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卫璀字伯玉,河东安邑人也。性贞静有名理,以明识清允称。弱冠为魏尚书郎。时权臣专政,瓘优游其间,无所亲疏,甚为傅嘏所重,谓之宁武子。在位十年,以任职称。数岁转廷尉卿。璀明法理,每至听讼,小大以情。邓艾、钟会之伐蜀也,瓘以本官持节监艾、会军事,行镇西军司,给兵千人。蜀既平,艾辄承制封拜。会阴怀异志,因艾专擅,密与俱奏其状。诏使槛车征之,会遣璀先收艾。会以璀兵少欲令艾杀瓘因加艾罪瓘知欲危己然不可得而距乃夜至成都檄艾所统诸将称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若来赴官军,爵赏如先;敢有不出,诛及三族。比至鸡鸣,悉来赴瓘,唯艾帐内在焉。平旦开门,璀乘使者车,径入至成都殿前。艾卧未起,父子俱被执。俄而会至,乃悉请诸将胡烈等,因执之,囚益州解舍,遂发兵反。会留瓘谋议,乃书版云“欲杀胡烈等”,举以示瓘,瓘不许,因相疑貳。瓘如厕,见胡烈故给使,使宣语三军,言会反。及暮,瓘作檄宣告诸军。诸军并已唱义,陵旦共攻会。会率左右距战,诸将击败之,唯帐下数百人随会绕殿而走,尽杀之。事平,朝议封于璀。瓘以克蜀之功,虽运智谋,而无搴旗之效,固让不受。太康初,迁司空。为政清简,甚得朝野声誉。惠帝之为太子也,朝臣威谓纯质,不能亲政事。瓘每欲陈启废之,而未敢发。后会宴陵云台,璀托醉,因跪帝床前曰:“臣欲有所启。”帝曰:“公所言何耶?”瓘欲言而止者三,因以手抚床曰:“此座可惜!”帝意乃悟,因谬曰:“公真大醉耶?”璀于此不复有言。贾后由是怨瓘,且忌其方直,不得骋己淫虐;又闻瓘与玮有隙,遂谤璀与亮欲为伊霍之事,启帝作手诏,使玮免璀等官。黄门赍诏授玮,玮性轻险,欲骋私怨,夜使清河王遐收瓘。左右疑遐矫诏,威谏曰:“礼律刑名,台辅大臣,未有此比,且请距之。”瓘不从,遂与子恒、 岳、裔及孙等九人同被害,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晋书·卫瓘传》)
(注)①玮:指楚王司马玮。②亮:指汝南王司马亮。③伊霍之事:伊霍,商伊尹和汉霍光的并称。后世往往以此代指权臣摄政废立皇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以瓘兵少/欲令艾杀瓘/因加艾罪/瓘知欲危己/然不可得而距/乃夜至成都檄艾/所统诸将称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
B.会以瓘兵少/欲令艾/杀璀因加艾罪/瓘知欲危己/然不可得而距/乃夜至成都/檄艾所统诸将/称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
C.会以瓘兵少/欲令艾/杀瓘因加艾罪/瓘知欲危己/然不可得而距/乃夜至成都檄艾/所统诸将称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
D.会以璀兵少/欲令艾杀璀/因加艾罪/瓘知欲危己/然不可得而距/乃夜至成都/檄艾所统诸将/称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是表示男子已具有成人资格的年龄称谓,女子到成人的年龄则以“及笄”称。
B.军司,指出征时主帅的主要僚佐,因为避司马师讳,改魏晋的“军师”一词而来。
C.平旦,指十二时辰中的寅时,比“鸡鸣”早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三时至五时。
D.矫诏中的“诏”指诏书,即皇帝的命令或文告,这里强调“收瓘”的诏书是诈称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瓘明理有识,处世为官有方。他入仕十年中,对权臣不亲不疏,深受傅嘏的推重;任职廷尉期间,通晓法理,大小案件都能依据实情判断。
B.卫瓘颇有谋略,成功平息叛乱。钟会谋反时,他先设法将此消息传到军中,后又作讨伐檄文宣告诸军,致使钟会的反叛因不得人心而失败。
C.卫瓘功成不居,谢绝朝廷加封。朝廷论功行赏时,他以自己在讨伐蜀国的战争中,并无拔旗斩将之功而坚决辞让,此举很得朝廷内外的赞誉。
D.卫瓘忠于朝廷,反遭诬陷报复。他因太子鲁钝暗昧,借宴饮假托酒醉委婉劝谏废除太子,却引起贾后的怨恨;最终惨遭冤杀,祸及子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阴怀异志,因艾专擅,密与瓘俱奏其状。
(2)黄门赍诏授玮,玮性轻险,欲骋私怨,夜使清河王遐收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24 08:31: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罗含,字君章,桂阳耒阳人也。曾祖彦,临海太守。父绥,荥阳太守。含幼孤,为叔母朱氏所养。少有志尚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自此后藻思日新。弱冠,州三辟,不就。含父尝宰新淦,新淦人杨羡后为含州将,引含为主簿,含傲然不顾,羡招致不已,辞不获而就焉。及羡去职,含送之到县。新淦人以含旧宰之子,咸致赂遗,含难违而受之。及归,悉封置而去,由是远近推服焉。后为郡功曹,刺史庾亮以为部江夏从事。太守谢尚与含为方外之好,乃称曰:“罗君章可谓湘中之琳琅。”寻转州主簿。后桓温临州,又补征西参军。温尝使含诣尚,有所检劾。含至,不问郡事,与尚累日酣饮而还。温问所劾事,含曰:“公谓尚何如人?”温曰:“胜我也。”含曰:“岂有胜公而行非邪!故一无所问。”温奇其意而不责焉。转州别驾。以廨舍喧扰,于城西池小洲上立茅屋,伐木为材,织苇为席而居,布衣蔬食,晏如也。温尝与僚属宴会,含后至。温问众坐曰:“此何如人?”或曰:“可谓荆楚之材。”温曰:“此自江左之秀,岂惟荆楚而已。”征为尚书郎。温雅重其才,又表转征西户曹参军,俄迁宜都太守。及温封南郡公,引为郎中令。寻征正员郎,累迁散骑常侍、侍中,仍转廷尉、长沙相。年老致仕,加中散大夫,门施行马。初,含在官舍,有一白雀栖集堂宇,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年七十七卒,所著文章行于世。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有志尚/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
B.少有志尚/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
C.少有志尚/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
D.少有志尚/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秦汉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B.弱冠,古时男子18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C.方外之好,古时指相互间没有利益关系却有某种共同爱好或共同语言的朋友。
D.江左,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也可指东晋等朝统治的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含不恋权。州里授予官职,他都没有接受。杨羡请他来出任主簿,他先是不予理睬,后来才勉强上任。
B.罗含不贪财。罗含对新淦百姓送他财物感到盛情难却,只好勉强收下。在离开新淦时,把财物封装起来带走。
C.罗含生活简朴。他嫌官衙内太吵闹,就自己盖茅屋居住,伐木做床,编苇为席,吃穿简单,生活得有滋有味。
D.罗含很有才。杨羡、庾亮都提拔过他。在桓温掌权时,他得到桓温器重,官职不断得到升迁。77岁时去世,所著文章流行于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含曰:“岂有胜公而行非邪!故一无所问。”温奇其意而不责焉。
(2)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解系,字少连,济南著人也。父修,魏琅邪太守、梁州刺史,考绩为天下第一。武帝受禅,封梁邹侯。系及二弟结、育并清身洁己,甚得声誉。时荀勖门宗强盛,朝野畏惮之。勖诸子谓系等曰:「我与卿为友,应向我公拜。」勖又曰:「我与尊先使君亲厚。」系曰:「不奉先君遗教。公若与先君厚,往日哀顿,当垂书问。亲厚之诲,非所敢承。」勖父子大惭,当世壮之。

