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认,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弹琴以自娱。 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以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第七十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B.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C.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D.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浯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校尉是中国古代高级军官。校指军事编制单位,尉即军官,校尉为部队长之意。
B.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其校长为祭酒,教师称博士,学生叫太学生。
C.床起源于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床字,在汉代使用范围更广,卧具、坐具都可称床。
D.《诗》《书》指《诗经》和《尚书》,与《礼》《易》《春秋》并为儒家“五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鸿年幼丧父,且又遭逢乱世。他是扶风平陵人,父亲担任城门校尉,寓居在北方并死在那,年幼的他用席子把父亲卷着埋葬,后到太学就读。
B.梁鸿拒绝势家,礼聘孟氏之女。孟氏则先梳妆打扮,穿着绮丽的绢绸衣服,涂脂抹粉,再请求制作粗布衣服、草鞋,纺织用的筐、搓绳子的工具。
C.梁鸿志在隐居,婚后不久实现。他对妻子非常满意,给她取了字和名,在妻子对他隐居有所质疑后携妻一起进入霸陵山中,耕田纺织,读书弹琴。
D.梁鸿气节高尚,备受妻子敬重。孟光为他准备吃的,不在梁鸿面前仰视,而把盛食的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而伯通这才感到他不是一般的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
(2)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13 12:04: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诫兄子严、敦书

马 援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后汉书·马援传》)

(简注)
①马援(前14-公元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②施衿结缡:古礼,女嫁,母亲为之施衿结缡并致训词。衿,佩戴。缡,佩巾。③择言:败坏或不合法度的议论。择,通“殬”,败坏、不合法度。
(阅读指要)

马援的侄子马严、马敦平时喜讥评时政、结交侠客,很使马援担忧。马援虽在率兵进军交趾的征程中,还是写了这封情真意切的家信。信中,马援指出他们喜好讥议、通轻侠客的弱点,又将龙伯高和杜季良两人的事例作比较:龙伯高谦逊平易,清廉公正,任山都长,后被光武帝刘秀提升为零陵郡太守;杜季良官越骑司马,后补人告“为行浮薄,乱群惑众”,被刘秀免职。马援告诫侄子务必忠厚谨慎,切勿轻薄浮躁。文章出语恳切,言词之中包含长辈对晚辈的深情关怀和殷切期待。

