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乃“民”字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
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至则见亲任,专典机密,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固辞不受。
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告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告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安用科法为!”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常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 
(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则见亲任,专典机密 见:受到,被
B.权怒,收嘉系狱 系:关押,拘捕
C.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舍:免罪,释放
D.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过:拜访,看望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以”意义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权尝责仪以不言事B.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D.王好战,请以战喻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业,伟大的功业,这里指帝业。“孙权承摄大业”指孙权在兄长孙策去世后掌管江东。
B.拜,授予某种官职。古代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还有辟、除、选等,表示提拔可以用擢。
C.侯,古代的一种爵位。古代爵位一般有公、侯、伯、子、男五等,都亭侯是侯爵中较低的一种。
D.素棺,指白色的棺材,古人下葬时都使用棺椁,是仪遗言用素棺,表明了他的节俭。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仪,字子羽,北海国营陵县人,本姓“氏”,因为北海国国相孔融嘲笑他心中无百姓,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为“是”。
B.中书典校郎吕壹诬告刁嘉诽谤诋毁国家政事,孙权大为震怒,把刁嘉抓进了监狱,是仪坚持正直回答讯问,最终刁嘉获释。
C.是仪作为王傅,忠心耿耿,动辄规谏劝止;对上勤勉,对他人恭敬;不经营自家产业,不受人恩惠,所居房子刚够自家居住。
D.是仪经常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事,无所是非”,是仪解释说不想干扰孙权。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
(2)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
(3)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常服,务从省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03 07:48: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先是时,颍川戏志才,筹画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为司空军祭酒。

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

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诸将欲乘胜遂攻之,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太祖曰:“善。”乃南征。军至西平,谭、尚果争冀州。谭为尚军所败,走保平原,遣辛毗乞降。太祖还救之,遂从定邺。

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谥曰贞侯。子奕嗣。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注)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卷十四》)

