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泛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21 08:31: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暾,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敦尝谓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起家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累迁长史。亮临薨,上疏称羲之清贵有鉴裁。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殷浩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以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或以潘岳《金谷诗序》方其文,羲之比于石崇,闻甚喜。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浩不从/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
B.浩不从/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
C.浩不从/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
D.浩不从/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人未奇 余亦悔其随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论者称笔势   孰能讥之乎
C.深从伯敦,导所器重   俯仰之间,已陈迹
D.闻甚喜 倚歌和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少年成名,广受器重。他十三岁时因受到周顗赏识开始出名,有辩才,尤其擅长隶书,他的伯父以及朝廷公卿都很欣赏他。
B.王羲之率性自然,不慕名利。太尉郗鉴来家里选女婿,其他人都做出矜持的样子,唯独他坦腹自在吃东西,好像什么事也没有。
C.王羲之深得信任,顾全大局。他多次受到推荐;担任护军将军,看到殷浩与恒温不和,认为国家的安定在于团结,于是主动劝解。
D.王羲之纵情山水,受到赞誉。刚到浙江,就喜欢上了那里的山水,组织兰亭雅会,所作《兰亭集序》,被比作潘岳的《金谷诗序》。
【小题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晋书•王羲之传》)
(2)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志一也。(《兰亭集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承业,字继元,唐僖宗时宦者也。晋王兵击王行瑜,承业数往来兵间,晋王喜其为人。晋王病且革,以庄宗属承业曰:“以亚子累公等!”庄宗常兄事承业,岁时升堂拜母,甚亲重之。庄宗在魏,与梁战河上十余年,军国之事,皆委承业,承业亦尽心不懈。凡所以畜积金粟,收市兵马,劝课农桑,而成庄宗之业者,承业之功为多。自贞简太后、韩德妃、伊淑妃及诸公子在晋阳者,承业一切以法绳之,权贵皆敛手畏承业。
庄宗岁时自魏归省亲,须钱蒲博赏赐伶人,而承业主藏,钱不可得。庄宗乃置酒库中,酒酣,使子继岌为承业起舞,舞罢,承业出宝带、马为赠,庄宗指钱积呼继岌小字以语承业曰:“和哥乏钱,可与钱一积,何用带、马为也?”承业谢曰:“国家钱,非臣所得私也。”庄宗以语侵之,承业怒曰:“臣老敕使非为子孙计惜此库钱佐王成霸业尔若欲用之何必问臣财尽兵散岂独臣受也?”庄宗顾元行钦曰:“取剑来!”承业起,持庄宗衣而泣,曰:“臣受先王顾托之命誓雪家国之雠今日为王惜库物而死死不愧于先王矣!”太后闻之,使召庄宗。庄宗性至孝,闻太后召,甚惧,乃酌两卮谢承业曰:“吾杯酒之失,且得罪太后。愿公饮此,为吾分过。”承业不肯饮。庄宗入内,太后使人谢承业曰:“小儿忤公,已笞之矣。”明日,太后与庄宗俱过承业第,慰劳之。
卢质嗜酒傲忽,自庄宗及诸公子多见侮慢,庄宗深嫉之。承业乘间请曰:“卢质嗜酒无礼,臣请为王杀之。”庄宗曰:“吾方招纳贤才以就功业,公何言之过也!”承业起贺曰:“王能如此,天下不足平也!”质因此获免。    
天祐十八年,庄宗已诺诸将即皇帝位。承业方卧病,闻之,自太原肩舆至魏,谏曰:“大王父子与梁血战三十年,本欲雪家国之雠,而复唐之社稷。今元凶未灭,而遽以尊名自居,非王父子之初心,且失天下望,不可。”庄宗不听。承业知不可谏,乃肩舆归太原,不食而卒,年七十七。同光元年,赠左武卫上将军,谥曰正宪。
(节选自《新五代史•张承业传》)
注①亚子:庄宗小字亚于.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老敕使/非为子孙计/惜此库钱/佐王成霸业尔/若欲用之/何必问/臣财尽兵散/岂独臣受祸也/
B.臣老/敕使非为子孙计/惜此库钱/佐王成簕业尔/若欲用之/何必问S/财尽兵散/岂独臣受祸也/
C.臣/老敕使/非为子孙计/惜此库钱/佐王成霸业尔/若欲用之/何必问臣/财尽兵散/岂独臣受祸也/
D.臣老/敕使非为子孙计/惜此库钱/佐王成霸业尔/若欲用之/何必问/臣财尽兵散/岂独臣受祸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宦者,文中指太监,是中国古代都城专供皇室役使的官员,又称寺人、中官、内臣、内侍等。
B.伶人,也称优伶,相传黄帝时伶伦造音乐后,称乐官为伶官,后来也泛指表演歌舞的人。
C.卮,古代盛酒的器皿,尊、壶、爵、角、觥、杯、缶等都是古代酒器。
D.肩舆,一种代步的交通工具,是古代马车的一种,乘坐舒适,并且速度极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承业深受重用。庄宗对待承业如同兄长一般,一直把所有的军国大事都委托给了承业,而太后更是在庄宗犯下错误后,与庄宗一起到承业的府邸慰问。
B.张承业耿直敢谏。庄宗想在他那里拿取公家钱财时,他宁死不肯在庄宗即将即位皇帝时,他又带病赶到魏,并且提出了反对意见,无奈没有被采纳。
C.张承业执法严明。上至太后、妃子,下至晋阳诸公子,承业都用法律来约束他们,以至于当时的权贵都因为畏惧承业而有所收敛.
