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父守,身长九尺,为人严毅。初事刘歆,为王莽宗卿师。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出补巫丞,有能名。莽末,百姓愁怨,通素闻守说谶云“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私常怀之。且居家富逸,为闾里雄,以此不乐为吏,乃自免归。
及下江、新市兵起,南阳骚动,通从弟轶,亦素好事,乃共计议。会光武避吏在宛,通闻之,即遣轶往迎光武。光武初以通士君子相慕也,故往答之。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时守在长安,通因复备言其计。光武既深知通意,乃遂相约结,定谋议,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欲劫前队大夫及属正,因以号令大众。乃使光武与轶归舂陵,举兵以相应。遣从兄子季之长安,以事报守。
季于道病死,守密知之,欲亡归。会事发觉,通得亡走,莽闻之,乃系守于狱。会前队复上通起兵之状,莽怒,守家在长安者尽杀之。南阳亦诛通兄弟、门宗六十四人,皆焚尸宛市。
时汉兵亦已大合。通与光武、李轶相遇棘阳,遂共破前队,杀甄阜、梁丘赐。
更始使通持节还镇荆州,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是为宁平公主。光武即位,征通为卫尉。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农。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镇抚百姓,修宫室,起学官。五年春,代王梁为前将军。六年夏,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诏下公卿群臣议。大司徒侯霸等曰:“通怀伊、吕、萧、曹之谋,忘身奉主,有扶危存亡之义。功德最高,海内所闻。通以天下平定,谦让辞位。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职疗疾。欲就诸侯,不可听。”于是诏通勉致医药,以时视事。其夏,引拜为大司空。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诏下/公卿群臣议
B.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诏下公卿群臣议
C.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诏下/公卿群臣议
D.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诏下公卿群臣议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04 10:46: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
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南归,始发京师,汝南、南阳士大夫迎之者车数千辆。同囚乡人殷陶、黄穆亦免俱归,并卫侍于旁,应对宾客。滂顾谓陶等曰:“今子相随,是重吾祸也。”遂遁还乡里。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再拜而辞。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节选自《后汉书》,有改动)
注:①谣言,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②龙舒君: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相,时已故。龙舒,汉代侯国名。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划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B.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C.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D.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小题2】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博:古代男子出生时父母为其取名,成年取字,女子则在许嫁时取字,孟博即为范滂之字,后文出现的“仲博”亦为字,按文意推理,“仲博”当为范滂兄长。
B.孝廉:孝廉为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孝廉有“孝顺亲长、廉能正直”之意。后来“孝廉”这个称谓也变成明、清时期对举人的雅称。
C.印绶: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借指官爵。
D.二千石:石为古代粮食重量单位,汉代郡守俸禄为两千石,因此二千石亦指获此俸禄的相应官职。汉代三公亦称“万石”。
【小题3】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范滂小时候就颇受州中民众推崇,曾在冀州饥荒时以清诏使身份巡查,他到职竟让当地太守及县令闻风而逃。
B.范滂任光禄勋主事时曾拜访陈蕃,陈蕃并不因范滂声名而作谦让,而是坦然接受,后在郭林宗开导下醒悟,并对郭林宗表示了感谢。
C.范滂外甥李颂被乡人误解,在唐衡推荐下,宗资欲任用他,范滂认为唐衡品行不端,不值得信任,于是未执行宗资任命。
D.建宁二年时,范滂被下诏逮捕,他为人考虑,自行投狱,甘愿受戮,县令闻讯很是吃惊,当即舍弃官职和他一起受死。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史弼传
①史弼,字公谦,陈留考城人也。为平原相,时诏书下,令举钩党,郡国所奏,相连及者多至数百,唯弼独无所上,从事责曰:“诏书疾恶党人,青州六郡,其五有党,平原何理而得独无?” 弼曰:“先王疆理天下,画界分境,水土异齐,风俗不同。它郡自有,平原自无,胡可相比?若承望上司,诬陷良善,淫刑滥罚,以逞非理,则平原之人,户可为党。相有死而已,所不能也。”济活者千余人。
②迁河东太守,受诏当举孝廉,弼知多权贵请托,乃豫敕断绝书属。中常侍侯览果遣诸生赍书请之,积日不得通。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弼大怒曰:“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尔何人而伪诈无状!”命左右引出,楚捶数百,府丞、掾史十余人皆谏于廷,弼不对。遂付安邑狱,即日考杀之。侯览大怨,遂诬弼诽谤,槛车征。吏人莫敢近者,唯前孝廉裴瑜送到崤渑之间,大言于道旁曰:“明府摧折虐臣,选德报国,如其获罪,足以垂名竹帛,愿不忧不惧。”弼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昔人刎颈,九死不恨。”下廷尉诏狱,减死罪一等。
③刑竟归田里,称病闭门不出。数为公卿所荐出为彭城相会病卒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从事:官名。
【小题1】写出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诏书恶党人(2)乃敕断绝书属
(3)明府摧折虐臣(4)九死不
【小题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郡国所奏,相连及者多至数百。
(2)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
【小题3】第③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小题4】第①段中史弼反驳从事的理由可概括为:(1) ;(2)  
【小题5】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史弼的主要品质。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膺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举高第,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永寿二年,鲜卑寇云中,桓帝闻膺能,乃复征为度辽将军。自膺到边,皆望风惧服,先所掠男女悉送还塞下。自是之后,声振远域。

②廷熹二年征,再迁河南尹。时宛陵大姓羊元群罢北海郡,藏罪狼籍,郡舍溷轩有奇巧,乃载之以归。膺表欲按其罪,元群行赂宦竖,膺反坐输作左校。再迁,复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

