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2】作者认为六国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小题3】古人评价本文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你认为杜牧的未尽之意是什么?
【小题4】作者运用 等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赋体文铺陈渲染的艺术特色。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17 10:06: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与人论谏书
唐杜牧
某疏愚于惰,不识机括,独好读书,读之多矣。每见君臣治乱之间,谏诤之道,遐想其人,舐笔和墨,冀人君一悟而至于治平,不悟则烹身灭族,唯此二者,不思中道。自秦、汉以来,凡千百辈,不可悉。然怒谏而激乱生祸者,累累皆是:纳谏悔过行道者,不能百一。何者?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夫迂险之言,近于诞妄;指射丑恶,足以激怒。夫以诞妄之说,激怒之辞,以卑凌尊,以下上。是谏杀人者,杀人愈多;谏畋猎者,畋猎愈甚;谏治宫室者,宫室愈崇;谏任小人者,小人愈宠。观其旨意,且欲与谏者一斗是非,一决怒气耳,不论其他。
今有两人,甲谓乙曰:“汝好食某物,果食之,必死。”乙必曰:“我食之久矣,汝谓我死,必倍食之。”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何者?迂险之言,则欲反之;循常之说,则必信之。此常人之情。是以因谏而生乱者,累累皆是也
汉成帝欲御楼船过渭水,御史大夫薛广德谏曰:“宜从桥,陛下不听,臣自刎以血污车轮,陛下不庙矣。”上不说。张猛曰:“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听。”上曰:“人不当如是邪?”乃从桥。近者宝历中,敬宗皇帝欲骊山,时谏者至多,上意不决。拾遗张权輿伏紫宸殿下,叩头谏曰:“昔周幽王幸骊山,为犬戎所杀;秦始皇葬骊山,国亡;玄宗皇帝宫骊山,而禄山乱;先皇帝幸骊山,而享年不长。”帝曰:“骊山若此之凶邪?我宜一往,以验彼言。”后数日,自骊山回,语亲幸曰:“叩头者之言,安足信哉!”
今人平居无事,朋友骨肉切磋规诲之间,尚宜旁引曲释,使人乐去其不善而乐行其善。况君臣尊卑之间,欲因激切之言而望道行事治者乎?故《礼》称五谏,而直谏为下。
(有删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千百辈,不可悉 数:计算,查点
B.以卑凌尊,以下上 干:冒犯,干犯
C.人不当如是邪     晓:知道,明白
D.敬宗皇帝欲骊山   幸:君王到某地游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纳谏悔过行道者   渔父莞尔
B.是谏杀人者,杀人愈多 退论书策舒其愤
C.此常人之情 而后今将图南
D.况君臣尊卑之间   又杂植兰桂竹木庭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历史上进谏的人多,而纳谏的人少,原因是进谏者给人以“以卑凌尊,以下干上”之感,不仅被谏者难以接受,进谏者也往往遭受不幸。
B.作者借用甲乙之间对话来阐明,进谏“循常”易于接受,进谏“迂险”易遭抵触。这个平易、生活化的设例幽默风趣,通俗易懂。
C.汉成帝从桥上过,是因为张猛的说法比薛广德的容易让人接受;唐敬宗去骊山,是因为张权舆的进谏激起了他的好奇与兴趣。
D.本文论证手法多样,讲道理与摆事实结合,使得文章观点鲜明,论证充分,逻辑清晰,最后得出结论“直谏为下”,使人信服。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甲 若 谓 乙 曰 汝 好 食 某 物 第 一 少 食 苟 多 食 必 生 病 乙 必 因 而 谢 之 减 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
(2)是以因谏而生乱者,累累皆是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上池州李使君
杜 牧
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足下也。
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仆不足道,虽能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旨不传,乃郑玄辈为注解之罪。”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自汉已降,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实控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不似古人穷天凿玄,蹑于无踪,算于忽微,然后能为学也。故曰,生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也。
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思念至也。楚王问萍实,对曰:“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此乃以童子为师耳。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诸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
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史。②缪:通“谬”。③郑玄: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文经学大家。④萍实: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不敢以辈流间足下也 期:期待。
B.真可惜也     可惜:令人惋惜。
C.使圣人旨不传 微:精深微妙。
D.之于上古   参:检验。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于是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 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闲,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 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④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 阁道绝汉抵营室也⑤。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⑥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

秦始皇本纪

注①除道:修路。除,治。②堑:挖。堙:填塞。③阁道:即“复道”。④表:标志。⑤阁道:古星名,属奎宿。汉:天河,银河。莹室:古星名,属室宿。⑥隐宫:宫刑。

【小题1】甲文出自《阿房宫》,乙文选自《 •秦始皇本纪》。
【小题2】解释加点字。
(1)廊腰回(__________)
(2)之咸阳(__________)
【小题3】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以象天极阁道汉抵营室也
A.断、断绝
B.穿过、经过
C.横渡、渡过
D.独一无二的、绝妙的
【小题4】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欲更择名名之
A.命令
B.善,美,好
C.使,让
D.时令,时节
【小题5】下列选项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骊山北构西折     泉涓涓始流
B.表南山巅以为阙   审容膝易安
C.表南山之巅为阙  农人告余春及
D.复道,自阿房渡渭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
【小题6】翻译划线句。
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闲,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
【小题7】与乙文的叙述相比,甲文运用想象虚构了阿房宫的规模以及其中的建筑,与史实有出入, 你认为这种写法可取吗?说说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