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乐不思蜀

司马文王①与禅②宴,为之作故蜀技③,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郤正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⑤,乃心西悲,无日不思。’”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注) ①司马文王:指司马昭。②禅:指蜀王刘禅,刘备之子。③蜀技:四川的歌舞。④郤正:刘禅旧臣,与刘禅一起被迁送到洛阳。⑤陇、蜀:都指四川。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思蜀否?(很)
B.泣而答(应当)
C.王复问(正巧)
D.如尊命(假使)
【小题2】比较以下三句,解释各句加点的“乃”字。
①人之无情,何至于是邪? 乃 :________
心西悲,无日不思。 乃 :________
③何似郤正语邪? 乃:________
【小题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两个“为之”。
为之作故蜀技  为之:________
②旁人皆为之感怆 为之:________
【小题4】翻译“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一句。
【小题5】写出文中除“乐不思蜀”之外的一个成语。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23 08:01: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自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选自《三国志》卷三十六《关羽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B.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C.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D.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隋初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明清则专称知府。
B.“假节钺”是规格极高的君王授权方式,拥有了“假节钺”的权利,除不可斩杀持节将领以外,可以随意斩杀触犯军令的士卒,还可以代替君主出征。
C.华夏,也称“夏”、“诸夏”,是古代周王朝的自称 。古籍中将“华”、“夏”作为中原,称四方为“夷蛮戎狄”。
D.江陵,又名荆州城。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部,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粤,古称“七省通衢”。
【小题3】下列与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备任平原相时期,重用关羽,任命他为别部司马,分管属下士兵,还单独与他同床共寝,情同兄弟。
B.关羽率领军队在樊城攻打曹仁,威震中原地区,众人认为应迁离许都,避开关羽的威胁。
C.司马宣王、蒋济建议曹操利用孙权与关羽的矛盾,借助孙权的力量解除樊城之围,曹操听从了他们的建议。
D.关羽久攻不下、军队溃散,最终被孙权的大将所杀,都是因为糜芳、士仁的叛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2)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基,字伯舆,东莱曲城人也。少孤,与叔父翁居。翁抚养甚笃,基亦以孝称。年十七,郡召为吏,非其好也,遂去,入琅邪界游学。黄初中,察孝廉,除郎中。是时青土初定,刺史王凌特表请基为别驾,凌复请还。顷之,司徒王朗辟基,凌不遣。朗书劾州曰:“凡家臣之良,则升于公辅,公臣之良,则入于王职,是故古者侯伯有贡士之礼。今州取宿卫之臣,留秘阁之吏,所希闻也。”凌犹不遣。凌流称青土,盖亦由基协和之辅也。明帝盛修宫室,百姓劳瘁。基上疏曰:“臣闻古人以水喻民,曰‘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昔汉有天下,至孝文时唯有同姓诸侯,而贾谊忧之曰:‘置火积薪之下而寝其上,因谓之安也。’今寇贼未殄猛将拥兵检之则无以应敌久之则难以遗后当盛明之世不务以除患,若子孙不竞社稷之忧也。使贾谊复起,必深切于曩时矣。”

王肃著诸经传解及论定朝仪,改易郑玄旧说,而基据持玄义,常与抗衡。大将军曹爽请为从事中郎,出为安丰太守。郡接吴寇,为政清严有威惠,明设防备,敌不敢犯,加讨寇将军。昊尝大发众集建业,扬声驶入攻扬州。基曰:“昔孙权再至合肥,全琮出庐江,朱然寇襄阳,皆无功而还。今陆逊等已死,而权年老,内无贤嗣,中无谋主。权自出则惧内衅卒起,痈疽发溃;遣将则旧将已尽,新将来信。此不过欲补定支党,还自保护耳。”后权竟不能出。时曹爽专柄,风化陵迟,基著《时要论》以切世事。以疾征还,起家为河南尹,未拜,爽伏诛,基尝为爽官属,随例罢。景元二年,基薨,追赠司空,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寇贼未殄/猛将拥兵/检之/则无以应敌/久之/则难以遗后/当盛明之世/不务以除/患若子孙不竞/社稷之忧也/
B.今寇贼未殄/猛将拥兵检之/则无以应敌/久之则难以遗/后当盛明之世/不务以除/患若子孙不竟/社稷之忧也/
C.今寇贼未殄/猛将拥兵/检之则无以应敌/久之则难以遗后/当盛明之世/不务以除患/若子孙不竞/社稷之忧也/