③顷之,帝崩。陈蕃为太傅,与大将军窦武共秉朝政,连谋诛诸宦官,故引用天下名士,乃以膺为长乐少府。及陈、窦之败,膺等复废。

④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乃诣诏狱。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

⑤时侍御史蜀郡景毅子顾为膺门徒,而未有录牒,故不及于谴。毅乃慨然曰:“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遗漏名籍,苟安而已!”遂自表免归,时人义之。

(节选自《后汉书•李膺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膺不受 (2) 膺等复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1)无所交接( )
A.结交   B.连接   C.往来   D.沟通
(2)故引用天下名士( )
A.使用   B.重用   C.荐用   D.任用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公事免官    乃膺为长乐少府
B.复征为度辽将军    至杀孕妇
C.荀爽尝就谒膺,为其御    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
D.司徒胡广所辟 时张让弟朔野王令
【小题4】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5】请择其一例分析文中间接描写的作用。
【小题6】依据相关事迹,概括李膺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
相关事迹
李膺的品质
矢石破虏
(1)__________________
拒收樊陵
(2)__________________
惩治张朔
(3)__________________
临难不辞
(4)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 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效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B.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餘/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C.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D.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科举制度出现前做官采用推荐的方式,所以叫“举”,所谓“孝廉”就是讲孝道,且廉洁之人,这是古人看中的品质,认为这样的人才能做好官,所以称为“孝廉”。
B.顺帝,建康元年,汉顺帝死,享年30岁,在位19年。顺帝死后谥号孝顺皇帝,庙号敬宗。所以顺帝是谥号。
C.下车,指官员刚到任,源于《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后称初即位或到任为下车。
D.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义相反,致仕是上任做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创造的候风地动仪是用精铜铸成的,直径八尺,由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形状像个酒樽,外面用篆字和山、龟、鸟、兽的图形装饰。
B.本文虽为节选,但仍然颇为完整地介绍了张衡一生的主要经历,科技方面的历史性贡献以及文学成就、政治表现、军事才能等,反映出他的卓越才能与髙尚品质。
C.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法令制度;还有很多豪门大户,和他一道胡作非为,张衡一到任就严厉治理,整顿法制,暗中探知奸党分子姓名,一下子全都抓了起来。
D.顺帝曾经问张衡天下所痛恨的人,宦官们怕他说自己的坏话,个个紧张,都给他递眼色,张衡便没对皇帝讲实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2)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也。年九岁,失母,思慕憔悴,殆不免丧,乡人称其至孝。年十二,太守刘护闻而召之,署门下孝子,甚见爱敬。①香家贫,内无仆妾,躬执苦勤,尽心奉养。遂博学经典,究精道术,能文章。

郎中,元和元年,肃宗诏香诣东观,读所未尝见书。香后告休及归京师时千乘王冠帝会中山邸乃诏香殿下顾谓诸王曰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左右莫不改观。后召诣安福殿言政事,拜尚书郎,数陈得失,赏赉增加,尝独止宿台上,昼夜不离省闼,帝闻之。

延平元年,迁魏郡太守。郡旧有内外园田,常与人分种,收谷岁数千斛。香曰:“《田令》‘商者不农’,《王制》‘仕者不耕’,伐冰(注)食禄之人,不与百姓争利。”乃悉以赋人,课令耕种,时被水年饥,乃分奉禄及所得赏赐班赡贫者。②于是丰富之家各出义谷,助官禀贷,荒民获全。后坐水潦事免,数月卒于家。

所著赋,笺,奏,书,令,凡五篇。子琼,自有传。

(节选自《后汉书·文苑列传七十上》)

(注)伐冰:凿冰。《礼记·大学》:“伐冰之家,不畜牛羊。”朱熹注:“伐冰之家,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者也。”即指做官的人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郎中   除:任命,授职
B.左右莫不改观 改观:另眼相看
C.昼夜不离省闼,帝闻之 善:与......友好
D.《田令》“商者不农” 不农:不从事农业劳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乃悉赋人 ②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①乡人称至孝 ②吾还也
C.①太守刘护闻召之   ②朝济夕设版焉
D.①帝会中山邸,诏香殿下 ②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
【小题3】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香后告休/及归京师/时千乘王冠/帝会中山邸/乃诏香殿下/顾谓诸王曰/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
B.香后告休/及归京师时/千乘王冠/帝会中山邸/乃诏香殿下/顾谓诸王/曰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
C.香后告休/及归京师/时千乘王冠/帝会中山邸/乃诏香/殿下顾谓诸王/曰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
D.香后告休/及归/京师时千乘王冠/帝会中山邸乃诏香/殿下顾谓诸王曰/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文强从小失去母亲,为其尽孝,因思念母亲而面容憔悴,人们感动于此,称赞他特别孝顺。
B.延平元年,东汉易主,黄文强被贬为魏郡太守,但他仍然爱民如子,把郡中旧有的内外园田分给百姓耕种,在饥荒时又把自己的俸禄和受到的赏赐分发给贫穷的灾民。
C.黄香官为尚书郎,屡次向皇帝陈述政事得失,受到皇帝赏赐,他恪尽职守,曾经昼夜不出官署大门。
D.在他任魏郡太守期间,把郡内的内外园田分给百姓,还督促他们耕种。
【小题5】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香家贫,内无仆妾,躬执苦勤,尽心奉养。
(2)于是丰富之家各出义谷,助官禀贷,荒民获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