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膺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
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志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
再迁,复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遗,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
是时,朝廷日乱,纲纪颓弛,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乃诣诏狱。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
(选自《后汉书·李膺传》)
李膺恒以疾不送迎宾客,二十日乃一通客。唯陈仲弓来,辄乘舆出门迎之。
膺居阳城时,门生在门下者,恒有四五百人。膺每作一文出手,门下共争之,不得堕地。陈仲弓初令大儿元方来见,膺与言语讫,遣厨中食。元方喜,以为合意,当复得见焉。膺同县聂季宝,小家子,不敢见膺。杜周甫知季宝,不能定名,以语膺。呼见,坐置砌下牛衣上。一与言,即决曰:“此人当作国士。”卒如其言。
膺坐党事,与杜密、荀翊同系新汲县狱。时岁日,翊引杯曰:“正朝从小起。”膺谓曰:“死者人情所恶,今子无吝色者何?”翊曰:“求仁得仁,又谁恨也?”膺乃叹曰:“汉其亡矣!夫善人天地之纪,而多害之,何以存国?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张让:东汉末年专权的宦官。 陈仲弓,即上文中的陈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志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B.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志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C.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志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D.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志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小题2】下面对文中加点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有很多词与官职的任免或者变迁有关,如 “复拜司隶校尉”的“拜”就是授予、任命的意思。此外,常用的如“除”指的是授职、拜官,“领”表示兼任,“署”表示代理。
B.“再”,在古代也是指“又一次”的意思,例如“再拜”指第二次行礼,是古代的一种礼节,《鸿门宴》中有“再拜献大王足下”就是指第二次行礼;文中的“再迁”指第二次升迁。
C.龙门,古代身份高的人的府邸,“一世龙门”是指文人所崇仰的人物,后起的文人登门拜访,可称为“登龙门”。
D.汉有黄门令、小黄门、中黄门等官职,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皆以宦官充任,故后世亦称宦官为黄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膺性格刚直高傲,他不喜欢交往,常常以有病为由,不迎送客人。只是把同郡的荀淑、陈仲弓作为师友。 在他们两个人来的时候,才乘舆出门迎接,分别时相送数里。
B.李膺执法严厉,把藏匿于柱中的野王令张朔揪出,并交付洛阳监狱。从此黄门常侍都谨慎小心。
C.李膺品格高洁,即使朝廷纲纪败坏时,他仍能独自坚持节操。被抓入狱,被拷打致死,妻子儿女流放边疆。
D.李鹰居住阳城时,门下总有四五百个学生,每当他写完一篇文章,学生们都争着阅读,传来传去不会落到地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膺谓曰:“死者人情所恶,今子无吝色者何?”
(2)汉其亡矣!夫善人天地之纪,而多害之,何以存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20 11:16: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年十二,为诸生,学于长安,明《诗》《易》《春秋》,显名太学,学中号为“任圣童”。值仓卒,避兵之陇西。时隗嚣已据四郡,遣使请延,延不应。

更始元年,以延为大司马属,拜会稽都尉。时年十九,迎官惊其壮。及到,静泊无为,唯先遣馈礼祠延陵季子。时天下新定,道路未通,避乱江南者皆未还中土,会稽颇称多士。延到,皆聘请高行如董子仪、严子陵等,敬待以师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

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志不降辱。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掾史白请召之。延曰:“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都尉扫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延辞让再三,遂署议曹祭酒。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宦焉。

建武初,延上书愿乞骸骨,归拜王庭。诏征为九真太守。光武引见,赐马杂缯,令妻子留洛阳。九真俗以谢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趾,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又骆越之民无嫁娶礼法,各因淫好,无适对匹,不识父子之性,夫妇之道。延乃移书属县,各使男年二十至五十,女年十五至四十,皆以年齿相配。其贫无礼娉,令长吏以下各省奉禄以赈助之。同时相娶者二千余人。是岁风雨顺节,谷稼丰衍。其产子者,始知种姓。咸曰:“使我有是子者,任君也。”多名子为“任”。于是徼外蛮夷夜郎等慕义保塞,延遂止罢侦候戍卒。

初,平帝时,汉中锡光为交趾太守,教导民夷,渐以礼义,化声侔于延。王莽末,闭境拒守。建武初,遣使贡献,封盐水侯。岭南华风,始于二守焉。

延视事四年,征诣洛阳,以病稽留,左转睢阳令,九真吏人生为立祠。拜武威太守,帝亲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帝叹息曰:“卿言是也。”