D.今寇贼未殄/猛将拥兵检之/则无以应敌/久之则难以遗/后当盛明之世/不务以除患/若子孙不竞/社稷之忧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琅邪:山东省东南沿海地区的古老地名,历史上曾有琅邪邑(县)、琅琊国、琅琊郡等。
B.别驾:官名,汉代设置,州刺使的佐吏。刺史出巡边境时,别乘驿车随行,故称。
C.辟:征辟,汉代选官制度。征指皇帝下诏聘召,辟指公卿或州郡征调某人为掾属。
D.起家:就是“起于家”。“白手起家”指“创立事业”,文中“起家”指“布衣出身,接受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基为官耿介,深受他人赏识。司徒王朗多次征召他不去,但他因辅佐王凌有功得到了青州士人的称赞。
B.王基体恤百姓,敢于谏言。魏明帝大兴土木使百姓劳苦,对此,他深感担忧,上书引用贾谊的话加以规劝。
C.王基刚正不阿,蔑视权贵。曹爽专制,导致国内风气败坏,他不畏强权,撰《时要论》加以讥讽。
D.王基有远见,擅长军事分析。东吴声称要攻打扬州,他认为孙权必定不会出兵。最后孙权果然没有出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改易郑玄旧说,而基据持玄义,常与抗衡。
(2)权自出则惧内衅卒起,痈疽发溃;遣将则旧将已尽,新将未信。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靖字文休,汝南平舆人。少与从弟劭俱知名,并有人伦臧否之称,而私情不协。劭为郡功曹,排摈靖不得齿叙,以马磨自给。颍川刘翊为汝南太守,乃举靖计吏,察孝廉,除尚书郎,典选举。灵帝崩,董卓秉政,以汉阳周毖为吏部尚书,与靖共谋议,进退天下之士,沙汰秽浊,显拔幽滞。拜尚书韩馥为冀州牧,陈留孔估为豫州刺史,而迁靖巴郡太守,不就,补御史中丞。馥等到官,各举兵还向京都,欲以诛卓。卓怒毖曰:“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查负!”叱毖令出,于外斩之。靖惧诛,奔仙。仙卒,依扬州刺史陈林。秭死,会稽太守王朗素与靖有旧,故往保焉。靖收恤亲里,经纪振赡,出于仁厚。孙策东渡江,皆走交州以避其难,靖身坐崖边,先载附从,疏亲悉发,乃从后去,当时见者莫不叹息。既至交肚,交肚太守士燮厚加敬待。陈国袁徽以寄寓交州,徽与尚书令荀或书曰:“许文休英才伟士,智略足以计事。自流宕已来,与群士相随,每有患急,常先人后己,与九族中外同其饥寒流。其纪纲同类,仁恕恻隐,皆有效事,不能复一二陈之斗。”后刘璋遂使使招靖,靖来入蜀。璋以靖为巴郡、广汉太守。南阳宋仲子于荆州与蜀郡太守王商书曰:“文休倜傥瑰玮,有当世之具,足下当以为指南。”建安十六年,转在蜀郡。十九年,先主克蜀,以靖为左将军长史,先主为汉中王,靖为太傅。及即尊号,策靖曰:“朕获奉洪业,君临万国,夙宵惶惶,惧不能绥。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其敬敷五教,在宽。君其勖哉!秉德无怠,称朕意焉。”靖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章武二年卒。

(选自《三国志·许麋孙简伊秦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查负
B.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查负
C.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查负
D.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查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弟,旧时以姑母、姨母或舅父的儿子中比自己年轻者为从弟。
B.孝廉,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孝,指孝悌之人;廉,指廉洁之士。
C.足下,古代常用于下对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D.五品,即“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规范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靖年少成名,却遭排斥。他善于评判人物,受人称赞,但与从弟不协,受到排挤,生活艰辛。
B.许靖仁义宽厚,慷慨善施。他以仁厚之心对待他人,收养抚恤亲族乡邻,经常照料并接济他们。
C.许靖临危不乱,先人后己。避难交州时,他让随从及亲属先走,自己最后离开,在场的人莫不赞叹。
D.许靖奇伟不凡,才干盖世。刘备攻克蜀地后,接受南阳人宋仲子的举荐,任命许靖为左将军长史。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进退天下之士,沙汰秽浊,显拔幽滞。
(2)君其勖哉!秉德无怠,称朕意焉。
(3)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全姚长。后迂山阴令,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然节,镇江陵。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郃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赤乌五年,征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将数千人,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质为忠继援。时然所督兵将先四出,不暇收合,乃将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忠战不利,质等皆退。九年,复征杻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权深忿之。然临行上疏曰:“马茂小子,敢负恩养。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遣使拜然为左大司马。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复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