(阅读训练)
【小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汉书》和____________被称为“前四史”。
【小题2】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吾欲汝曹闻人过失(________) (2)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________)
(3)为天下轻薄子(______) (4)郡将下车切齿(________)
【小题3】与“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中“通”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乐毅之徒其意B.吾闻曹皇生非长者,弗与
C.遇泥泞,道不D.家中诸母皆
【小题4】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马援的两个侄子喜欢议论别人的过失,并爱与侠士交往,因此马援写信劝诫他们。
B.在马援看来,喜欢议论别人长短及胡乱评论国家大事,是不可容忍的行为
C.在马援看来,“豪侠好义”、“清浊无所失”是杜季良最大的优点。
D.马援认为,像杜季良这样的人是不值得效法的。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2)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小题6】文中“刻鹄不成尚类鹜”的“鹜”比喻的是__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而“画虎不成反类狗”的“狗”比喻的是__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景字仲通,乐浪冉邯人也。景少学《易》,遂广窥众书,又好天文术数之事,沈深多伎艺。辟司空伏恭府。时有荐景能水者,显宗诏与王吴共修浚仪渠。吴用景堰流法,水乃不复为害。初,平帝时,河汴决坏,未及得修。建武十年,阳武令张汜上言,“河决积久,日月侵毁,济渠所数十许县。修理之费,其功不难,宜改修堤防,安百姓。”书奏,光武为发卒。方营河功,而浚仪令乐俊复上言:“昔元光之间,人庶炽盛,缘堤垦殖。而瓠子(黄河一段堤岸名,在河南滑县境内)河决,尚二十余年,不即拥塞。今居家稀少,田地饶广,虽未修理,其患犹可。且新被兵革,方兴役力,劳怨既多,民不命。宜须平静,更议其事。”光武得此遂止。后汴渠东侵,日月弥广,而水门故处,皆在河中。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兴他役,不先民急。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乃引见景,问以理水形便。景陈其利害,应对敏给,帝善之。夏,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景乃商度地势,凿山阜,破砥绩(应作"碛",砥碛:指河中的沙堆、石头),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明年夏,渠成。景由是知名。建安八年,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食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蓄水池名)稻田,景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又训令蚕织,为作法制,皆著于乡亭,庐江传其文词。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王景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时有荐景能水者 治理
B. 济渠所数十许县 淹没
C. 民不命 忍受
D. 以为县官兴他役 坚持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宜改修堤防,安百姓/樊啥侧其盾
B. 致地力有余食不足/机发吐丸,蟾蜍衔之
C. 景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 书奏,光武为发卒/项王日因留沛公与饮
【小题3】(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王景年少学《易》,后又博览群书,并喜好天文术数一类的知识。王景性格沉稳,多才多艺。被征召到司空伏恭府任职。
B. 阳武县令张汜上书认为,应改筑和修理堤防。而浚仪县令乐俊则认为,当时修筑堤防不合时宜,光武帝最终采用了乐俊的建议。
C. 永平十二年夏天,皇帝征发民工数十万,派王景与王吴负责从荥阳以东到千乘海口一千多里的修渠筑堤的工程。
D. 王景任庐江太守时,逼迫官吏百姓修整农田,用牛用犁耕种。从此,庐江百姓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窦融字周公,扶风平陵人也。王莽居摄中,为强弩将军司马,东击翟义,还攻槐里,以军功封建武男。莽败,融以军降更始大司马赵萌,萌以为校尉,甚重之,荐融为巨鹿太守。融见更始新立,东方尚扰,不欲出关,图出河西。及更始败,人所敬向,乃推融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河西民俗质朴,而融等政亦宽和,上下相亲,晏然富殖。
融等遥闻光武即位,而心欲东向,以河西隔远,未能自通。时隗嚣先称建武年号,融等从受正朔,嚣皆假其将军印绶。嚣外顺人望,内怀异心。五年夏,遣长史刘钧奉书献马。帝见钧欢甚,礼飨毕,乃遣令还,赐融玺书。融既深知帝意,乃与隗嚣书责让之,嚣不纳。融被诏,即与诸郡守将兵入金城。帝以融信效著明,益嘉之。诏右扶风修理融父坟茔,祠以太牢。
八年夏,车驾西征隗嚣,融率五郡太守及羌虏小月氏等步骑数万,辎重五千余两,与大军会高平第一。融先遣从事问会见仪适,帝闻融先问礼仪,甚善之,以宣告百僚。乃置酒高会,引见融等,待以殊礼。拜弟友为奉车都尉,从弟士太中大夫。遂共进军,嚣众大溃,城邑皆降。
及陇、蜀平,诏融与五郡太守奏事京师,官属宾客相随,驾乘千余两,马牛羊被野。融到,引见,就诸侯位,赏赐恩宠,倾动京师。数月,拜为冀州牧,十余日,又迁大司空。融自以非旧臣,一旦入朝,在功臣之右,每召会进见,容貌辞气卑恭已甚,帝以此愈亲厚之。融小心,久不自安,数辞让爵位,因侍中金迁口达至诚。后朝罢,逡巡席后,帝知欲有让,遂使左右传出。它日会见,迎诏融曰:“日者知公欲让职还土,故命公暑热且自便。今相见,宜论它事,勿得复言。”融不敢重陈请。
弟友为城门校尉,兄弟并典禁兵。融复乞骸骨,辄赐钱、帛,太官致珍奇。及友卒,帝愍融年衰,遣中常侍、中谒者即其卧内强进酒食。
(节选自《后汉书·窦融列传》,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然富殖 晏:安定,安乐
B.嚣皆假其将军印绶 假:借助,利用
C.因侍中金迁转达至诚 因:通过,经由
D.帝愍融年衰 愍:怜悯,哀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文中的“建武”。
B.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不全备为“太牢”。
C.从弟,古人以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即堂弟。
D.乞骸骨,即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邺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融审时度势有远见。在王莽失败后,他带领军队向更始政权大司马赵萌投降,虽然赵萌很看重他,但他认为东方不安,遂往河西。
B.窦融一心向汉。光武帝即位后,他派遣长史刘钧奉书献马,后又和各郡守带兵进驻金城,因为窦融的诚实和效用都很明显,光武帝更加赞赏他,于是下诏修饰整理窦融父亲的坟茔。
C.窦融心存敬畏谦卑。光武帝西征隗嚣时,窦融的行为深深感动皇帝,皇帝给予赞赏,待以殊礼,井授予其弟弟窦友奉车都尉一职,授予其堂弟窦士太中大夫一职。
D.窦融居功不自傲。平定陇、蜀以后,窦融位列诸侯,被授予冀州牧,又升为大司空,他认为自己虽在功臣之下,但也特别谦抑恭敬,井多次辞让爵位。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融先遣从事问会见仪适,帝闻融先问礼仪,甚善之,以宣告百僚。
(2)后朝罢,逡巡席后,帝知欲有让,遂使左右传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宽传

范 晔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

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灵帝颇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尝于坐被酒睡状。帝问:“太尉醉邪?”宽仰对曰:“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帝其言。

