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小题。
①任旭,字次龙,临海章安人也。父访,吴南海太守。
②旭幼孤弱,儿童时勤于学。及长,立搡清修,不染流俗,乡曲推而爱之。郡将蒋秀嘉其名,请为功曹。爵居官贪秽,每不本法,旭正色苦谏。秀既不纳,旭谢去,闭门讲习,养志而已。久之,秀坐事被收,旭狼狈营送,秀慨然叹曰:“任功曹真人也。吾违其谠言,以至于此,复何言哉!”
③寻察孝廉,除郎中,州郡仍举为郡中正,因辞归家。永康初,惠帝博求清节俊异之士,太守仇馥荐旭清贞洁素,学识通博,诏下州郡以礼发遣。旭以朝廷多故,志尚隐遁,辞疾不行。寻天下大乱,陈敏作逆,江东名豪并见羁絷,惟旭与贺循守死不回。敏卒不能屈。
④元帝初镇江东,闻其名,召为参军,手书与旭,欲使必到,旭固辞以疾。后帝进位镇东大将军复召之;及为左丞相,辟为祭酒,并不就。中兴建,公车征,会遭母忧。于时司空王导启立学校,选天下明经之士,旭与会稽虞俱以隐学被召。事未行,会有王敦之难,寻而帝崩,事遂寝。明帝即位,又征拜给事中,旭称疾笃,经年不到,尚书以稽留除名,仆射苟崧议以为不可。
⑤太宁末,明帝复下诏备礼征旭,始下而帝崩。
⑥威和二年卒太守冯怀上销宜赠九列值苏峻作乱竞不行。
⑦子琚,位至大宗正,终于家。
(节选自《晋书·列传六十四》)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久之,秀坐事被收 (2)及为左丞相,辟为祭酒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旭狼狈营送
A.尴尬B.窘迫C.急忙D.疲惫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寻而帝崩,事遂寝
A.耽误B.平息C.忽略D.停止
【小题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乡曲推而爱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B.州郡仍举为.郡中正   为击破沛公军人
C.手书与旭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与会稽虞喜俱以隐学被召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小题5】第⑥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咸和/二年卒/大守冯怀上疏谓宜赠九列值/苏峻作/乱事竟不行。
B.咸和二年卒/太守冯怀上疏/谓宜赠九列/值苏峻作乱/事竟不行。
C.咸和/二年卒太守冯怀上疏/谓宜赠九列/值苏峻作/乱事竟不行。
D.咸和二年/太守冯怀上/疏谓宜赠九列值/苏峻作乱/事竞不行。
【小题6】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任功曹真人也。吾违其谠言,以至于此,复何言哉!
【小题7】《晋书·列传》把任旭列入“隐逸传”,请结合文本分析其理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11 09:26: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鲲,字幼舆,陈因阳夏人也。祖缵,典农中郎将。父衡,以儒索显,仕至国子祭酒。鲲少知名,通简有高识,不修威仪,好《老》《易》,能歌,善鼓琴,王衍、嵇绍并奇之。左将军王敦引为长史,以讨杜锼功封成亭侯。母忧去职,服阕,迁敦大将军长史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鲲不徇功名,无砥砺行,居身于可否之间,虽自处若秽,而动不累高。敦有不臣之迹,显于朝野。鲲知不可以道匡弼,乃优游寄遏,不屑政事,从容讽议,卒岁而已。每与毕卓、王尼、阮放等纵酒,敦以其名高,雅相宾礼。尝使至都,明帝在东宫见之,甚相亲重。问曰:“论者以君方庾亮,自谓何如?”答日:“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鲲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温峤尝谓鲲子尚曰:“尊大君岂惟识量淹远,至于神鉴沈深,虽诸葛瑾之喻孙权不过也。”
敦既诛害忠贤,而称疾不朝,将还武昌。鲲喻敦曰:“公大存社稷,建不世之勋,然天下之心实有未达。若能朝天子,使君臣释然,万物之心于是乃服。杖众望以顺群情,尽冲退以奉主上,如斯则勋侔一匡,名垂千载矣.,”敦曰:“君能保无变乎?”对曰:“鲲近日入觐,主上侧席,迟得见公,宫省穆然,必无虞矣。公若入朝,鲲请侍从。”敦勃然日:“正复杀君等数百人,亦复何损于时!”竟不朝而去。是时朝望被害,皆为其忧。而鲲推理安常,时进正言。敦既不能用,内亦不悦。军还,使之郡,莅政清肃,百姓爱之。寻卒官,时年四十三。敦死后,追赠太常,谥日康。
(节选自《晋书·谢鲲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
B.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
C.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墩其为人所慕如此
D.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祭酒”,古代官职名称,古代专管宗庙祭祀飨宴时酹酒祭神的行政长官。
B.“东官”,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富的储君,在汉也代指太后。
C.“端”,古代礼服的名称,文中用法与“端章甫”(《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意为“穿着礼服”。
D.“社稷”,古时君主为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到郊外祭祀土神和谷神,后就借指国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鲲年少成名,多才多能。他年少知名,通达简傲有超人见识,不修饰威仪,爱好《老子》《易经》,能唱歌、善弹琴,王衍、嵇绍都认为他是奇才。
B.谢鲲高远畅达,不竞权势。他不求功名,居身于可否之间,虽然自居好像秽浊,而行事不求积功高升。后来悠闲自得地寄居,不致力于政事。
C.谢鲲敢于讽议,稳定朝野。王敦诛害忠贤后,称病不上朝,谢鲲不惧淫威,斥责他有狼子野心,并用自身作保,希望他人朝觐见天子请罪。
D.谢鲲清廉肃静,深受爱戴。他临政清廉肃敬,百姓爱戴他。不久他死在官署,享年四十三岁,后被迫赠为太常,谥号叫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忧去职,服阙,迁敦大将军长史。
(2)每与毕卓、王尼、阮放等纵酒,敦以其名高,雅相宾礼。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羊耽妻辛氏,宪英,陇西人,魏侍中毗之女也。聪朗有才鉴。初,魏文帝得立为太子,抱毗项谓之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

