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甲)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乙)汤药,未曾废离。
选自《陈情表》
【小题1】从上一段文字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写出相通的字。
【小题2】给加点的字选择读音:终鲜兄弟
A. xiān    B. xiǎn
【小题3】给加点的字选择读音: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A.qī   qiángB.jī   qiángC.qī   qiǎngD.jī   qiǎng
【小题4】请在文中找出两个现在仍有生命力的成语。
【小题5】文中(甲)(乙)两处都有所省略,请根据上下文写出省略的人称代词。
甲: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
【小题6】翻译下列句子。
(1)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07 05:01: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陈情表》节选)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项脊轩志》节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微贱,当侍东宫 猥:辱,自谦之词
B.诏书切峻,责臣慢 逋:逃避
C.已为墙,凡变矣 再:再次
D.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先妣:过世的母亲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供养无主 五十步笑百步
B.州司临门,急星火 虎兕出
C.客逾庖宴     买五人之头函之
D.儿成,则可待乎 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一句中,“刺史”是指州一级的行政长官,“秀才”是指地方推选人才制度的名目之一,可译为“优秀的人才”。
B.甲文突显了三种交错的感情:首先是对晋武帝“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其次是对祖母刘的孝情;最后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
C.“垂髫、束发、弱冠、而立”等都是古代表示年龄称谓的词语,乙文中“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是指作者成童了,束发为髻,开始了轩中的读书生活。
D.乙文中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细节、场景表现人物,寄托情思。如母亲用手指轻叩门扉、嘘寒问暖的场景生动表现了母亲的慈爱与作者的思念之切。
【小题4】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

(选自《明史·归有光传》)

【小题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小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节选自《陈情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蒙国恩,臣洗马。 除:开除B.则刘病日 笃:病重
C.诏书切峻,责臣逋 慢:怠慢D.本图宦达,不名节 矜:自夸
【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但以刘日薄西山”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以供养无主B.臣具以表闻
C.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D.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所陈之情,有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还有对祖母刘氏的孝情等。
B.文章用委婉曲折的语气表明自己并非怀念旧朝、有不事二主之心。
C.作者说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是祖母风烛残年,祖孙二人相依为命。
D.文章层层推进,直截了当,情真意切地陈说了自己不能应命的理由。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2)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同类题3

阅读《陈情表》,完成小题。
①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②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③伏惟圣朝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④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闻。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门衰薄   祚:zuò    福分
B.常在床   蓐:rǔ 草席
C.责臣慢   逋:pū 逃脱
D.不名节   矜:jīn    怜惜
【小题2】下列语句中的“以”字与例句中的“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供养无主
A.臣具表闻
B.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C.但刘日薄西山
D.谨拜表
【小题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A.(祖母)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B.逮奉圣朝,(自己)沐浴清化
C.(皇帝恩遇优厚)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苦衷)不许
【小题4】古人常以委婉说法来表达不便直接说出的意思,产生一种含蓄蕴藉的表达效果。下列选项中的语句都采用了委婉说法的一项是
①慈父见背 ②舅夺母志 ③辞不赴命 ④愿乞终养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小题5】用选文中的词句,将下面一段分析文字补充完整。
从③④两段文字看,李密对自己暂时不能应召赴任作出申述:第一,自己在仕途上“”,无意为旧朝守节;第二,年过九旬的祖母确实无人照顾,自己不应召,留在家中照料,正符合朝廷“”的政策;第三,待自己侍奉祖母享尽天年,仍可“”,为朝廷效力。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陈 情 表

李 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察”“举”都是“考察”“推举”的意思。“孝廉”“秀才”是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科目,前者侧重被举荐者的品行,后者侧重被举荐者的才华。
B.“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后文中的“郡县”指郡县的官员,“州司”“牧伯”是指州里的官员。
C.因太子居东宫,故以“东宫”代指太子。“洗马”指太子的侍从官,官名全称为“太子洗马”。“除”指免除官职,等待重新任命。
D.李密自称“密”,有自谦之意。把被晋灭掉的蜀汉政权称为“伪朝”,把当今晋朝誉为“圣朝”,一贬一褒,表明李密对新朝的忠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密原是亡蜀之臣,对新建立的晋朝有所顾虑,他一再不应诏,违抗皇命,是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想“矜守名节”,做一名隐士。
B.李密为了打动晋武帝,没有直陈其事,而是围绕着“孝情”二字,造成一个感人至深的情境,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和怜悯。
C.李密慈父早亡,母亲改嫁,自幼体弱多病,全赖祖母抚养成人;家门人丁不旺,祖母年老体弱,全靠自己侍奉汤药。
D.李密从年龄比较,说明自己正当年,感恩报国,来日方长;祖母年事已高,风烛瓦霜,瞬息可灭,表明自己先尽孝后尽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1】指出各句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 逮:及,至B.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矜:怜惜
C.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笃:更加D.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薄:迫近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够表达李密动之以情向晋武帝提出辞官的一组是( )
①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②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③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④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⑤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⑥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A.①③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⑥
【小题3】指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A.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B.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C.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D.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