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汉兴之初,反秦之敝,与民休息,凡事简易,禁罔疏阔,而相国萧、曹以宽厚清静为天下帅,民作“画一”之歌。孝惠垂拱,高后女主,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至于文、景,遂移风易俗。是时,循吏如河南守吴公、蜀守文翁之属,皆谨身帅先,居以廉平,不至于严,而民从化。
孝武之世,外攘四夷,内改法度,民用凋敝,奸轨不禁。时少能以化治称者,惟江都相董仲舒、内史公孙弘、倪宽,居官可纪。三人皆儒者,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天子器之。仲舒数谢病去,弘、宽至三公。
孝昭幼冲,霍光秉政,承奢侈师旅之后,海内虚耗,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至于始元、元凤之间,匈奴乡化,百姓益富,举贤良文学,问民所疾苦,于是罢酒榷而议盐铁矣。
及至孝宣,由仄陋而登至尊,兴于闾阎,知民事之艰难。自霍光薨后始躬万机,厉精为治,五日一听事,自丞相已下各奉职而进。及拜刺史守相,辄亲见问,观其所由,退而考察所行以质其言,有名实不相应,必知其所以然。常称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以为太守,吏民之本也。数变易则下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服从其教化。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厉,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若赵广汉、韩延寿、尹翁归、严延年、张敞之属,皆称其位,然任刑罚,或抵罪诛。王成、黄霸、朱邑、龚遂、郑弘、召信臣等,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生有荣号,死见奉祀,此廪廪庶几德让君子之遗风矣。
(取材于《汉书•循吏传》)
注释:①榷:专营,专卖。②二千石:汉代内自九卿、郎将,外至郡守、尉,俸禄皆为二千石。后因称郎将、郡守、知府为“二千石”。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秦之敝    敝:陋俗
B.外攘四夷    攘:驱除
C.于是罢酒榷而议盐铁矣 罢:废除
D.退而考察所行以质其言 质:验证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天下晏然 必知其所以然
B.不至于严,而民从化  自丞相已下各奉职而进
C.通于世务    兴于闾阎
D.以经术润饰吏事 辄以玺书勉厉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事简易,禁罔疏阔
凡事都从简而行,禁例法规也大为放宽
B.承奢侈师旅之后,海内虚耗
此时正值长年征战之后,四海之内消耗很大
C.至于始元、元凤之间,匈奴乡化
到了始元、元凤年间,匈奴回到故乡
D.以为太守,吏民之本也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 
②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生有荣号,死见奉祀。
【小题5】“循吏”之名最早见于《史记》,后为史书所沿用。请根据本文内容,解说“循吏”
一词。
【小题6】孝宣时,良吏多的原因是什么?促成良吏多的具体措施是什么?请概括作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10 11:02: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题。

⑴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陵始降时,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予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律知武终不可胁,单于 ( ) 
大窖中,绝不饮食 ( )
③加以老母保宫 ( )
④自已死久矣   ( )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羝乳得归     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B.①久自苦如此   ②泣下沾襟,其衰也
C.①大臣亡罪夷灭数十家   ②今者项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D.①子为父死,亡恨 ②岂敢盘桓,有希冀
E.①陛下春秋高 ②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①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②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小题4】根据文意,概述李陵劝降苏武的几点理由。
【小题5】文章在叙述卫律劝降失败后,为何还详写李陵劝降苏武的片断?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勃,沛人。其先卷人也,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以吹箫给丧事。高祖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赐食邑怀德。以将军从高祖击燕王臧荼,赐爵列侯,食绛八千二百八十户。以将军从高帝击韩王信于代,为太尉。燕王卢绾反,勃以相国代樊哙将,击下蓟。最从高帝得相国一人,丞相二人,将军、二千各三人;别破军二,下城三,定郡五、县七十九,得丞相、大将各一人。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勃既定燕而归,高帝已崩矣,以列侯事惠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十年,高后崩。勃与丞相平、朱虚侯章共诛诸吕。迎立代王,是为孝文皇帝。文帝即位,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邑万户。居十余月,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厌之,则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岁余,陈丞相平卒,上复用勃为相。十余月,上曰:“前日吾诏列侯就国,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乃免相就国。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初,勃之益封,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勃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勃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安知狱吏之贵也!”勃复就国,孝文十一年曰武侯。