弟敞为大将军曹爽参军,宣帝将诛爽,因其从魏帝出而闭城门,爽司马鲁芝率府兵斩关赴爽,呼敞同去。敞惧,问宪英曰:“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人云将不利国家,于事可得尔乎?”宪英曰:“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尔。明皇帝临崩,把太傅臂,属以后事,此言犹在朝士之耳。且曹爽与太傅俱受寄托之任,而独专权势,于王室不忠,于人道不直,此举不过以诛爽耳。”敞曰:“然则敞无出乎?”宪英曰:“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且为人任,为人死,亲昵之职也,汝从众而已。”敞遂出。宣帝果诛爽。事定后,敞叹曰:“吾不谋于姊,几不获于义!”

其后钟会为镇西将军,宪英谓耽从子祜曰:“钟士季何故西出?”枯曰:“将为灭蜀也。”宪英曰:“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及会将行,请其子琦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琇固请于文帝,帝不听。宪英谓琇曰:“行矣,戒之!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会至蜀果反,琇竟以全归。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其明鉴俭约如此。泰始五年卒,年七十九。

(选自《晋书·列女传》)

【小题1】下列选项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B.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C.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D.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小题2】下列选项中对于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根据死者身份等级的不同,对去世的说法也不同,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B.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例如杜甫,姓杜名甫,字子美;苏轼,姓苏名轼,字子瞻。
C.社稷,“社”和“稷”分别指谷物神和土地神,由于古时的君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谷物神,即祭社稷,后来“社稷”就被用来借指国家。
D.太傅,古时“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辛宪英为人聪慧有谋略,临大事不慌乱,有见识有决断,对于国家大事有自己的看法,并且多次为自己的亲人建言献策。
B.当初面对天子在城外,太傅闭城门这一情况,辛氏准确判断了形势,并建议弟弟跟随众人去营救曹爽,方使弟弟没有有愧于道义。.
C.当初魏文帝得立太子,太子很高兴,但辛宪英却觉得太子接替君王就不能不忧愁,主持国政就不能不忧惧,应该忧愁,不应该高兴,可见她很有见识。
D.辛宪英为人生活检朴,有一次羊祜为了感谢辛宪英在钟会叛乱中的建议,送了辛宪英一条锦被,但辛宪英嫌它奢华,翻过来盖着。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江逌,字道载,陈留圉人也。曾祖蕤,谯郡太守。祖允,芜湖令。父济,安东参军。逌少孤,与从弟灌共居,甚相友悌,由是获当时之誉。逌避乱屏居,绝弃人事,翦茅结宇,耽玩载籍,有终焉之志。本州辟从事,除佐著作郎,并不就。征北将军蔡谟命为参军,何充复引为骠骑功曹。以家贫,求试守,为太末令。县界深山中,有亡命数百家,恃险为阻,前后守宰莫能平。逌到官,召其魁帅,厚加抚接,谕以祸福,旬月之间,襁负而至,朝廷嘉之。
