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昶字文舒,少知名。文帝在东宫,昶为太子文学。文帝践阼,徙散骑侍郎,为洛阳典农。时都畿树木成林,昶斫开荒莱,勤劝百姓,垦田特多。明帝即位,加扬烈将军,赐爵关内侯。昶虽在外任,心存朝廷,以为魏承秦、汉之弊,法制苛碎,不大改国典以准先王之风,而望治化复兴,不可得也。乃著《治论》,略依古制而合于时务者二十余篇,又著《兵书》十余篇,言奇正之用。
正始中,转在徐州,假节都督荆、豫诸军事。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阳三百余里诸军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 乃表徙治新野,习水军于二州,广农垦殖,仓谷盈积。
嘉平初,奏博问大臣得失。昶陈治略五事:其一,祟道笃学,抑绝浮华,使国子入太学而修庠序;其二,用考试,考试犹准绳也,未有舍准绳而意正曲直,废黜陟而空论能否也;其三,令居官者久于其职,有治绩则就增位赐爵;其四,约官实禄,励以廉耻,不使与百姓争利;其五,绝侈靡,储谷畜帛,反民于朴。诏书褒赞。因使撰百官考课事。
二年,昶奏:“孙权流放良臣,适庶分争,可乘衅而制吴、蜀。黔、巫、秭归、房陵皆在江北,可袭取也。”乃遣新城太守州泰袭巫、秭归、房陵,荆州刺史王基诣夷陵,昶诣江陵,渡水击之。贼奔南岸,凿七道并来攻。昶使积弩同时俱发,贼大将施绩夜遁入江陵城。昶欲引致平地与合战,乃先遣五军案大道发还,使贼望见以喜之,以所获铠马甲首,驰环城以怒之,设伏兵以待之。绩果追军,与战,克之。绩遁走,斩其将钟离茂、许旻,振旅而还。迁昶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进封京陵侯。甘露四年薨,谥曰穆侯。
(节选自《三国志·王昶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阳三百余里/诸军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
B.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阳三百余里/诸军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
C.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阳三百余里/诸军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
D.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阳三百余里/诸军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建时代太子多居住东宫,所以常用“东宫”称太子。有时东宫又是太后的居所。
B.关内在明清以前多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地方,文中的“关内侯”是一个爵位名。
C.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在夏商周时期又称为庠序。
D.三司在西汉时期是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到魏晋时期依然位居极品。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昶关心朝政,成绩显著。担任洛阳典农,勤恳勉励百姓开垦了很多田土,不在朝廷任职,仍想着朝政,积极提出治国建议。
B.王昶审时度势,治军有方。在徐州任职期间,根据需要请求迁移治所到新野,方便训练水军,又广泛开垦农田,使仓库粮食充盈。
C.王昶见识卓越,深得信任。嘉平初年,他提出崇道笃学、用考试等五条治国建议,受到诏书褒奖,皇帝因此命他拟制考核百官的方案。
D.王昶善于用兵,军功显赫。他利用孙权流放良臣,引发遮庶纷争的机会,挑起吴、蜀矛盾,发动战争并获得成功,被升任征南大将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考试犹准绳也,未有舍准绳而意正曲直,废黜陟而空论能否也。
(2)昶欲引致平地与合战,乃先遣五军案大道发还,使贼望见以喜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16 06:17: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典韦,陈留己吾人也。形貌魁梧,旅力过人,有志节任侠。襄邑刘氏与睢阳李永为雠,韦为报之。永故富春长,备卫甚谨。韦乘车载鸡酒,伪为候者,门开,怀匕首入杀永,徐出。永居近市,一市尽骇。追者数百,莫敢近。行四五里,遇其伴,转战得脱。由是为豪杰所识。 
初平中,张邈举义兵,韦为士,属司马赵宠。牙门旗长大,人莫能胜,韦一手建之,宠异其才力。后属夏侯惇,数斩首有功,拜司马。好酒食,饮啖兼人,每赐食于前,大饮长歠,左右相属,数人益乃供,太祖壮之。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太祖征荆州,至宛,张绣迎降。太祖甚悦,延绣及其将帅,置酒高会。太祖行酒,韦持大斧立后,刃径尺,太祖所至之前,韦辄举斧目之。竟酒,绣及其将帅莫敢仰视。后十余日,绣反,袭太祖营,太祖出战不利,轻骑引去。韦战于门中,贼不得入。兵遂散从他门并入。时韦校尚有十余人,皆殊死战,无不一当十。贼前后至稍多,韦以长戟左右击之,一叉入,辄十余矛摧。左右死伤者略尽。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韦双挟两贼击杀之,余贼不敢前。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贼乃敢前,取其头,传观之。覆军就视其躯。太祖退住舞阴,闻韦死,为流涕,募间取其丧,亲自临哭之,遣归葬襄邑,拜子满为郎中。车驾每过,常祠以中牢。太祖思韦,拜满为司马,引自近。文帝即王位,以满为都尉,赐爵关内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曲韦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为报之 报:报复、报仇
