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冯奉世字子明,上党潞人也,徙杜陵。至武帝末,奉世以良家子选为。本始中,从掌击匈奴。军罢,复为郎。

是时,西域诸国新辑,汉方善遇,欲以安之,选可使外国者。前将军韩增举奉世以卫候使持送大宛诸国客。至伊脩城,都尉宋将言莎车与旁国共攻杀没所蜜莎率证万年,并杀汉使者奚充国。莎车遣使扬言北道诸国已属匈奴矣,于是攻劫南道,与歃盟畔汉。奉世与其副严昌计,以为不亟击之则莎车日强,其势难制,必危西域。遂以节谕告诸国王,因发其兵,南北道合万五千人进击莎车,攻拔其城。莎车王自杀,传其首诣长安。诸国悉平,威振西域。宣帝召见韩增,曰:“贺将军所举得其人。”

永光二年秋,陇西羌乡姐旁种反,诏召奉世等人入议。是时,四方饥谨,朝廷方以为忧,而遭羌变。奉世曰:“羌虏近在境内背畔,不以时诛,亡以威制远蛮。臣愿帅师讨之。”

于是遣奉世将万二千人骑,到陇西,分屯三处。奉世具上地形部众多少之计,愿益三万六千人乃足以决事。书奏,天子大为发兵六万除人,拜太常弋阳候任千秋为奋武将军以助焉。奉世上言:“愿得其众,不须烦大将。”十月兵毕至陇西十一月并进羌唐大破斩首数千级馀皆走出塞。

明年二月,奉世还京师,更为左将军,光禄勋如故。其后录功拜爵,下诏曰:“羌虏桀黠,贼害吏民。左将军光禄勋奉世前将兵征讨,斩首八千馀级,卤马、牛、羊以万数。赐奉世爵关内候,食邑五百户,黄金六十斤。”

后岁馀,奉世病卒。居爪牙官前后十年,为折冲宿将,功名次赵充国。

(节选自《汉书·冯奉世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十月/兵毕至陇西/十一月/并进/羌虏大破/斩首数千级/馀皆走出塞
B.十月/兵毕至陇西/十一月/并进羌虏大破/斩首数千级馀/皆走出塞
C.十月兵毕至/陇西十一月并进/羌虏大破/斩首数千级/馀皆走出塞
D.十月/兵毕至/陇西十一月并进/羌虏大破/斩首数千级馀/皆走出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官名,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宿卫宫廷,参与谋议,备顾问差遣。东汉时于光禄勋下设五官、左右中郎将署,主管诸中郎、侍郎、郎中,实为储备官吏人才的机构。
B.节:符节,凡持有节的使者,就代表重臣亲临,可行使权力。如持节分封诸侯、持节出使外国及持节签约议和等。
C.歃:歃血,古代订盟时表示信誓的一种仪式。古代举行会盟时饮牲畜的血或者在嘴唇上涂上牲畜的血,以表示诚意。
D.羌: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部族,从秦汉时便屡见于史书中,五胡十六国之际更是成立一方政权,参与中原的军政角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莎车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攻杀了汉朝任命的莎车王,背叛汉朝。冯奉世当机立断,在莎车国力量强大起来之前平定了这场叛乱。
B.宣帝对冯奉世的表现很满意,所以向举荐冯奉世的前将军韩增表示祝贺。
C.永光二年秋天,陇西郡羌族全部反叛。尽管当时朝廷正为天下饥荒而忧虑,冯奉世还是建议朝廷出兵平定叛乱。
D.冯奉世任武将官职前后有十年,是杀敌报国的老将,曾被封为左将军、关内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西域诸国新辑,汉方善遇,欲以安之,选可使外国者。
(2)奉世具上地形部众多少之计,愿益三万六千人乃足以决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08 08:44: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武兄弟五人,皆为郡吏,郡县敬惮之。武弟显家有市籍,租常不入,县数负其课。市啬夫求商捕辱显家,显怒,欲以吏事商。武曰:“以吾家租赋徭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久之,太仆王音举武贤良方正,迁扬州刺史。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及武为刺史,行部录囚徒,有所举以属郡。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所决。武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武闻之,终不扬其恶。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庐江。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武每奏事至京师,圣未尝不造门谢恩。

武为刺史,行部必先即学官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以为常。

初,武为郡吏时,事太守何寿。寿知武有宰相器,以其同姓故厚之。后寿为大司农,其兄子为庐江长史。时武奏事在邸,寿兄子在长安,寿为具召武弟显及故人杨覆众等,酒酣,见其兄子,曰:“此子扬州长史,材能驽下,未尝省见。”显等甚惭,退以谓武,武曰:“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不可有所私问。”显、覆众强之,不得已召见,赐卮酒。岁中,庐江太守举之。其守法见惮如此。

