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建宁三年,辟司徒桥玄府。召拜郎中,校书东观。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乃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熹平四年,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

(选自《后汉书·蔡邑传》,有删改)

【小题1】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5处)。
【小题2】“六经”包括《诗经》、《书经》(即《尚书》)、_______、《易经》、_______、_______六部经典著作的儒家经典。
【小题3】根据材料,概括蔡邑上书请求勘定《六经》的理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16 09:48: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樊英字季齐,南阳鲁阳人也。少受业三辅,兼明五经。隐于壶山之阳,受业者四方而至。州郡前后礼 请不应;公卿举其贤良方正、有道,皆不行。安帝初,征为博士。至建光元年,复诏公车赐策书,征英及同郡六人,英等四人并不至。永建二年,顺帝策书备礼,玄纁①征之,复固辞.疾笃。乃诏切责郡县,驾载上道。英不得已,到京,称病不肯起。乃强舆入殿,犹不以礼屈。帝怒,谓英曰:“朕能生君,能杀君; 能贵君,能贱君;能富君,能贫君。君何以慢朕命?”英曰:“臣受命于天生尽其命天也死不得其命亦天也陛下焉能生臣焉能杀臣臣见暴君如见仇雠,立其朝犹不肯,可得而贵乎?虽在布衣之列, 环堵之中,晏然自得,不易万乘之尊,又可得而贱乎?陛下焉能贵臣,焉能贱臣!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帝不能屈,而敬其名,使出就太医养疾,月致羊酒。至四年三月,天子乃为英设坛席,待以师傅之礼,延问得失。英不敢辞,拜五官中郎将。数月,英称疾笃,诏以为光禄大夫,赐告归。英初被诏命,佥以为必不降志,及后应对,又无奇谟深策,谈者以为失望。初,河南张楷与英俱征,既而谓英曰:“天下有二道,出与处也。吾前以子之出,能辅是君也,济斯人也。而子始以不訾②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颖川陈寔少从英学。尝有疾,妻遣婢拜问,英下床答拜。寔怪而问之。英曰:“妻,齐也,共奉祭祀,礼无不答。”其恭谨若是。年七十余,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玄纁:黑色的币帛,常用作聘用贤士的礼品。②不訾:不可比量,指非常贵重。
【小题1】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受命于天/生尽其命/天也/死不得其命/亦天也/陛下焉能生臣/焉能杀臣/
B.臣受命于天生/尽其命天也/死不得/其命亦天也/陛下焉能生臣焉/能杀臣/
C.臣受命于天生/尽其命天也/死不得其命/亦天也/陛下焉能生臣焉/能杀臣/
D.臣受命于天/生尽其命/天也/死不得/其命亦天也/陛下焉能生臣/焉能杀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原为官名,汉朝也作政区名)、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这三个地区在今陕西西 安附近。
B.博士,学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承,西汉时,为太常属官,汉文帝置一经博士,汉武帝置五经博士,晋、唐时又有新设置。
C.公车,汉代官署名。为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臣民上书、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D.告归,指告老回乡或请假回家。古代还表示告老退休的说法有“致仕”、“致政”、“乞骸骨”、“解褐”、“释服”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英学识渊博,却多次拒绝做官。他自幼学贯五经,州郡官府及公卿也因此多次推举他出来做官,他都不答应。
B.樊英针锋相对,不惧皇帝的威压。皇帝以朕能生杀臣子来威胁他,他却以天命抗之,甚至暗讽皇帝是暴君。
C.樊英接受诏令,勉强入仕却被人批评。说他为了不做官不惜激怒君王,做官时却又未能献上匡时救世的方略。
D.樊英恭敬谨慎,对妻子礼待有加。生病期间,妻子派侍女来问候,他从床上下来答拜,认为妻子的地位与自己是平等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
(2)英初被诏命,佥以为必不降志,及后应对,又无奇谟深策,谈者以为失望。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其罪。凉州刺史梁鹄欲杀正和以免其负,乃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曰:“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谏鹄,鹄从之。正和喜于得免而诣勋求谢。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
②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句就种羌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捍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滇吾下马与勋,勋不肯上,遂为贼所执。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
③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存活者千余人。拜京兆尹,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其赃千余万。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穷案,威震京师。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勋曰:“简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悔!” 勋虽在外,每军国密事,帝常手诏问之,数加赏赐,甚见亲信。
④及帝崩,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皆为失色。时,河南尹朱俊为卓陈军事。卓斥俊曰:“我百战百胜,决之于心,卿勿妄说,且污我刀。”勋曰:“昔武丁之明,犹求箴谏,况如卿者,而欲杜人之口乎?”卓曰“戏之耳。”勋曰:“不闻怒言可以为戏耳。”卓乃谢俊,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一。
(节选自《后汉书·盖勋传》有删改)
注①句(gōu)就:羌别种也。②蹇硕:人名。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劝勋可因此报隙     隙:怨仇
B.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   领:领导
C.简贤所以报国也 简:推举
D.而欲杜人之口乎 杜:封堵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后来变成明清两朝对举人的雅称。
B.“表”是我国封建时代臣子写给君主表达忠诚和愿望的一种公文文体,可叙事可议论,且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C.“皇太子”也称太子,通常被授予的对象是皇帝的嫡长子,通常也是封建社会皇帝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D.“崩”和“薨”“卒”“不禄”等常用来委婉地表达“人死”的意思,但古代只有帝王的死才能用“崩”。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
(2)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存活者千余人。
【小题4】根据文章第③段,概括盖勋“甚见亲信”的原因。(不超过40个字)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陈蕃仲举,汝南平舆人也。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后遭母忧,弃官行丧。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缪,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拜尚书。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曰:“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①,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以此忤左右,故为豫章太守。后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永康元年,帝崩。窦太后临朝,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蕃以书责之日:“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茶蓼②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用理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