②后辟公府掾,历中书黄门侍郎、散骑常侍、豫州刺史,迁尚书,出为雍州刺史、扬烈将军、西戎校尉、假节。会氐羌叛,与征西将军赵王伦讨之。伦信用佞人孙秀,与系争军事,更相表奏。朝廷知系守正不挠,而召伦还。系表杀秀以谢氐羌,不从。伦、秀谮之,系坐免官,以白衣还第,阖门自守。及张华、裴頠之被诛也,伦、秀以宿憾收系兄弟。梁王肜救系等,伦怒曰:“我于水中见蟹且恶之,况此人兄弟轻我邪!此而可忍,孰不可忍!”肜苦争之不得,遂害之,并戮其妻子。

③后齐王冏起义时,以裴、解为冤首。伦、秀既诛,冏乃奏曰:“臣闻兴微继绝,圣主之高政;贬恶嘉善,《春秋》之美谈。是以武王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诚幽明之故有以相通也。孙秀逆乱,灭佐命之国,诛骨鲠之臣,以斫丧王室,肆其虐戾,功臣之后,多见泯灭。至如张华、裴頠,各以见惮取诛于时,系、结同以羔羊被害,欧阳建等无罪而死,百姓怜之。陛下更日月之光照,布惟新之明命,然此等未蒙恩理。昔栾郤降在皁隶,而《春秋》传其人;幽王绝功臣之后,弃贤者子孙,而诗人以为刺。臣备忝右职,思竭股肱,献纳愚诚。若合圣意,可群官通议。”八坐议以“系等清公正直,为奸邪所疾,无罪横戮,冤痛已甚。如大司马所启,彰明枉直,显宣当否,使冤魂无愧无恨,为恩大矣。”永宁二年,追赠光禄大夫,改葬,加吊祭焉。

 (选自《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六十,有删节)

