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蔡兴宗,济阳考城人也。年十岁丧父,哀毁有异凡童。父廓罢豫章郡还,起二宅。先成东宅,与兄轨;廓亡而馆宇未立,轨送钱五十万以补宅值。兴宗白母曰:“一家由来丰俭必共,今日宅价不宜受也。”母悦而从焉。轨有愧色,谓其子淡曰:“我年六十,行事不及十岁小儿。”寻丧母。世祖践祚,迁尚书吏部郎。时尚书何偃疾患,上谓兴宗曰:“卿详练清浊,今以选事相付,便可开门当之,无所让也。”每正言得失,无所顾惮,由是失旨。竟陵王诞据广陵城为逆,事平,兴宗奉旨慰劳。州别驾范义与兴宗素善,在城内同诛。兴宗至广陵,躬自收殡,还豫章旧墓。上闻之,甚不悦。庐陵内史周朗以正言得罪,锁付宁州,无敢瞻送;兴宗在直,请急,诣朗别。上知尤怒。坐属疾多日,白衣领职。时诸方并举兵反,国家所保,唯丹阳、淮南数郡,其间诸县,或已应贼。东兵已至永世,宫省危惧,上集群臣以谋成败。兴宗曰:“今普天图逆,人有异志,宜镇之以静,以至信待人。比者逆徒亲戚,布在宫省,若绳之以法,则土崩立至,宜明罪不相及之义。物情既定,人有战心,六军精勇,器甲犀利,以待不习之兵,其势相万耳。愿陛下勿忧。”上从之。三年春出为郢州刺史坐诣尚书切论以何始真为咨议参军初不被许后又重陈上怒贬号平西将军寻又复号初,吴兴丘珍孙言论常侵兴宗。珍孙子景先,人才甚美,兴宗与之周旋。及景先为鄱阳郡,值晋安王子勋为逆,转在竟陵,为吴喜所杀。母老女稚,流离夏口。兴宗至郢州,亲自临哭,致其丧柩家累,令得东还。在任三年,迁会稽太守。会稽多诸豪右,不遵王宪,兴宗皆以法绳之。兴宗幼立风概,家行尤谨,奉宗姑,事寡嫂,养孤兄子,有闻于世。泰豫元年,薨,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宋书·蔡兴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年春/出为郢州刺史/坐诣尚书切论/以何始真为咨议参军/初不被许后/又重陈/上怒/贬号平西将军/寻又复号/
B.三年春/出为郢州刺史/坐诣尚书切论以何始真为咨议参军/初不被许/后又重陈/上怒/贬号平西将军/寻又复号/
C.三年春/出为郢州刺史/坐诣尚书切论/以何始真为咨议参军/初不被许/后又重陈/上怒贬号/平西将军寻又复号/
D.三年春/出为郢州刺史/坐诣尚书切论以何始真为咨议参军/初不被许后/又重陈/上怒贬号/平西将军寻又复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豫章,最初为古代行政区划名称,即豫章郡,后来作为南昌的别称,不再用作行政区划名称。
B.践祚,指登上祚阶。祚阶是古代庙寝堂前东边的台阶,其上为主位,因此皇帝即位或登基称“践祚”。
C.白衣,本是古代平民的衣服,用来指称平民百姓或无功名的士人,这里指蔡兴宗被贬为平民。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的死亡,与“崩”“卒”“不禄”等对死亡的不同称法一起体现了宗法等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兴宗家行恭谨,顾全大局。他幼时就懂家族要同甘共苦,提议母亲拒收伯父房屋补偿款,成年后尽心照顾亡兄家人。
B.蔡兴宗为官正直,敢于忤逆权贵。他直言进谏,不惧得罪皇上;在会稽太守任上,他将不守国法的豪门贵族绳之以法。
C.蔡兴宗颇有韬略,长于应对。叛军危及皇宫,他主张安抚叛军亲戚,稳定人心;丘珍孙排挤他,他与其子周旋,缓解矛盾。