(二)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节选自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注):①三府:汉制,三公皆可开府,因称三公为“三府”。②茶蓼:泛指田野沼泽间的杂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一项是(    )
A.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B.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C.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D.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代人有“名”有“字”,称人之字以表示对人尊称,如文中陈蕃对周缪只称字不称名,是表示对他的尊敬,故“字而不名”。
B.“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选拔官员的方式,属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
C.“出”,被调出京城任官职,实为贬官,有时也指平调;文中陈蕃“出为豫章太守”指的是被贬官。
D.“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陈蕃劝说托病不上朝的大臣要尽职尽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蕃自有名节,能招徕贤士。郡人周缪不接受本郡前后太守的招命,而陈蕃能够招徕,正是因为陈蕃本人自是名节之士。
B.陈蕃识见卓异,颇有方略。他认为地方官吏贪赃枉法、虐待百姓是导致山贼危害一方的重要原因;应该选贤任能,更换地方官吏。
C.陈蕃尽孝尽忠,反而受到杀害。他因母亲去逝,宁愿弃官守丧;虽然多次免官,但他仍然上疏,最后窦太后还是下令捕杀他。
D.陈蕃少有大志,为人称赞。十五岁时闲处一室而庭院芜秽,他以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回答父亲好友之问,被认为有澄清天下的志气,受到赞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阴兴,字君陵,光武皇后同母弟也。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典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途泥率先期门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裒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其忠平。

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土,诚为盈溢。臣蒙陛下、贵人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贵人问其故,兴曰:“贵人不读书记邪?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谦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十九年,拜卫尉,亦辅导皇太子。二十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会疾瘳,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及群臣能不。兴顿首曰:“臣愚,不足以知之。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嵩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明帝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吾。

明帝永平元年诏曰:“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辅导朕躬,有周昌之直;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不幸早卒,朕甚伤之。贤者子孙,宜加优异。封兴子庆为 阳侯,庆弟博为 强侯。”庆卒,子琴嗣。琴卒,子万全嗣。万全卒,子桂嗣。