D.张承业颇有智慧,卢质因为傲慢得罪了庄宗,张承业假意请求庄宗杀卢质,实际上非常巧妙地保护了卢质,为庄宗保住了这个人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王病且革,以庄宗属承业曰:“以亚子累公等。”
(2)臣受先王顾托之命,誓雪家国之雠。今日为王惜库物而死,死不愧于先王矣!

同类题3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③,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或曰:自古忠孝难两全,百善孝为先。人之常情,先孝后忠,此所以官吏有良知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jiào,古时称妇女出嫁。②烝烝,zhēng,淳厚。③谯周:人名。④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B.“周门人方之游夏” “数使吴,有才辩”“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等表现出李密有才干。
C.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D.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小题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先孝后忠,此所以官吏有良知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从伯导谓曰:“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所不愿。”遂为郎。累迁尚书左丞、廷尉。时永嘉太守谢毅。赦后杀郡人周矫,矫从兄球诣州诉冤。扬州刺史殷浩遣从事疏收毅,付廷尉。彪之以球为狱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穆帝发诏令受之。彪之又上疏执据。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访彪之应有赦不。答曰:“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黎庶不达其意,将谓效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转吏部尚书。简文有命用秣陵令曲安远补句容令,殿中侍御史奚郎补湘东郡。彪之执不从,曰:“殿下昔用安远,谈者纷然。句容近畿,岂可处卜术之人无才用者邪。湘东虽复远小,所用未有朗比,谈者谓颇兼卜术得进。殿下若超用寒悴,当充人才可拔。朗等凡器,实未足充此选。”既而长安人雷弱儿等诈云杀苻健,请兵应接。时殷浩镇寿阳,便进据洛。属彪之疾归,上简文帝笺,陈弱儿等容有诈伪,浩未应轻进。寻而弱儿果诈,浩大败。简文笑谓彪之曰:“果如君言,君谋无遗策,张、陈何以过之。”后以彪之为会稽内史。居郡八年,豪右敛迹,亡户归者三万余口。桓温下镇姑孰,威势震主,四方修敬,皆遣上佐、纲纪彪之独曰:“大司马诚为富贵,朝廷既有宰相,动静之宜自当谘禀。修敬若遣纲纪,致贡天子复何以过之!”竟不遣。温以山阴县折布米不时毕郡不弹纠上免彪之彪之去郡郡见罪谪未上州台者皆原散之会赦左降谪为尚书以年老,上疏乞骸骨,诏不许。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
【注】①恒温,东晋权臣,曾独揽朝政十余年,有意夺取帝位。②纲纪:文中指公府及州郡的主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温以山阴县折布米不时/毕郡不弹纠/上免彪之/彪之去郡/郡见罪谪未上/州台者皆原散之/会赦/左降谪为尚书/
B.温以山阴县折布米不时毕/郡不弹纠/上免彪之/彪之去郡/郡见罪谪未上州台者/皆原散之/会赦/左降谪为尚书/
C.温以山阴县折布米不时毕/郡不弹纠/上免彪之/彪之去郡/郡见罪谪未上/州台者皆原散之/会赦/左降谪为尚书/
D.温以山阴县折布米不时/毕郡不弹纠/上免彪之/彪之去郡/郡见罪谪未上州台者/皆原散之/会赦/左降谪为尚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官,指主管栓选的官员。古代选官制度大致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
