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岂陛下既忘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子伉代侯。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岂陛下既忘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B.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岂陛下既忘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C.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岂陛下既忘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D.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岂陛下既忘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B.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C.太史公:是西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官职名称。是我国古代官方史料的专职记录者。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呼其父司马谈及自称为太史公。
D.列传: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为以后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记录历代帝王的生平、政绩。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是沛县人,原以杀狗、卖狗肉为生,后随汉高祖起事。成功后,先在刘邦门下做舍人,后被封为舞阳侯。
B.项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沛公。沛公见项羽,向他说明自己并没有做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入关之事。
C.樊哙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他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用自己的身体挡在刘邦的前面,还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D.刘邦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精神疲惫。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24 08:46: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注),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之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史记·项羽本纪》节选

(注)栎阳逮:因案件牵连被栎阳县捕去。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略:大致
B.以,事得已 故:缘故
C.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阴:暗中
D.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   将:将领
【小题2】下列语句全部表现项羽有大志、有勇力的一组是
①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②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③籍曰:“彼可取而代之也。”
④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⑤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⑥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A.①②⑤⑥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⑥D.②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籍小的时候,学写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B.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竟然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可见项籍少怀壮志,抱负不凡,所以项梁认为他不寻常。
C.项籍年轻时虽然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但他身材高大,才能、勇气、胆识超出常人,周围的人都怕他。
D.陈涉起义后,项籍立即带领项梁起事,砍下郡守的头,杀掉上百个郡府的侍从、护卫,收取属县的壮丁,用兵力降服了地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2)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同类题2

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①,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②,救巨鹿。战少利,陈余③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④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注释:①卿子冠军:这里指宋义。宋义是上将军,为军中之冠,故称“卿子冠军”。“卿子”是尊称之词。②河:指发源于山西的漳河。③陈余:秦将。④涉间:秦将。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与秦军 遇:遭遇B.破釜甑 釜甑:兵器
C.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 壁:营垒D.诸侯皆焉 属:归属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词义和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项羽是始为诸侯上将军  由:介词,从
B.项王大惊  乃:副词,表示承接,于是,就
C.项王夜起  则:连词,不译
D.示士卒必死  以:连词,承接关系,来
【小题3】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威震楚国,名闻诸侯B.涉间不降楚
C.楚兵冠诸侯D.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同类题3

阅读《鸿门宴》语段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小题1】下列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秋毫不敢有所近 ⑤张良出,要项伯 ⑥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⑦拔剑切而啖之 ⑧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A.①②⑤⑥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⑦D.①④⑤⑧
【小题2】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D.壮士!能复饮乎?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霸上。 ②常以身蔽沛公。    ③范增数项王。
吏民,封府库。    ⑤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⑥项伯杀人,臣之。  ⑦项伯乃驰之沛公军。
A.①②⑤/③④/⑥⑦B.①③④/②⑤⑦/⑥
C.②⑥⑦/③④⑤/①D.③⑥/⑤⑦/①②④
【小题4】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②因击沛公于坐  ③群臣侍殿上者   ④何厌之有 ⑤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⑦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⑧大王来何操 ⑨具告以事 ⑩若属皆且为所虏
A.①②⑤/④⑥⑩/③⑦/⑧⑨B.①⑤⑩/②⑥⑨/③⑦/④⑧
C.②⑥⑦/③⑨⑤/① ⑩/④⑧D.③⑥⑧/⑤⑦/⑨②④/⑩①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③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

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杀人避仇,与母、姊齐   如:到…去
B.不远千里,车骑而交臣   枉:白白地
C.且前日政,政徒以老母   要:邀请
D.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   就:完成
【小题2】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
B.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
C.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
D.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聂政在作为一名刺客以前是以屠宰为业的,他之所以与母亲等人逃跑到齐国去,是因为他杀了人后为了躲避仇敌的报复。
B.聂政之所以愿意去刺杀侠累,原因是严仲子登门拜访以及来往几次后,备下酒席,亲自向聂政母亲敬酒的举动打动了他。
C.聂政是市井小民,面对身为卿相的严仲子的真诚请求,他非常激动,于是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毅然前去刺杀了侠累。
D.仲子想要多派给聂政些军队,聂政以人多不方便刺杀推却。到了韩相侠累的府上,却有很多持兵戟的侍卫。但聂政丝毫不畏惧,直冲上去一剑刺向侠累。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
⑵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①,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②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汝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争道:争夺博局上的格道。②嘿:同“默”。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燕,燕人谓之荆卿   到……去
B.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之 瞪视
C.荆卿则已驾而榆次矣   前往
D.愿足下太子于宫 拜访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B.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C.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D.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文字交代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称呼。
B.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对他怒目;与鲁勾践玩博戏,鲁勾践怒斥,都反衬了他的隐忍。
C.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交往,特别是酒后的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
D.燕国隐士田光知荆轲非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荆轲时,田光就推荐了他。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2)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