(节选自《后汉书•阴兴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曲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途/泥率先期门/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B.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途泥/率先期门/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C.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途泥/率先期门/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D.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途泥/率先期门/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光武,是汉刘秀的年号,后人常用“光武”来指代刘秀。光武中兴或称建武盛世,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B.亢龙有悔,出自《周易•乾》:“上九,亢龙有悔。”《周易》,即《易经》,被儒门奉为圣典,六经之首。
C.九年,指建武九年,用的是古代年号纪年法。除此之外,古时还常用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今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公元纪年。
D.从兄,指堂哥,多指父亲的亲兄弟的儿子、祖父的亲兄弟的孙子、曾祖父的亲兄弟的曾孙中比自己年龄大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兴跟随光武帝平定天下,随从护驾恪尽职守,举荐人才不以个人好恶,得到了光武帝的认可和世人的称赞。
B.阴兴认为自己蒙受皇上、贵人的恩宠已经非常多了,身为皇亲国戚应该知足、谦让,因此谢绝了皇帝的封赏。
C.光武帝答应了阴兴的请求,在阴兴去世后,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阴嵩监管羽林军十多年。
D.明帝认为阴兴军功显著,为人正直,仁义孝顺,于是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侯。阴兴后代相继为侯数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贵人问其故,兴曰:“贵人不读书记邪?
(2)臣愚,不足以知之。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隆字元伯,南阳安众侯宗室也。王莽居摄中隆父礼与安众侯崇起兵诛莽事泄隆以年未七岁故得免。及壮学于长安更始拜为骑都尉。谒归,迎妻子置洛阳。闻世祖在河内,即追及于射犬,以为骑都尉,与冯异共拒朱鲔、李轶等,轶遂杀隆妻子。建武二年,封亢父侯。四年,拜诛虏将军,讨李宪。宪平,遣隆屯田武当。十一年,守南郡太守,岁余,上将军印绶。十三年,增邑,更封竟陵侯。是时,天下垦田多不以实,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十五年,诏下州郡检覈其事,而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号呼。时诸郡各遣使奏事,帝见陈留吏牍上有书,视之,云“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帝诘吏由趣,吏不肯服,抵言于长寿街上得之。帝怒。时显宗为东海公,年十二,在幄后言曰:“吏受郡敕,当欲以垦田相方耳。”帝曰:“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阳不可问?”对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帝令虎贲将诘问吏,吏乃实首服,如显宗对。于是遣谒者考实,具知奸状。明年,隆坐征下狱,其畴辈十余人皆死。帝以隆功臣,特免为庶人。明年,复封为扶乐乡侯,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谿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及大司马吴汉薨,隆为骠骑将军,行大司马事。隆奉法自守,视事八岁,上将军印绶,罢,赐养牛,以列侯奉朝请。三十年,定封慎侯。中元二年,卒,谥曰靖侯。
(选自《后汉书·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莽居摄中/隆父礼与安众侯崇起兵/诛莽事泄/隆以年未七岁/故得免/及壮学于长安/更始拜为骑都尉。
B.王莽居摄中/隆父礼与安众侯崇起兵诛莽/事泄/隆以年未七岁/故得免/及壮/学于长安/更始拜为骑都尉。
C.王莽居/摄中隆父礼/与安众侯崇起兵诛莽/事泄/隆以年未七岁/故得免/及壮/学于长安/更始拜为骑都尉。
D.王莽居/摄中隆父礼与安众侯崇起兵诛莽/事泄/隆以年未七岁故/得免/及壮/学于长安/更始拜为骑都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在文中的意思是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职位。它还有表示敬意的礼节,行礼祝贺等意思。
B.“屯田”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民屯为主。
C.“豪右”,汉以“右”为上,故称“豪右”,原指西汉时出现的占有大量田产的豪族,后指富豪家族、世家大户。
D.“谒者”,始置于春秋战国,掌宾赞受事,即为天子传达,也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隆出身皇室,是南阳安众侯的后裔,因为其参与诛杀王莽的事情泄露,致使其父刘礼和安众侯刘崇都被杀,而刘隆免于死罪。
B.刘隆对世祖忠心耿耿,紧紧追随,他曾在长安求学,后来把妻子、儿女接到洛阳,但听说世祖在河内,就撇下妻子和儿女追随世祖,结果其妻子和儿女被李轶杀掉。
C.东汉初期,天下垦田和户口年纪不符合实际,朝廷要求重新上报,但很多官员偏袒豪强、盘剥平民。
D.建武十七年,刘隆被封为扶乐乡侯,在大司马吴汉死后,行使大司马的职权;建武三十年,被封为慎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一年,守南郡太守,岁余,上将军印绶。十三年,增邑,更封竟陵侯。
(2)明年,复封为扶乐乡侯,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谿口破之,获其帅征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