B.宠异其才力  异:对……感到惊讶
C.韦辄兴趣斧目之 目:盯着看
D.车驾每过,常祠以中牢   过:拜访
【小题2】下列选项中对古代知识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司马,古代官职名。马在古代战争中地位重要,因此,司马是重要的主抓军事工作的。
B.太祖,指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年号,如: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
C.中牢,颜师古注:“中牢即少牢,谓羊豕也。”少牢在祭品的规格中低于“太牢”。
D.爵,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通常为人们熟悉的有公、侯、伯、子、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李永的住处靠近集市,典韦杀了他之后,整个集市的人都震惊了。有几百个人追赶典韦,但又不敢靠近。典韦走了四五里,遇到他的伙伴,辗转拼战才得以脱身。
B.他喜好酒食,食量一人顶俩,每次太祖赐他酒食,他总是纵情吃喝,在旁侍候之人相继给他端酒添菜,需要几个人才能供应得上,太祖认为他非常豪壮。
C.太祖征伐荆州,抵达宛城,张绣出城投降。太祖非常高兴,同张绣和他的将领一起设宴庆贺。典韦握着大斧站在太祖背后,直到酒宴结束,张绣和他的将帅都不敢抬头看典韦。
D.太祖退驻到舞阴,听闻典韦战死,痛哭流涕,寻找空隙亲自取回他的尸体,并哀悼,派人将他送回襄邑安葬,任命他的儿子曲满为郎中。曹丕即王位,任命典满为都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韦乘车载鸡酒,伪为候者,门开,怀匕首入杀永,徐出。
(2)左右死伤者略尽。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韦曜字弘嗣,吴郡云阳人也。少好学,能属文,从丞相掾,迁太子中庶子。时蔡颖亦在东宫,性好博弈,太子和以为无益,命曜论之。和废后,为黄门侍郎。孙亮即位,为太史令,撰《吴书》孙休践阼,为博士祭酒。命曜依刘向故事,校定众书。又欲延曜侍讲,而左将军张布近习宠幸,事行多玷,惮曜侍讲儒士,又性精确,惧以古今警戒休意,固争不可。休深恨布,然曜竟止不入。孙皓即位,为侍中,常领左国史。时所在承指数言瑞应。皓以问曜,曜答曰:“此人家筐箧中物耳。”又皓欲为父和作纪,曜执以和不登帝位,宜名为传。如是者非一,渐见责怒。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又于酒后使侍臣难折公卿,以嘲弄侵克、发摘私短以为欢。时有衍过,或误犯皓讳,辄见收缚,至于诛戮。曜以为外相毁伤,内长尤恨,使不济济,非佳事也,故但示难问经义言论而已。皓以为不承用诏命,意不忠尽,遂积前后嫌忿,收曜付狱,是岁凤凰二年也。曜因狱吏上辞曰:“囚昔见古历注所纪载多虚无,在书籍者亦复错谬。因寻控传记考合异同采摭耳目所及以作洞纪事尚未成又见刘熙所作释名时有得失而爵位之事又有非是又作官职训及辩释名各一卷欲表上之,乞垂哀省。”曜冀以此求免,而皓更怪其书之垢,故又以诘曜。而华核连上疏救曜,皓不许,遂诛曜,徒其家零陵。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囚寻按传/记考合异同/采摭耳目所及/以作洞纪/事尚未成/又见刘熙所作释名/时有得失/而爵位之事/又有非是/又作官职训及辩释名各一卷/
B.囚寻按传记/考合异同/采摭耳口所及/以作洞纪/事尚未成/又见刘熙/所作释名时有得失/而爵位之事/又有非是/又作官职训及辩释名各一卷/
C.囚寻按传记/考合异同/采摭耳目所及/以作洞纪/事尚未成/又见刘熙所作释名/时有得失/而爵位之事/又有非是/又作官职训及辩释名各一卷/
D.因寻按传/记考合异同/采摭耳目所及/以作洞纪/事尚未成/又见刘熙/所作释名时有得失/而爵位之事/又有非是/又作官职训及辩释名各一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弈,六博和围棋。前者是古代棋戏的一种,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非常盛行。
B.博士祭酒,汉魏以后学官名。科举考试会试优秀者方可担任,位居于博士之首。
C.经义,“经”指儒家的经典,包括“四书”、“五经”等经书,“义”就是儒家经典的义理。
D.凤凰二年,以年号纪年。古代纪年方法另有星岁纪年、干支纪年、生肖纪年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曜好学能文,深得信任。他曾承太子孙和之意,论说喜爱下棋的蔡颖;孙亮即位,撰《吴书》;孙休登基,依照刘向所创体例,校定各种书籍。
B.书曜忠于朝廷,性情耿直。韦曜任左国史,不承认所谓祥瑞感应,不愿将孙和事定名为“纪”,也没有按照孙皓的要求去侮辱诘责大臣们。
C.韦曜处事明察刚正,得罪权臣昏君。张布担心自己私通宠妾事败露,反对韦曜任侍讲;孙皓认为韦曜不尽忠主上,收捕韦曜投进监狱并最终杀了他。
D.韦曜专心学问,多有著述。他从小便勤奋好学,擅长写文章,做太史令时,撰著《吴书》;在狱中还撰述了《洞纪》《官职训》《辩释名》等书。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虽不悉人口,皆浇灌取尽。
(2)曜冀以此求免,而皓更怪其书之垢,故又以诘曜。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司马芝字子华,少为书生。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