武为人仁厚,好进士,奖称人之善。为楚内史厚龚胜、龚舍,在沛郡厚唐林、唐尊,及为公卿,荐之朝廷。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注)①啬夫求商,名叫求商的乡官。②行部,汉制,刺史常于八月巡视部属,考察刑政,称为行部。③学官,学舍,学校。④二千石,郎将或太守的另称。⑤方伯,一方诸侯之长,泛指地方长官。
【小题1】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以吏事商   中:中伤。B.得,庐江 系:拘囚。
C.寿兄子在长安 适:前往。D.然朋党   疾:憎恨。
【小题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县负其课     而公子亲存之
B.耕者皆欲耕王之野 毁武朝廷
C.行部必先学官见诸生  项伯入见沛公
D.先为科例防请托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卫王宫
【小题3】下列对文中划线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以吾家租赋徭役不为众先
因为我们家在租赋徭役方面没有作为众人的表率
B.武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
何武派从事考察得到他的罪过, 戴圣害怕了, 自己请求免官。
C.此子扬州长史,材能驽下,未尝省见
这个儿子是扬州辖区的长史,才能低下,不曾问候见面。
D.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
要铲除官吏,先订立规则条例防止因私请求托付
【小题4】下面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够直接表明何武正直无私的一项是( )
①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
②武闻之,终不扬其恶。
③自是后,圣惭服。
④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
⑤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
⑥好进士,奖称人之善。
A.①②⑤B.②③⑤C.③④⑥D.①④⑥
【小题5】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武的弟弟何显因不按规定交赋税而受到小官吏求商查处,何武制止了何显要报复求商的做法。
B.九江太守戴圣仗自己名气,曾经轻视何武,何武查得其罪,他自请免官;后来他又诽谤何武,何武仍然公正处理他儿子犯法的事。
C.何寿有恩于何武,且身为高官,想让何武提拔他兄长的儿子,何武虽然召见了何寿兄长的儿子,但后来才让庐江太守按照规定推荐了此人。
D.何武能够推荐选拔人才,在用人上坚持严格标准;想要任命官吏,先订立规则条文以杜绝谋私行为。
【小题6】用斜划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盆成括仕于齐孟子曰死矣盆成括无何盆成括见杀门人问曰夫子何以知其将见杀曰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

(《孟子•尽心下》)

