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而遭董卓之难,兴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后孤计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荆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官之后 去:离开
B.董卓之难   值:正赶上
C.兴义兵 举:发动
D.恐己离兵   诚:真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古代王侯自谦之称。曹操当时任丞相,封武平侯,故自称孤。
B.孝廉:汉代开始,地方长官按期向中央推举人才,分孝廉、贤良、方正等科目。
C.僭号:一是指冒用帝王的称号,二是指超越本分的封号。在这里是第二个意思。
D.执事:指管事的人。有时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尊敬对方,可译为“您”。在本文中指管事的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一直以来的志愿是做一个好太守,好好搞政治教化来建立名誉,因此他在济南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却因豪强权贵的嫉恨怕家人受累而辞官。
B.曹操辞官还乡后,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栋书房,准备秋夏时读书,冬春时打猎,曾一度产生老于荒野、断绝与宾客交往的念头。
C.收编了黄巾军的三十多万人后,曹操先后打败了袁绍、袁术和刘表,自己当上了宰相。他认为,作为臣子,显贵至极,这已超过了他原来的愿望。
D.曹操主动提出辞退三县的封地,但绝不放弃兵权。他这样做,既是为子孙打算,考虑到自己放弃了兵权会遭到别人的谋害,又考虑到自己垮台后国家会有颠覆的危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2)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17 07:47: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①张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也。裔至吴数年,流徙匿,孙权未之知也。诸葛亮遣邓芝使昊从权请裔,权许芝遣裔。裔临发,权乃引见,问裔曰:“蜀卓氏寡女,亡奔司马相如,贵土风俗何以乃尔乎?”裔对曰:“愚以卓氏之寡女,犹贤于买臣之妻。”权又谓裔曰:“君还,必用事西朝,终不作田父于闾里也,将何以报我?”裔对曰:“裔负罪而归,将委命有司。若蒙侥幸得全首领,五十八以前父母之年也,自此后大王之赐也。”权言笑欢悦,有器裔之。裔出阁,深悔不能阳愚,即便就船,倍道兼行。权果追之,裔已八永安界数十里,追者不能及。
②既至蜀,亮出驻汉中,裔以射声校尉领留府长史,常称日:“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其明年,北诣亮谘事,送者数百,车乘盈路,裔还书与所亲曰:“近者涉道,昼夜接宾,不得宁息,人自敬丞相长史,男子张君嗣附之,疲倦欲死。”其谈啁流速,皆此类也。
③少与杨恭友善,恭早死,遗孤未数岁。裔迎留,与分屋而居,事恭母如母。恭之子息长大,为之娶妇,买田宅产业,使立门户。抚恤故旧,赡衰宗,行义甚至。
一节选自《三国志.蜀书》
买臣之妻:朱买臣及妻是会稽(属吴越)人。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流徙匿 ②必用事西朝
③有器裔之赡衰宗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若蒙侥幸得全首领B.其明年,北诣亮谘事C.使立门户D.行义甚至
【小题3】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4】推断孙权欣赏张裔哪两点?请概括。
【小题5】分析第③段在刻画人物形象上的作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本名议,世江东大族。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袁术与康有隙(嫌隙,感情上的裂痕),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逊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

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赈济)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时吴、会稽、丹杨多有伏匿,逊陈便宜,乞与募焉。会稽山贼大帅潘临,旧为所在毒害,历年不禽(通“擒”)。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部曲已有二千余人。鄱阳贼帅尤突作乱,复往讨之,拜定威校尉,军屯利浦。

权以兄策女配逊,数访世务,逊建议曰:“方今英雄棋峙,财狼闚望,克敌宁乱,非众不济。而山寇旧恶,依阻深地。夫腹心未平,难以图远,可大部伍,取其精锐。”权纳其策,以为帐下右部督。会丹杨贼帅费栈受曹公印绶,煽动山贼,为作内应,权遣逊讨栈。栈支党多而往兵少,逊乃益施牙幢,分布鼓角,夜潜山谷间,鼓噪而前,应时破散。遂部伍东三郡,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得精卒数万人,宿恶荡除,所过肃清,还屯芜湖。

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权曰:“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逊对曰:“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权曰:“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

吕蒙称疾诣建业,逊往见之,谓曰:“关羽接境,但务北进,未嫌于我,有相闻病,必益无备。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下见至尊,宜好为计。”蒙曰:“羽素勇猛,既难为敌,且已据荆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胆势益盛,未易图也。”蒙至都,权问:“谁可代卿者?”蒙对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若用之,当令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权乃召逊,拜偏将车、右部督,代蒙。