(注)巴丘,今岳阳楼一带,赤壁之战中曹军进退必经之地。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
B.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
C.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
D.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
【小题2】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丝竹管弦,乐器的总称。用竹制成的是管乐器,如洞箫;用丝制成弦的是弦乐器,如箜篌。丝竹管弦也可用来指代音乐。
B.初阳岁,指冬至以后,立春以前。初七及下九,指七月七和每月的十九日。既望,指农历十六。古代做禊事,三国魏以后定于三月三。
C.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癸丑”“壬戌”“至和”都属于干支纪年法。
D.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根据文稿编的文集,也常保留“某”的字样。如“临川王某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嘉初到袁绍麾下,感觉才能难以施展。后来去见太祖,以其不凡的见识而受到太祖的器重。郭嘉也认定曹操是能治乱世之人。
B.郭嘉被太祖推荐为司空军祭酒,从此随从太祖征伐,遇事能够作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多献良策,谋功甚高。
C.郭嘉忠于王事,鞠躬尽瘁,积劳成疾,太祖派使者前来探望,可惜错过了最后见面的机会,这使太祖在郭嘉英年早逝后感到十分伤感。
D.郭嘉不但是多谋善断的军师,更是太祖本人的知己,太祖甚感满意,以至赤壁一战失败后,尚追念郭嘉,叹惜其人不存。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荀)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为司空军祭酒。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
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恐青、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太祖遂行,至易,嘉言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大破之,尚及兄熙走辽东。
嘉深通算略,达于事情。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乃表曰:“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则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谥曰贞侯。子奕嗣。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四·郭嘉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B.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C.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D.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文中指曹操,曹丕称帝后追尊其父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B.军祭酒:汉晋时期军中负责出征时飨宴士卒或酹酒祭神的属官。
C.冀:冀州,《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其中冀州为九州之首。
D.薨:古时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嘉知人善鉴,慧眼识主。他没有选择袁绍,经荀彧引荐,与曹操共论天下大事后认为曹操才是自己要侍奉的君主,并且为他屡立战功。
B.郭嘉洞察时机,料事如神。在吕布退兵坚守,曹操想退兵之际,他劝服曹操一鼓作气,急攻吕布;孙策最终也如他所料,死于匹夫之手。
C.郭嘉心思缜密,能谋擅断。太祖准备远征袁尚和乌丸,部下多人担心刘表会派遣刘备偷袭许昌,郭嘉缜密分析,消除了太祖顾虑。
D.郭嘉遇事通达,君臣相知。他病重时曹操曾多次亲自问候;他去世之后,曹操评价郭嘉是最了解自己心意的人才,并对他的事功予以高度肯定。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宗预字德艳,南阳安众人也。建安中,随张飞入蜀。
建兴初,丞相亮以为主簿,迁参军右中郎将。及亮卒,吴虑魏或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万人,一欲以为救援,二欲以事分割也。蜀闻之,亦益永安之守,以防非常。预将命使吴,孙权问预曰:“东之与西,譬犹一家,而闻西更增白帝之守,何也?”预对曰:“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权大笑,嘉其抗直,甚爱待之,见敬亚于邓芝、费祎。迁为侍中,徙尚书。
延熙十年,为屯骑校尉。时车骑将军邓芝自江州还,来朝,谓预曰:“礼,六十不服戎,而卿甫受兵,何也?”预答曰:“卿七十不还兵,我六十何为不受邪?”芝性骄傲,自大将军费祎等皆避下之,而预独不为屈。预复东聘吴,孙权捉预手,涕泣而别曰:“君每衔命结二国之好。今君年长,孤亦衰老,恐不复相见!”遗预大珠一斛,乃还。迁后将军,督永安,就拜征西大将军,赐爵关内侯。
(节选自《三国志,宗预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
B.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
C.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
D.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
【小题2】对下面带点的虚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孙权捉预手,涕泣而别曰②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③俱不足以相问也 ④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预多次出使东吴,他说话直率的特点受到孙权的喜爱,他受孙权尊敬的程度仅次于邓芝和费祎,为维护吴蜀两国的友好关系,立下了汗马功劳。
B.诸葛亮去世之后,吴国在吴蜀边境的巴丘增加了1万人的军队,蜀国听说后也加强了永安的防守,孙强问起此事时,宗预做了非常巧妙的回答。
C.宗预老当益壮,按照周礼,六十岁就不再带兵打仗,而他却在六十岁时就接受了带兵的任务,这引起了车骑将军邓芝的不满,向他提出质询。
D.吴蜀两国是既对立又联合的关系,因而宗预多次受聘到吴国任职,使吴主孙权非常喜欢他,在他最后一次离开吴国时,孙权含泪相送,还赠送给他许多珍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芝性骄傲,自大将军费祎等皆避下之,而预独不为屈
(2)君每衔命结二国之好。今君年长,孤亦衰老,恐不复相见!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放,字子弃,涿郡人。汉广阳顺王子西乡侯宏后也。历郡纲纪,举孝廉。遭世大乱,时渔阳王松据其土,放往依之。太祖克冀州,放说松曰:“往者董卓作逆,英雄并起,阻兵擅命,人自封殖,惟曹公能拔拯危乱,翼戴天子,奉辞伐罪,所向必克。以二袁之强,守则淮南冰消,战则官渡大败;乘胜席卷,将清河朔,威刑既合,大势以见。速至者渐福,后服者先亡,此乃不俟终日驰骛之时也。昔黥布弃南面之尊,仗剑归汉,诚识废兴之理,审去就之分也。将军宜投身委命,厚自结纳。”松然之。会太祖讨衰潭于南皮,以书招松,松举雍奴、泉州、安次以附之。放为松答太祖书,其文甚丽。太祖既善之,又闻其说,由是遂辟放。建安十年,与松俱至。太祖大悦,谓放曰:“昔班彪依窦融而有河西之功,今一何相似也!”乃以放参司空军事,历主簿记室,出为郃阳、祋祤、赞令。
魏国既建,与太原孙资俱为秘书郎。明帝即位,尤见宠任,同加散骑常侍;进放爵西乡侯,资乐阳亭侯。太和末,吴遣将周贺浮海诣辽东,招诱公孙渊。帝欲邀讨之,朝议多以为不可。惟资决行策,果大破之。近爵左乡侯。放善为书檄,三祖诏命有所招喻,多放所为。青龙初,孙权与诸葛亮连和,欲惧出为寇。边候得权书,放乃改易其辞,往往换其本文而傅合之,与征东将军满宠,若欲归化,封以示亮。亮腾与吴大将步止骘等,骘等以见权。权惧亮自疑,深自解说。是岁,俱加侍中、光禄大夫。景初二年,辽东平定,以参谋之功,各近爵,封本县,放方城侯,资中都侯。
其年,帝寝疾,欲以燕王宇为大将军,及领军将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共辅政。宇性恭良,陈诚固辞。帝引见放,入卧内,问曰:“燕王正尔为?” 放对曰:“燕王实自知不堪大任故耳。”帝曰:“曹爽可代宇不?”放因赞成之。又深陈宜速召太尉司马宣王,以纲维皇室。帝纳其言,即以黄纸授放作诏。放既出,帝意复变,诏止宣王勿使来。寻更见放曰:“我自召太尉,而曹肇等反使吾止之,几败吾事!”命更为诏,帝独召爽与放惧受诏命,遂免宇、献、肇、朗官。太尉亦至,登床受诏,然后帝崩,齐王即位。以放决定大谋,增邑三百,放并前千一百。嘉平二年,放薨,谥曰敬侯,予正嗣。
【小题1】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此乃不俟终日驰骛之时也
B.长太息以掩涕兮    大势以见
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放为松答太祖书,其文甚丽
D.放善为书檄 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B.天子,古时臣民对于帝王的称呼。历代帝王一直鼓吹自己是“君权神授”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帝王为天子。
C.檄,指檄文,古代文书、文告的一种。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现在也指战斗性强的批判和声讨文章。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不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攻克冀州后刘放劝说王松审时度势,并学习黥布放下虚荣,趁早依附曹操以免最后被消灭。
B.刘放擅长起草书信檄文,皇帝诏书中有关招抚的谕旨,大多是刘放所写,刘放因此得到皇帝信任而不断被加官进爵,直至被封为方城侯。
C.刘放曾经篡改孙权的书信,并设计把书信传给了诸葛亮,以致孙权担心诸葛亮怀疑自己,因而不得不详细加以解释。
D.魏明帝卧病不起,刘放极力推荐太尉司马宣王来维护皇室,最终得到明帝许可。明帝死后,刘放因此功劳而被再次加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黥布弃南面之尊,仗剑归汉,诚识废兴之理,审去就之分也。
(2)太祖既善之,又闻其说,由是遂辟放。
(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为中书侍郎。秦王坚行至尚书,以文案不治,免左丞程卓官,以王猛代之。