中军将军殷浩甚重之,迁长史。浩方修复洛阳,经营荒梗,逌为上佐甚有匡弼之益军中书檄皆以委逌时羌及丁零叛浩军震惧姚襄去浩十里结营以逼浩浩令逌击之逌进兵至襄营,谓将校曰:“今兵非不精,而众少于羌,且其堑栅甚固,难与校力,吾当以计破之。”乃取数百鸡以长绳连之,系火于足。群鸡骇散,飞集襄营。襄营火发,其乱,随而击之,襄遂小败。及桓温奏废浩佐吏,遂免。
哀帝以天文失度,欲依《尚书》洪祀之制,亲执虔肃于太极前殿,冀以免咎。帝使太常集博士草其制,逌上疏谏曰:“德礼增修,则殷道以隆。此往代之成验,不易之定理。顷者星辰颇有变异,陛下祗戒之诚达于天人,在予之惧,忘寝与食,仰虔玄象,俯凝庶政,嘉祥之应,实在今日。而犹朝乾夕惕,思广兹道,诚实圣怀殷勤之至。然洪祀有书无仪,不行于世,询访时学,莫识其礼。且其文曰:‘洪祀,大祀也。阳曰神,阴曰灵。举国相率而行祀,顺四时之序,无令过差。’今案文而言,皆漫而无适,不可得详。若不详而修,其失不小。”帝犹敕撰定,逌又陈古义,帝乃止。
逌在职多所匡谏。著《阮籍序赞》《逸士箴》及诗赋奏议数十篇行于世。病卒,时年五十八。(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逌为上佐/甚有匡弼之益军中/书檄皆以委逌/时羌及丁零叛/浩军震惧姚襄/去浩十里结营以逼浩/浩令逌击之/逌进兵至襄营
B.逌为上佐甚有匡/弼之益军/中书檄皆以委逌/时羌及丁零叛/浩军震惧/姚襄去浩十里结营以逼浩/浩令逌击之/逌进兵至襄营
C.逌为上佐/甚有匡弼之益/军中书檄皆以委逌/时羌及丁零叛/浩军震惧姚襄/去浩十里结营以逼浩/浩令逌击之/逌进兵至襄营
D.逌为上佐/甚有匡弼之益/军中书檄皆以委逌/时羌及丁零叛/浩军震惧/姚襄去浩十里结营以逼浩/浩令逌击之/逌进兵至襄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除,是我国古代任用官员的词语。“辟”, 一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除” 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B.友悌中的“友”是指友爱、亲爱;悌,是指尊重长辈。如“申之以孝悌之义”, 就是古代五伦封建等级观念的体现。
C.洛阳,拥有多年建都史,东周、西汉、东汉、西晋、隋朝等先后有多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中国古都之一。
D.阮籍,三国时魏诗人,“竹林七贤”之一,有《咏怀诗》八十二首,王勃作品中有“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的语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逌家族的人关系融洽。江逌曾祖曾做过谯郡太守,祖父曾任过芜湖令,江逌自幼父亲去世,与堂弟江灌共同居住,互相十分友爱,因此获得当时人的称誉。
B.江逌抚慰百姓有功绩。江逌任太末令时,因县处深山中,有几百家逃亡的,凭借险阻,让先后县令不能平定,江逌到任后,召集他们的首领,抚慰使之归顺。
C.江逌作战有谋略并能取得胜利。江逌与姚襄作战,曾取来几百只鸡用长绳连在一起,在鸡脚上系上火把,群鸡惊骇散开,飞落敌营导致其起大火,江逌取得了一次小的胜利。
D.江逌勇于进谏。他认为根据文字祭祀礼仪宽泛无边,不能得知详尽的做法。假若不知道详尽的做法却编纂,那误失不小。江逌反复上疏苦谏,皇帝被迫停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旬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逌避乱屏居,绝弃人事,翦茅结宇,耽玩载籍,有终焉之志。
(2)哀帝以天文失度,欲依《尚书》洪祀之制,亲执虔肃于太极前殿,冀以免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朱修之,恭祖,义兴平氏人也。曾祖焘,晋平西将军。祖序,豫州刺史。父谌,益州刺史。修之自州主簿司徒从事中郎,文帝谓曰:“卿曾祖昔为王导丞相中郎,卿今又为王弘中郎,可谓不忝尔祖矣。”后随到彦之北伐。彦之自河南回,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数月粮尽,将士熏鼠食之,遂陷于虏。