(选自《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小题1】对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为之纲纪门户 朝廷B.宿恶荡除 保留的
C.若逊复式以乱圣听  诽谤D.但务北进,未于我  嫌弃
【小题2】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①逊开仓谷振贫民 ②而吾捕蛇独存
B.①山寇旧恶,依阻深地   ②人无信,不知其可也
C.①逊益施牙幢,分布鼓角 ②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①非羽忌,无复是过   ②径造庐访成,视成蓄,掩口胡卢而笑
【小题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孙权知人善任是陆逊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B.吕蒙在陆逊的成长过程中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C.关羽并不清楚吕蒙、陆逊的计策和谋略。
D.吕蒙并不十分同意陆逊对关羽的分析,希望陆逊不要急于求成。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
(2)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贾诩字文和,武威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之,谓诩有良、平之奇。以疾病去官,遇叛敌,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勿杀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颖,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敌。叛敌果不敢害,与而送之。诩实非段颖外孙,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后李傕等与诩议,欲迎天子营中,诩曰:“不可。挟天子,非义也。”傕不听。或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诩曰:“吾受国恩,不可背。卿自行,我不能也。”
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司徒赵温为傕嫌,欲杀之。诩谓傕曰:“此乃天子大臣,卿奈何害之?”傕乃止。文帝④即位,以诩为太尉。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取材于《后汉书》《三国志》)
(注)①良、平:指汉代张良、陈平。②傕:音jué,用于人名。③天子:指汉献帝。④文帝:指魏文帝。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汉阳阎忠之 异:诧异
B.遇叛敌    道:在路上
C.与而送之  盟:盟誓,结盟
D.吾受国恩,不可背  义:坚守道义
【小题2】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欲迎天子置之营中
A.而两狼并驱如故   《狼》
B.览物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
C.何陋有   《陋室铭》
D.策不以其道 《马说》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诩年轻时并不出名,只有阎忠认为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才华。
B.贾诩是段颖的外孙,而段颖当时很有威名,因此叛敌不敢加害贾诩。
C.李傕等人与贾诩商议,想要挟持天子,但贾诩不同意这种做法。
D.魏文帝即位后,贾诩官至太尉,七十七岁时死去,谥号为肃侯。
【小题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
(2)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则字文师,扶风武功人也。少以学行闻,举孝廉茂才,辟公府,皆不就。起家为酒泉太守,转安定、武都,所在有威名。太祖征张鲁,过其郡,见则悦之,使为军导。鲁破,则绥定下辩诸氏,通河西道,徙为金城太守。是时丧乱之后,吏民流散饥穷,户口损耗,则抚循之甚谨。外招怀羌胡,得其牛羊,以养贫老。与民分粮而食,旬日之间,流民皆归,得数千家。乃明为禁令,有干犯者辄戮,其从教者必赏。亲自教民耕种,其岁大丰收,由是归附者日多。

征拜侍中,与董昭同僚。昭常枕则膝卧,推下之,曰:“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也。”初,则及临淄侯植闻魏氏代汉,皆发服悲哭,文帝闻植如此,而不闻则也。帝在洛阳,尝从容言曰:“吾应天而禅,而闻有哭者,何也?”则谓为见问,须髯悉张,欲正论以对。侍中傅巽掐则日:“不谓卿也。”于是乃止。文帝问则日:“前破酒泉、张掖,西域通使,敦煌献径寸大珠,可复求市益得不?”则对曰:“若陛下化治中国,德流沙漠,即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帝默然。后则从行猎,槎桎注拔,失鹿,帝大怒,踞胡床拔刀,悉收督吏,将斩之。则稽首曰:“臣闻古之圣王不以禽兽害人,今陛下方隆唐尧之化,而以猎戏多杀群吏,愚臣以为不可。敢以死请!”帝曰:“卿,直臣也。”遂皆赦之。然以此见惮。黄初四年,左迁东平相。未至,道病薨,谥曰刚侯。

(选自《三国志》)

