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
”、“
”三大类。
②“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两句诗运用了民歌中常用的
手法。
③《楚辞》的代表作是屈原的《
》,这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
诗。
④被称为“五言之冠冕”的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5-03-06 02:37: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是一种文学体裁,主要特点在于描绘客观事物,极尽夸张铺排之能事,形象绚丽,规模壮阔动人。《赤壁赋》在形式上并没有脱离传统的赋体的规格,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但它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使文章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
B.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他所开创的新诗体被称为骚体,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他创作的作品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C.中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即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和年号干支兼用法。“天启壬戌秋日”就是以“年号干支兼用法”为纪年方法。
D.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五人墓碑记》中表示时间的“在丁卯三月之望”,这里的“望”就是阴历三月十五日。
同类题2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诗人后悔自己从政的人生选择,想一切从头开始。
B.“制芰荷以为衣分,集芙蓉以为裳”,用对对偶反复强调自己高尚、纯洁光明磊落的品格。
C.“高余冠之岌发兮,长余佩之陆离”,用夸张的服饰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高洁品格。
D.“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诗人将自己与一般百姓形成对比,表现自己的坚贞。
同类题3
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字。
(1)相:①夫孰异道而
相
安________ ②悔
相
道之不察兮________
(2)固:①
固
时俗之工巧兮_______②汝心之
固
_______
(3)修:①余虽好
修
姱以
羁兮_________②退将复
修
吾初服_____________③邹忌
修
八尺有余______
(4)虽①余
虽
好修姱嬉以
羁兮____②
虽
九死其犹未悔___
(5)以:①长太息
以
掩涕兮______②宁溘死
以
流亡兮_______ ③既替余
以
蕙_______
(6)之:①哀民生
之
多艰____②又申
之
以揽茞____③众女嫉余
之
蛾眉兮__④高余冠
之
岌岌兮____
(7)乎:①吾独穷困
乎
此时也_______②延伫
乎
吾将反_________③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
乎
______
同类题4
诗中描写花草禽鸟的用意是什么?
同类题5
以下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渔父》是战国秦汉间人记叙屈原事迹的文字,又见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刘向《新序》等文献。
B.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最初发表于1926年4月12日《语丝》,后收入《且介亭杂文》。
C.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李陵之事有所辩解,受腐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D.庄子,名周,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战国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
文史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