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晋国骊姬之乱

《左传》

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且其繇曰:‘专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必不可!”弗听,立之。生奚齐。其娣生卓子。

及将立奚齐,既与中大夫成谋。姬谓大子曰:“君梦齐姜,必速祭之!”大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公田,姬寘诸宫六日。公至,毒而献之。公祭之地,地;与犬,犬毙;与小臣,小臣亦毙。姬泣曰:“贼由大子!”大子奔新城。公杀其傅杜原款。

或谓大子:“子辞,君必辩焉。”大子曰:“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饱。我辞,姬必有罪。君老矣,吾又不乐。”曰:“子其行乎?”大子曰:“君实不察其罪。此名也以出,人谁纳我?”十二月戊申,缢于新城。

姬遂谮二公子曰:“皆知之。”重耳奔蒲,夷吾奔屈。

(《左传·僖公四年》)

初,晋侯使士蔿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置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蔿稽首而对曰:“臣闻之:‘无丧而慼,忧必雠焉。无戎而城,雠必保焉。’寇雠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废命,不敬。固雠之保,不忠。失忠与敬,何以事君?《诗》云:‘怀德惟宁,宗子惟城。’君其修德而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退而赋,曰:“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及难,公使寺人披伐蒲。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乃徇曰:“校者吾仇也。”逾垣而走。披斩其袪。遂出奔翟。

(《左传·僖公五年》)

六年春,晋侯使贾华伐屈。夷吾不能守,而行。将奔狄,郤芮曰:“后出同走,罪也。不如之梁,梁近秦而幸焉。”乃之梁。

(《左传·僖公六年》)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祭之地,地 坟:像坟一样隆起
B.此名也以出 被:遭受,蒙受
C.君其修德而宗子 固:巩固
D.夷吾不能守,而行    盟:在结盟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23 05:10: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小题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类活用类型不相同的是
A.若郑而有益于君 既东
B.樊於期乃曰    皆白衣冠以送之
C.越国以鄙 是寡人之
D.缒而出 封之
【小题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由尊到卑设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爵位不同,在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等方面的待遇也不同。
B.卿,可指古代高级官名,如“三公九卿”中的“九卿”;也可用来表对人的尊敬,如《荆轲刺秦王》中的“荆卿”。
C.古时的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演奏时声调激愤慷慨。
D.“陛”原指宫殿的台阶,“陛下”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成为臣子向天子进言时对帝王的敬称。
【小题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诀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小题1】下列带“之”的各句均出自课文,按用法把“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公从之 ②臣之壮也 ③是寡人之过也 
④许之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行李之往来   
⑦君之所知也   ⑧夫晋,何厌之有 ⑨将焉取之 ⑩唯君图之
A.②④⑧⑨/③⑤⑦/①⑥/⑩B.②③⑤⑦/⑧⑨/①④⑥/⑩
C.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D.①④⑨⑩/②⑤⑥⑦/③/⑧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A.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不相上下。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
D.烛之武说秦国退兵的理由一共有两条,一是亡郑利于晋,而是存郑利于秦。
【小题4】翻译下面两句话。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同类题3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解释下列画横线的字
A于楚( )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C行李之往来( )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小题2】解释下列画横线的字
A晋函陵  (   )
B越国以远(    )
C阙秦以晋(     )
D既东郑,又欲肆其西封(   )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以其无礼于晋。
(2)夫晋,何厌之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求之不穀?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囊犍,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节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  ①廧咎如:春秋时夷国名,隗姓,赤狄别种。②鞬:收藏箭和弓的器具。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
B.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
C.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
D.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稽首,古代一种跪拜礼。行跪拜礼时,拱手胸前先拜,而后叩头至地,为古人最恭敬的礼节,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B.乘,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名,按左、中、右排列,配步卒七十二人。
C.子,爵位名。《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子”居第四等。
D.《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既是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A.重耳逃亡到狄,娶了叔隗,生下了伯鯈和叔刘,并在狄住了十二年才离开。
B.重耳逃到齐国后,齐桓公给予他很好的待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并送给他二十匹马。后来姜氏和子犯谋划把他灌醉,将他送出了齐国。
C.重耳逃到郑国,郑文公没有对他以礼相待,这也是重耳执掌晋国后联合秦国围攻郑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D.重耳逃到楚国后,楚成王以对待诸侯的礼节对待他。当楚成王问他返回晋国后怎样回报自己时,重耳做出了“退避三舍”的承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
(2)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穀?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小题1】下列各选项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A.无于事B.人才C.直挂云帆沧海D.赈灾民
【小题2】下列各项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B.何厌之有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以其无礼于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