D.蔡兴宗颇重情义,真诚待人。范义遭株连被杀,他亲往收殓并将其灵柩归葬;周朗因言获罪,他也不避嫌疑,告假赶去相送。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庐陵内史周朗以正言得罪,锁付宁州,无敢瞻送;兴宗在直,请急,诣朗别。
(2)今普天图逆,人有异志,宜镇之以静,以至信待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02 10:02: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兴宗年十岁失父,哀败有异凡童。廓罢豫章郡还,起二宅。先成东宅,与轨;廓亡而馆宇未立,轨罢长沙郡还,送钱五十万以补宅直。兴宗白母曰:“—家由来丰俭必共,今日宅 价不宜受也。”母悦而从焉。轨有愧色,谓其子淡曰:“我年六十,行事不及十岁小儿。”少好学,以业尚素立见称。
②世祖践阼,迁侍中,每正言得失,无所顾惮,由是失旨。竟陵王诞据广陵城为逆,事平。州别驾范义与兴宗素善,在城内同诛。兴宗至广陵,躬自收殡,致丧还豫章旧墓。上闻之,甚不悦。庐陵内史周朗以正言得罪,锁付宁州,亲戚故人,无敢瞻送;兴宗在直,请急, 诣朗别。上知尤怒。时上方盛淫宴,虐侮群臣,唯兴宗以方直见惮,不被侵媟。
③大明末前废帝即位兴宗时亲奉玺绶嗣主容色自若了无哀貌。兴宗出谓亲故曰:“鲁昭在戚而有嘉容,终之以衅结大臣,昭子请死。国家之祸,其在此乎。”顷之,太宗定大事。是夜,废帝横尸在大医阁口。
④初,吴兴丘珍孙言论常侵兴宗。珍孙子景先,人才甚美,兴宗与之周旋。及景先为鄱阳郡,值晋安王子勋为逆,转在竞陵,为吴喜所杀。母老女稚,流离夏口。兴宗至墨州,亲自临哭,致其丧柩家累,令得东还。
⑤后都督会稽军事。会稽多诸豪右,不遵王宪。兴宗皆以法绳之。三吴旧有乡射礼,久不复修,兴宗行之,礼仪甚整。
⑥泰豫元年,薨,时年五十八。
【注】①.蔡兴宗,南朝刘宋名臣。其父蔡廓、伯父蔡轨。②.春秋时期鲁昭公在父丧期间面带喜悦, 不知悲戚,最终被逐。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兴宗在直,请急,诣朗别
(2)兴宗皆以法绳之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由是失旨(   )
A.美好B.命令C.心意D.意义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兴宗与之周旋( )
A.应酬B.对抗C.追逐D.交际
【小题4】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明末前/废帝即位/兴宗时亲奉玺绶/嗣主容色自若/了无哀貌
B.大明末前/废帝即位兴宗/时亲奉玺绶嗣主/容色自若/了无哀貌
C.大明末/前废帝即位/兴宗时亲奉玺绶/嗣主容色自若/了无哀貌
D.大明末/前废帝即位兴宗/时亲奉玺绶嗣主/容色自若/了无哀貌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庐陵内史周朗以正言得罪,锁付宁州,亲戚故人,无敢瞻送
【小题6】第①段中蔡轨有“惭色”的根本原因是(  )
A.作为长辈,未照顾好孤儿寡母。B.拿了五十万钱补偿建房资金。
C.年龄大,见识少,比不上兴宗。D.没能有丰俭与共的家族意识。
【小题7】从②-⑤段看,蔡兴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臧质,字含文,东莞莒人。父熹,字义和,习骑射,尝与人共猎,值虎突围,猎徒并奔散,熹直前射之,应弦而倒。质少好鹰犬,善蒲博意钱之戏。永初元年,为员外散骑侍郎。母忧去职。服阕,为江夏王义恭抚军参军。以轻薄无检,为太祖所知,徙为给事中。