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修之潜谋南归,妻疑之,每流涕问其意,修之深嘉其义,竟不告也。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拓跋焘伐之修之与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礼。留一年,会宋使传诏至,修之名位素显,传诏见即拜之。彼国敬传诏,谓为“天子边人”,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人修之归求救,遂遣之。

元嘉九年,至京邑,以为黄门侍郎,累迁江夏内史。雍州刺史刘道产卒,群蛮大动,修之为征西司马讨蛮,失利。孝武初,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修之在政宽简,士众悦附。及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修之举兵;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帝嘉之,以为荆州刺史。义宣闻修之不与己同,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击襄阳。修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时竺超民执义宣,修之至,乃杀之,以功封南昌县侯。

修之治身清约,凡所赠馈,一无所受。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征为左民尚书,转领军将军。去镇,秋毫不犯,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然性俭克少恩情,姊在乡里,饥寒不立,修之未尝供赡。尝往视姊,姊欲激之,为设菜羹粗饭,修之曰:“此乃贫家好食。”致饱而去。

(选自《宋书·朱修之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拓跋焘伐之/修之与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
B.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拓跋焘伐之/修之与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
C.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拓跋焘伐之/修之与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
D.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拓跋焘伐之/修之与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字,是古代对人的名的注解、补充和延伸,必须与名相呼应。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互为表里。
B.“迁” “转”是古代官职任免变迁的术语,另外还有“授”“徙”等,“迁”“徙”是关于职务调动的, “授” “转”是关于任职授官的。
C.都督,中国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
D.檄,古代用以晓喻、征召或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的文告。文中“檄”是发文书征召之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修之和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一样,都担任官职。后来跟随到彦之北伐,在留守滑台的时候,被敌人围困,虽坚持数月,但最终被俘。
B.虽然拓跋焘很赏识他,但朱修之毕竟是南人而时时想着回去。在随拓跋焘讨伐冯弘时,朱修之因怕被牵连而逃走,最终因冯弘派遣回到了宋国。
C.在平定义宜的叛乱中,朱修之先是假装同意和义宣一起叛乱,然后又断了鲁秀的进攻道路,使他无功而返,最终朱修之被迫杀掉了义宣。
D.朱修之虽然非常节约,但对生活贫困的姐姐显得薄情少恩;他看望姐姐时,姐姐准各了很差的饭菜来激他,但他并没有为之所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
(2)及义宜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祖逖士稚,范阳遒人也。逖少孤,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周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年二十四,阳平辟察孝廉,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自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威宗之,推逖为行主。达泗口,元帝逆用为徐州刺史,寻征军谘祭酒,居丹徒之京口。

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剌来给千人廪布三千兵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逖爱人下士,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河上堡固先有任子在胡者,皆听两属,时遣游军伪抄之,明其未附。诸坞主感戴,胡中有异谋,辄密以闻。前后克获,亦由此也。躬自俭约,劝督农桑,克己务施,不畜资产,子弟耕耘,负担樵薪,又收葬枯骨,为之祭釅,百姓感悦。尝置酒大会,耆老中坐流涕曰:“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将何恨!”其得人心如此。

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使成皋县修逖母墓,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方当推锋越河,扫清冀朔,会朝廷将遣戴若思为都督,逖以若思是吴人,虽有才望,无弘致远识,且己翦荆棘,收河南地,而若思雍容,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俄卒于雍丘,时年五十六。豫州士女若丧考妣,谯梁百姓为之立祠。册赠车骑将军。

(选自《晋书·祖逖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
B.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
C.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
D.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主要用于他称,一般男子18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
B.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此处指的是西晋的首都洛阳。
C.孝廉是汉代察举考试科目,意为“孝顺亲长,廉能正直”,明清时是举人的雅称。
D.社稷是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其中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后来其也被用来借指国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逖轻财好侠。每到农家,就托称哥哥的心意散发财务接济贫困人家,乡间宗族的人都很敬重他。
B.祖逖心怀仁慈。京师大乱,他率领素不相识的数百平民避难,将车马让给老人和病人,自己步行。
C.祖逖志在恢复。受命北伐后,他率众渡江,船到江心时,击楫立誓要扫清中原,大家都为之慨叹。
D.祖逖深得民心。收复河南后,他休养生息,爱护百姓。耆老们流着眼泪赞扬祖逖是他们的父母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
(2)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