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①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②。”“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③,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④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⑤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第一》
(注)①由、光:人名,指许由、务光。②希:稀少。③木主:死人的牌位。④爰:于是,就。⑤徂:通“殂”,死亡。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欲之    士兵  舆马者 凭借
B.扶而之 使……离开    而江河 断绝
C.伯夷叔齐之  以……为耻    贵无贱 没有
D.我安归矣    往,到 作《师说》以之 赠送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怨是希     心一也
B.盍往归     风雨兴
C.不知非矣   皆出于此乎
D.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句读不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赞扬了许由、务光的高尚气节,赞美了叔齐、伯夷互让王位的行为,并含蓄地批评了吴太伯、伯夷这类人的消极避世行为。
B.武王尊西伯昌为文王后,向东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武王“父死不葬”、“以臣弑君”是不孝不仁的,因此不吃周粮而死。
C.像伯夷叔齐这样的品德高尚的人,竟落得饿死的下场,也许他们心里没有怨恨,但他们追求仁德就得到仁德了吗?司马迁在记叙先贤的事迹时也提出了疑问。
D.作者认为世俗浑浊不堪,清高的人才会显现出来,并不是因为重视富贵就成为了世俗之人,轻视富贵就成为了清高之人。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2)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19 07:51: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天子既好宛马,使壮士车令等持千金及金马以请宛王贰师城善马。宛国饶汉物,相与谋曰:“汉去我远,而盐水中数败,出其北有胡寇,出其南乏水草。又且往往而绝邑,乏食者多。汉使数百人为辈来,而常乏食,死者过半。是安能致大军乎?无奈我何。且贰师马,宛宝马也。”遂不肯予汉使。汉使怒,妄言,椎金马而去。宛贵人怒曰:“汉使至轻我!”遣汉使去,令其东边郁成遮攻杀汉使,取其财物。于是天子大怒。诸尝使宛姚定汉等言宛兵弱,诚以汉兵不过三千人,强弩射之,即尽虏破宛矣。天子已尝使浞野侯攻楼兰,以七百骑先至,虏其王,以定汉等言为然。而欲侯宠姬李氏,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以往伐宛。期至贰师城取善马,故号“贰师将军”。是岁太初元年也。
贰师将军军既西过盐水,当道小国恐,各坚城守,不肯给食。攻之不能下。比至郁成,士至者不过数千,皆饥罢。攻郁成,郁成大破之,所杀伤甚众。贰师将军与哆、始成等计:“至郁成尚不能举,况至其王都乎?”引兵而还。还至敦煌,士不过什一二。使使上书言:“道远多乏食,且士卒不患战,患饥。人少,不足以拔宛。愿且罢兵,益发而复往。”天子闻之,大怒,而使使遮玉门,曰军有敢入者辄斩之。贰师恐,因留敦煌。
其夏,汉亡浞野之兵二万余于匈奴。公卿及议者皆愿罢击宛军,专力攻胡。天子已业诛宛,宛小国而不能下,则大夏之属轻汉,而宛善马绝不来,乌孙、仑头易苦汉使矣,为外国笑。乃案言伐宛尤不便者邓光等,赦囚徒材官,益发恶少年及边骑,岁余而出敦煌者六万人。益发戍甲卒十八万,而发天下七科适,及载糒给贰师。转车人徒相连属至敦煌。而拜习马者二人为执驱校尉,备破宛择取其善马云。
(选自《史记·大宛列传》,有删节)
注:①盐水,指盐泽地区,为沙碛之地。在今罗布泊一带。②科适,依法贬谪,流徙戍边。亦指贬谪戍边的罪人。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使数百人为辈来 辈:成批地
B.人少,不足以拔宛 拔:攻取
C.则大夏之属轻汉 属:附属
D.乃案言伐宛尤不便者邓光等 案:追究,查办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寇,中国古代汉人对北方和西南部的游牧民族的蔑称。
B.太初,中国历史上曾用于多个帝王的年号。文中指汉武帝太初年。
C.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后亦泛指高官。
D.校尉,中国历史上的武官官职。校,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尉,古代官名。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安能致大军乎?无奈我何。
(2)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小题4】根据第一段,概括天子决定派军讨伐大宛的原因,不超过30个字。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尽。中贵人走广。广曰:“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人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小题1】《史记》是司马迁(字______)编著的我国第一部_______体通史。共有_____表,_____书_____本纪,______世家,______列传五个部分,总计130篇。
【小题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马步行(___________)    (2)上山(___________)
(3)是时暮(___________)    (4)骑数十纵(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继正确的一项是( )
(1)必射雕者也 (2)时会暮
(3)杀其骑尽  (4)虏多
A.(1)与(2)相同,(3)与(4)相同
B.(1)与(2)相同,(3)与(4)不同
C.(1)与(2)不同,(3)与(4)不同
D.(1)与(2)不同。(3)与(4)相同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
A.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
B.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他亲自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人。
C.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被李广止住。
D.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领兵撤离了。
【小题5】本段文字突出了李广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物品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滑稽列传(节选)

