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为我国某市支柱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在Ⅰ阶段 
①工业布局在原料产地②生产技术条件要求高③企业专业分工程度高④工业区规模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小题2】与Ⅱ阶段相比, Ⅲ阶段的新变化有
①劳动力和资金需求增多 ②工业产品更新周期缩短
③企业工人多,数量减少 ④对交通通达度要求提高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11-29 11:40: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16年8月5日至21日,第31届奥运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安第斯山区铜、锡、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丰富,其中铜矿储量占全球的60%,当地大量开采铜矿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略图。

材料二 : A为里约热内卢,B为库里蒂巴(巴拉那州的首府)的月均温(℃)和月降水量( mm)资料。

材料三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桑蚕养殖和生丝生产国,也是世界上继中国之后的第二大生丝出口国,临近里约热内卢的巴拉那州是巴西目前最大的桑蚕种植养殖基地,巴西国内丝绸消费极少,90%以上的生丝供应出口。巴拉那州政府对蚕丝业十分重视,始终把蚕丝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又从日本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企业管理方式,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缫丝生产线,生丝质量水平一直在世界的前列,巴州的桑园主要分布在缓坡丘陵地上。桑蚕的饲养适宜的温度为20℃一30℃,养育周期约40-60天,需要投入较大的劳动量。
(1)分析甲地沿岸夏季海雾多发的原因。
(2)简述安第斯山区铜、锡、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丰富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比较A和B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A的气候成因。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与中国太湖相比,巴拉那州发展桑蚕养殖的优势条件?
问题②:巴拉那州进一步发展蚕丝加工业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同类题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18世纪,地处欧洲西南部的西班牙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之一,在美洲、亚洲建立了大量殖民地,并将源于中国的桑蚕业引入到墨西哥。1565年,西班牙人开辟了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的商业航线,史称“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形成了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由此,中国丝绸、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美洲,美洲生产的白银至少有半数被运到中国。物美价廉的中国丝绸不仅夺取了西班牙丝纲在美洲的销路,甚至还返销到西班牙本土,1593年,西班牙国王下令限制“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规定到墨西哥的大帆船每年不得超过2艘,每艘载重不得超过300吨,但是收效甚微。1600年,西班牙殖民当局断绝了墨西哥本地蚕丝的供应,将中国生丝作为墨西哥丝织厂的原料,墨西哥的桑蚕业结束了短暂的发展史。图所示为“太平洋丝绸之路”航线。

(1)中国帆船一般在12月从月港启航,驶往菲律宾的马尼拉;6月,载有中国生丝、丝绸的马尼拉大帆船启航,驶往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简析两次启航时间选择的主要原因。
(2)图中①、②表示马尼拉大帆船的往返航线,指出哪一条是阿卡普尔科返回马尼拉的航线,并说叨判断理由。
(3)与西班牙本上相比,分析中国丝绸产品更具竞争力的主要原因。
(4)简述西班才殖民者进口中国生丝在墨西哥设厂生产丝绸的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