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悦。汉五年,既定天下,论功行封。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酇侯,所食邑多。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
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于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回:“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B.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C.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D.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善于识人,情趣不凡。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多次凭为官的职权保护沛公:沛公进咸阳,唯独萧何不求取金帛财物,表现出与诸将不同的情趣。
B.萧何推荐贤才,外不避仇。萧何曾经举荐韩信;萧何素来与曹参不和,汉惠帝询问萧何在萧何百年之后能否让曹参行相国之权,萧何认为人选合适。
C.萧何忠心耿耿,不重私产。汉二年,萧何守关中,转运粮饷,补充兵员,成为汉王坚实的大后方;购置田宅居处偏僻,建造家园、不修筑有矮墙的房舍。
D.萧何纳谏解危,终得保全。采纳鲍生意见,派亲人到汉王营中效力且作人质;采纳门客意见,贱价强买平民田宅示自己无政治野心,平安解除信任危机。
【小题3】下列加点字的翻译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因人之力而之 损害    ②善留侯张良 向来
③于是项伯复夜 离开 ④ 芷阳间行 道路
⑤而其愈奇 看见 ⑥ 则或其欲出者 责怪
⑦足以视听之娱 穷尽 ⑧无物以之 相互
A.①②④⑥B.④⑤⑥⑧C.①③⑦⑧D.②③⑥⑦
【小题4】下列翻译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或师焉,或否焉----或者从师,或者不从师
②追亡逐北----追逐逃走的败兵
③蒙故业,因遗策----继承已有基业,沿袭前代策略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把孝悌的道理告知百姓
⑤群贤毕至----众多贤才都聚集在这里
⑥何可胜道----哪里说得准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
【小题5】翻译下列各句
(1)李蟠好古文,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3)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8-18 07:01: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沛公之从洛阳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下韩十余城,击破杨熊军。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1)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逐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②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王赐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献项伯。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遂得汉中地。汉王之国,良送至褒中,遣良归韩。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
③良至韩,韩王成以良从汉王故,项王不遣成之国,从与俱东。良说项王曰:“汉王烧绝栈道,无还心矣。”乃以齐王田荣反书(2)告项王。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
④项王竟不肯遣韩王,乃以为侯,又杀之彭城。良亡,间行归汉王,汉王亦已还定三秦矣。复以良为成信侯,从东击楚。至彭城,汉败而还。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3)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汉王乃遣随何说九江王布,而使人连彭越。及魏王豹反,使韩信将兵击之,因举燕、代、齐、赵。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⑤(汉六年)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洛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4)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5)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减)
注释:(1)賈竖:对商人(屠夫儿子)的轻蔑称呼,犹“竖子”。(2)反书:反对项羽的文。(3)踞鞍:坐在马鞍上。古人行军休息,常解下马鞍作为坐卧之具。(4)属:刚刚。(5)萧、曹:即萧何、曹参。
说明:划横线处为人名、地名。
【小题1】下列加点的文言文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啖:利诱
B.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 属:类,辈
C.因举燕、代、齐、赵 举:攻下
D.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 趣:前往,赶往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晓下军    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
B.为其功多,故不忍 为之奈何?
