒,时年六十二,谥日壮侯。

(节选自《宋书·胡藩传》,有删改)

(注)①索虏,南北朝时南朝对北朝的蔑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伐羌/假藩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统别军至河东/暴风漂藩重舰渡北岸/索虏牵得此舰/取其器物/
B.高祖伐羌/假藩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统别军/至河东/暴风漂藩重舰/渡北岸/索虏牵得此舰/取其器物/
C.高祖伐羌/假藩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统别军/至河东/暴风漂藩重舰渡北岸/索虏牵得此舰/取其器物/
D.高祖伐羌/假藩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统别军至河东/暴风漂藩重舰/渡北岸/索虏牵得此舰/取其器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与“征”并称,是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朝廷召之为“辟”,官府召之为“征”。
B.冠,文中指行加冠礼,即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并赐以字。
C.拜阕,对着皇帝居住的宫阙叩拜,表示对皇帝尊敬;阙是皇宫大门前两边供嘹望的楼。
D.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的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藩竭尽忠心,坚守自身责任。桓玄被打败准备出逃时,胡藩给桓玄提出了建议;也正因为高祖知道他为桓玄尽忠又对殷仲堪讲直话而让其任要职。
B.胡藩足智多谋,懂得稳定军心。广固将攻拔的夜晚,一只大鸟飞人军帐,众人认为是不祥,而胡藩认为青黑代表胡人,指胡人归降我们,稳定了军心。
C.胡藩通武善射,敢于冲锋陷阵。大舰东西被抢,胡藩登上河岸便射击索虏,索虏应声而倒的有十来人,其他的人便连忙奔逃,胡藩把失落的船上物品全部收回。
D.胡藩仕途通畅,深受皇帝信任。胡藩自从担任征虏军事后,接着担任了员外散骑侍郎、参镇军事,仕途一帆风顺,一直为官直到担任建武将军、江夏内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贼屯军城外,留守必寡,今往取其城,而斩其旗帜,此韩信所以克赵也。
(2)藩及超石所领皆割配新军,不盈五千,率厉力战,大破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不富贵,即破我家矣。”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江夏王义恭为征北将军、南兖州刺史,悫随镇广陵。元嘉二十二年,伐林邑,悫自奋请行。义恭举悫有胆勇,乃除振武将军,为安西参军萧景宪军副,随交州刺史檀和之围区粟城。林邑遣将范毗沙达来救区粟,和之遣偏军拒之,为贼所败。又遣悫,悫乃分军为数道,偃旗潜进,讨破之,拔区粟,入象浦。林邑王范阳迈倾国来拒,以具装被象,前后无际,士卒不能当。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二十年,孝武伐元凶,以悫为南中郎谘议参军,领中兵。孝武即位,以为左卫将军,封洮阳侯,功次柳元景。孝建中,累迁豫州刺史,监五州诸军事。先是,乡人庾业,家甚富豪,方丈之膳,以待宾客;而悫至,设以菜菹粟饭,谓客曰:“宗军人,惯啖粗食。”悫致饱而去。至是,业为悫长史,带梁郡,悫待之甚厚,不以前事为嫌。大明三年,竟陵王诞据广陵反,悫表求赴讨,乘驿诣都,面受节度,上停舆慰勉。悫耸跃数十,左右顾盼,上壮之。及行,隶车骑大将军沈庆之。初,诞诳其众云:“宗悫助我。”及悫至,跃马绕城呼曰:“我宗悫也!”事平,入为左卫将军。五年,从猎堕马,脚折不堪朝直,以为光禄大夫,加金紫。 悫有佳牛堪进御,官买不肯卖,坐免官。 明年,复职。废帝即位,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卒,赠征西将军,谥曰肃侯。

(节选自《宋书•宗悫传》)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士卒不能 当:抵挡B.乃振武将军 除:废除
C.左右顾盼,上之   壮:钦佩D.官买不肯卖,免官 坐:因此获罪
【小题2】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宗悫勇武的一项是 (   )
①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②悫年十四,挺身拒贼 ③悫自奋请行
④悫乃分军为数道 ⑤悫耸跃数十,左右顾盼 ⑥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
A.②③⑥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宗悫年少志大。叔父问他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但他不愿“以文义为业”,平时纵任意气,喜欢武艺,因此乡里人对其并不赞赏。
B.宗悫作战有勇有谋。元嘉年间,征伐林邑,宗悫自告奋勇请求参加,在作战中善于思考,仿制狮子形状大破敌军“大象阵”,战功显赫。
C.宗悫不仅廉洁,而且耿直。攻占林邑,面对珍奇异宝,他一无所取;官府要买他的“佳牛”进贡皇上,他执意不肯,并因此获罪被免去官职
D.宗悫同乡庾业家甚富有,招待客人多用美味佳肴,而对宗悫却只是酸菜、糙米饭。宗悫任豫州刺史后,不计前嫌,反而举荐他任长史。
【小题4】下列对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
B.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
C.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
D.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
【小题5】将下面的文言文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2)悫表求赴讨,乘驿诣都,面受节度,上停舆慰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
B.赵熹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
C.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D.赵熹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