(选自《汉书·卷四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B.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C.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D.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古代指升官。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表示升官的词语还有擢、拜、除、署等。
B.石,古代的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也是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C.薨,指诸侯死。古人讳言“死”,以专称代替,天子死叫崩,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
D.谥,是中国古代帝王或高官死后,朝廷根据其平生功过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如“文”“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周勃出身贫寒,生活艰辛。他祖先是卷县人,后迁徙到沛郡,以编织竹器为生,常在别人家的丧事上吹箫以养家糊口。
B.周勃南征北战,军功赫赫。他追随刘邦起兵反秦,入关灭秦,还定三秦,先后平定燕王臧荼、韩王信等叛乱,所向披靡。
C.周勃木讷刚强,质朴敦厚。汉高祖据此认为可把大事托付给他。他不喜欢文辞,召见儒生说客时不行主宾之礼,说话直白。
D.周勃位高权重,仕途顺利。他以军功受封绛侯,历任太尉、丞相,深受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等多位皇帝的倚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日吾诏列侯就国,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
(2)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日:“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起舞,歌日:“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已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常惠后至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武留匈奴几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节选《汉书·李广苏建传》)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者大喜,如惠语以单于   让:责备
B.拜为典属国,中二千石 秩:有条理
C.霍光其奏,免武官 寝:搁置不理
D.以武著节老臣,令朔望,   朝:入朝
【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足下还归,扬名匈奴 青,取之于蓝,而青
B.陵泣下数行,与武决 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C.不降,还,乃为典属国  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D.武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    而蔺相如徒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日:“武等实在。”
B.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
C.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
D.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
【小题4】下列对文段中人物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在匈奴和汉达成和议后,汉廷寻求苏武等人,还撒谎说苏武已死,直到汉使者使用计谋说收到大雁传书,才承认并道歉,可见单于的狡诈。
B.李陵得知苏武将回汉,安排酒筵向苏武祝贺,起舞泪别的一番话,说明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投降匈奴也深感羞愧,体现了他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
C.大将军霍光明知苏武的儿子参与了谋反,他属下主管刑狱的长史官又上书请求逮捕苏武,却置若罔闻,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可见他对苏武的敬重。
D.苏武“强壮出”,出使时正当壮年,及同归故国时已是“须发尽白”,可见他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确实令人敬佩。
【小题5】请把下面课文中的文言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上甚欢悦,顷之,拜受为少傅。太子每朝,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广遂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

广既归乡里,日令家供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供具。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冀及君时颇立产业基阯,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悦服。以寿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选广为少傅,数月为太傅    徙:调职
B.广兄子受,好礼谦恭,而好词 敏:敏感
C.宣帝幸太子宫,受迎应对    谒:觐见
D.广子孙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 窃:暗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一组是:(    )
A.顷,拜受为少傅 久能以足音辩人
B.功身退,天之道 于是怀石,自投汨罗而死
C.上其年笃老  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耶
D.今日饮食费尽 若属皆为所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疏广自幼勤奋好学,深明《春秋》,远方之人也来向他问学。其兄之子疏受谦恭谨慎而有口才。叔侄二人并为皇太子师傅,朝廷引以为荣。
B.皇太子初学有成后,疏广心怀知足常乐、功成身退的想法,要求归老故乡,虽然中途曾经后悔,但最终还是提交了辞呈,并获得皇上的应允。
C.疏广认为自己的金钱为朝廷所赐,应当自己用来颐养天年,因而回归故里之后,并未打算要将钱财留给子孙,每日均请亲朋故友宴饮娱乐。
D.疏广的子孙见饮食费用甚巨,就请人劝疏广多置田宅。疏广表示财产只能使子孙怠惰罢了,应当让他们自食其力,过与平常人相同的生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②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