C.不如因其解击之 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
D.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  群臣见雍齿封
【小题3】下列对文本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准备攻打秦朝峣关的军队,张良劝告他不要轻视秦军,并谋划诱降秦军将领,同时在山上增加竖起很多旗帜,作为疑兵,以迷惑敌人。
B.沛公做了汉王,统治巴蜀地区。汉王赏赐张良黄金百镒,珍珠二斗,趁机让张良代他请求汉中地区。项王应允了汉王的请求,汉王于是得到了汉中地区。
C.汉王打算舍弃函谷关以东等一些地方作为封赏,联合一些将领一起建功立业。张良举荐了黥布、彭越、韩信。后来最终击溃楚国的正是这三个人。
D.高祖平定天下后封赏了与自己亲近的人,诛杀了自己仇恨的人,这引起了将领们的恐慌,人心思动。张良劝说高祖封赏平生憎恨的雍齿,成功地打消了将领们的疑虑。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2)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
(3)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指南录后序》)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寡人之于国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卒与刘季。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事:从事
B.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竟:尽,终了
C.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善:交好
D.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目:用眼睛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隆准而龙颜     ②黑质而白章
B.①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 ②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C.①高祖为亭长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D.①此非儿女子所知也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小题3】下列句子全都表现高祖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
①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②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③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④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⑤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⑥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
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⑤C.②③⑤⑥D.①③④⑤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第题。

①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②庄王以为币轻,更小以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①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③楚民俗好庳②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③。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④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次行:秩序。②庳:低、矮。③捆:门槛。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秋冬则劝民山采     (2)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3)市令曰:“三月顷。” (4)令数下,民不知所从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政缓禁止B.庄王以为币轻
C.如此几何顷乎D.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2)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小题4】第④段画线句写出了孙叔敖□□的性格特征。
【小题5】联系文本,简析孙叔敖施政的具体策略。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B.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C.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D.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小题2】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130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其中本纪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因此,司马迁把项羽列入了本纪。
B.乌骓,楚霸王项羽的坐骑,是一匹黑马,通体黑缎子一样,油光放亮,唯有四个马蹄子部位白得赛雪。传说,项羽自刎于乌江边后,忠于主人的乌骓也自跳乌江而死。
C.楚歌,楚人的歌,用楚国方言土语唱的歌。楚汉相争时期,刘邦设下“四面楚歌”之计,项羽以为汉军已经攻占楚地,以为天要灭他,悲壮自刎身亡。
D.江东,长江在芜湖到南京一段,为自西南向东北流向,秦汉以后习惯称自此以下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项羽在汉军兵临城下之时的饮酒夜歌,既表现了他的穷途末路,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这位昔日驰骋疆场的英雄的悲壮人生。
B.在兵围垓下之时,项羽对虞姬的“悲歌慷慨”,表现了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的儿女情怀,司马迁的这段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饱满。
C.八百多人的突围队伍到渡过了淮河后不到一百人,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这次战斗的惨烈,正是这惨烈的战争场面使项羽认识到自己的大势已去。
D.文章结尾处写“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从侧面表现了这位末路英雄的威势,此时的项羽仍然威风凛凛、不可侵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2)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常从,沛公击章邯军濮阳,攻城先登,斩首二十三级,赐爵列大夫。复常从,从攻城阳,先登。下户牖,破李由军,斩首十六级,赐上闻爵。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日:“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日:“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日:“能复饮乎?”哙日:“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既出,沛公留车骑,独骑一马,与樊哙等四人步从,从间道山下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明日,项羽入屠成阳,立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哙爵为列侯,号临武侯。迁为郎中,从入汉中。从攻项籍,屠煮枣。击破王武、程处军于外黄。哙还至荥阳,益食平阴二千户,以将军守广武。一岁项羽引而东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于陈大破之屠胡陵项籍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从高帝攻反燕王臧荼,虏荼,定燕地。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号为舞阳侯,除前所食。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从,斩首百七十六级,虏二百八十八人。别,破军七,下城五,定郡六,县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二千石已下至三百石十一人。
(节选自《史记·樊哙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岁/项羽引而东/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于陈大破之/屠胡陵/
B.一岁/项羽引而东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于陈/大破之/屠胡陵/
C.一岁/项羽引而东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于陈大破之/屠胡陵/
D.一岁/项羽引而东/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于陈/大破之/屠胡陵/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庙号,一般君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于供奉时称呼的唯一名号,又如明宗、太宗等,后有功绩的大臣死后也可以用。
B.舍人,官名,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或门客的通称,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如蔺相如,“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C.项羽,名籍,字羽,文中出现的“项羽”“项籍”为同一人。通常用于介绍或作传时可直呼其名,而在对平辈或尊辈出于礼貌、尊敬时可称字。
D.剖符,古代帝王在建国之后,分封诸侯或大臣,任命将帅郡守,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出身寒微,官至封侯。他曾隐居乡间以杀狗卖肉为职业,后追随高祖南征北战,建功立业,食邑封地,晋为列侯,世代承袭。
B.樊哙临机果断,勇气可嘉。高祖身处鸿门宴的危险境地时,他带剑拥盾,直闯军帐,慷慨陈词,项羽无言以对,高祖化险为夷。
C.樊哙忠心不二,屡平叛乱。他跟随高祖打下西汉基业,并追随高祖征讨叛军,攻打燕王臧荼,平燕地;又攻打韩王韩信,平楚地。
D.樊哙骁勇善战,军功卓著。他跟随高祖攻打秦军时,身先士卒登上敌人城池;他曾独自带兵打垮七支敌军,攻下五座城池,平定了六个郡,五十二个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