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梁惠王曰:“晋国
①,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
②;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
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梁惠王上》)
注①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天子和各国承认为诸侯国,称三家为三晋,所以,梁惠王自称魏国也为晋国。②东败于齐,长子死焉:公元前341年,魏与齐战于马陵,兵败,主将庞涓自杀,太子申被俘。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彼夺其民时 夺:夺取。 |
B.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方:方圆。 |
C.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修:学习。 |
D.王往而征之 征:征讨。 |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问答的形式,梁惠王问孟子怎样才能够替死者报仇雪耻,引起孟子施行仁政的劝谏。 |
B.晋国到了梁惠王时期,国力强盛,但是,也多次打过败仗,梁惠王并为此失去了大儿子。 |
C.孟子在这里阐述的“仁政”主要是减少刑罚,薄赋税,促农耕,在闲暇时期,教以孝悌忠信的思想。 |
D.孟子认为只要施行“仁政”,在别的国家“陷溺其民”时,梁惠王征伐,就没有与之匹敌的。 |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2)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