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甲文)
(选自苏洵 《六国论》)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乙文)
(选自贾谊《过秦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 判:决定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 速:招致
C.李牧连之    却:退却
D.非及时之士也 向: 以前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暴秦欲无厌 杳不知其所
B.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举匏尊相属
C.是故燕虽小国后亡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D.非抗九国之师也    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引用古人的话,以“抱薪救火”为例证,说明以地事秦必然导致灭亡的严重后果。
B.甲文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道理。
C.甲文两段文字均采用对比论证及事实论证的方法,论证文章中心论点,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D.乙文认为诸侯六国的实力远胜于陈涉,而秦一统六国却败始于陈涉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小题5】用“/”给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故先王者见终始不变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12 04:31: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者,未有也。

(节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劝学》)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万世之业也。

(节选自《过秦论》)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节选自《师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谨庠序之教 庠序:学校,周代叫庠,商代叫序。
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寄托:奇居、安身。
C.隳名城,杀豪杰   名城:规模大的城市。
D.今之众人 众人;水平一般的人。普通人。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然而不者 ②子孙帝万世之业也
B.①出人也远矣    ②皆出于此乎
C.①以黔首 ②人之所以为愚
D.①未有也 ②句读不知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译文:畜养鸡、狗、猪,不要错过它们繁殖的季节,七十岁的人就能吃上肉了。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没有爪牙的锋利和筋骨的强壮,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地下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C.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译文:用优秀的将领和强劲的弓弩把守战略要地,可靠的大臣和精锐的士卒手持锋利的兵器缉查盘问过往的行人。
D.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凶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成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振长策而御宇内振:举起B.将数百之众将:将领
C.隳名城,杀豪杰隳:毁坏D.赢粮而景从赢:担负
【小题2】下列句中“以为”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铸以为金人十二
B.自以为关中之固
C.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小题3】下列各项中选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文字写秦始皇统天下。秦始皇用武力统一天下,使国势达到极盛;又用暴政统治人民,暴虐也达到极点。
B.作者依次从政治、军事、文化、险固的地理形势等方面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显出暴政,意在为下文的“仁义不施”埋下伏笔。
C.第二段文字写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第一段渲染秦“攻”时的强大,意在与秦灭亡之迅速形成对比,突出文章中心。
D.秦国面对强大的列国联盟,能以弱胜强,统一天下;面对平凡的陈涉,反被一击而溃。原因在于秦始皇自以为可以保其帝业,传之万世以至无穷。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