(节选自《后汉书·循吏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值仓卒,避兵之陇西 仓卒:急迫,匆忙
B.延视事四年     视事:任职
C.苌病卒 寻:不久
D.掾史请召之   白:禀告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汉代设在京师的最高教育机构,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
B.乞骸骨:请求皇帝同意让自己的骸骨归葬故乡,是官员自请退休的委婉说法。
C.立祠:专指后代子孙为祭祀死去的祖先修建供舍,以颂其功德。
D.中士:古指中原地区,是华夏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意为国之中、天地之中。
【小题3】请概括任延为官施政的特点。
【小题4】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
(2)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十九年,行幸沛,诏问郡中诸侯行能。大守荐言般束修至行,为诸候师。帝闻而嘉之,乃赐般绶,钱百万,缯二百匹。永平元年,以国属沛,徙封居巢侯,复随诸侯就国。数年,扬州刺史观恂荐般在国口无择言,行无怨恶,宜蒙旌显。显宗嘉之。十年,征刘般行执金吾事,从至南阳,还为朝侯。明年,兼屯骑校尉。每行幸郡国,般常将长水胡骑从。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是时下令禁民二业,又以郡国牛疫,通使区种增耕,而吏下检结,多失其实,百姓患之。

(节选自《后汉书·刘般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
B.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
C.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
D.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束修,古代民间上下级、亲戚、朋友之间相互馈赠的一种礼物。文中指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表示敬意奉赠的礼物。
B.居巢侯,爵位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C.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后来,刺史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D.郡国,一般的郡和诸侯王的封国统称为郡国。郡直属朝廷,国是诸侯王的封地,都是郡一级的行政区划,下辖县级单位,所以“郡”“国”并称。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诩年十二,能通《尚书》。早孤,孝养祖母。县举顺孙,国相奇之,欲以为吏。诩辞曰:“祖母九十,非诩不养。”相乃止。后祖母终,服阕,辟太尉李府,拜郎中。后朝歌贼宁季等数千人攻杀长吏,屯聚连年,州郡不能禁,乃以诩为朝歌长。故旧皆吊诩曰:“得朝歌何衰!”诩笑曰:“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及到官,设令三科以募求壮士,自掾史以下各举所知,其攻劫者为上,伤人偷盗者次之,带丧服而不事家业为下。收得百余人,诩为飨会,悉贳其罪,使入贼中,诱令劫掠,乃伏兵以待之,遂杀贼数百人,贼由是骇散,咸称神明。迁怀令。后羌寇武都,邓太后以诩有将帅之略,迁武都太守,引见嘉德殿,厚加赏赐。诩始到郡,户裁盈万,及绥聚荒余,招还流散,二三年间,遂增至四万余户。盐米丰贱,十倍于前。永建元年,代陈禅为司隶校尉。数月间,奏太傅冯石、太尉刘熹、中常侍程璜、陈秉、孟生、李闰等,百官侧目,号为苛刻。三府劾奏诩盛夏多拘系无辜,为吏人患。诩上书自讼曰:“法禁者俗之堤防,刑罚者人之衔辔。今州曰任郡郡曰任县更相委远百姓怨穷以苟容为贤尽节为愚臣所发举臧罪非一二府恐为臣所奏遂加诬罪。臣将从史鱼死,即以尸谏耳。”顺帝省其章,乃为免司空陶敦。诩好刺举,无所回容,数以此忤权戚,遂九见谴考,三遭刑罚。而刚正之性,终老不屈。永和初,迁尚书令,以公事去官。朝廷思其忠,复征之,会卒。临终,谓其子恭曰:“吾事君直道,行已无愧,所悔者为朝歌长时杀贼数百人,其中何能不有冤者。”
节选自《后汉书》
【小题1】【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州曰任郡/郡曰任县/更相委远/百姓怨穷/以苟容为贤/尽节为愚/臣所发举/臧罪非一/二府恐为臣所奏/遂加诬罪
B.今州曰任郡/郡曰任县/更相委远/百姓怨穷/以苟容为贤/尽节为愚臣所发举/臧罪非一/二府恐为臣所奏/遂加诬罪
C.今州曰/任郡郡曰/任县更相委远/百姓怨穷/以苟容为贤/尽节为愚/臣所发举/臧罪非一/二府恐为臣所奏/遂加诬罪
D.今州曰/任郡郡曰/任县更相委远/百姓怨穷/以苟容为贤/尽节为愚臣所发举/臧罪非一/二府恐为臣所奏/遂加诬罪
【小题3】【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简称“书”,与《诗》《礼》《易》《春秋》合称“五经”。
B.服阕,古代守丧时的礼节,指在守丧期间要穿丧服,忌穿鲜艳,丧服一般用粗麻布做成。
C.太守,是秦至汉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后来也作为刺史或知府的别称。
D.三府,三公府简称。东汉曾设太尉、司空和司徒,并称三公,亦泛称国家最高行政长官。
【小题5】【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诩孝敬长辈。他早年丧父,担负起奉养祖母的责任。国相认为他非凡出众,打算任用他为府吏,他却因祖母年老需亲自奉养而婉拒。
B.虞诩治理有方。他任朝歌长时,设计平息贼乱,众称神明。他担任武都太守时,抚恤百姓,仅用两三年就让武都人口增加,物丰价低。
C.虞诩刚正不屈。他任司隶校尉时不畏权贵,弹劾多人,百官为之惧怕,都说他过于严厉刻薄;他也因此遭到弹劾,但并不屈服。
D.虞诩自省悔过。他面对三府对自己的弹劾能够主动检举自己,而对平息朝歌叛乱时可能错杀无辜之事,他耿耿于怀,临死都不能释然。
【小题7】【小题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诩始到郡,户裁盈万,及绥聚荒余,招还流散,二三年间,遂增至四万余户。
(2)数月间,奏太傅冯石、太尉刘熹、中常侍程璜、陈秉、孟生、李闰等,百官侧目,号为苛刻。三府劾奏诩盛夏多拘系无辜,为吏人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禅字纪山,巴郡安汉人也。仕郡功曹,举善黜恶,为邦内所畏。察孝廉,州辟治中从事。