注槎桎(chá zhì):拦截野兽的围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以学行闻  学问品行
B.公府,皆不就  躲避
C.求而得之,不贵也  值得
D.德流沙漠  指西域
【小题2】魏文帝称苏则:“直臣也。”以下句子中能表现苏则“直”的一组是( )
①乃明为禁令,有干犯者辄戮   ②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也。
③须髯悉张,欲正论以对 ④求而得之,不足贵也。
⑤悉收督吏,将斩之 ⑥然以此见惮
A.①③⑤B.④⑤⑥C.①②⑥D.②③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则年轻时曾谢绝了朝廷的征召,后来由平民出任酒泉太守,几经调任,所在之处都传颂他的威名。
B.苏则很有管理才能,他体恤百姓,安抚异族,赏罚分明。他还亲自教导百姓耕种,使他们丰衣足食,颇有政绩。
C.苏则反对魏氏废汉自立,面对魏文帝的指责,他非常紧张,想用正当的理由辩解,后被别人阻止。
D.苏则为人正直,无论对朝臣还是对帝王,他都表现出鲜明的爱憎。因而,他的谥号为刚侯。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干犯者辄戮,其从教者必赏。
(2)吾应天而禅,而闻有哭者,何也?
(3)太祖征张鲁,过其郡,见则悦之,使为军导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肃字子雍。年十八,从宋忠读《太玄》,而更为之解。黄初中,为散骑黄门侍郎。太和四年,大司马曹真征蜀,肃上疏曰:“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阪峻滑众逼而不展粮县而难继实行军者之大忌也”于是遂罢。

帝尝问曰:“汉桓帝时,白马令李云上书言:‘帝者,谛也。是帝欲不谛。’当何得不死?”肃对曰:“但为言失逆顺之节。原其本意,皆欲尽心,念存补国。且帝者之威,过于雷霆,杀一匹夫,无异蝼蚁。宽而宥之,可以示容受切言,广德宇于天下。故臣以为杀之未必为是也。”帝又问:“司马迁以受刑之故,内怀隐切,著《史记》非贬孝武,令人切齿。”对曰:“司马迁记事,不虚美,不隐恶。汉武帝闻其述《史记》,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于今此两纪有录无书。后遭李陵事,遂下迁蚕室。此为隐切在孝武,而不在于史迁也。”

正始元年,出为广平太守。公事征还,拜议郎。时大将军曹爽专权,任用何晏、邓飏等。肃论及时政,正色曰:“此辈即弘恭、石显之属,复称说邪!”爽闻之,戒何晏等曰:“当共慎之!公卿已比诸君前世恶人矣。”时有二鱼长尺,集于武库之屋,有司以为吉祥。肃曰:“鱼生于渊而亢于屋,介鳞之物失其所也。边将其殆有弃甲之变乎?”其后果有东关之败。嘉平六年,白气经天,大将军司马景王问肃其故,肃答曰:“此蚩尤之旗也,东南其有乱乎?君若修己以安百姓,则天下乐安者归德,唱乱者先亡矣。”明年春,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反,景王谓肃曰:“安国宁主,其术焉在?”肃曰:“昔关羽率荆州之众,降于禁于汉滨,遂有北向争天下之志。后孙权袭取其将士家属,羽士众一旦瓦解。今淮南将士父母妻子皆在内州,但急往御卫,使不得前,必有关羽土崩之势矣。”景王与之,遂破俭、钦。甘露元年薨,追赠卫将军,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注)①宋忠:东汉末年大儒。②弘恭、石显:西汉奸臣。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阪峻滑/众逼而不展粮/县而难继实/行军者之大忌也/
B.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阪峻滑/众逼而不展/粮县而难继/实行军者之大忌也/
C.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阪/峻滑众逼而不展/粮县而难继/实行军者之大忌也/
D.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阪峻滑/众逼而不展粮/县而难继实/行军者之大忌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和四年” 中“太和”是年号。文中的“黄初”“ 正始”都是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年号纪年法是我国古代纪年法之一。
B.“出为广平太守” 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而“拜议郎”的 “拜”表示授予官职。
C.《史记》是纪传体通史,《三国志》也是纪传体史书。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是我国古代史书的常见体例。
D.追赠,指加封死者官职、勋位或称号;而“谥号”是古时帝王死后,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肃主张为政者修德以治国。他认为,对谋反的淮南将士的亲属应施以恩德,派军队守护。
B.王肃不随意附和皇帝的心意。皇帝认为李云应该被处死,但王肃认为李云忠心进谏,不宜被杀;针对汉武帝和司马迁谁是谁非的问题,王肃也持有和皇帝不同的观点。
C.王肃为人正直,令奸臣畏惧。曹爽专权,任用何晏等人,王肃谈及时政,认为何晏等人就是弘恭、石显那一类的奸臣,这使曹爽告诫何晏等人要小心谨慎。
D.王肃常有不同于他人的见解,且敢于直言。曹真征讨蜀国时,王肃认为粮草难以为继,不宜征讨;鱼出现在武库的屋顶上,王肃认为是边将有弃甲之变的凶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
(2)君若修己以安百姓,则天下乐安者归德,唱乱者先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