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坐其次 其次:曲水的岸边
B.放浪形骸之外 放浪:任性不羁,放荡,放纵
C.况修短随化 随化:听任安排
D.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这篇文章
【小题2】下列语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及其所之既倦
A.仰观宇宙之大B.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C.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小题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作者看来,生命的长短存灭,全然取决于自己是否积极的人生态度,虽然最终殊途同归,但仍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
B.文中举了或“静”或“躁”两种人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接着感慨人生短暂,“情随事迁”,感情基调转入低沉。
C.作者感慨庄子的生死观是虚妄之词,尽管悲叹人事变迁无常却依然表现出超越生死的理性思考,表现了对短暂生命的珍惜。
D.本文以抒情、议论为主,引出的是“死生”这一人生最重大问题,句法骈散兼行而以整句为主,洒脱流畅音韵和谐。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20 05:02: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感慨之矣 系:附着
B.虽舍万殊 趣:取向
C.终于尽  期:注定
D.虽无丝竹管弦之  盛:繁盛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引为流觞曲水②亦足畅叙幽情③夫人相与 ④犹不能不以兴怀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相同
B.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不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修:高。
B.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次:旁边。
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至、及。
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得到,取得。
【小题2】下列句子不属于直接表现作者悲喜之情的一项是 ( )
A.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B.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D.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一句,笔锋一转,变为抒情、议论,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
B.“及其所之既倦”一句是说人生的快乐是极有限的,待快乐得到满足时,就会感觉兴味索然。
C.“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彻底否定了老庄齐生死的观点,树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
D.作者认为古今“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这是十分可悲的事情,后世人读到这个集子也会有同感。

同类题3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各句加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或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随着)
B.况短随化,终期于尽(高,长)
C.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趋向,取向 )
D.之所欣,俯仰之间(奔向)
【小题2】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是( )
①岂不痛哉 ②死生亦大矣 ③当其欣于所遇 ④则与斗卮酒
A.①感叹句②感叹句③宾语前置句④陈述句
B.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
C.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陈述句④宾语前置句
D.①感叹句②反问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
【小题3】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译文)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译文)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
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
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译文)、原来所感到欣慰的事,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小题4】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义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
A.后来读到这个集子的人,也会对其中的作品产生同样的感慨。
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
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
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

同类题4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文后题目。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取诸怀抱  或:有的人
B.或因寄所托  因:随着
C.向之所欣    向:向来
D.录其所述    录:记录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B.及其所之既倦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D.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小题3】下列对选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写了两种人:一个是喜欢“静”的人,一个是喜欢“躁”的人。两者性格乃至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人生观上没有相通之处。
B.选文第二段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感慨人生无常的同时,“录其所述”并为之作序,目的在于引起“后之览者”的感慨和共鸣,以至能够理解作者心中的感触。
C.文章写景、叙事、抒情完美融合,抒发情感的句子更是字字珠玑,今人常借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如“不知老之将至”“情随事迁”。
D.文章借快乐年华易逝的感叹,借生命长短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感叹,借古人“死生亦大矣”的感慨,引出作者对人生的痛惜,充分肯定了“死生之大”的观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确信)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
B.终期于尽(期限) 向之所欣(原先)
C.临文嗟悼(面对)   列坐其次 (次序)
D.及其所之既倦(到,往)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抒发)
【小题2】下列句式特点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俯察品类之盛
C.亦将有感于斯文
D.当其欣于所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兰亭集序》是作者为他和名士们在山阴县兰亭举行聚会所写的诗而作的序,是一篇诗序。
B.首段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和事由,以“修禊”之事为名,以享视听之乐为实。
C.二、三段由快乐转悲伤,抒发了作者由兰亭聚会引发的人生盛事不常而流年易逝的感慨,作者肯定了庄子的生死观,阐述了“死生亦大矣”这一基本观点
D.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叙事、写景、议论和抒情相结合。感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语言清新自然,简洁雅致。
【小题4】将第一卷中文言文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