时刺史为人所上受纳臧赂,禅当传考,无它所赍,但持丧敛之具而已。及至,笞掠无算,五毒毕加,禅神意自若,辞对无变,事遂散释。车骑将军邓骘闻其名而辟焉,举茂才。时汉中蛮夷反畔,以禅为汉中太守。夷贼素闻其声,即时降服。迁左冯翊,入拜谏议大夫。永宁元年,西南夷掸国王献乐及幻人,能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明年元会,作之于庭,安帝与群臣共观,大奇之。禅独离席举手大言日:“昔齐、鲁为夹谷之会,齐作侏儒之乐,仲尼诛之。又曰:‘放郑声,远佞人。’帝王之庭,不宜设夷狄之技。”尚书陈忠劾奏禅日:“古者合欢之乐舞于堂,四夷之乐陈于门,故《诗》云‘以《雅》以《南》,《株》《任》《朱离》’。今掸国越流沙,逾县度,万里贡献,非郑、卫之声,佞人之比,而禅廷讪朝政,请劾禅下狱。”有诏勿收,左转为玄菟候城障尉,诏敢不之官上妻子从者名禅既行朝廷多讼之会北匈奴入辽东追拜禅辽东太守胡惮其威强退还数百里禅不加兵,但使吏卒往晓慰之,单于随使还郡。禅于学行礼,为说道义以感化之。单于怀服,遗以胡中珍货而去。