(注释)①哀顿:困苦。   ②羔羊:语出《诗经·召南·羔羊》,称赞士大夫操行洁白、进退有节。

【小题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朝野畏之 __________________  (2)后公府掾 __________________
(3)朝廷知系守正不__________________  (4)其虐戾 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裴、解为冤首 是武王封比干之墓
B.我于水中见蟹恶之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C.召伦还     欧阳建等无罪
D.公与先君厚 合圣意,可群官通议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系表杀秀以谢氐羌,不从。
(2)臣闻兴微继绝,圣主之高政。
【小题4】根据第①段中解系与荀勖的对话,简析解系的人物形象。
【小题5】依据②③两段,概述解系生前遭遇和身后状况。(每条概述不超过25字)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垝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尚书左仆射裴頠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转豫章内史,以母忧,不之官。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宜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廷惮焉。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于丝竹,公可令操之。”左右进琴,绍推不受。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冏大惭。艾等不自得而退。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节选自《晋书·忠义传·嵇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垝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
B.《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垝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
C.《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垝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
D.《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垝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B.谥号,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C.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所祭祀的土神谷神,后来也用来指国家。
D.行在所,也称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有时也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文中指后者。
【小题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父得罪 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傅
B.以母忧,不之官   晋近,奚不之晋
C.而卒不能用 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
D.绍虽虚鄙 逮至远鄙郊外之臣
【小题4】下列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当轨物作则    名之者谁B.垂之于后    无案牍之劳形
C.若释公服从私宴  而疑邻人之父D.飞箭雨集 山水之乐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嵇绍有知人之明,交友谨慎。他不去趋附受宠信的外戚贾谧,甚至拒绝与之交往, 贾谧后因合谋陷害太子被杀。
B.嵇绍不畏权贵,正直敢言。大胆指出广陵公陈准的谥号不合实情,建议修改谥号;劝阻齐王冏大兴土木,鼓励他学习尧舜。
C.嵇绍明礼知耻,坚持原则。他认为作为官员,身穿朝服时,只能谈论时政不能弹琴作乐,拒绝了齐王等人的要求。
D.嵇绍忠于职守,视死如归。朝廷征召,他火速前往荡阴;打败战时众人仓皇溃逃,只有嵇绍挺身保护天子。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
(2)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访也!”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群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尤隶书    善:擅长。
B.然闻至 信:信使。
C.羲之书为世所 重:看重。
D.而羲之甚之 轻:认为……浅薄。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遂女妻之羲之
自为序申其志
B.闻信至
羲之欣写毕
C.笼鹅
吾尝终日思矣
D.司徒导从子也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兰亭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⑤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
(1)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2)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后自造焉。潜称疾不见,既而语人云:“我性不狎世因疾守闲幸非洁志慕声岂敢以王公纡轸为荣邪!”弘每令人候之,密知当往庐山,乃遣其故人庞通之等赍酒,先于半道要之。潜既遇酒,便引酌于野亭,欣然忘进。弘乃出与相见,遂欢宴穷日。弘后欲见,辄于林泽间候之。至于酒米乏绝,亦时相赡。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晋书.陶潜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性不狎/ 世因疾守/ 闲幸/ 非洁志慕声/ 岂敢以王公/ 纡轸为荣邪
B.我性不狎世/ 因疾守闲幸/ 非洁志慕声/ 岂敢以王公/ 纡轸为荣邪
C.我性不狎世/ 因疾守闲/ 幸非洁志慕声/ 岂敢以王公纡轸为荣邪
D.我性不狎/ 世因疾守/ 闲幸/ 非洁志慕声/ 岂敢以王公纡轸为荣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短褐”原意指古时贫苦人穿的粗布衣服,是古代下层人民日常服饰中的一种,亦引申为贫苦人、仆役的劳作装,或指地位卑下的平民百姓。
B.“祭酒”原指飨宴时长者酹酒祭神的长者。后用为官名,意为首席,主管。如国子祭酒等。本文中指一州的长官。
C.“三径”,西汉末年兖州刺史蒋詡归乡里,“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 、羊仲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D.“羲皇上人”,羲皇本名伏羲氏,后世追尊的"三皇"之一。上人,居于上位的人,指君主。此处指陶潜归隐以后感觉像君王一样自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陶潜出身名门,祖上在朝为官居要职。他少年时心怀大志,知识渊博有文采,聪颖洒脱真性情,被乡里邻居看重。
B.陶潜曾几次因为家境窘迫不得已出来做官,但最终忍受不了以尊严来换取俸禄的生活,在辞去彭泽令后作《归去来兮》以明心志,彻底归隐。
C.辞官不久被征召为著作郎,陶潜没有上任。他辞绝州郡长官的拜见,但同乡张野等人邀请他喝酒,他就算不认识主人,也欣然前往,尽兴而归。,
D.陶潜不仅善写诗,也通音律。每逢好友聚会他就会拿出不加装饰的琴来,抚琴而歌,表现出高雅的人生情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乃遣其故人庞通之等赍酒,先于半道要之。潜既遇酒,便引酌于野亭。
(2)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