(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释)①太祖:指魏武帝曹操。②菅长:菅县县令。③主簿:官名,主管文书,办理政务。④掾史:县令的属官。⑤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地方的官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遗幸:希望
B.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檄:文书
C.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报:上报
D.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差:派遣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
B.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
C.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
D.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司马芝在菅县任内不畏权势,敢于碰硬,他不顾下属劝阻,坚决征调刘节的门客去当兵,狠狠地打击了豪门大族刘节的势力。
B.刘节把被征召服役的门客藏起来后,郡里让督邮到县里追责,司马芝果断派人快马向太守上报刘节的罪状,显示出卓越的办事才能。
C.司马芝看出刘勋骄狂必遭杀身之祸,为免受牵连,他表面上不得罪刘勋,但暗中渐渐疏远他,最终避免了灾祸。
D.司马芝教育下属,不要因君主能力有限而违反法令,告诫他们违反法令必然招致祸害,所以他的下属都能奉公守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也。年十六丧父,中表愍其孤贫,咸共赠赗,悉辞不受,称财以送终。长八尺,美须眉。与平原华歆、同县邴原相友,俱游学于异国,并敬善陈仲弓。天下大乱,闻公孙度令行于海外,遂与原及平原王烈等至于辽东。度虚馆以候之既往见度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居北示无迁志后渐来从之。太祖为司空,辟宁,度子康绝命不宣。
中国少安,客人皆还,唯宁晏然若将终焉。
黄初四年,诏公卿举独行君子,司徒华歆荐宁。文帝即位,征宁,遂将家属浮海还郡,公孙恭送之南郊,加赠服物。自宁之东也,度、康、恭前后所资遗,皆受而藏诸。既已西渡,尽封还之。诏以宁为太中大夫,固辞不受。
自黄初至于青龙,征命相仍,常以八月赐牛酒。诏书问青州刺史程喜:“宁为守节高乎,审老疾尪顿邪?”喜上言:“宁有族人管贡为州吏,与宁邻比,臣常使经营消息。贡说:‘宁常着皂帽、布襦袴、布裙,随时单复,出入闺庭,能自任杖,不须扶持。四时祠祭,辄自力强,改加衣服,着絮巾、故在辽东所有白布单衣,亲拜馔馈,跪拜成礼。宁少而丧母,不识形象,常特加觞,泫然流涕。又居宅离水七八十步,夏时诣水中澡洒手足,窥于园圃。’臣揆宁前后辞让意,独自以生长潜逸,耆艾智衰,是以栖迟,每执谦退。此宁志行所欲必全,不为守高。”
宁卒,时年八十四。拜子邈郎中,后为博士。初,宁妻先率,知故劝更娶,宁曰:“每省曾子、王骏之言,意常嘉之,岂自遭之而违本心哉?”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第十一》,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度虚馆以候之/既往见/度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居北/示无迁志后渐来从之
B.度虚馆以候之/既往见度/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居北/示无迁志后渐来从之
C.度虚馆以候之/既往见度/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居北/示无迁志/后渐来从之
D.度虚馆以候之/既往见/度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居北/示无迁志/后渐来从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龙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灵兽,属于传统文化中的四象之一,文中“青龙”即是此意。
B.征命指的是皇帝征召的命令。管宁曾写《辞征命上疏》,表达了不愿入朝为官的志向。
C.耆,老;艾,叶苍白,引为“老”。古以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耆艾泛指老年人。
D.博士是学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承,西汉时为太常属官,后世沿袭设置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管宁十六岁时父亲去世,他的表兄弟们同情他孤独贫困的处境,送给他治丧的费用,但他没有接受,而是根据自己的财力为父亲办丧事。
B.中原地区稍稍安定后,当时因为中原地区战乱而逃到辽东客居的人都回去了,只有管宁仍然安闲自在地留在辽东,像要在那里终老一样。
C.自从管宁东渡,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恭等人前前后后给了他很多的资助馈赠,管宁一律没有接受,而是全都封好立马退还给了公孙氏。
D.皇帝曾经下诏书询问青州刺史程喜,管宁不愿做官是守节自高还是因为老病衰弱,程喜认为管宁不是故意矫情以显示自己的高尚。
【小题4】把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荆轲刺秦王》)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烛之武退秦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