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创造性地将低洼沼泽地改造成岛状耕地,具有独特的水土利用方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读垛田农业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的优点包括
A.方便进行机械化作业
B.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
C.可减轻当地水土流失
D.可减少化肥的施用量
【小题2】该地垛田被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影响有
A.提高当地农业的比重
B.促进垛田资源的保护
C.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D.可提高农产品商品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多选题 更新时间:2019-04-28 10:03: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为我国某地菜农建造的温室大棚及其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温室大棚棚顶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简要说明塑料薄膜的作用。
(2)依照菜农的经验,每天下午都要在棚内洒水,以保证蔬菜安全过夜,试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做法。
(3)菜农发现大棚内种植的蔬菜在B位置的长势较好,而在A位置的蔬菜口感较好,分别说明原因。
同类题2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占全国16.8%。水资源占全国4.01%。读下面两幅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东北三省农业灌溉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A.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呈增长态势
B.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自1990年以来呈快速增长态势
C.灌溉用水量自1998年以来呈减少趋势
D.有效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量同步增长
【小题2】有关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利用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A.水土资源丰富
B.耕地资源集中在东部
C.水土资源呈现西多东少的特点
D.耕地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短缺
同类题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郑国渠是在战国末年由秦国修建,它利用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引泾河水缓缓流入洛河。郑国渠对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史记·河渠书》对郑国渠记载到:“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盐碱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当地关于郑国渠的歌谣云:“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灌且粪,长我禾黍……”。自公元前246年到公元1930年,郑国渠渠首(从泾河取水的地方)曾六次变更。下图示意郑国渠位置及历代渠首位置。
(1)说出《史记.河渠书》中关中平原“凶年”所指代的自然灾害,并分析其形成的气候原因。
(2)简述郑国渠对改善渭河平原农业土壤的作用。
(3)描述郑国渠渠首地理位置变化特征,并分析自先秦以来人们不断改变郑国渠渠首位置的主要原因。
同类题4
海水稻是能够在海水中生长的水稻。我国海水稻的研究已有二十多年。为了进一步提高产量和品质,2016 年 10 月 12 日,青岛成立由袁隆平担任首席科学家的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青岛明年将在滩涂上种植海水稻,用半海水浇灌。据此完成下题。
目前,青岛成立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最有利的条件是
A.气候雨热同期
B.滩涂面积广大
C.劳动力丰富
D.技术力量雄厚
同类题5
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小题2】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区域产业活动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农业区位自然条件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