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选项中,对于相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新诗是五四以后才出现的、用白话写作、继承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但摆脱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适合表达现代人思想情感的新体诗歌。
B.报告文学脱胎于新闻,但又不同于新闻,它强调文学性,要求作者对所涉及的事件和人物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
C.《兰亭集序》中所引用的“死生亦大矣”出自《庄子·德充符》。
D.《诗经》中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15国风,全是民间歌谣,《氓》属于“卫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03-22 09:35: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各项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收录作者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说十四篇。其中包括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还有其后发表的《孔乙己》、《药》、《阿Q正传》、《祝福》、《伤逝》等著名小说。
B.《红楼梦》中凤姐在协理宁国府时,威重令行,办事条分缕析。她喝命打了未到的迎送亲客的人二十板子。众人这才知道凤姐的厉害,不敢偷闲,每个人做事都兢兢业业。
C.《雷雨》将前后三十年的旧中国家庭和社会的许多矛盾冲突集中在一个初夏的上午到当夜两点的时间内,在周家和鲁家两处展开。作者苦心经营,巧作安排,合情合理。
D.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中丹麦王子哈姆雷特被塑造成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剧作浓墨重彩地表达了一位企图单枪匹马重整乾坤的年轻理想主义者的迷惘、痛苦和悲怆。
同类题2
下列各项中,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长沙》的上片以 “看” 为领字,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极致纯粹、层次分明、广阔高远、生机勃发的秋景图。
B.《想北平》中,作者联系自己丰富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将北京和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 ‘历史的都城’” 相比较,从城市的整体结构、建筑格局、环境气氛、生活情趣等方面,历数北京的好处。
C.《获得教养的途径》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劝说人们研读经典,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从而散心消遣,获得慰藉,完善自我修养。
D.《江南的冬景》第7段中,作者为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挥毫泼墨,借助想象的力量,在不经意的点染之间,一幅情调悠闲的水墨画就呈现在读者面前。
同类题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
B.骈体文注重辞采,句法整齐,多用典故,讲究声律,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是全盛时代,《滕王阁序》就是那时期的著作。
C.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庄子》,现存共33篇,分为内、外、杂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
D.表,就是“奏表”,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古代给君王的上书有不同名称,刘勰《文心雕龙》中写道“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同类题4
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出自《论语》。《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专集,与《诗》《书》《礼》《易》《春秋》合称“六艺”。
B.桑丘·潘沙、拉斯蒂涅、弗罗洛是依次出现在世界文学名著《堂吉诃德》《高老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文学形象。这些名著的作者依次为塞万提斯、巴尔扎克、狄更斯。
C.“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对《红楼梦》创作甘苦的自我感叹。《红楼梦》以“情重愈斟情”的感伤和“忽喇喇似大厦倾”的末世感提高了它的艺术容量。
D.“青衫不逢湓浦客,红袖漫插曹纲手”这两句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典故,“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这副对联盛赞的人物是柳宗元。
同类题5
下列对文学名著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对王熙凤描写的笔墨不下于宝、黛、钗,她是贾琏之妻,有着出众的才干和权术,《协理宁国府》就表现了她非凡的治家本领。
B.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最具代表的现实主义大师,其代表作《高老头》中的面条商高老头、江洋大盗伏脱冷及穷大学生拉斯蒂涅都个性鲜明。
C.《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的代表作,不少地方取材于作者亲历的生活,但作者并没有采用“纪实”的方法,而是把它们都“化用”了,使小说成为充满创新的艺术品。
D.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莱特》中,英国王子哈姆莱特被塑造成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剧作浓墨重彩地表达了一位企图单枪匹马重整乾坤的年轻理想主义者的迷惘、痛苦和悲怆。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