同类题2

阅读下列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卜式传
①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
②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③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节选自《汉书》,有删改)
【链接材料】
子卿足下:
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1];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2],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节选自《答苏武书》3,有删改)
【注释】
1 鲸鲵:比喻惨遭杀戮的人。2曹沫不死三败之辱: 曹沫,春秋鲁国人,前681年(鲁庄公十三年),齐桓公伐鲁,庄公请和,会盟于柯(今山东省东阿县西南),曹沫以匕首劫持桓公,迫使他全部归还战争中侵占的鲁国土地。3《答苏武书》:相传苏武归汉后,曾致书李陵,望其归汉,李陵作《答苏武书》回复。
【小题1】请在括号内填写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①苟,子何欲(_______)   ②上过其羊所,善之(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布衣草履而牧羊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B.上以式朴忠 以勇气闻于诸侯
C.拜为齐相 皆为陛下所成就
D.何故见冤?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小题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小题4】卜式提出“贤者宜死节”的观点,即宁可牺牲生命也要忠于理想,坚守节操;而李陵则认为“然陵不死,有所为也”,即个人不在乎一时的荣辱得失,为了完成心中最终的目标,可以忍辱负重。你更倾向于哪种人生选择?请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小题1】选文《苏武传》选自史书《_____________》。
【小题2】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副有罪,当相。____________
(2)苏君,律前汉归匈奴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会论虞常,欲此时降武   材施教
B.空身膏草野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三矢赐庄宗
C.单于愈益欲降  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单于愈益欲降之,幽武   度我至军中,公
【小题4】下列句子中不存在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不顾恩义,畔主背亲。B.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
C.夙遭闵凶。D.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小题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2)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小题6】选文第一段表现出苏武怎样的品质?请结合文意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陵字少卿,少为侍中建章监。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甚得名誉。武帝以为有广之风,使八百骑,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还,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①以备胡。
天汉二年,贰师②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③.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上曰:“吾发军多,毋骑予女。”陵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而许之。诏陵:“至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上,徘徊观虏,即所见,从浞野侯赵破奴故道抵受降城④休士,因骑置以闻。”
陵于是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至浚稽山止营,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军居两山间陵引士出营外为陈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陵且战且引,南行数日,抵山谷中。连战,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辇,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陵曰:“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始军出时,关东群盗妻子徙边者随军为卒妻妇,大匿车中。陵搜得,皆剑斩之。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单于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矢且尽。单于大喜,四面射,矢如雨下。
汉军南行,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车去。抵山入峡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大息曰:“兵败,死矣!”军吏或曰:“将军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后求道径还归,如浞野侯为虏所得,后亡还,天子客遇之,况于将军乎!”陵曰:“公止!吾不死,非壮士也。”于是尽斩旌旗,及珍宝埋地中,陵叹曰:“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夜半时,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单于壮陵,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卫律为丁灵王,皆贵用事。卫律者,父本长水胡人,律生长汉,善协律都尉李延年,延年荐言律使匈奴。使还,会延年家收,律惧并诛,亡还降匈奴。匈奴爱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 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选自《汉书•李陵传》,有删改)
(注)①酒泉、张掖:地名。②贰师:即贰师将军李广利,武帝所宠爱的李夫人的哥哥,武帝遣其伐大宛,因大宛境内有贰师城,故号为贰师将军。无功而还。后因其兄李延年犯罪被诛,害怕连坐而降匈奴。③辎(zī)重:粮草。④受降城:为接受匈奴左大都尉投降而筑的一座城池,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使八百骑,深入匈奴二千余里   将:将士
B.上而许之 壮:认为……强盛
C.徘徊观虏,即所见   亡:通“无”,没有
D.关东群盗妻子徙边者随军为卒妻妇   妻子:妻子女儿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军居两山间/陵引士出营外/为陈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
B.军居两山间/陵引士出营外为陈/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
C.军居两山间/陵引士出营外为陈/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
D.军居两山间/陵引士出营外为陈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李陵年青时曾得到皇帝赏识,接受重任,深入匈奴二千余里。皇帝下诏李陵到龙勒水后,立即查看敌情,如果没有发现敌情,就到受降城休整士兵,并置马把情况报告朝廷。
B.李陵希望自己能独当一面,为国效力。当汉武帝要给他增派军队时,他却提出只要率领五千步兵出征,想以少胜多牵制单于的兵力,汉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C.李陵军队死伤惨重,没有武器和匈奴继续作战,李陵在夜里率众突围,韩延年战死,李陵被迫投降,他的部下逃回塞内的仅有四百多人。
D.李陵和卫律都投降了匈奴,分别被封为右校王、丁灵王,成了掌权的贵族。卫律深受单于的宠爱,侍奉单于左右。李陵住在外面,遇到大事才召入计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课内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
②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
③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少学律令,喜为吏,武帝末以待诏入钱赏官,补侍郎谒者。后补左冯翊二百石卒史,使领郡钱谷计。簿书正,以廉称,察补河东均输长,复察廉为河南太守丞。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
自武帝末,用法深。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上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会宣帝即位,在民间时知百姓苦吏急也,闻霸持法平,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称平。守丞相长史,坐公卿大议廷中,知长信少府夏侯胜非议诏书大不敬,霸阿从不举劾,皆下廷尉,系狱当死。霸因从胜受《尚书》狱中,再逾冬,积三岁乃出,语在《胜传》。胜出,复为谏大夫,又口荐霸于上,擢扬州刺史。
三岁,宣帝下诏曰:“制诏御史:其以贤良高第扬州刺史霸为颍川太守,秩比二千石居,官赐车盖,特高一丈,以章有德。”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征守京兆尹,秩二千石。坐发民治驰道,不先闻,又发骑士诣北,军马不适士,劾乏军兴,连贬秩。后有诏归颍川太守,前后八年,郡中愈治。天子以霸治行终长者,下诏称扬曰:“颍川太守霸,宣布诏令百姓向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可谓贤人君子矣。赐爵关内侯。”后征霸为太子太傅,迁御史大夫。
(选自《汉书·循吏列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布诏令/百姓向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可谓贤人君子矣
B.宣布诏令/百姓向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可谓贤人君子矣
C.宣布诏令/百姓向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可谓贤人君子矣
D.宣布诏令/百姓向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可谓贤人君子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确立于汉代,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B.《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修的“大经大法”。
C.“二千石”,汉制以俸禄多少作为职官等级的标志,这里的“二千石”指的是官级。汉代常以“二千石”作为郡守的代称。
D.“坐”,秦丞相李斯所编启蒙识字课本《苍颉篇》释曰:“坐,罪也。”后由此义派生出“连坐”一词,就有了“株连”的意思,这里就是指“株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霸善于观察,思维敏捷,足智多谋,为人温和善良又能谦让,同时他还通晓法律,善于驾驭众人。
B.黄霸和夏侯胜曾一同被治罪,囚禁在牢狱之中,黄霸在狱中跟随夏侯胜学习《尚书》。后来夏侯胜重新担任谏大夫,在皇上面前口头推荐了黄霸。
C.汉宣帝时,黄霸在朝廷处理疑难案件,再次以公平著称。后来被提拔做扬州刺史,他加强教化工作,大得民心,社会安定天下第一。
D.黄霸善于治理郡县,为官清廉,外宽内明,文治有方,政绩突出,后世将黄霸作为“循吏”的代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
(2)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上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