(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卒,权然节   假:借助
B.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    要遮:拦截
C.归义马茂怀奸,觉 诛:杀死
D.气候分明,内行修洁 气候:气度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
B.“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朱然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D.《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个部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然多次征战,屡立战功。他曾平定山贼,讨伐关羽,两次征讨祖中,尤其镇守江陵时,以少敌多,迫使魏将张郃等人无功而返,他也由此声名远播。
B.朱然指挥作战,常有奇策。第一次征讨柤中面对不利局势时,率领八百人突然袭击;第二次征柤中时,又率领军队夜间出击。两次征战都取得了胜利。
C.朱然面临险境,英勇无畏。江陵之战时,敌军箭如雨下,将士们都惊恐失色,朱然却镇定自若,毫无惧意,激励士卒,并趁机攻破了敌军两个军营。
D.朱然深受赏识,无人能比。他先后担任山阴令、昭武将军、左大司马等官职,孙权对他恩遇有加,他去世时孙权素服举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迂山阴令,督五县。
(2)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圣王,所以潜处重闱之内而知万里之情,垂拱衽席之上,明照八极之际者,任贤之功也。陛下以至德淑姿,统承皇业,宜率身履道,恭奉神器,旌贤表善,以康庶政。自顷年以来,朝列纷错,真伪相贸,上下空任,文武旷位,外无山岳之镇,内无拾遗之臣,佞谀之徒拊翼天飞,干弄朝威,盗窃荣利,而忠良排坠,信臣被害。是以正士摧方,而庸臣苟媚,先意承旨,各希时趣,人执反理之评,士吐诡道之论,遂使清流变浊,忠臣结舌。陛下处九天之上,隐百重之室,言出风靡,令行景从,亲洽宠媚之臣,日闻顺意之辞,将谓此辈实贤,而天下已平也。臣心所不安,敢不以闻。
臣闻兴国之君乐闻其过,荒乱之主乐闻其誉;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誉日损而祸至是以古之人君揖让以进贤虚己以求过譬天位于乘奔以虎尾为警戒。至于陛下,严刑法以禁直辞,黜善士以逆谏臣,眩耀毁誉之实,沈沦近习之言。昔高宗思佐,梦寐得贤,而陛下求之如忘,忽之如遗。故常侍王蕃忠恪在公,才任辅弼,以醉酒之间加之大戮。近鸿胪葛奚,先帝旧臣,偶有逆迕,昏醉之言耳,三爵之后,礼所不讳,陛下猥发雷霆,谓之轻慢,饮之醇酒,中毒陨命。自是之后,海内悼心,朝臣失图,仕者以退为幸,居者以出为福,诚非所以保光洪绪,熙隆道化也。
——《三国志·吴书二十》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处重闱之内 潜:秘密的,偷偷地
B.言出风靡,令行从     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C.昔高宗思,梦寐得贤   佐:辅佐,辅佐之才
D.非所以保光洪绪,熙隆道化也   诚:确实、实在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能体现君主圣明的一组是
①垂拱衽席之上,明照八极之际者 ②恭奉神器,旌贤表善,以康庶政
③外无山岳之镇,内无拾遗之臣 ④譬天位于乘奔,以虎尾为警戒
⑤严刑法以禁直辞,黜善士以逆谏臣    ⑥仕者以退为幸,居者以出为福
A.②③⑥B.③④⑤C.①⑤⑥D.①②④
【小题3】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以古之人君/揖让以进贤/虚己以求过/譬天位/于乘奔/以虎尾为警戒。
B.是以古之人君/揖让以进贤/虚己以求/过譬天位/于乘奔/以虎尾为警戒。
C.是以古之人君/揖让以进/贤虚己以求/过譬天位/于乘奔以虎尾为警戒。
D.是以古之人君/揖让以进贤/虚己以求过/譬天位于乘奔/以虎尾为警戒。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慨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臣子的身份向皇上进言,以古之人君,揖让以进贤,虚己以求过为论据,劝谏皇上明辨忠奸,发扬大业、兴隆道德教化。
B.本文言辞犀利,直接批评陛下加重刑罚以杜绝直言率语,废黜善人以拒绝谏诤的贤臣,不明毁谤赞誉的实质,沉沦迷恋宠臣的花言巧语。
C.文章举例说从前殷高宗原常侍王蕃忠诚恭敬,奉国为公,才能优异,却在他酒醉之时施以极刑,借以说明不辨忠臣对国家的危害。
D.作者担心皇上身处最高位置,居于深宫,亲近那些献媚取宠的小臣,每天听到的是阿谀之词,恐怕还会认为这帮人真的贤明,而天下也已经太平了。所以冒死进谏,表现了一位忠臣对国家的强烈责任感!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佞谀之徒拊翼天飞,干弄朝威,盗窃荣利。
(2)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誉日损而祸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