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________________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所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10-31 12:16: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 劝学》节选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节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
A.吾尝终日而思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利 于其身也,耻师焉,惑矣
B.水,水为之,而寒水。  今乏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
C.顺风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笑之。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就使然也。 欲人无惑也难矣!
【小题3】将选文中加下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凤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曲规   中:合乎
B.声非加也 疾:快
C.而江河   绝:横渡
D.金石可镂: 镂:雕刻
【小题2】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复挺者,輮使然也   行李往来,共其乏困
B.冰,水为之,而寒水   州司临门,急星火
C.木直中绳,輮为轮   夫夷近,则游者众
D.积土成山,风雨兴   盘盘,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几千万落
【小题3】找出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齐谐》者,志怪者也
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了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即学习是不能停止。
B.接着作者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等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的。
C.在知识激增的现代社会,我们对于学习有了很多新的看法,比如:“终身学习”“创造性学习”“合作学习”,等等,所以荀子关于学习的观点显得有些过时。
D.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来说理,使抽象的道理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
【小题5】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选自《六国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 判:决定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 速:加速
C.牧以谗诛    洎:等到
D.使三国各爱其地 向:以前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较秦所得     巫医乐师百工
B.有尺寸之地   举匏尊相属
C.是故燕虽小国后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D.赵尝五战秦   青,取之于蓝而青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引用古人的话,以“抱薪救火”为喻证,说明以地事秦必然导致灭亡的严重后果。
B.选文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道理。
C.文段体现了苏洵文风特点:行文纵横恣肆,气势逼人;语言朴素简劲,富有表现力。
D.两段文字均采用对比论证及事实论证,论证文章中心论点,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