B.郊祀是中国古代君王祭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郊祭地、北郊祭天的说法。
C.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为畿,如“畿辅”“京畿”,后也泛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文中为“京城”。
D.乞骸骨,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与“致仕”意思相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  )
A.王彪之不重职位,坚守原则。他不把官职高低放在心上,不已破格提拔为愿望;在廷尉任上,对周矫一案,他坚持按规定办事。
B.王彪之积极进言,意见中肯。简文帝任抚军时,借祭祀大赦天下,彪之陈述其弊端;在句容令、湘东郡守人选上,他从当时舆论出发,提出自己的看法。
C.王彪之善于谋略,慧眼识计。雷弱儿等用奸计诱骗晋朝出兵,彪之看出他们的诡计,上书告知简文帝,后果如其所言,他得到了皇帝极高的评价。
D.王彪之一心为国,不畏权势。任职会稽郡期间,抑制豪门大族,使先前逃亡的人大量返回;面对大司马恒温,只有他不肯曲意逢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殿下若超用寒悴,当充人才可拔。朗等凡器,实未足充此选。
(2)桓温下镇姑孰,威势震主,四方修敬,皆遣上佐、纲纪。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解系,字少连,济南著人也。父修,魏琅琊太守、梁州刺史,考绩为天下第一。武帝受禅,封梁邹侯。系及二弟结、育并清身洁己,甚得声誉。时荀勖门宗强盛,朝野畏惮之。勖诸子谓系等曰:“我与卿为友,应向我公拜。”勖又曰:“我与尊先使君亲厚。”系曰:“不奉先君遗教公若与先君厚往日哀顿当垂书问亲厚之诲非所敢承。”勖父子大惭,当世壮之。后辟公府掾,历中书黄门侍郎、散骑常侍、豫州刺史,迁尚书,出为雍州刺史、扬烈将军、西戎校尉。
会氐羌叛,与征西将军赵王伦讨之。伦信用佞人孙秀,与系争军事,更相表奏。朝廷知系守正不挠,而召伦还。系表杀秀以谢氐羌,不从。伦、秀谮之,系坐免官,以白衣还第,阖门自守。及张华、裴頠之被诛也,伦、秀以宿憾收系兄弟。
梁王肜救系等,伦怒曰:“我于水中见蟹且恶之,况此人兄弟轻我邪!此而可忍,孰不可忍!”肜苦争之不得,遂害之,并戮其妻子。
后齐王冏起义时,以裴、解为冤首。伦、秀既诛,冏乃奏曰:“臣闻兴微继绝,圣主之高政;贬恶嘉善,《春秋》之美谈。孙秀逆乱,灭佐命之国,诛骨鲠之臣,以斫丧王室,肆其虐戾,功臣之后,多见泯灭。至如张华、裴頠,各以见惮取诛于时,系、结同以羔羊①被害,欧阳建等无罪而死,百姓怜之。陛下更日月之光照,布惟新之明命,然此等未蒙恩理。臣备忝右职,献纳愚诚,若合圣意,可群官通议。”八坐议以“系等清公正直,无罪横戮。如大司马所启,彰明枉直,使冤魂无愧无恨。”
永宁二年,追赠光禄大夫,改葬,加吊祭焉。
(选自《晋书》卷六十,有删改)
【注释】①羔羊:语出《诗经•召南•羔羊》,称赞士大夫操行洁白、进退有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奉先君/遗教公/若与先君厚往/日哀顿/当垂书问/亲厚之诲/非所敢承
B.不奉先君遗教/公若与先君厚往/日哀顿/当垂书问亲厚/之诲/非所敢承
C.不奉先君遗教/公若与先君厚/往日哀顿/当垂书问/亲厚之诲/非所敢承
D.不奉先君/遗教公/若与先君厚/往日哀顿/当垂书问亲厚/之诲非所敢承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系和他的两个弟弟解结、解育都修身自洁,享有声誉,清公正直,但被奸邪之人嫉恨,无罪而横遭杀害。
B.氐羌叛乱时,解系与征西将军赵王司马伦讨伐叛军,与孙秀为作战事宜发生争执,争相上表呈奏,朝廷准许了解系的奏请。
C.齐王司马冏起兵时,把裴頠、解系兄弟的事情作为最大的冤案,并且上书朝廷,希望为他们平反。
D.梁王司马肜想要解救解氏兄弟,但苦苦争执没有成功,不久解氏兄弟便被司马伦杀害了,并且他们的妻室子女也没能幸免于难。
【小题3】将下面的文言文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伦、秀谮之,系坐免官,以白衣还第,阖门自守。
(2)我于水中见蟹且恶之,况此人兄弟轻我邪!此而可忍,孰不可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