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宋高祖武皇帝讳裕,字德舆,小字寄奴,彭城县人,汉楚元王交之二十—世孙也。晋氏东迁,刘氏移居晋陵丹徒之京口里。帝以晋哀帝兴宁元年,岁在癸亥三月壬寅夜生。及长,熊杰有大度,风骨奇伟。
初为冠军孙无终司马。晋隆安三年十一月,妖贼孙恩作乱于会稽,朝廷遣卫将军谢琰、前将军刘牢之东讨。牢之请帝参府军事,命与数十人觇贼。遇贼数千,帝便与战,所将人多死,而帝奋长刀,所杀伤甚。牢之子敬宣疑帝为贼所困,乃轻骑寻之;既而众骑并至, 遂平山阴,恩遁入海。
自晋中兴以来,朝纲弛紊,权门兼并,百姓流离,不得保其产业。桓玄颇欲釐改,竟不能行。帝既作辅,大示轨则,豪强肃然,远近禁止。至是,会稽余姚虞亮复藏匿亡命千余人。帝诛亮,免会稽内史司马休之。
元熙元年正月,晋帝诏征帝入辅,又申前令,进公爵为王。二年正月,帝表让殊礼。甲寅,晋帝禅位于宋。有司草诏既成,请书之,天子即便操笔,谓左右曰 : “桓玄之时,天命已改,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之事, 本所甘心。”
五月,上疾甚,召太子,诫之曰:“檀道济虽有干略,而无远志,非如兄韶有难御之气也。徐羡之、傅亮当无异图。谢晦数从征伐,颇识机变,若有同异,必此人也。小却,可以会稽、江州处之。”又为手诏曰:“后世若有幼主,朝事一委宰相,母后不烦临朝。”癸亥,上崩于西殿,时年六十。群臣上谥曰武皇帝,庙号高祖。
微时躬耕于丹徒,及受命,耨耜之具颇有存者,皆命藏之,以留于后。及文帝幸旧宫,见而问焉,左右以实对,文帝色惭。有近侍进曰:“大舜躬耕历山,伯禹亲事土木,陛下不睹列圣之遗物,何以知稼穑之艰难,何以知先帝之至德乎。”及孝武大明中,侍中袁凯盛称上俭素之德,孝武不答,独曰:“田舍公得此,已为过矣。”故能光有天下,克成大业,盛矣哉。
(节选自《南史·宋高祖本纪》)
【小题1】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司草诏既成/请书之天子/即便操笔/谓左右曰/桓玄之时/天命已改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
B.有司草诏既成/请书之/天子即便操笔/谓左右曰/桓玄之时/天命已改/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
C.有司草诏既成/请书之/天子即便操笔/谓左右曰/桓玄之时/天命已改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
D.有司草诏既成/请书之天子/即便操笔/谓左右曰/桓玄之时/天命已改/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癸亥,是干支纪年,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如《兰亭集序》:“永和九年,虽在癸丑。”’干支,包括十天干、十二地支。
B.征,古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由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C.庙号,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开国君主-般“祖”,继嗣君主一般为“宗”。
D.稼穑,种植和收割,泛指农业劳动。如《诗经·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裕骁勇善战。刘劳之让他和数十个人侦探敌情,他们却遇到了数千敌人。所带领的人大多战死,而刘裕奋力拼杀,杀伤很多敌人。
B.刘裕吏治严明。在他辅政之时,大力昭示法令制度,豪强得到整治,犯罪者得到惩处。
C.刘裕深谋远虑。病重之时,他召见了太子并对后事作了安排,其中提到如果后世出现幼主,朝事委托给宰相,母后可临朝辅佐。
D.刘裕志向远大。他不甘心只做田舍公,而是心怀天下,最终取得了成功,建立了南朝宋。辛弃疾曾赞美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小题4】把文章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牢之子敬宣疑帝为贼所困,乃轻骑寻之;既而众骑并至, 遂平山阴,恩遁入海。
(2)微时躬耕于丹徒,及受命,耨耜之具颇有存者,皆命藏之,以留于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8-23 09:01: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随从梁武帝。帝性好棋,每从夜至旦不辍,等辈皆寐,唯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平建邺,稍为主书,散财聚士,恒思立效。除奉朝请。
普通七年,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除庆之假节、总知军事。魏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长钧别筑两城相拒,庆之攻拔之,宪力屈遂降,庆之入据其城。
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韦放曰:“贼锋必是轻锐,战捷不足为功;如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还共诸将连营西进,据涡阳城,与魏相持,自春至下冬,各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仲宗壮其计,乃从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陷其四垒。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馘,鼓噪攻之,遂奔溃,斩获略尽,涡水咽流。诏以涡阳之地置西徐州。众军乘胜前顿城父。武帝嘉焉,手诏慰勉之。
中大通二年,除南北司二州刺史,加都督。庆之至镇,遂围县瓠,破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于溱水。又破行台孙腾、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于楚城。罢义阳镇兵,停水陆转运,江湘诸州并得休息。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又表省南司州,复安陆郡,置上明郡。
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攻下楚州,执刺史桓和。景仍进军淮上,庆之破之。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振给,多所全济。州人李异等八百人表求树碑颂德,诏许焉。五年卒,谥曰武。
(选自《南史》,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
B.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
C.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
D.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麾,指将帅用以指挥的旗帜,“麾下”意为将帅的旗帜之下,后引申为部下,或是将帅的谦称。
B.刺史,又称刺使,职官。汉武帝始置,“刺”有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
C.都督,是中国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D.仓廪,指贮藏米谷的仓库,如《史记》中就有记载:“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庆之深谙用兵之道,北魏来犯,韦放认为不宜出战,陈庆之则认为北魏军远道而来早已疲惫不堪,这正是挫伤他们锐气的好时机。
B.陈庆之擅长心理战术,他把被杀的北魏军俘虏的左耳陈列在城前,并鸣鼓呐喊,敌军溃败。
C.陈庆之体恤百姓,他担任南北司二州刺史时,解散镇守义阳的士兵,停止水陆运输,使江湘地区各州郡得以休养生息。
D.因为陈庆之善于用兵,屡打胜仗,所以豫州百姓上表要求为陈庆之树碑来称颂其功德,朝廷下令同意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性好棋,每从夜至旦不辍,等辈皆寐,唯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
(2)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振给,多所全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