及邓骘诛废,禅以故吏免。复为车骑将军阎显长史。顺帝即位,迁司隶校尉。明年,卒于官。子澄,有清名,官至汉中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诏/敢不之官/上妻子从者名/禅既行/朝廷多讼之/会北匈奴入辽东/追拜禅辽东太守/胡惮其威强/退还数百里/
B.诏/敢不之官/上妻子/从者名/禅既行朝廷多讼之/会北匈奴入辽东/追拜禅辽东太守/胡惮其威强退/还数百里/
C.诏敢不之官/上妻子/从者名禅/既行/朝廷多讼之/会北匈奴入/辽东追拜禅/辽东太守胡/惮其威强/退还数百里/
D.诏敢不之官/上妻子从者名/禅既行朝廷/多讼之/会北匈奴入/辽东追拜禅/辽东太守胡/惮其威强/退还数百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功曹,古代官名,亦称功曹史,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要负责考察记录官员业绩,也属于较低级别的官吏。
B.汉中,古地名,指位于今陕西省南部和湖北省西北部,汉水流贯的区域。有“汉家发祥地”的美誉。
C.左冯翊:行政区划名,汉时与京兆尹、右扶风并称三辅,也指官职,职权相当于左丞相。
D.玄菟,是汉武帝灭卫氏朝鲜之后,在其地设立的一个郡,与乐浪郡、临屯郡和真番郡合称“汉四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禅祖籍是巴郡安汉,他最早是做本地郡里的功曹吏,重视善恶的奖惩,郡里人都很敬畏他,他被下面人举荐,做州里的治中从事。
B.陈禅特别有名声,后来他做了汉中太守。到汉中时蛮夷反叛,因为蛮夷一向都听闻过他的名声,竟然因此而立即归顺降服。
C.陈禅勇于劝谏皇帝,他引述齐、鲁夹谷之会时孔子据礼仪规矩斩杀有辱诸侯的侏儒,提出放弃奢靡的郑国音乐、远离奸佞之人的观点加以讽谏。
D.陈禅善于感化他人。在他担任辽东太守后,对于胡人,他先派吏卒去晓谕慰劳,并教单于行礼,被陈禅用道义感化的单于送胡地珍宝来馈赠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至,笞掠无算,五毒毕加,禅神意自若,辞对无变,事遂散释。
(2)明年元会,作之于庭,安帝与群臣共观,大奇之。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人也,赵将廉颇之后也。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陉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曾祖父褒,成、哀间为右将军;祖父丹,王莽时为大司马庸部牧,皆有名前世。范父遭丧乱,客死于蜀汉,范遂流寓西州。西州平,归乡里。年十五,辞母西迎父丧。蜀郡太守张穆,丹之故吏,乃重资送范,范无所受,与客步负丧归葭萌。载船触石破没,范抱持棺柩,遂俱沉溺,众伤其义,钩求得之,疗救仅免于死。穆闻,复驰遣使持前资物追范,范又固辞。归葬服竟,诣京师受业,事博士薛汉。永平初,陇西太守邓融备礼谒范为功曹,会融为州所举案,范知事谴难解,欲以权相济,乃托病求去,融不达其意,大恨之。范于是东至洛阳,变名姓,求代廷尉狱卒。居无几,融果征下狱,范遂得卫侍左右,尽心勤劳。融怪其貌类范而殊不意,乃谓曰:“卿何似我故功曹邪?”范诃之曰:“君困厄瞀乱邪!”语遂绝。融系出因病,范随而养视,及死,竟不言,身自将车送丧致南阳,葬毕乃去。
后辟公府,会薛汉坐楚王事诛,故人门生莫敢视,范独往收敛之。吏以闻,显宗大怒,召范入,诘责曰:“薛汉与楚王同谋,交乱天下,范公府掾,不与朝廷同心,而反收敛罪人,何也?”范叩头曰:“臣无状愚戆,以为汉等皆已伏诛,不胜师资之情,罪当万坐。”帝怒稍解,因贳之。由是显名。
举茂才,数月,再迁为云中太守。会匈奴大入塞,烽火日通。故事,虏入过五千人,移书傍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
缚两炬,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蓐食,晨往赴之,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辚藉,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肃宗崩,范奔赴敬陵。时庐江郡掾严麟奉章吊国,俱会于路。麟乘小车,涂深马死,不能自进,范见而愍然,命从骑下马与之。不告而去。麟事毕,不知马所归,乃缘踪访之。或谓麟曰:“故蜀郡太守廉叔度,好周人穷急,今奔国丧,独单是耳。”麟亦素闻范名,以为然,即牵马造门,谢而归之。世伏其好义。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廉范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陉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
B.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陉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
C.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陉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
D.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陉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 西安古称,汉朝以后对都城辖域的称谓,所辖范围相当于都城及其附近地区。
B.服竟: 指服丧期满。旧制,长辈或平辈亲属死去后,要在一定时期内守孝表示哀悼。
C.廷尉: 古代官职名,掌管全国的军事、战争。王莽篡权时改称士﹐东汉时复称廷尉。
D.匈奴: 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也称胡,战国时游牧于燕、赵、秦以北的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廉范少有孝行,远赴西州迎丧。其父客死他乡,十五岁时,在运回父亲灵柩途中,发生了船触石沉没的意外,如果没有人及时相救,他就淹死水中。
B.廉范不忘师恩,冒死安葬薛汉。他的老师薛汉因楚王的事情而株连被杀,薛汉的故旧门生没有人敢去探看,只有廉范不顾危险,安葬了老师的尸体。
C.廉范不畏强敌,军事才能很高。他在担任云中太守时,突遇匈奴进犯,他没有退缩也没有按惯例求援,巧妙迷惑敌人,最终获取了这次战斗的胜利。
D.廉范周人穷急,获得一致好评。他曾经在奔赴肃宗国丧的路上,把自己骑行的马匹送给一位不相识的官员,连姓名也不曾留下,时人对他评价很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融怪其貌类范而殊不意,乃谓曰:“卿何似我故功曹邪?”
(2)麟亦素闻范名,以为然,即牵马造门,谢而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