武帝时,征北海太守诣行在所。有文学卒史王先生者,自请与太守俱:“吾有益于君。”君许之。诸府掾功曹(注)白云:“王先生嗜酒,多言少实,忠不可与俱。”太守曰:“先生意欲行,不可逆。”遂与俱。

行至宫下,待诏宫府门。王先生徒怀钱沽酒,与卫卒仆射饮,日醉,不视其太守。

太守入跪拜。王先生谓户郎曰:“幸为我呼吾君至门内遥语。”户郎为呼太守。太守来,望见王先生。王先生曰:“天子即问君何以治北海令无盗贼,君对曰何哉?”对曰:“选择贤材,各任之以其能,赏异等,罚不肖。”王先生曰:“对如是,是自誉自伐功,不可也。愿君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所变化也。”太守曰:“诺。”

召入,至于殿下,有诏问之曰:“何于治北海,令盗贼不起?”叩头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之所变化也。”武帝大笑,曰:“於呼!安得长者之语而称之!安所受之?”对曰:“受之文学卒史。”帝日:“今安在?”对曰:“在宫府门外。”有诏召拜王先生为水衡丞,以北海太守为水衡都尉。

传曰:“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财。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掾功曹:官府属官的名称,因分曹治事,故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北海太守行在所   诣:往,到
B.是自誉自功   伐:征伐
C.王先生怀钱洁酒   徒:只,仅仅
D.有诏召王先生为水衡丞   拜:任命,授予官职
【小题2】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武帝召见北海太守,王先生以“我对您有好处”为由随行,太守答应了他。
B.王先生到京城后,每天喝得烂醉,甚至都不去看望一下北海太守。
C.北海太守把自己的治理之功归于汉武帝,汉武帝猜到是别人教他这样说的。
D.王先生教北海太守说谎话,没想到却弄了个官做,可见汉武帝做事轻率随意。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天子即问君何以治北海令无盗贼,君对曰何哉?
(2)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财。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及孝文崩,孝武皇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而贾嘉最好学,世其家,与余通书。至孝昭时,列为九卿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节选)
注:受釐x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B.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C.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D.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汉代为了选拔人才,有察举制度,考察和推举人才。秀才指优秀的人才。
B.太傅:古代官职名,掌管官员的考核与任命,也指教导、辅佐帝王或王子的人。
C.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拜,授予官职,“拜官”为旧时的常用语。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
D.九卿:秦汉时的中央行政长官,像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等,管宫廷总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年少时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二十多岁时被文帝征召,担任博士,成为博士中最年轻的一个。
B.贾谊到长沙四年后,被汉文帝召见,文帝因感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
C.贾谊多次上疏,说诸侯的封地太多,有的诸侯的封地甚至广连几个郡,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D.汉武帝时,提拔贾谊的两个孙子担任郡守,贾嘉最好学,担任了九卿的职位。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谷阝……”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拨剑起舞。项伯亦拨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小题1】下列句中的“之”字,与“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中指代对象相同的一项是( )
A.今者有小人之言B.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
C.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D.吾属今为之虏矣
【小题2】下列各项中画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百余骑(使动用法,使-------随从)
B.入前为寿 (如果)
C.军中无以为乐,请剑舞 (请允许我)
D.至鸿门,曰:“······”(道歉)
【小题3】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良曰:“长于臣。”
B.得复见将军于此
C.因击沛公于坐
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小题4】明知“鸿门宴”杀机四伏,不是一次真正的宴会,刘邦为何还要“赴宴”呢?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从宴前形势看,项强刘弱,刘邦必须“赴宴”。
B.仗着和项伯有“婚姻”关系,项王讲感情,不会杀刘邦。
C.项王一向自高自大,刘邦会见机行事,投项王之所好,以满足其虚荣心,躲过这一关。
D.不去“谢项王”,会立即遭受全军覆灭之灾。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项庄拨剑起舞,项伯亦拨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