虏侵徐、豫,拓跋焘率大众数十万遂向彭城,质率万人北救。既败,质投盱眙。盱眙太守沈璞完为守战之备,质大喜,因共守。焘与质书,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二月二日,乃解围遁走。上嘉质功,封开国子,食邑五百户。明年,太祖又北伐,使质率所统见力向潼关,质顾恋嬖妾,弃营单马还城,散用台库见钱六七百万,为有司所纠,上不问也。

元凶弑立,以质为丹阳尹,加征虏将军。后世祖即位,加质为散骑常侍,持节如故。时世祖自揽威柄,而质以少主遇之,是事专行,多所求欲。台符屡加检诘,质渐猜惧,便有异图。

以义宣凡暗,易可制勒,欲外相推奉,以成其志。会义宣有憾于世祖。质因此密信说诱,陈朝廷得失。又谓“震主之威,不可持久,主相势均,事不两立。持疑不决,则后机致祸”。义宣时未受丞相,质子敦为黄门侍郎,奉诏敦劝,道经寻阳,质令敦具更譬说,并言世祖短长,义宣乃意定。驰报豫州刺史鲁爽,期孝建元年秋同举。爽失旨,即便起兵,遣人至京邑报弟瑜,瑜席卷奔叛。瑜弟弘为质府佐,世祖遣报质,质于是执台使,狼狈举兵。

兵败无所归,乃入南湖逃窜,无食,摘莲啖之。追兵至,窘急,以荷覆头,自沈于水,出鼻。军主郑俱儿望见,射之中心,兵刃乱至,肠胃缠萦水草,队主裘应斩质首,传京都,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宋书》,有删改)

注:①桑乾:桑乾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
B.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
C.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
D.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初元年,“永初”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年号,“元年”是改元的第一年。
B.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子为父、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C.寡人,谦称,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和“朕”一样,是皇帝称自己的专有名词。
D.食邑,卿大夫的封地,即采邑,收其赋税而食,故名食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臧质年轻时喜欢打猎,特别会赌博。曾经与人一起去打猎,遇到老虎突然冲出来,同来的人四散逃跑,他一箭就将老虎射死了。
B.臧质为人轻佻放纵,因此被太祖降职处罚。义宣对世祖有所不满,臧质因此暗地派人引诱义宣,议论朝廷的措施的好坏。
C.臧质因击败北魏拓跋焘有功,受到太祖的褒奖,甚至因留恋姬妾,弃军回家,大肆挥霍府库钱财而被弹劾,太祖也没处罚他。
D.多行不义必自毙,臧质自恃功高,藐视君主,私欲膨胀,最终唆使义宣造反,兵败被杀,脑袋被传到京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世祖自揽威柄,而质以少主遇之,是事专行,多所求欲。
(2)会义宣有憾于世祖。质因此密信说诱,陈朝廷得失。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毛修之,字敬文,荥阳阳武人也。祖虎生,伯父璩,并益州刺史。父瑾,梁、秦二州刺史。修之有大志,颇读史籍。荆州刺史殷仲堪以为宁远参军。桓玄克荆州,仍为玄佐。解音律,能骑射,玄甚遇之。及篡位,以为屯骑校尉。随玄西奔,玄败于峥嵘洲,复还江陵,人情离散,议欲西奔汉川。修之诱令入蜀,冯迁斩玄于枚回洲,修之力也。晋安帝反正于江陵,除骁骑将军。下至京师,高祖以为镇军咨议参军,加宁朔将军。旬月,迁右卫将军。既有斩玄之谋,又伯、父并在蜀土,高祖欲引为外助,故频加荣爵。高祖将伐羌,先遣修之复芍陂,起田数千顷。及至彭城,又使营立府舍。时洛阳已平,即本号为河南、河内二郡太守,行司州事,戍洛阳,修治城垒。高祖既至,案行善之。王镇恶死,修之代为安西司马。值桂阳公义真已发长安,为佛佛虏所邀,军败。修之与义真相失走将免矣始登一坂坂甚高峻右卫军人叛走已上坂尝为修之所罚者以戟掷之伤额因坠坂遂为佛佛所擒。佛佛死,其子赫连昌为索虏拓跋焘所获,修之并没。初,修之在洛,敬事嵩高山寇道士,道士为焘所信敬,营护之,故得不死,迁于平城。修之尝为羊羹,以荐虏尚书,尚书以为绝味,献之于焘;焘大喜,以修之为太官令。稍被亲宠,遂为尚书、光禄大夫、南郡公。其后朱修之没虏,亦为焘所宠。修之相得甚欢。修之问南国当权者为谁,朱修之答云:“殷景仁。”修之笑曰:“吾昔在南,殷尚幼少,我得归罪之日,便应巾韝到门邪!”经年不忍问家消息,久之乃讯访,修之具答,并云:“贤子元矫,甚能自处,为时人所称。”修之悲不得言,直视良久,乃长叹曰:“呜呼!”自此一不复及。初,荒人去来,言修之劝诱焘侵边,并教焘以中国礼制,太祖甚疑责之。修之后得还,具相申理,上意乃释。元嘉二十三年,死于虏中,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宋书·毛修之传》)

