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第4段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一步步推进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11-25 03:20: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畅叙情 幽:幽深内藏。
B.人之相与    夫:助词,引起下文。
C.终于尽 期:期望,希望。
D.不能之于怀  喻:明白。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每览昔人兴感由 ②倚歌而和
B.①当其欣所遇 ②月出东山之上
C.①犹不能不之兴怀 ②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①录所述 ②孰能讥之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序。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于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语段内容突出了书序的一般特点。
B.本文一开头就呈现出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其中包含着人怎样在人世中度过自己的一生的态度,由此引发感慨,可谓入题自然。
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情怀说明了一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
D.“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见解独到,这正是本文作者立意的高远之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

(二)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赤壁赋》)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茂林竹 ②况短随化
B.①所以游目骋怀 ②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①知一死生为虚诞 ②一世之雄也
D.①及其所既倦 ②此非孟德困于周郎者乎
【小题2】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①不能之于怀 喻:比喻 ②犹不能不以之怀  兴:引起
B.① 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伴侣    ②正襟坐而问客曰 危:危险。
C.①虽舍万殊 趣:取向 ②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这篇文章
D.①其致也 一:一样   ②望美人兮天一方 美人:美貌的女子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都包含词类活用的一组是 (    )
A.①齐彭殇为妄作 ②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B.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C.①西望夏口 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D.①况修短随化 ②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小题4】请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兰亭集序》)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
(3)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论语》)
(4)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

同类题5

阅读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文字,完成各题。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可乐也。

夫人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陈迹,犹不能不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可乐也 信:相信
B.虽舍万殊   趣:同“取”
C.终于尽 期:至、及
D.修短随化 修短:长短,这里指寿命的长短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当其欣所遇/而君幸赵王
B.犹不能不之兴怀/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已陈迹/谁大王为此计者
D.夫人相与/耳得而为声
【小题3】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
B.选文第二段,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D.文章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