宽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客不堪之,骂曰:“畜产。”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顾左右曰:“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故吾惧其死也。”

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

(节选自《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

(简注)

①负:辜负,对不起。②校(jiào):计较。③化:风俗人心的改变。④苍头:奴仆。⑤装严:衣服穿戴整齐。

(阅读指要)
本文记述了刘宽的几件事,表现了他为人宽容的品德;也写他历任郡守时,以德为政,宽厚仁慈,不主张用严刑峻法整治百姓;又表现了他性情温和慈爱有气度,即使对奴仆、侍女也能善待之;因而他赢得了声誉,“海内称为长者”。这种通过具体事件来说明某种道理的写法颇有令人信服的力量。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叩头曰(______________)    (2)灾异或见,引克责(______________)
(3)帝其言(______________)    (4)宽尝坐客,遣苍头市酒(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B.每行县止息亭传
C.灵帝颇好学艺D.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
【小题3】说出下列句中代词“其”的具体所指。
(1)州里服不校    “其”指_____________。
(2)故吾惧死也    “其”指_____________。
【小题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刘宽行为宽厚仁慈的一组是(   )。
①宽无所言,下驾步归②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③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④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⑤宽须臾遣人视奴⑥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
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④⑥D.②⑤⑥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宽无所言,下驾步归。
(2)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重景公,豫章宜春人也。少与同郡雷义为友,俱学《鲁诗》《颜氏春秋》。太守张云举重孝廉,重以让义,前后十余通记,云不听。义明年举孝廉,重与俱在郎署。

有同署郎负息钱数十万,债主日至,诡求无已,重乃密以钱代还。郎后觉知而厚辞谢之。重曰:“非我之为,将有同姓名者。”终不言惠。又同舍郎有告归宁者,误持邻舍郎绔以去。主疑重所取重不自申说而市绔以偿之后宁丧者归以绔还主其事乃显。

重后与义俱拜尚书郎,义代同时人受罪,以此黜退。重见义去,亦以病免。后举茂才,除细阳令。政有异化,举尤异,当迁为会稽太守,遭姊忧去官。后为司徒所辟,拜侍御史,卒。

雷义字仲公,豫章鄱阳人也。初为郡功曹,尝擢举善人,不伐其功。义尝济人死罪,罪者后以金二斤谢之,义不受。金主伺义不在,默投金于承尘上。后葺理屋宇,乃得之。金主已死,无所复还,义乃以付县曹。

后举孝廉,拜尚书侍郎。有同时郎坐事,当居刑作。义默自表取其罪,以此论司寇。同台郎觉之,委位自上,乞赎义罪。顺帝诏皆除刑。

义归,举茂才,让于陈重,刺史不听。义遂阳狂被发走,不应命。乡里为之语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三府同时俱辟二人。义遂为守灌谒者。使持节督郡国行风俗,太守令长坐者凡七十人。旋拜侍御史,除南顿令,卒官。子授,官至苍梧太守。

(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七十一》)

(注释)①绔:同“裤”,裤子。②承尘:古人架在房梁横木之上用以承遮灰尘的东西。③灌谒者:实习(代理)谒者一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主疑重/所取重不自申/说而市绔/以偿/之后宁丧者/归以绔还/主其事乃显
B.主疑/重所取/重不自申说/而市绔以偿之/后宁丧者归以绔/还主其事乃显
C.主疑重所取/重不自申说/而市绔以偿/之后宁丧者归/以绔还/主其事乃显
D.主疑重所取/重不自申说/而市绔以偿之/后宁丧者归/以绔还主/其事乃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代男子成年时所取,名一般是出生时父亲所起;往往称人称字,自称称名。
B.孝廉、茂才,指汉代设立的以考察举荐来任用官员的两种科名,有时也指被举荐者。
C.归宁,古时指女子出嫁后,回到娘家看望父母,也指在外的男子回家探亲、理事等。
D.功曹,古代官职官名,亦称功曹史,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有时也称“尔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重能急人之困,对同事义气当先。有同事犯了罪,他义气为先,径直去替代别人承受罪行,并因此被罢免官职。
B.雷义廉洁正直,敢于揭发违法行为。他不贪图别人的利益,替朝廷巡视时,也敢于揭发各级官员的违法行为。
C.陈重与雷义两人都是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都曾被地方官员举荐过,政绩也都很突出,两人官职都做到尚书郎。
D.陈重与雷义两人亲于胶漆,情同手足。两人是同学、同事,能相互力荐,真是“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同署郎负息钱数十万,债主日至,诡求无已,重乃密以钱代还。
(2)后葺理屋宇,乃得之。金主已死,无所复还,义乃以付县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