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之为也。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告吏曰:“征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

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新序·杂事四》)

【小题1】上文选自《新序》,由西汉时 进行采集史实、编纂而成。
【小题2】加点字解释。
(1)怨,祸之道也(  ) (2)此梁之阴也(    )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
【小题4】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A.楚令因以梁瓜之美B.则又皆以灌矣
C.瓜日以美D.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E.上以无隐,益重之
【小题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报怨以德”的效果的一组是( )
①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 ②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
③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 ④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
⑤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  ⑥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⑤⑥D.②③④
【小题6】分析第二段划线句的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7-31 03:47: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宣王见颜斶

战国策

齐宣王见颜斶(chù,人名),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则再拜而辞去也。

君子曰:“斶知足矣,归反朴,则终身不辱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
A.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B.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C.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D.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B.寡人:寡德之人,古代王侯自称的谦称,古代王侯夫人也以此自称。
C.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D.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宣王召见颜斶,齐宣王让颜斶到他跟前,显示出君王高高在上且盛气凌人。
B.齐宣王许诺颜斶“食太牢”“出乘车”“妻子衣服丽都”,让颜斶拜他为师,但颜斶还是告辞离开了。
C.颜斶运用史实正反论证,证明士贵于王的观点,见出其不畏强横的气节。后又巧设制玉之喻表达维护自身人格尊严的人生追求,见出其洁身自好的品格。
D.本文全篇由对话组成,人物刻画生动,语言简洁精炼,饶有风趣。因此,它不仅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2)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威王问于莫敖子华曰:“自从先君文王以至不毂之身,亦有不为爵劝,不为禄勉,以忧社稷者乎?”
莫敖子华对曰:“昔者令尹子文,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归食;朝不虑夕,无一日之积。故彼廉其爵,贫其身,以忧社稷者,令尹子文是也。
“昔者叶公子高,定白公之祸,宁楚国之事,四封不侵,名不挫于诸侯。当此之时也天下莫敢以兵南乡叶公子高食田六百畛故彼崇其爵丰其禄以忧社稷者叶公子高是也
“昔者吴与楚战于柏举,两御之间夫卒交。莫敖大心抚其御之手,顾而大息曰:‘嗟乎!楚亡之日至矣!吾将深入吴军,若扑一人,若捽一人,以与大心者也,社稷其为庶几乎!’故断头决腹,一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莫敖大心是也。
“昔者吴与楚战于柏举,三战入郢,寡君身出,大夫悉属,百姓离散。勃苏曰:‘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此犹一卒也,不若奔诸侯。’于是赢粮潜行,上峥山,逾深溪,七日而薄秦王之朝,昼吟宵哭,水浆无入口,殚闷昏厥,不知人。秦王闻而走之,左奉其首,右濡其口,勃苏乃苏。秦王身问之:‘子孰谁也?’勃苏对曰:‘臣非异,楚使勃苏。吴与楚战于柏举,寡君身出,大夫悉属,百姓离散。使下臣来告亡,且求救。’秦王固令,不起。‘寡人闻之,万乘之君得罪于士,社稷其危,今此之谓也。’遂出革车千乘,属之子满与子虎。与吴人战于浊水而大败之。故劳其身,愁其思,以忧社稷者,勃苏是也。”
王乃大息曰:“此古之人也,今之人焉能有之耶?”莫敖子华对曰:“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食,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恶,然而不避。吾闻之:‘其君好发者,其臣抉食。’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诚好贤,此数臣者皆可得而致之。”
(选自《战国策·楚策》,有删节)
【注】①莫敖子华:楚国重臣。 “莫敖”和后文的“令尹”均为楚国官职名称。②抉拾:古代射箭用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从先君文王以至不毂之身 不觳:不善,古代诸侯自称的谦词
B.四封不侵 封:封闭
C.大夫悉属,百姓离散   属:追随
D.于是赢粮潜行  潜:秘密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未明而立于朝   ②而耻学于师
B.①莫敖大心抚其御之手 ②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①以与大心者也   ②孰与君少长
D.①勃苏乃苏 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此之时也/天下莫敢以兵/南乡叶公子高/食田六百畛/故彼崇其爵/丰其禄/   以忧社稷者/叶公子高是也
B.当此之时也/天下莫敢以兵南乡/叶公子高食田六百畛/故彼崇其爵/丰其禄以忧   社稷者/叶公子高是也
C.当此之时也/天下莫敢以兵南乡/叶公子高食田六百畛/故彼崇其爵/丰其禄/以   忧社稷者/叶公子高是也
D.当此之时也/天下莫敢/以兵南乡叶公子高/食田六百畛/故彼崇其爵/丰其禄以   忧社稷者/叶公子高是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王询问莫敖子华自先王以来楚国是否有忧心社稷的忠臣,子华列举了四类代表性人物,但威王并不认同。
B.吴、楚柏举之战,短兵相接,情势危急,莫敖大心视死如归,他就是那种不顾个人利益、真正忧心于国家安危的臣子。
C.吴楚之战,勃苏翻山越溪,劳形苦心,向秦国求救,最终打动秦王,救楚国于危亡之际,体现了作为臣子的价值。
D.面对威王的叹息,莫敖子华以灵王好细腰则臣子节食、君主好射箭则臣子追随为例,揭示了招纳贤臣之道。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此犹一卒也,不若奔诸侯。
(2)万乘之君得罪于士,社稷其危,今此之谓也。 
(3)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诚好贤,此数臣者皆可得而致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仲连义不帝秦