(注)①巾韝(gōu),指头巾和单衣,为古代士人之盛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修之与义真相失/走将免矣/始登一坂/坂甚高峻/右卫军人叛走/已上坂/尝为修之所罚者/以戟掷之/伤额/因坠坂/遂为佛佛所擒/
B.修之与义真相失/走将免矣/始登一坂/坂甚高峻/右卫军人叛/走已上坂/尝为修之/所罚者以戟掷之/伤额/因坠坂/遂为佛佛所擒/
C.修之与义真相失/走将免矣/始登一坂/坂甚高峻/右卫军人叛/走已上坂/尝为修之所罚者/以戟掷之/伤额/因坠坂/遂为佛佛所擒/
D.修之与义真相失/走将免矣/始登一坂/坂甚高峻/右卫军人叛走/已上坂/尝为修之/所罚者以戟掷之/伤额/因坠坂/遂为佛佛所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军,指官职名称,是中国古代诸王及将帅的幕僚,也指中国古代戏曲中的角色名。
B.旬月中的“旬”指十天,古代记录时间的方法,这里强调毛修之的升迁速度之快。
C.索虏,南北朝时期南朝对北朝的蔑称。“索”指发辫,古代北方民族多有发辫,故称。
D.贤子多用以美称他人之子,常有过分夸赞之意,这里确实朱修之对元矫的真诚夸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修之忠于朝廷,借机尽力止变。他懂音律、能骑射,深得桓玄赏识,但在桓玄篡位后,兵败失利返回江陵之时,却用计诱杀了桓玄。
B.毛修之富有才干,得到高祖重用。高祖讨伐羌人之时,先派他修治芍陂,开垦数千顷田;后高祖进至彭城时,又让他建造官舍、修治城垒。
C.毛修之虽为俘虏,却得加官进爵。他被外族俘虏后,因擅长烹调羊羹而被推荐、提拔;后得拓跋焘宠爱,不断升迁,一直加爵至南郡公。
D.毛修之心念南国,但却终老异乡。他曾向同为俘虏的朱修之打听南国当权者和自家的情况,听后感世事变迁,悲不能语,最终卒于虏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有斩玄之谋,又伯、父并在蜀土,高祖欲引为外助,故频加荣爵。
(2)初,荒人去来,言修之劝诱焘侵边,并教焘以中国礼制,太祖甚疑责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宗越,南阳叶人也。本河南人,晋乱,徙南阳宛县。父为蛮所杀,杀其父者尝出郡,越于市中刺杀之,太守夏侯穆嘉其意,擢为队主。蛮有为寇盗者,常使越讨伐,往辄有功。家贫无以市马,常刀楯①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每一捷,郡将辄赏钱五千,因此得市马。世祖镇襄阳,以为扬武将军,领台队随元景伐西阳蛮,因值建义,转南中郎长兼行参军,新亭有战功。臧质、鲁爽反,越率军据历阳。奭遣将军郑德玄前据大岘,徳玄分遣偏师杨胡兴、刘蜀马步三千,进攻历阳。越以步骑五百于城西十余里拒战,大破斩胡兴、蜀等。爽平,又率所领进梁山拒质,质败走,越战功居多。又逼略南郡王义宣子女,坐免官系尚方②。寻被宥,复本官,追论前功,封筑阳县子,食邑四百户。

竟陵王诞据广陵反,越领马军隶沈庆之攻诞。及城陷,世祖使悉杀城内男丁,越受旨行诛,躬临其事,莫不先加捶挞,或有鞭其面者,欣欣然若有所得,所杀凡数千人。前废帝凶暴无道,而越及谭金、童太壹并为之用命,诛戮群公及何迈等,莫不尽心竭力,故帝凭其爪牙,无所忌惮。赐与越等美女金帛,充牣其家。越等武人,粗强识不及远,咸一往意气,皆无复二心。帝将欲南巡,明旦便发,其夕悉听越等出外宿,太宗因此定乱。明晨,越等并入,上抚接甚厚,越改领南济阴太守,本官如故。

越善立营阵,每数万人止顿,越自骑马前行,使军人随其后,马止营合,未尝参差。而御众严酷,妤行刑诛,睚眦之间,动用军法。时王玄谟御下亦少恩,将士为之语曰:“宁作五年徒,不逐王玄谟。玄谟尚可,宗越杀我。”