猛日亲幸用事,宗亲勋旧多之,姑臧侯樊世,本氐豪,谓猛曰:“吾辈耕之,君食之邪?”猛曰:“非徒使君耕之,又将使君炊之!”世大怒曰:“要当悬汝头于长安城门;不然,吾不处世!”猛白坚,坚曰:“必杀此老氐,然后百寮可肃。”会世入言事,与猛争论坚前,世欲起击猛,坚怒,斩之。于是群臣见猛皆屏息。

八月,以猛为中书令,京兆尹。光禄大夫强德,太后之弟也,酗酒豪横,掠人财货,为百姓患。猛下车收德,奏未及报,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二十余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有法也!” 

秦丞相猛至长安,复加都督中外诸军事。猛辞曰:“元相之重,复总督戎机,以伊、吕、萧、邓之贤,尚不能兼,况臣猛之无似!”章三上,秦王坚不许。

猛为相,刚明清肃,善恶著白,劝农桑,练习军旅。由是国富兵强,战无不克,秦国大治。

建元十一年六月,猛寝疾,秦王坚亲为之祈宗庙。猛疾少瘳,上疏曰:“臣闻报德莫如尽言,谨以垂没之命,窃献遗款。伏惟陛下,威烈振乎八荒,声教光乎六合。夫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是以古先哲王,知功业之不易,战战兢兢,如临深谷。伏惟陛下,追踪前圣,天下幸甚。”坚览之悲恸。七月,坚亲至猛第视疾,访以后事。猛曰:“晋虽僻处江南,然正朔相承,上下安和,臣没之后,愿勿以晋为图。鲜卑、西羌,我之仇敌,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言终而卒。坚比敛,三临哭,谓太子宏曰:“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邪,何夺吾景略之速也?”葬之如汉霍光故事。   

(选自《三国志》、《资治通鉴》,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亲勋旧多之 疾:憎恶
B.善恶著白,劝农桑  课:征税
C.猛日亲幸用事 用事:当权
D.葬之如汉霍光故事 故事:旧例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猛白坚   作《师说》贻之
B.与猛争论坚前 冰,水为之而寒
C.权豪贵戚杀戮刑免二十余人  客有吹洞箫
D.吾始今知天下有法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尚书:文中指尚书省,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
B.领:文中指兼职,与官员任职相关。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拜”“除”“辟” “致仕”“乞骸骨”等。
C.社稷:本是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后用“社稷”来借指国家。
D.下车:是古代作殉葬用的粗陋的木制车。初即位或到任也称为“下车”,源于《礼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七月,坚亲至猛第视疾,访以后事。
(2)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邪,何夺吾景略之速也?
(3)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小题5】王猛病中给秦王苻坚进献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