秦围赵之邯郸。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非必贪邯郸,其意欲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鲁仲连游赵,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矣?”平原君曰:“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连曰:“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鲁连见辛垣衍而无言。辛垣衍曰:“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平原君者也。今吾视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鲁连曰:“世以鲍焦无从容而死者,皆也。今众人不知,则为一身。彼秦,弃礼仪而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则肆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

“齐湣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谓鲁人曰:‘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诸侯避舍,纳筦键,摄衽抱几,视膳于堂下,天子已食,退而听朝也。’鲁人投其钥,不果纳,不得入于鲁。将之薛,途于邹。当是时,邹君死,闵王欲入吊,夷维子谓邹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柩。’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故不敢入于邹。今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俱据万乘之国,交有称王之名,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且秦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予其所爱。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然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于是辛垣衍起,再拜,谢曰:“始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

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适会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

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千金为鲁连寿。鲁连笑曰:“所贵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

注:①鲍焦:春秋时的隐士,因为不满当时的社会,抱树绝食而死。②纳筦(guǎn)键,摄衽(rèn)抱几:把钥匙交出来,提起衣襟,侍立于案几之侧。③倍殡柩:把灵柩移到相反的方向。倍,同“背”。
【小题1】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鲁仲连游赵     适:恰好
B.弃礼仪而首功之国也 上:同“尚”
C.途于邹 假:假装
D.梁王安得然而已乎 晏:安逸
【小题2】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平原君谓赵王曰 ②击沛公于坐
B.①彼则肆而为帝 ②项王默而不应
C.①始先生为庸人 ②千金为鲁连寿
D.①皆有求平原君者也   ②所贵天下之士者
【小题3】对下列句子所省略的内容,补充有误的一项是
A.畏秦,(魏安釐王)止于荡阴,不进
B.所为见将军者,(吾)欲以助赵也
C.不果纳,(齐湣王)不得入于鲁
D.酒酣,(平原君)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
【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鲁仲连见辛垣衍,用世人误解鲍焦的事例来表明自己帮助赵国并非为个人利益考虑。
B.齐湣王对鲁、薛提出了苛刻的要求,鲁、薛两国臣子勇敢地维护本国君主的尊严,使天子之礼没能施行。
C.秦与魏都是强大的国家,鲁仲连认为,如果“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则魏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D.鲁仲连认为,秦国如果称帝,就会变换诸侯的大臣,夺走那些没有才能的人的权力,而换上有才能的人。
【小题5】《战国策》善于刻画人物,即便是次要人物也刻画得形象生动。请各用一个四字词语评价平原君和辛垣衍在文中的表现。
平原君:_____________ 辛垣衍:______________
【小题6】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标题“鲁仲连义不帝秦”中的“义”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

同类题5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物,厚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报太子也。”
(选自《荆轲刺秦王》)
【小题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B.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C.秦王还柱而走
D.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小题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千金之资物 币:礼品
B.厚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赠送
C.使使以闻大王 使:使者
D.荆轲顾笑武阳,前为曰 谢:道谢
【小题3】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敢兴兵拒大王
A.次进
B.而乃手共搏之
C.箕踞骂曰
D.必得约契报太子也
【小题4】依据词类活用情况,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士皆瞋目,发尽指冠
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踞以骂
B.又而为歌
C.乃朝服,设九宾
D.太子之,疑其有改悔
【小题5】对下列句子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②群臣侍殿上者 
③使毕使于前 ④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小题6】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
②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