越等既为废帝尽力,虑太宗不能容之,上接待虽厚,内并怀惧。上亦不欲使其居中,从容谓之曰:“卿等遭罹暴朝勤劳日久苦乐宜更应得自养之地兵马大郡随卿等所择”越等素已自疑,及闻此旨,

皆相顾失色,因谋作难。以告沈攸之,攸之具白太宗,即日收越等下狱死。越时年五十八。

(选自《宋书·宗越传》,有删改)

(注)①楯:盾牌。②尚方:服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卿等遭罹暴朝/勤劳日久/苦乐宜更/应得自养之地/兵马大郡/随卿等所择/
B.卿等/遭罹暴朝勤劳日/久苦乐/宜更应得自养之地兵马/大郡随/卿等所择/
C.卿等/遭罹暴/朝勤劳日久/苦乐宜更/应得自养之地兵马/大郡随卿/等所择/
D.卿等遭罹暴朝/勤劳日久苦乐/宜更应得自养之地/兵马大郡/随卿等所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指提拔官职。如李密《陈情表》“今巨亡国贱俘,至徽至陋,过蒙拔擢”中的“擢”与“拔”同义。
B.食邑,又称采邑、封地,中国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C.南巡,指帝王到南方巡视。与此相对,北狩,指到北方狩猎,也是帝王被掳到北方的婉辞。
D.太守,是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负责治民、进贤、决讼、检奸,但不能自行任免所属掾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越以寡敌众,勇猛善战。他曾率五百步骑抵御杨胡兴、刘蜀三千兵马,平定鲁爽、减质叛乱,立功颇多。
B.宗越严酷嗜杀,冷血无情。他受皇帝诏令杀人,亲自到场主持,见到鞭打俘虏面孔的情形,欣然自得。管束军严苛,动辄军法处置,王玄漠对他也感到十分恐惧。
C.宗越粗野强悍,毫无心机。宗越与谭金、童太壹为前废帝效力,诛杀群公及何迈等人,因此得到大量美女和金帛赏赐。
D.宗越治兵有方,善于布阵。宗越带领数万人出征,骑马前行,军士跟从,主将停止,营阵也随之弥合,毫无漏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贫无以市马,常刀楯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
(2)又逼略南郡王义宣子女,坐免官系尚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少弟也。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就。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高祖曰:“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昙首答曰:“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晦曰:“仁者果有勇。”高祖悦。行至彭城,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高祖览读,因问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若但如民,门户何寄。”高祖大笑。昙首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内,雍雍如也。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太祖为冠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为府功曹。太祖镇江陵,自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曰:“王昙首,沉毅有器度,宰相才也。汝每事咨之。”及即位,以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昙首之力也。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时封诏已成,出以示昙首,昙首曰:“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彭城王义康与弘并录,意常怏怏,又欲得扬州,形于辞旨。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昙首固乞吴郡,太祖曰:“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者,此处非卿而谁?亦何吴郡之有。”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康,义康乃悦。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上曰:“直是我家衰耳。”

(节选自《宋书·王昙首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
B.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
C.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
D.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军,冠军将军。本指列于诸军之首。今常指体育运动等竞赛中的第一名。
B.宰相,古代辅佐君王掌管国事的最高长官的通称。通常和丞相的职位相当。
C.封事,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为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
D.逊位,也称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此指王弘的谦让行为。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昙首是太保王弘之弟,自幼就很优秀,兄弟间分财产,他只拿取图书,参军后随高祖外出,高祖要众人赋诗,昙首写成,王弘对他评价甚高,高祖也很高兴。
B.王昙首性格沉稳,喜怒不形于色,同时治家有方,家庭融洽,太祖也赏识昙首,晋升他的官职,并遵高祖交代,遇事咨询昙首,昙首果然在平定国难中贡献很大。
C.王昙首在平定谢晦事中有功,当时封赏他的诏书已经拟就,但昙首婉拒不受,认为自己虽尽微薄之力,皇上即便偏爱,也无法面对史臣,封赏事于是搁置下来。
D.王昙首看出义康为权力之事心中不快,于是坚持要求调任吴郡。太祖打算重用昙首,未答应他的请求。昙首劝说其史王弘让出部分兵力,才化解了彼此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